有些人慷慨陈词,都快赶上演说家了,比如这位答友:
质量很高。
不说那些空话,咱们来看具体的问题:从军。
从军可能会死,而人皆怕死,历史上法家和儒家分别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陈汤奏报汉王时说:过去,一汉当五胡,“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
发展技术装备,使我军保持硬件上的优势,自然胆气就壮。唐军跃马西域,也是拥有硬件上的优势:府兵制≈小微封建主,有地产供养装备,使自己成为精锐,这样战场上生存能力比敌人更强。
另外,就是诱之以利:军功可以升爵,运气好可以拜将封侯,“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杜甫)打完仗就是赤果果地验首级,数人头。遇见一个敌人,就像看到亮闪闪的金币,盯着对方脑袋眼放绿光,想方设法要摘下来。
低俗吧?赤裸吧?但汉唐写了不少边塞诗,写得一般一般,还不错。
这些就是法家处理战争的办法,从秦灭六国开始。
宋代开始与士大夫共天下,偃武修文,众正盈朝,理学大师层出不穷,儒家文人是彻底舒坦了,至今歌颂不绝。
武人地位升迁远赶不上书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而不再是刀锋。大师们说,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天下无敌。
可人的勇气是天上掉下来的吗?
你偃武修文,吟诵子曰诗云,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确实在亡国时表现出了一些勇气:上吊投河的不少。得到这种好题材,儒家激情赋诗,高歌入云,目眦皆裂,如杜鹃啼血。特别感人。
给你选,你会站哪一家的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