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寸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需要330万磅以上,航速24节,8门15寸重炮,携带重装甲。
14寸重炮舰(阿贝克隆比1915)需要55万磅,10节航速,2门14寸重炮,使用现有主炮和引擎,强调防水雷布置。
大战驱逐舰(V/W以下)需要15万磅,通常来说航速超过30节,装备鱼雷,足以击沉大型舰艇。
谁送去雷区近岸炮击巡逻,谁是海上玻璃大锤,谁上战列线一目了然。
谁有问题自己解决一下,解决自己一下也行。
1914年这批重炮舰的出现有几个最基本的前提:
1,严重低估了事实上可供使用的主力舰数量,大战早期主要是大多数重炮舰被限制在斯卡帕湾无法执行任务,大战后期到间战里则是高估了敌军主力舰数量;
2,实际负责执行二线任务的舰艇中,大多数舰龄老旧,炮龄却不大,而且空置主炮数量大,存在有炮无舰的情况,
3,严重高估了布雷对战斗环境的影响,认为存在在雷区持续性活动的需求,
在这个前提下,浅水重炮舰(shallow-dread或者直接叫做monitor)的竞争对象是:舰龄老旧炮龄尚存的破烂,彻底无法移动的岸炮,不适合去雷区的任何更有价值的炮舰。结局是大多数时候这玩意和剩下的前无畏要么发配达达尼尔,要么发配多佛。
这注定意味着重炮舰的使用是高度局限性的,因为其基本技术指向和二十世纪的海军革命背道而驰。如果多艘小型战舰可以在同造价/吨位/水手的条件下达成一样的航速,火力和防御能力更多的主炮数量,那无畏舰革命个毛线。无畏舰革命两个基本要素:集中使用大口径大射程火炮,鱼雷舰艇的大规模入役,每一个都是在恶狠狠地抽打低航速,低主炮数量的重炮主力舰的脸:要你何用,要你何用,要你何用?
答案是···有点用,加上防雷圈圈去雷区和岸炮玩耍吧。
大战结束后,海峡里E艇满地跑,飞机无死角覆盖后,重炮舰在海峡里的使用环境就非常受限了。在海狮行动结束时,是老式战列舰,部族级和轰炸机指挥解决的夏尔堡的问题,就说明重炮舰炮击效果实际上不一定就比主力舰更好——低航速+更少的主炮数量=长时间停留在威胁区域炮击和送死无异,还不如航速更高的战斗舰队出手。而如果炮击区域完全没有威胁——那么意大利和太平洋岛屿的经验证明,真的让战斗舰队去炮击又何妨?驱逐舰+普通战列舰的炮击效果并不比要什么没什么的重炮舰更差。
滨海战斗···滨海···咳咳··· ···滨···
算了,留点口德。
37年RN内部有声音讨论万吨迷你战列舰的声音,被庞德开腔喷掉了,which speaks volume.
农民工穿着简陋有什么问题?一个卖衣服的店,还不让穿旧衣服进去?那是不是得带礼帽,穿燕尾服才算得体?建议改成进店需要开收入证明。
当然,耐克嘛,正常操作,耐克现在真当自己在卖奢侈品了,反正有鞋孝子买。接下来的剧情我也看过,战神归来,一声令下,十万鞋孝子把耐克搬空。
目前只是农民工一家之言。不过8月13日的事,到现在7天了,耐克没有做出任何回应,既然不屑于对中国人解释,那就只能当这就是事实了。耐克就是这样,一边赚你的钱,一边看不起你,心里总觉得这是在赏赐你。
这个牌子已经摆明了看不起中国人和中国市场,买回家里放着晦气,穿在身上出来丢人,让它凉就好了,何必还去给它送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