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正式交接,月壤重 1731 克,为什么少了 200 多克? 第1页

  

user avatar   bai-tang-de-xiao-lang-g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样品储罐体积是一定的,具体重量是多少,取决于所挖月面位置的月壤密度。

那实际密度和预估密度有偏差是很正常的。着陆器落月的时候,会有一个空中悬停的动作,用于观测月面具体地形,如果不适合着陆,则会开启自动搜寻合适着陆点的程序。因此,最终着陆点只能控制在一个范围内,无法精准预估。

月面和地面一样,土质并非均匀的。着陆点稍微移动几十米,可能密度就会有明显差异。特别是嫦娥五号着陆点为吕姆克山区域,大量陨石撞击坑和13亿年前的火山喷发(推测),导致该区域的月壤月岩均匀度较为复杂。

更新:刚刚看了 @空一格 的回答,除了不同点位的密度差异,还有颗粒堆积率随机性的因素。同样一堆土,第一次装和第二次装,可能占的体积并不相同。这也会带来实际值和模拟值的差异。

——————

我是 @纸谈风月 ,感谢阅读。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科普一拨?

颗粒材料的 堆积率(filling ratio) 有随机性。

上边是一种堆积方式,下边是另一种堆积方式。

这两种方式的堆积率差很远,分别为 52.4%和74.05% 。

相对地,它们的 占空比(void ratio) 为:47.6%和25.95%。

也就是说,假如容器的容积是V,那么实际能够装的物质体积为 0.52V到 0.74V 之间。

而:

1、不同位置月壤粒径分布(size distribution)不一样。粒径就是颗粒的大小。有的地方大的多,有的地方小的多,有的地方大小混合。

美国三次探月活动中取得的月壤的粒径分布各不相同。

大小混合的时候堆积率就高,占空比就小。小的颗粒会填补大颗粒中的空隙。

2、不同位置、不同深度的月壤密度不一样,含铁等金属物质较多的就较重。


3、不同的地方月壤带静电的量不一样。

我前一段时间已经科普了,月壤会带大量静电。在被太阳射线直射的地方静电更多。

静电会导致颗粒互相排斥,降低堆积率,提高占空比。


4、不同的地方月壤粘结性(cohesion)不一样。

粘结性是什么?比如一堆沙子,堆在那里,一定呈椎状,有个椎角。太陡了就会滑落、坍塌。这个椎角就由粘结性决定。如果浇点水,粘结性增大,就可以很陡。

如果月壤中的纳米尺寸成分越多、颗粒越尖锐,粘结性就越大。

粘结性越大,越容易形成空腔结构,占空比越高,堆积率越小,装得越少。

5、谷仓效应。

如果粘结性很大,很容易形成谷仓效应。上面堆满了,下面却是空的。

以上这些因素都是随机出现、不可控的。


没有人比我更懂月壤。


user avatar   da-wang-68-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为什么月壤不足2公斤?

答:样本之所以不是两公斤,与样本密度有关系。如果完全是月岩,密度大,可能会超过2公斤,如果是月岩和月壤的混合样品,可能就不足2公斤。


2、嫦娥五号月壤1731克是不是很少?

答:数量不少了,已经是苏联三次合计的5倍多,而且封装完好。[机智]


3、研究月壤对研究宇宙有什么用?

答:各国航天学家研究宇宙环境的主要途径。根据“月壤”的研究数据,科学家们可以分析出月壳岩石圈的化学成分和分布特征,这对于世界各国月球的研究来说无异于是一次新的突破。


4、为什么说月壤蕴含巨大能量?

答:月壤有丰富的氦3,这是一种无污染储量大能源效率高的理想材料。要知道8吨氦3产生的电量就够整个中国用一年。总而言之,所以哪个国家先研究先攻克,哪个国家就在世界上拥有了更多话语权。


5、嫦娥五号月壤分享给美国航天局吗?

答: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沃尔夫条款”,限制美国NASA、国务院科学委员会等官方机构与中国航天往来合作。能不能合作,还要看美国政府的政策。


user avatar   b-h-6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密度不对的,什么美苏没给正确数据的,什么表取采少的,不但事实错误,而且极为荒谬...... 再强调一遍,表取没有任何问题,采集样本量非常接近1500g的预期采集量,别再造谣了。


某高赞回答还扯什么颗粒堆积率,颗粒堆积率只有在粒径和总体积空间比例较小的情况下才有比较显著影响,对于月壤颗粒和嫦娥五号样品罐那个级别的差异,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真实原因是嫦娥五号降落地点下方不到一米处就遇到大量坚硬的岩石层,无法突破,确切的说继续钻取风险过高,遂放弃。嫦娥五号钻取器只下探到了1米不到,原本预计采样500g是2米深度的对应质量,只有一半不到的采样深度就少了260多g。


事实上,由于类似的无人钻地取样是基于探测器降落的地点而定,无法事前进行地下勘探,所以具有相当强的随机性,换句话说,你也不知道你会降落在什么样的地质环境上,只能在设计时尽量多的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做好预案。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嫦娥五号之前,苏联在上个世纪进行过三次成功的月球钻取并成功返回,苏联的钻取月壤的过程就相当不顺利。

阿波罗15号宇航员正在月球钻取月壤样本

苏联首个成功采样返回的Luna16就遇到了在过高密实度的月壤卡滞钻杆的情况[1],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了美国阿波罗15号的钻取采样上,幸好最后有惊无险,给苏联带回了第一捧月壤。苏联Luna20钻取采样的地点的地质条件主要是有大量长石的斜长岩,和先前Luna16样品中的玄武岩不同,钻头在钻探的过程中数次因为过热而停机,于是只采集了约55g样本(有些资料称30g,这是错误的),比设计的100g左右少了一半不到[2]。经过改进后的,也是最后一次任务Luna24,原本想要采2米深的月壤层(由于采用倾斜式打钻,实际长度更是达到了2.25米),采样器在下钻过程中多次停钻,虽然最终取得了长达1.6米,170g左右的月壤样本,远超她的前辈,但质量和深度并不及预期设计。[3]

1972年2月,Luna20返回器返回地球的样子
苏联Luna24的滑轨式回转冲击采样器采用了机械式自适应机构,受限于那个时代的传感器技术,效果并不理想,但仍然足够伟大

外星钻取,特别是无人自动钻取,是一件技术含量和风险都非常高的事情。就拿嫦娥五号来说,这里面至少就面临几大至关重要的挑战:


首先,月球地质特点不同于地球,月壤不受空气,流动水和微生物等因素影响,大多数位置的岩土特征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但是大家也知道月球表面经过了数十亿年的陨石撞击,月壤的密实度在不同位置,不同深度呈现出非常大的差异,这给钻取带来了非常大的风险。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密实度不是密度,因为土壤有一个孔隙比的概念,也就是土体中的孔隙体积与其固体颗粒体积之比。密实度有时也会采用“相对密度”这个说法,这是一个无量纲数,样品的密实度dr的定义为:

和某些人搞得神秘主义或者阴谋论恰恰相反,虽然真实月壤极其珍贵稀少,但是根据美苏带回的样本的研究在全世界学术界公开讨论的话题,而且国内外研制了多种与真实月壤具有相似矿物成分和力学特性的模拟月壤,如美国的JSC-1A,BP-1,国内的CAS-1,TJ-1,多篇经过同行评议的论文对其剪切强度、抗拉强度、剪胀角等力学特性参数与真实月壤进行了对比。[4]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内场实验采用了吉林大学研制的JLU5型模拟月壤,它是以吉林辉南玄武质火山灰为主要原料,通过筛选、研磨、粒径级配加工而成,含水率小于0.3%[5][6]

吉林大学JLU-5系列模拟月壤的数据,注意这里的最大体密度和最小体密度,不同水平的相对密度,需要确定最大、最小体密度和体密度,也就是上面的公式 (高密实度模拟月壤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目前对月球的探测所获得数据为,月表15cm以内的月壤密实度约为65%,当深度超过30cm后,密实度将会急剧上升到92%[1]苏联Luna16和美国阿波罗15的钻取都差点栽在了密实度急剧升高上。嫦娥五号在设计的时候,充分总结前人的经验,利用实验数据进行神经网络训练,构建了一套密实度分类感知算法,通过精密传感器感知钻头的密实度状态,然后来智能调整回转速度和钻进速度,以保证不发生卡钻。[7]

嫦娥五号的钻进机构方案 《月面钻取式自动采样机构的设计与分析 》


至于什么是回转,什么是冲击,请参考以下资料[8]

(1)回转工作模式。回转工作模式利用钻具对月壤进
行回转切削使月壤破碎,并通过钻具螺旋翼排粉和收纳心
部月壤柱,实现样品采集。该模式要求回转切削力和钻压
力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钻机的回转转速和进给速度也要
合理。回转工作模式有利于保持月壤样品的层理信息,适
合于小尺度月壤样品的钻取。
(2)冲击工作模式。冲击工作模式是通过钻机对钻具
施加固定冲击频率的冲击载荷,冲击载荷通过钻具对月岩
产生冲力作用,从而达到破碎月岩的作用。同时当钻杆因
排屑不畅引起堵转时,冲击运动可使得挤塞在钻杆螺旋槽
内的月壤受振而改变原有力链,当钻杆再次回转时比较顺
畅的排屑。
(3)回转-冲击工作模式。当钻进过程中遇到负载反
馈参数(如转矩、钻压力等参数)过大时,启动回转冲击工
作模式,最大能力的提升钻具钻进不同月面环境的能力,
以降低系统负载,冲击+回转可以是一种最为安全钻进模
式,也可以提高取芯率。


其次是要保证自动钻取机构能够在100多度的高温中工作,而且因为没有空气散热,钻头的运动摩擦部件很容易过热,这也必须解决。中国专门研制了千瓦级钻机用于嫦娥五号,可以在零下50摄氏度-零上120摄氏度的极大温差中工作。[8]

负责研制钻取设备的哈工大进行的多种不同粒度配比的月壤模拟试验 (大颗粒岩块对月壤钻取过程的影响分析)


但最令人头疼的,还是月岩的问题,也就是Luna20所遇到的问题。太空器的总功率受到供电系统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制地提供强大的坚硬岩石钻取能力,所以指望一根钻取器钻透几米的坚硬岩层是完全不现实的。毕竟这是无人探测器,如果一旦出现钻头折断或是卡住,那么就需要背负整个计划完全失败的风险。此外请注意嫦娥五号所采用的柔性取样带,如果硬是敲碎月岩,那么坚硬的约岩可能无法被卷上回收筒,或是划破取样袋。如果下面的设计图不够直观,我放上了采用类似收纳方案的苏联Luna24取样机构,可以直观地看到样品收纳过程。这里面应该装的是柔软的月壤,如果是具有一定长度的、坚硬的岩石,会发生什么情况可想而知。所以对于这种设计的钻取机构,最多只能取一些小于取样袋直径的“大颗粒月壤”,整体钻通很厚的月岩是不现实的[9]。其实早在嫦娥五号的设计阶段就已经充分考虑到了种种情况,也做了大量的试验。甚至就是为了对冲刚一打下钻头就遇到坚硬岩石这种尴尬的情况,所以设计人员才加入了表面取样这个部分,以保证即便钻取完全失败,也不至于白跑一趟。所以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只能说是运气不佳,但也算是很成功,一切都在设计考虑范围内。

嫦娥五号的样品提取机构
苏联Luna24的样品提取,运送和月面起飞

为了方便地面测控人员做决策,嫦娥五号着陆器携带了月表穿透雷达(LPR),以搞清楚探测器下方数米的岩石分布情况。这种雷达衍生自玉兔号月球车上的月表穿透雷达,由两个通道,共计三个天线组成,一通道有独立的收发天线,二通道则是收发一体。

玉兔二号携带的同款月表穿透雷达回波复原的行驶路径下方40米的岩石分布情况 (The Moon’s farside shallow subsurface structure unveiled by Chang’E-4 Lunar Penetrating Radar)

嫦娥五号落月后,钻取工作开始之前,地面就收到了测月雷达的回波数据,就已经发现了地下不到1米处就开始有密集的岩石层。后来经过风险分析和利弊权衡,决定放弃钻取岩石层,于是钻取的样品只有0.9几米长,230克左右,这一点早在嫦娥五号归来之前,科研人员就知道这次并没有采够2千克。我想,经过我这一通科普,大家也应该明白,无人落月钻取是一件随机性非常强的工程作业,能采到多少月壤运气成分非常大,所以各位要调整一下心理预期,没有采够2000克并不等于任务部分失败,不然苏联Luna返回系列就没完全成功过......

在接下来的在嫦娥六号任务中,面对更加复杂,钻取工作条件更加恶劣(低温可达-230℃)的南极永久冻土层或者月背地质,科研人员会做更多的改进,当然运气更加重要,但愿下次咱别落到浅层岩石层上。

嫦娥六号冻土钻探模拟试验 (月球极区钻取采样技术)

虽然有点点小遗憾,不过依然要祝贺中国取回我们自己的第一捧月壤!


收到的嫦娥五号系列纪念封





评论区有些人还在这边杠,看点新闻就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了?我都说了不是密度问题,不同风化层的密实度(注意和密度区分)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以目前人类对月球的了解,月表以下的风化层密实度数据很稀少,这给钻取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和表取没啥关系。事实上表取样本质量和预期的几乎完全一致。之所以取样次数比预期的要少是因为每一次挖铲的采样量比原来预期的多,和密度没有一毛钱关系。

参考

  1. ^ a b HEIKEN G H, VANIMAN D T, FRENCH B M. Lunar sourcebook a user's guide to the moon [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2. ^NASA Solar System Exploration. 15 March 2018. Retrieved 2020-02-05. https://solarsystem.nasa.gov/missions/luna-20/in-depth/
  3. ^ Kemurdzhian A L, Gromov V V, Cherkasov I I. Automatic stations for investigation of the lunar surface[M]. Moscow, USSR: Mashinostroyeniye Press, 1976.
  4. ^ Arslan H, Batiste S, Sture S.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lunar soil simulant JSC-1A[J]. 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2009, 23(1): 70-83.
  5. ^ 邹猛,李建桥,李因武,等. 刚性轮—月壤相互作用预测 模型及试验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7,23(12):119-123.
  6. ^ 黄晗,吴保广,等. 高密实度模拟月壤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19,35(1)
  7. ^ 郑燕红 等. 月球风化层钻取采样过程密实度分类研究[J]. 航空学报,2020,41(4)
  8. ^ a b 刘晓庆 等. 一种月壤采样器钻机的研制[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7 30(4)
  9. ^ 庞勇,冯亚杰,孙启臣, 等. 月壤大颗粒对钻进力载影响的仿真及实验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55(3)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翻译下“不针对任何国家”的意思:

“不是……不要误会,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翻译下“不针对任何国家”的意思:

“不是……不要误会,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


user avatar   ai-xue-xi-de-gou-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翻译下“不针对任何国家”的意思:

“不是……不要误会,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




  

相关话题

  中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 5 月 29 日发射成功,对中国空间站的建设有哪些重要意义? 
  如果,全世界人类被困在一个空间,空间的一面是一堵一米厚的纯铁墙,人类啥也没有,能出去吗? 
  人类为「航天梦」付出过怎样的代价? 
  世界上最大飞机首飞成功,未来前景是否光明? 
  地球存在这么久,为何没有与其他星球产生碰撞?是宇宙空间巨大到还没有到达碰撞的频率么? 
  为什么航空航天港网站无法上了? 
  如果人类可以星际航行走向深空,会不会若干年后回来反攻地球? 
  让宇宙飞船发射出激光和子弹可以实现吗? 
  请问有多少人相信,在人类中,或者在宇宙中一直有一些比较厉害的东西在向人类的大脑传输信息? 
  假如你在虚空中,永远死不了,你该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日本政府称其强烈支持德国派军舰来亚洲?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钟南山称「新冠病毒出现环境传人」?后续防疫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