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人口数量下降能缓解当前社会内卷的现象吗?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一沾到人口这个话题,就会分不清分配问题和发展问题。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一个社会的发展就是两个方面:发展和分配,前者决定了社会发展的下限,后者决定了每个人对生活的满意度。

这几年受经济形势的影响,网络上的左人增多,很多人张口闭口就是把XX挂路灯,然后均贫富。但一个人均GDP刚刚过1万美元的国家,你就是真的全国均贫富,人人就能过上三四万美元GDP国家的人的生活了?

民国时期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比今天大?但建国之后,城市公私合营,农村分了土地,工人和农民的生活就达到美国人的水平了?

说回到人口数量下降与内卷的问题上。

指望人口数量下降能缓解内卷,本质上就是希望通过提升自己在劳动力市场的议价权,来获得更好的收入以及更理想的工作环境。

理论上,在人口下降之后,这种设想的确有可能出现。但分配问题取代不了发展问题,如果你就是想活的舒服一点也还好,可要是你想的是人口数量下降能让东北人过上美国人的日子,那属实是想多了。

除此之外,觉得人口数量下降能缓解内卷,也别忘了资本的流动性远大于劳动力的流动性。如果成本高到无法承受,作为老板是完全可以选择跑路的。你以为一个工厂老板会因为劳动力减少而选择涨工资,但如果涨完工资一算不挣钱,人家也可以把厂子卖了直接买楼收租。而你呢?

当然,国内也不是没有人口数量下降的地区。比如黑龙江,高考录取率非常高,黑龙江的本科线甚至可以低到300分以下。这看起来一点都不内卷是吧?但是,大量的东北年轻人在上完大学之后并不会选择留在不内卷的黑龙江,反而是到南方去。

难道说,黑龙江的年轻人,不被“卷”就活不下去?


user avatar   lei-wen-xiong-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做规模经济走量的,人多需求多钱多,人少需求少钱少。

内卷不内卷的,原理上是因为增加的劳动力没有办法带来更多的产出,你可以想象一下,劳动者多了但是公司没变多,岗位也没变多,总薪酬也没变多。

大家要去竞争有限的岗位有限的薪酬,那自然卷。

提高产出可以靠对外扩张占领更多的资源和倾销产品的市场,帝国模式。

也可以靠修炼内功,科技革命,提高劳动效率。

如果对外拓展不利,或者你拓展的那些地方烂泥扶不上墙,那就没法搞。

如果科技革命进入瓶颈期,天文数字的投入砸进去成果都是水的,那也没法搞。

如果单纯把人口数量搞下去问题就解决,那顶多从宏观看问题解决了。

从微观看,就是谁被搞下去的问题了。


user avatar   xiao-miao-ta-huan-shi-miao-m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隔壁韩国、日本啥情况?


user avatar   piao-bo-de-shao-nian-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

今年开始,中国人口可能就要负增长量。对于人口负增长带来的后果,我们旁边那两个国家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现实案例。但是,还有不少人臆想,中国人口下降了,每个人获得的福利就更多了,甚至中国人口下降是好事。这个思想是很危险的。

  • 人口不能增长,意味着中国升级更复杂的产业链的难度增加,无法平摊产业链升级的成本。大国对于小国优势,无非就是更多的生产者和更多的消费者。生产者越多,产业规模效应会放大,从而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比如化工行业,一个产业园可以有成百上千家企业,各个资源互相流通,产业齐全的优势降低成本)作为一个十亿人口的工业国,我们拥有世界上绝大多数产品的产业链,欧洲的那些发达国家,往往只是一两个产业发达,产业之间的优势不能互通。产业链复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优势;消费者更多,意味着内需市场越大,反向刺激生产端,摊平研发成本(比如说,文化产业,足够多的人口可以贡献,更多的电影票房和书籍销量,刺激更多人从事文化生产,保证中文环境下文娱产业的利润)。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产业会领先于欧洲这些小国,因为单一市场大,可以更好地刺激产品的研发。人口的下降会削弱这些优势。


  • 中国不是资源型国家,而是生产型工业国,每个人的财富,都是由劳动者生产的。中国的资源不算丰富,即使人口下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也不可能成为卖资源的国家。相比澳大利亚只有两千五百万人口;俄罗斯人均面积那么大,人均GDP已经比中国低了。工业国家,不能按农民的思维,觉得人少了平均地就多了,因为人们的财富不是土地,而是他们的生产力。


  • 人口下降的触发条件是人口老龄化。每个退休人口的养老金都是由现在正在工作的人提供的。之前放出消息,退休年龄提到65岁就有不少人诚惶诚恐,如果中国人口20年内暴跌10%以上,退休年龄很有可能提到70、乃至75岁才能保证退休基金不破产。提升退休年限,虽然社会每一个人都不是好事,但资本家不需要退休金,资本家只会让55岁退休的人工作到70岁。工作年限增加,不管怎么说都是内卷的表现,人口提升时有人口红利,下降时那也有相当大的代价。


  • 现在内卷最严重的人群,主要来自城市里根基不稳的年轻人。之所以卷,是因为进入城市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大学生不值钱了。但是相反,农民的收入确实比二十年前好多了。不少最底层的人口的子女阶级上升了,现在的工地上不卷了,农民工变少了,包头工们一个个求工人上班,但是现在在知乎上喊内卷的人是看不上这样的工作的。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国家,大多数员工工资低的原因是老板无法负担更高的工资,就像低端服装制造业,低端劳动力人口下降了,结果不是这些低端劳动力的工资增加,而是这些工厂搬到了海外。另一个问题是,即使中国人口开始下降,新大学生数量也不会下降,中国出生率的环比下降速度相对稳定,从25年前的出生人口下降,今天应届生数量增加,可以预测即使现在出生率下降, 25年后应届生也有可能增加,不少人举例人口减少导致个别省份高考录取分数线降低,这也说明即使人口降低,大学生数量也不会降低。新岗位因为人口下降越来越少,加上退休年龄增加,劳动力市场的想当白领的供给端反而会增加,想要留在城市阶级上升和城市出生没权没势的人,卷地只会更严重。


不少人以反内卷,反对社会的压力为理由,拒绝生孩子,认为不生孩子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殊不知最后承担后果的往往就是自己,想要所有人和自己一起完蛋,可以说只是无产阶级的一厢情愿。劳动力人口减少降缓产业发展速度,越缺少发展的动力,生产力越固化,阶级流动性越低,富人的位置反而越稳固(参考日本)。如果人口暴跌真的到来,获利的只有中国的竞争对手们。


现实就是不可能所有人都跨越自己的阶级,但具体到每个人都还是有机会的。如果你认为你的老板剥削了你的太多价值,你也可以成为老板,中国小微企业的经商环境虽然比不上20年前,但是比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好得多的。既然每一个岗位都有那么多人竞争,你何不组织一下这些剩余劳动力?与其抱怨社会对自己的不公,不如看一看为什么自己成为弱者,创业才能多赢。不要把自己目前的失败,归咎于自己出生不好,二十年以后看今天,还是会有很多白手起家的企业家的。不少人因为不喜欢人口下降也会导致内卷的这个逻辑而拒绝接受,却无法提出反驳的依据,这是典型的掩耳盗铃,是没有意义的。

内卷和贫富差距,不是生育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恰恰相反,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是生育率下降的原因。现在的不管再怎么内卷,生活质量还是高过了几十年前。生活质量的提高提升了人们对于阶级上升的期望和阶级下降的恐惧,导致生育率降低。目前解决办法只有这几个,不管B友如何反对,以后大概率会执行:

一、提高单身税,提供育儿补贴,即国家集中采购奶粉、尿布之类的生活物质,统一配发,减少育儿压力。不建议以现金方式提供补贴,这会导致社会上出现单纯为了育儿补贴而生孩子的家庭,这些孩子很难获得平均线以上的教育,导致他们的孩子继续生孩子拿补贴,恶性循环,不产生其他社会价值的人口不是提高生育率的初衷。

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校车,低龄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公平化教育体系,减少乃至消除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让租客和业主孩子享有相同的教育权利。

三、前两种办法最多只能缓解生育率,无法促进增长。假设中国生育率已经低到完全不可以接受的红线,可以参考计划生育的办法用行政手段刺激国民生小孩。不少人认为国家只能限制国民不生孩子,无法强迫国民生孩子,事实上是可以的。政策虽然无法让人们主动生孩子,但可以让人们无法有效避孕。国家可以给安全套和避孕药加以惩罚性消费税,税率不能低于高档香烟,或者干脆直接按人头限额发放,当处方药禁止销售。同时禁止医院提供结扎和打胎等医疗服务(强奸和婚外孕等特殊情况除外),并同时严打黑市。这个办法虽然有一些伦理道德问题,但应该没有打掉8月怀胎制造的问题多。当然,这可能会提高性病的传播几率,前提是做全国性的健康检查,给有需要的人群提供特殊渠道。就像评论区的人,只是嘴上喊着要躺平,真让他们无欲无求,做不到的。

四、在其他社会福利上和孩子的数量挂钩,比如事业编制的录取和升值,退休的年龄和待遇。

五、吸引移民,这也是欧美的主流办法。

六、延迟退休年龄。现在每年人均寿命都有提高,如果没有新的劳动力,那只能现有人补上。


user avatar   wang-you-li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告诉你,人越少越卷。

人是会迁徙的,人口减少,首先影响的是小城镇,产业结构无法维持,人向城市集中。随着人口不断减少,衰落荒废的地区越来越多,人拼命往大中城市里跑,城市内卷加剧,生育率进一步下降,养老压力越来越大,年轻人生活压力更大,更压低生育率,完美的恶性循环。

企图靠不生来抵抗卷,那是想多了。


user avatar   a-dian-90-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体内的血液减少或血氧浓度减少,能改善全身供血平衡、让每个红细胞效率更高、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吗?

高估值需要足够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撑,一旦骤然降低,一定会涌向核心,无论是经济危机的美元回流,还是冬天手脚冰凉,这是人类和自然的规律。大伦敦的房子越值钱,工矿和小城市的房子越不值钱,也就越没人赶去投资,从投资不过山海关,到了投资不过南宋版图,这才几年?

别说二十年前,十年前考公务员没那么热。几年前新闻报道还在嘲笑东北街道都有硕博排大队去考试应聘一个不需要学历的职位。

或者十来年前,以前高速人工收费,找人的标准也不低,待遇不错。

二三十年前留校当老师,很多人也不乐意。当时下海、去企业、去挣钱。

二十年前记者在北京一线拿大约两万,大几万。二十年过去了,今天好像还是拿一两万。


互联网行业带走,他们自己迭代跑的太快了,人没跟上这种进化,必须用一代代人去填补这个解体进化。其中的苦泪,下岗,延迟退休,都不必细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来着。教育投入上,不仅没有日本宽松世代的放松,反而越来越鸡娃,松散的不补课的上学生活以后是越来越少甚至一去不复返了。对时间的利用效率,一心多用的能力是越来越强了。

老年人,不会移动支付网购用app和智能机的,事实上已经被边缘化和隐性淘汰了。这个无声无息的过程,很少有人觉得残酷。当他们有钱花不出去,别人不方便找零,发红包人家要电子的……

我爷爷三十年代的人,从原来小地主,农村盖房子的匠人,五十年代下矿做矿工。后面大跃进之后啥的矿调整,就回乡了,才生下了我爸。没有改革开放,他这辈子就这样。谁又能看到前后?


user avatar   tian-cai-guai-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

一,内卷的根源,是资源矛盾。

中国从来不是一个资源富裕的国家,想要不内卷,起码要人均资源丰富起来

而目前人口只是增速放缓,出生人口还是大于灭失人口,人口还是净增长的。

2020年相比2019年,全国人口净增204万人,而前一年增量还高达467万,2018年增加了530万人。

因此,目前不断调整的,只是人口结构。中国的人均资源,比起同样大面积的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等都要低不少。

中国人口要下降到多少,才能比得上这些国家?恐怕太难。

因此单单想靠人口下降来降低内卷,难度太大。

二,内卷存在的重要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不够。

生产力水平,是决定你能否割世界韭菜的重要推动力,比如英法德瑞等国家,不是依靠人少卖资源的,而是依靠历史掠夺的财富和某些产业的超额利润来割世界的韭菜,从而避免内卷。

截止目前,我国的产业水平依然是“大而全”,并没有处于高端产业链,挣辛苦钱的企业仍然居多,挣辛苦钱的工作利润率低,那就只能靠绝对剩余时间的压榨,往往内卷程度也就较高。

三,避免内卷的途径,只有靠产业升级。

通常后发国家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国内资源和社会种种危机矛盾,往往要发动战争抢夺先发国家占有的资源来缓解国内矛盾。这显然不是目前的我们要做到和能做到的。

不能去抢,就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升级,也就是中国制造2050。也正是因为如此,只要肉食者不鄙,房地产必死。

四,我们这代人的出路。

就算真有不内卷的一天,也绝不是我们这代20-40的人能享受到的了。

而矛盾也正在此处:如果没有一两代人的努力,那一天就永远不会到来,但是这两代人因为看不到未来,就绝不会去奉献,甚至不会结婚生育不会有后代。

一旦人没有后代,他还怕什么?还在乎什么?还有什么能激励他?

一旦这种思维成了思潮,社会的基础就发生了根本变化。

不要指望资本家害怕没有劳动力,资本从来无国界,他们巴不得以此为由要挟国家引进亚非拉低成本劳动力。他们也可以轻松把资本投入到别的国家获益。真把国家搞乱了,他们也可以随时离去,他们没有祖国。

唯一的出路,只能是给年轻人希望,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奋斗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年轻人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这句话不是冠冕堂皇的屁话,我们不可能靠着一群老头子和第一强国美帝,和低人权优势的印粪坑去斗争。如果让年轻人自己都没有了希望,那或许未来就不会再来。

对国家和民族来说,站在一百年两百年的历程视角上来说,某些既得利益者们的利益算什么?回过头来看,最多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绊脚石。虽然,绊脚石太大,不容易推动,但是任由绊脚石稳如泰山,终将迟滞我们前进的步伐。


user avatar   ruan-wei-tu-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东北的最低高考分数




user avatar   si-w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少了当然内卷程度降低。

大家经常笑话带明百工坊里造红夷大炮的都是boomer一代的老头子,那为什么带明工部(私营)不招年轻一代来造这等国之重器,把那些老棺材瓢子淘汰了?

当然不是带明天子仁德,要求工部(私营)照顾4050人员再就业,而是带明年轻一代中,有能力有意愿进工部(私营)的人太少了,所以不得不一直保留老棺材瓢子们。

这些人没有失业,就是靠的带明工部(私营)无人可卷。


user avatar   caijus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内卷指的是小农经济,农民在一亩三分地上精耕细作,无限投入劳动力,换取微不足道的一丁点粮食增产

40年前,全国农民都在这样卷

30年前,除了东部沿海小片区域,连福建山区,苏北,都在这样卷

20年前,西部人民还在吃草,继续卷

10年前,大部分农民不卷了

现在,知乎感叹的是,农民都不种地了,怎么办

农民,还有农民的孩子,能够在工地搬砖,能够送外卖,甚至能够在华为氪肝

他们当然不会继续在自家那两亩地上扒生活

中国人,明明已经摆脱了内卷

你们却在哀叹说,内卷越来越厉害…




     

相关话题

  部分 NBA 球员反对特朗普的实质原因是什么? 
  如何看待长沙一女子深夜路边被人锐器扎后倒地不起 ,凶手被捕后自称饮酒后心中压抑? 
  为什么现在突然强调起人口多的好处了? 
  当今社会之下还存在间谍这一职业吗? 
  怎么看待「电竞选手」成为一种职业? 
  如何在地球上隐藏自己不是人类的真相? 
  公民能以坚守良知为据,不服从恶法吗? 
  如何看待长春一出租司机当女乘客面播放穿比基尼跳舞 MV 视频,被乘客举报开除这一事件? 
  穷人生孩子应当受到谴责吗? 
  韩国养老金或将 2055 年耗尽,韩媒称韩国正在消失,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警醒?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黑龙江分数线这么低高考移民不来黑龙江?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日本人均GDP是中国的四倍,国民的消费能力却似乎并不高?





© 2025-05-1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1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