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要还债。
万达本来就是借贷经营的,只不过以前是借国内的钱在国内发展,好歹还是左手倒右手,现在是借国内的钱去国外发展,还借那么多,最严重的是还说了那么几句话,那就让人相当怀疑它是打算去国外发展呢,还是打算转移资产把债务留给国内?
那么一搞,国内没人再借钱给它了,平时流动资金又因为严控房地产得不到补充,银行还有那么多利息,话也没那么好说了,不卖资产还债怎么行。
还完债了,肉身跑到美国骂都可以,没还完就想跑,那是不行地~
这事儿比你想的复杂一些。
万达这种规模的企业,资金链紧张不可能只是单方面因素造成的,它要是没有点腾挪躲闪的本事,它是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所以总有人觉得老王犯愁是因为老王之前犯糊涂,并不是的,这个单一因素并不能解释万达整个资金链都在收缩的现实。
他之前犯了点小糊涂,敲打敲打得了,还能真弄死他?
明白了这一点,这次万达海外清空撤回,目的何在就非常清楚了,释放的信号也非常明确:资本避险本能。一会儿我们再说这是怎么回事,什么叫“资本避险本能”,先来说这是为啥。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骂房价过高,我也骂,我骂的比你还狠。然而有一点必须要注意到:大家都在骂房价过高,其实是一个“信息茧房”。持有房产的人很显然不会骂房价过高,他巴不得房价立马飞上天去,最好是全世界房价都原地不动,就自己家那一套房子的房价飞上天去。这导致了在现在房价要么上涨、要么企稳的现状下,我们能够看到的信息都是在抱怨房价过高。
只有没有房子的、需要买房子的,才会上网去骂房价过高。成天希望房价涨破天的人并不怎么发声,他们偷着乐去了。
那么我们假设一下,房价出现大面积、大幅度下跌,比如下跌30%,会是一副什么场景?
我敢跟你100%保证,上街、上网骂房价下跌的人会比现在骂房价过高的人,多出去好几倍,声浪比现在大得多。至于房价和宏观经济的关系,不是这里讨论的重点,但是同样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情。不管你怎么想,出于社会稳定考虑、宏观经济考虑、未来发展考虑,政府都不可能允许房价大规模大面积大幅度下跌,最多只能允许房价稳定在现有水平,严格限制大幅度上涨。
这个不是以你的愿望为准绳的,你骂街也没用,你骂我更没用,你骂我一头包,房价也不可能跌一毛钱。房价真的大幅度下跌的地方,那些房子你也根本不可能去买,前段时间去鹤岗买房的哥们儿会告诉你为啥。
那么我们说回房地产业的本质:钢筋水泥。钢筋水泥有什么价值呢?除了物料成本、地价和农民工、土木工程师的工资,还有税费,剩下的只有“信心价值”。你相信这个房子值这么多钱,它就会值这么多钱,说到底房子在中国是承担了一定的“金融产品”功能的,实际上全世界完全不承担金融产品功能的房子也不存在,只有朝鲜有一些。
万达、恒大这些大企业不可能一棍子打死的原因就在这里,它是行业标杆企业,一旦一棍子打死,引发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治大国如烹小鲜,随便翻来翻去不是个办法。但是一棍子都不打也不是办法,实在不听话了也得打,打就要讲究方法,既要打疼,又不能打死,这个力度拿捏是很难办的一件事情。你给打死了,信心就会崩塌,甚至出现房子这种金融产品的挤兑;不打疼吧,他蹬鼻子上脸反过来试图绑架你,给自己搞一个“大而不能倒”的免死金牌从而为所欲为。
具体怎么打的,我们小老百姓根据手里有限的信息也讲不出来个啥,因此也只能把这件事情当成一个“黑箱”,看输入输出,去猜里面到底发生了啥。
我们看到的是万达清空海外资产、全面撤回中国这么一个输出“结果”,那么输入端有哪些“输入”呢?
1、金融监管力度加强;
2、中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一个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3、全球疫情就中国控制得最好;
4、一场世界性大规模经济危机风雨如晦;
5、全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大搞QE,美国更是史无前例的搞出来个无限量QE。
把这些输入联合起来看,发生了什么就非常明确了:
1、中国也在QE,只不过精确控制了流向,确保资金只能流入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严格控制资金空转,特别是流向金融市场和房地产;
2、中国在力保消费,从而力保经济运行不出大问题;
3、在目前全球经济形势断崖式下跌的大背景下,全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力求自保、独善其身,只不过因为疫情的原因,一方面让情况更复杂,一方面让大众没怎么注意这个事情。只有中国,凭借全民抗疫胜利的成果,成为未来几年内全球经济的“发动机”和资本的“避风港”,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方式与别的国家完全不同。
我看到别人打了一个比方,非常有意思,这里借来用一下:一个经济体内部的资金流动,是一个“香槟塔”。
最顶上一层是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市场里面完全脱离了实物商品的金融产品,第二层是像房地产这种有一定实物商品存在的金融产品,第三层是高端服务业像咨询、法律、外贸这些行业,第四层是低端服务业像物流、餐饮、娱乐这些行业。第五层才轮得到实业。
第六层才轮到广义的“消费”,包括全民日常性消费。
作为消费者,必须要有人发工资才能有消费,这是最基本的概念。你一个打工人,没人给你发工资,你拿什么消费呢?
那么要刺激消费,确保资金进入到最底层的消费里面去,只有两个办法:开源、节流。
美国搞的是“开源”。他干脆就不用香槟酒瓶倒酒了,他直接给你接个消防水龙头,水龙头拧开有多少放多少。我说过,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嗝儿屁之后,美国从一个实业公司变成了一个金融公司。美国的最顶层两层是十分庞大的,金融和高端服务业占据了美国总GDP的70%以上,这是美国的立国之本。你想让美国政府去把最顶层两层的酒杯弄小一点,那是痴心妄想,那是典型的“儿子打老子”,美国政府自己就是最顶层两层酒杯自己家开的。所以你让美国“节流”,让资金顺畅的流入最底层的消费领域那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开源,接消防水龙头。
中国搞的是“节流”。中国最顶层两层杯子是可控的,让你大你就大,让你小你就小,所以有“节流”的可能性,不用去接消防水龙头。还是倒香槟,一样能流进最底层消费里面去。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万达、恒大们的日子不好过了,但是又不至于暴毙街头。同样日子不好过的恒大,前段时间在吵吵要造车,我那时候就说你这是要造个寂寞,果然现在没有后续了,真寂寞了。
现在全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南辕北辙、各奔东西,一人一个套路,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怎么站队非常重要,事关他们自己的生死问题。
像万达、恒大这种房地产起家的本土企业,则根本没有站队的选择机会,你还能站哪儿?你老王不管自己内心里怎么想,你都只能站中国,海外资产只要存在就是负资产,除了资产自己缩水以外,还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一方面国外商业地产现在那个鸟样,真的就是个鸟样,“门可罗雀”可不是什么夸张,是真的门前都能跑鸟。
另一方面,未来几年之内看不到这些商业地产解套的可能性。
保留这些资产意味着极大的风险,明面上的风险当然是一个大企业手头持有大量不良资产带来的金融风险,暗地里的风险就不便明言了。
总之,早抛出去早好。
现在还看不出来风向的企业已经很少了,尤其是大企业。
未来3-5年内中国将成为全世界资本的避风港,外资都在削尖脑袋往中国跑,能跑多少算多少,尤其是注重短期收益率的资本。你一个中国本土企业,处于资金链极度紧张的房地产业,短期收益率稍微少一点都濒临仆街的现实状况,你还不赶紧跑回来,你想干嘛?
这就是释放的信号:
1、未来中国将会涌入大量注重短期收益率的资本,这也是中国敢于不大规模QE的底气所在;
2、消费、内循环和RCEP组织内部外贸,以及因此带来的制造业增长,将是这次全球经济危机的唯一希望所在;
3、美国急了,但是也只是急了,下一步还会拼了,但是拼了也没啥用;
4、明年之内,三足鼎立,5年之后,平分秋色。
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说的是:2.6亿老年人,至今没能进入互联网时代,而2021年上半年,我朋友圈子里议论最凶的不是明星八卦,而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何时出炉。到了5月11日,靴子落地了。
千百条数据中,一行字尤为瞩目: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
与中国发展速度一同狂飙猛进的,是人口年龄。60岁及以上人口26402万人,这个群体在网络和纸媒没有太多声量。低调,安稳,是老年人平安度过余生的底色。
信息化和老龄化,长期并存交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3月,网民数量发展至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然而,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却只有6.7%。
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甚至不懂得怎么用手机扫码买下一块豆腐。
几个关键词可以概括,脱节,失速,加剧。互联网世界是割裂再缝合的。在虚拟的一侧,我们已经在月球上规划城市天际线;在现实的一端,我们仍需要在流动摊点排队购买煎饼果子。一定程度上说,当今社会早已步入文明和繁华,而在暮色四合之际,回望身后,也有一些人被数字的洪流裹挟着踽踽前行。
生活中并不鲜见这些场景:老人站在公交的投币口,颤巍巍地数着手中的硬币;站在地铁口的自动售票机前,圆瞪双眼辨识密密麻麻的站点信息;向收银员递过去几张边缘磨得发毛的票子,却被一句彬彬有礼而拒人千里的“对不起,不设找零”将现金挡了回来;要去大城市探望儿孙,却不懂得如何用智能地图导航……
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电子设备和软件是专门设计给80后、90后甚至00后的。任何新生事物,只要他们会使,就等于所有人都会使了。
这个“规定”对于老年人来说,有点像是站在一台倾角在25°以上、时速10公里的跑步机。他们虽然已经在努力前行,然而自己还在不断后退。
有时候,我们也会畅想未来,二十年后,是否就能实现人机交互的大发展?水银泻地一般的VR、AR和脑机接口,哪怕是走在旷野和荒漠里,也像是在小区中散步一般,处处可以歇坐休息,时时都有清凉饮料供应,永远不会担心迷路,一个彻底消除电量焦虑的梦境。
然而,真有那么一天,你我还能跟得上趟吗?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牵头,更需要科技厂商们参与。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学习能力显然无法应付科技的迅猛更迭。为了少犯错,少损失,他们宁可一成不变。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公开发布。
工信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方案决定自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助老、适老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而想让老年人一同分享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援手由科技厂商伸出,是解题的关键。
工信部公布的首批“适老化”和“无障碍”名单中,就网罗了115家热力值极高的主流网站和43个高频使用的app,涉及媒体、交通、社交通讯、电商购物、搜索引擎、金融、医疗等领域,堪称网络时代的“引水入户”工程。
互联网出行平台火速响应,上线“一键叫车”、“老年人电话叫车”功能,针对视力障碍人群推出的“无障碍出行”则覆盖主要城市74座,使携带导盲犬的乘客不再有被拒载的苦楚。
到了医院开门的时间节点,也正是早高峰期间,老年人去医院取药,也能靠网约车顺心直达医院药房。
而各大通讯交互平台,也都推出“屏幕共享”和“远程协助”功能,将老年人与子女千里连携。子女只需要抽空和父母连线,就能通过手指轻触直连老人的电脑,消除“病灶”,避免了叫人上门维修的不必要花销。
国产智能手机品牌随之跟进,在手机中搭载“简易模式”、“屏幕共享”和“远程守护”功能,大大降低了老年人掌握新机核心用法的学习成本。
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春蕾初绽,却已满山红遍。
对于老年人来说,行走在互联网时代,也如同在冰窖中前行,处处是黑暗和冰冷。在这黑暗与冰冷中的微弱光辉,是由智能手机照亮的。离开家门后,地铁长廊里、医院药房外、银行柜台门口、郊野公园候车处,它可能是唯一的、指引回家方向的光。
学会用智能手机,就等于学会上网。
除了在产品层面做适老化改造,大公司中,贝壳找房还在公益层面做了许多工作。
贝壳找房从2019年起开始发力“我来教您用手机”公益行动,通过定期开展的培训和实操课程,逐个社区地扫除盲点。培训课堂和到店咨询双管齐下,帮助老年人掌握手机基础用法——尤其是与生活相关的功能。公益教学持续开展,已遍及全国14个城市的352个社区,累计开展手机学习课程超过3500节,参与量多达11万人次。
贝壳教给老年人的操作方法是更为本源的模式与套路,是一种标准制式,而非专门与特例。大量的重复教学,对贝壳员工的耐心提出严苛的挑战。这场教学,既是泛读,也是精讲。
可以想象,在未来,一键报警、亲友代支付、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等更多适老化服务的提供和接入,也将逐步建立。科技绝不仅是算法与机械,它还是进步的思维与心怀弱者的温情。有人说,技术的进步是在黑暗中踩在坚冰上前行。正因如此,才要向黑暗和冰冷回敬以冷冰冰的代码。然而科技的内在应该是温暖的,因为不讲人情的科技是速朽的。
现在,真正通向科技新纪元的道路,也许正在搭建中了。
我在知乎潜水三四年了,第一次正儿八经回答问题,没想到还有朋友追更,根据大家在评论区的分歧,说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希望不要引起更大的分歧
我是独生女,为什么会找我老公非独呢,我从上大学开始我爸妈就开始给我灌输找男朋友的标准,其实都不算标准,我爸说必须人品好,家风正,当时十八九岁,哪里懂得什么家风正不正,感觉接触不了这么深层次的东西,当然他家里家庭教育是正常的,我跟老公是高中同学,就是高中三年没说过几句话,见了面只点头打招呼的同学,当时不知道他家什么情况,当然他也不了解我家,后来高中毕业同学聚会时互相留了联系方式,他高考失利,我上大学,他留在县城复读,平时也是有一句无一句的聊,越到高考越焦虑,那种自己察觉不到的焦虑,我就很少再跟他联系,怕影响人家学习,反而他有时间会主动联系我,就是普通的打打电话,给他加加油什么的,我当时觉得换作其他同学我可能也会这样,但是他不这么理解的,他觉得我陪他走过了考前最焦虑的时间,哈哈哈哈哈,他非说是我先喜欢他的,陪他聊天,给他加油,后来他上大学,时间宽松了,联系就频繁了,平时聊天知道他有一个哥哥,他也知道了我们家的基本情况,没有什么独生和非独生的分歧,相反平时他有什么事都是我替他想着,他有点大男子主义,更多的时候是引导我这件事怎么做,用他的话说,在他家轮不到他当家做主,哈哈哈哈,所以我跟他性格和处理方式上很契合,我不喜欢操心,都是他拿了主意我去执行
恋爱三年半,结婚七年,都是我俩之间的小摩擦,我不跟公婆一起生活,所以没什么大的婆媳矛盾,刚结婚的时候不管什么事他都向着他父母,他哥嫂,所以我有时候会刻意避免跟他讨论他家的事,慢慢的,到现在他觉得他父母说的不对的地方他会主动反驳,我有时候会替公婆说他几句,让他不要脾气这么大
关于房产,钱,他们家看的比较死,我们结婚一两年里,我爸经常跟他说,一家人不要争啊抢的,尤其是亲兄弟,不能让外人看了笑话,他哥哥家还是俩儿子,我妈说,你们自己如果困难,可以不给家里帮忙,但是也不能在给我公婆哥嫂添负担,所以我们结婚我公婆出了首付之后家里的其他房产我们就主动放弃了,家里还有两套房,一套六间两层的门面楼,家里一些看热闹的邻居亲戚什么的,每次回家过年聚一起的时候就有意无意的说,你俩真是憨,一个首付才多少钱,家里这些房产得付多少首付,我们就当说笑话,一般不接话
后期我婆婆和嫂子知道我一不为他家钱,二不为他家房,才不防着我,有时候往回想想,其实挺寒心的,好在我只为这个人,他对好,对我父母好就行了,这也是有什么问题我不跟他家争执的原因,我会自己开导自己,我公婆养了一个好儿子,拱手让给我了,这些小事就算了吧,无所谓了吧,在他家邻居亲戚眼里我一直是个缺心眼的形象,整天嘻嘻哈哈,大大咧咧
有时候我老公会莫名其妙的蹦出一句,你真是个缺心眼,我都会开玩笑说我这叫不忘初心
本来就是只图他这个人,人好就行了,不能有太多要求,患得患失容易啥也得不到
祝好~
以下是原答案
我是独生女,目前妈妈退休,爸爸还有两年退休,以前小时候邻居亲戚总说,她现在还感觉不到有兄弟姐妹的好处,长大了自己有困难的时候就知道了,我现在31岁,看过了有兄弟姐妹的,鸡飞狗跳的家庭关系,我很感谢当年的政策,当然肯定还是关系和谐的多,这种比较就是糟糕的无比糟糕,好的也没比我好到哪去,就我观察我妈退休后的生活,我觉得我妈可能也感谢当年的政策,退休后简直快乐到飞起,哈哈哈,如果我还有一个弟弟或者妹妹,估计我妈这会子得在家练习怎么当端水大事呢,我也没有感觉到童年孤独,成年无助,相反我很独立,8,9岁就学会自己做饭了,因为父母工作忙,有时不能按点做饭吃饭,毕业之后在外面工作也把自己照顾的很好,我也不用顾虑父母的房子多分我还是少分我,相反我鼓励妈妈退休之后享受生活,不用想着存养老钱,没人惦记她的退休工资,相反我老公家有个哥哥,我们每次带孩子回他们家,嫂子都有意无意的说我没负担什么的,其实我对公婆明面上还是暗地里在物质上帮助她都装作不知道,我也不想在这事上费心,感觉没必要,一家人开心健康就行,这是我的原生家庭带给我的安全感,我不需要他们家的物质和精神上因为一碗水没端平带来的空缺,刚结婚的时候一家人防着我,好像我图他们钱,时刻要分他们东西似的,时间长了知道我心思根本不在这,才对我像自己家人,我根本不在乎,我只图人好就行了,感谢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