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流浪地球》之后,下一个中国科幻的引爆点在哪里? 第1页

  

user avatar   zhou-yi-43-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目前看不到,即使《流浪地球2》我也不敢寄予太大的希望。

作为骨灰科幻迷,我其实一直对中国科幻的前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从我在《流浪地球》上映前后的回答里都能看出来,《流浪地球》还没上映但是已经点映有些热度了的时候,我关于《流浪地球》前景的回答还仅仅敢提一句希望它不要赔钱就好,只要不赔钱,那么投资人就至少还有可能去拍下一部科幻片,这就足够了。当然,内心深处还是无比希望它真的大卖特卖的。

至于《流浪地球》真的如我所愿般大爆,完全是意外之喜。我当时就担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么大爆,反而容易导致第二部压力过大难产,或者质量虽然依然可圈可点,但是被放在显微镜下审视导致缺点被无限放大,最终票房不尽如人意,这样对中国科幻并不是好事。

现在重新来审视中国科幻事业,我依然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首先,科幻在中国的热度较低,这是不争的事实,实际上科幻在全世界都是处在相对低迷状态,这和经济大环境以及人类的群体信心密切相关,整体的下行状态和总体基调积极向上的科幻之间是不相匹配的,这里就不展开说了。至于漫威,其实它们本质上是漫改电影,而不是科幻电影。你不能因为它们是美国的漫改就说它们不是漫改。而由此就引出了一个让我非常难受但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就是在如今互联网娱乐时代,科幻原创越来越难以赚钱,包括漫画在内的IP改编科幻然后拍个七八九十部才是新常态,迪士尼,漫威的崛起,是符合这样的时代新趋势的。星球大战归了迪士尼也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第二,《流浪地球》做为科幻那一枝独秀的火爆,在我看来反而不是好事,因为它承载了太多不属于它的期望、意义、压力、和职责。在这里,我觉得曾经有一部同样口碑大爆的国民现象级产品和它可以类比一二,那就是同样由阿鲲作曲的《舌尖上的中国》。我现在非常担心《流浪地球》第二部会和《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部那样,因为过于强调类似于“特有的中国味道”,“中国人对家的眷恋”,“中国人对集体的坚持”这类概念和意义而导致用力过猛,过犹不及。虽然这个问题会随着其他将来可能出现的第二部、第三部成功的,20—30亿左右票房的国产科幻片而越来越淡化,但是在《流浪地球》一枝独秀的今天,还是非常危险的。

第三,火爆就带来大量的嗜血鲨鱼,经济上的鲨鱼,意识形态上的鲨鱼都有,这个问题不展开说,《舌尖上的中国》越做越差,覆辙在前,谨慎悲观但是易燃希望能够避免吧。

第四,刘慈欣的一枝独秀对中国科幻也不是好事,甚至单纯只有科幻小说改编的科幻电影火爆对中国科幻都不是好事儿。

第五,《流浪地球》的火爆属于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是中国人民族情感借由科幻的一次爆发,可遇而不可求,刻舟求剑是不可能成功的。下一部科幻片,个人觉得,暂时避开宏大叙事,让观众的情绪得以积累,另辟蹊径,找到另外的痛点是更好的选择。

最后,综上所述,我暂时看不到下一个爆点在哪里。但是,我衷心希望有异军突起的、原创的,国产科幻电影剧本和国产科幻电影出现并火爆起来,成为第二部、下一个中国科幻的引爆点。那就真是久旱逢甘霖,天佑中国科幻了。




  

相关话题

  什么是启蒙? 
  假如5分钟后会有一枚100万吨当量的核弹(三相弹)投放在你的城市,你该如何活下去? 
  《三体》中二向箔的降维展开。远处观看被展开的物体大概是什么样子? 
  你为什么不喜欢克苏鲁神话? 
  各国语言和他们的教材或文学写作风格、科研(思维)的风格,有关联吗,大家在各自的专业中有体会吗? 
  如何评价《白夜行》的结局? 
  为什么很多科幻片都与火星有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骂龙应台? 
  你最中意哪一场武林大会?可以是金庸小说之外的。? 
  如何看待刘慈欣说「扎克伯格的元宇宙不是未来,元宇宙最后将引人类走向死路」? 

前一个讨论
如果中国当时没有研发出氢弹、原子弹,现在会不会还在打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中文系的学生普遍认为语言学比文学难学?





© 2025-04-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