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看,但是不想去看
现在感觉好莱坞科幻电影,都有点不太正常的感觉
黑豹:超级先进科技的瓦坎达是君主制国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陨石落下来的稀有金属振金;
沙丘:超级科幻的未来世界是家族部落制度,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一个环境恶劣星球上的香料;
人来几千年的社会历史发展喂了狗了
意思就是说
只要现在的资本主义不行或者被超越了,人类就倒退到君主制、奴隶制、部落制、甚至是原始社会了?
人类几百年的现代科技发展也喂了狗了
意思就是说
只要西方生活方式不存在了或者被超越了,人类就连目前基本的元素周期表都用不了了,只能用天外飞仙来的新元素?人类文明就不见了?
归根结底
在欧美人的意识形态里面
资本主义是最美好,最先进,最完美无缺的是社会组织形式,是所谓的历史的终结。
全世界其他的文明,社会组织形式,历史文化,等等都是辣鸡,无法给人类未来带来任何参考。
西方文明发展了科技,产生了科幻,也只有西方才有科幻。
科幻世界的未来之中,资本主义社会没有了,人类也只能从西方社会的时代中去寻找人类的组织形式,因为其他文明不值一提,和科幻无缘。
所以,最先进的未来文明
沙丘是君主制的,和中世纪一样
黑豹是部落制的,和古希腊一样
从罗马帝国史,圣经等等中寻找灵感,镜像一个拥有最先进科技的返祖文明。
或者说,哪怕西方社会体制返祖到中世纪或者公元前,科技照样是西方独有,别的民族没资格,也没有能力拥有现代科技。
归根结底就一句话
这些科幻本身,就是西方中心论
这也就是三体,流浪地球如此重要的原因。
没看过原著,但真心不喜欢电影,并不感觉是一部科幻片,特效什么的没啥问题,审美也可以,但感觉上有点类似星战,在我看来星战是宇宙西部片,沙丘是宇宙权游,而且两部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都不是硬科幻,都有点玄幻。
沙丘的故事应该是脱胎于欧美对近代阿拉伯/柏柏尔世界的殖民和资源掠夺,沙漠头巾石油(香料)一一对应,听着感觉里面土著人的很多词汇都像源自阿拉伯语。(专业人士 @男爵兔 的这个回答有详细解释,受教了)。然而天降救世主和王子复仇的主线剧情,削弱了故事的现实意义,变成了一个青少年王道小说。
说到电影改编,这么复杂的世界观,本来更适合电视剧。但本片交代得层次分明,节奏紧凑又不觉得赶,剧作改编很成熟。
剧作之上,摄影继承了银翼杀手的部分风格,比如黑暗中的大侧光,用水雾模拟沙尘形成一道道光柱。主角躲在一个投影盆景中的那一段打光也颇具创意(部分是特效)。
布景令人印象深刻,借鉴了古埃及/柏柏尔风格的建筑(抛去伊斯兰元素),契合了沙漠的环境和原作的故事背景。
摄影和布景都得到了特效的强力加持,特效功不可没。
音效和音乐非常好的配合了各个场景的情绪和节奏,让人印象深刻又不喧宾夺主。现在我理解了为什么要用汉斯季默而不是真的作曲大师,人家懂得配乐该有的尺度。
演员阵容大牌云集,海王灭霸老无所依杀人狂都甘为绿叶,虽然本片表演难度不高,但阵容无疑是史诗片配置。
这一切要素的紧密配合,又把这个少年王道片拍出了史诗感。文艺片导演驾驭大型项目的实力不断增长,转型带范儿的科幻商业导演成功。
今天去看了《沙丘》,随便写一点和阿拉伯世界有关的内容。
弗兰克·赫伯特写《沙丘》的时候是1965年,彼时的中东地区思潮泛滥,泛阿拉伯主义、各种左翼社会主义与右翼民族主义等种种意识形态角力,而政治化的伊斯兰的角色非常边缘,直到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后才成为主流。
那个年代,世界对于伊斯兰教的“圣战”的认识是不同的,英语世界的读者对于伊斯兰世界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这种陌生感给了作者大量的创作空间,让他可以大量使用伊斯兰和阿拉伯元素,以此构成了《沙丘》的世界背景设定。最简单的类比,香料即石油,弗瑞曼人即沙漠民族柏柏尔人,沙漠,啊就是沙漠。但赫伯特反对对伊斯兰教的单一解读,因为他否认绝对真理。在一篇名为《科幻小说与危机中的世界》(scientific Fiction and a World In Crisis)的文章中,他指出,绝对信仰是“西方的一个特征”,对其处理危机的方式产生了负面影响。他写道,这导致“西方传统”以“绝对控制的观念”面对问题。这种对绝对控制的渴望导致了英雄崇拜,这定义了我们的当代世界。他在《沙丘》里就是想摧毁这种渴望。
小说和电影里都有许多的值得解读的词汇,作者自己曾说,在两万年后,当所有的宗教和语言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们世界的阿拉伯语仍然有延续的线索,因为它们与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不可分割的。这里简单盘点一下:
Lisan-al-Ghaib,厄拉科斯的弗瑞曼人第一次看到男主保罗时喊出了这个称呼,意思是“天启之声”。lisan的意思包括“舌头、语言、发言人”,Ghaib原意是“未知、幽冥”,在这里指的是神赋予的神奇力量。保罗被称为“天启之声”和后来称为马赫迪Mahdi“救世主”是前后呼应的。这个词可以说明这个故事的史观设定,即14世纪阿拉伯史学家伊本·赫勒敦的循环史观理论。如果对这个感兴趣我以后专门讲讲伊本·赫勒敦。
Bene Gesserit,比·吉斯特姐妹会 ,来自阿拉伯语Bin al-Jazirah,意思是“半岛之子”。
Padishah, 波斯语通其他语,电影直接翻译成了皇帝。但整个波斯、奥斯曼帝国以及印度莫卧尔帝国的君主都曾自称 Padishah,大概就是“伟大君主”,就是一个显然统治多民族、多文化的君主,我感觉翻译成“大帝”更好。
Shai-Hulud,沙虫,也是阿拉伯语,Shai是来自Sheikh,意思是“谢赫”,即德高望重之人,Hulud则是衍生自Khulud,不朽、永生的意思。沙虫与其叫沙虫,不如叫“不朽之主”。提一下,Khulud也是真主的众多尊名之一。
Jihad,就是阿拉伯语的圣战。不过圣战最核心的意涵其实不是大家最常想象的那样,13世纪穆斯林大学者Ibn Taymiyyah使用这个词来称呼对抗蒙古大军入侵,而17世纪的亚齐苏丹国也同样使用这个词来呼吁抵抗葡萄牙人入侵。在这情境中,圣战是“抵抗压迫自身的外敌”。在伊斯兰教14个世纪的历史中,“圣战”这个词一直被使用和滥用,赫伯特对伊斯兰教、圣战和人类未来的理解比他的诠释者要复杂得多。他对圣战这个词的运用与众不同,既是一种对抗困难的力量(无论是对抗有知觉的人工智能还是帝国本身),也是一种反抗任何控制企图的力量。圣战的核心,是遵循圣道、自我控制、透过心灵的自我修行来克服欲望的征战,类比星球大战里的“原力修行”。赫伯特对圣战的微妙理解体现在他的叙述中,他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将圣战描述为一件“坏事”或“好事”。相反,他用它来展示马赫迪的冲动,以及随之而来的末日暴力,如何以无法控制和不可预知的方式改变世界。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他创作时,应该是借鉴了19世纪和20世纪中期苏菲派领导的反对法、俄、英帝国主义的圣战。
Fremen,柏柏尔人,赫伯特以沙漠游牧战士为原型设计的族群,他们的部落主义、沙漠知识、荣誉准则等方面都与柏柏尔人相似。
Baraka,在阿拉伯语中,这个词的意思是“祝福”。它可以用作形容词,形容那些虔诚的,被认为是有福的,或者可以给别人祝福的人。
ABA,弗瑞曼人女性穿的黑色长袍。这个词应该来自于“Abaya”,指的是近几个世纪以来穆斯林妇女的一种服饰。
HAJJ,朝觐,朝觐者称“哈吉”。朝觐是具备条件的穆斯林应履行的宗教义务。
NAIB,弗瑞曼人派出的代表,阿拉伯语意思就是“代表、大使”
先整这么多,我搞了本英文版的沙丘,到时候看看有什么词再整理。
年度最烂电影,没有之一。
沙漠星球就是中东,香料是石油,异星人是盎撒人和犹太人。
这就有意思了,在现实中一边把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家园炸成废墟然后另一边再把他们的故事拍成电影来展现他们所遭受的苦难,顺带通过电影票的钱把当年的炸弹钱挣回来。可以,这很美国!
剧情是:被几大强权轮番伺候的原住民们幻想着新来的殖民者的王子将来会成为他们的救世主。
emmmm…
贱不贱呐?哄堂大孝了啊属于是。
还有一堆莫名其妙的设定和神奇剧情发展我都想吐了:相当于周朝分封制的宇宙帝国;弱智一般的政治斗争;毫无背景铺垫就莫名其妙破防整个主城的内鬼医生;以及他的弱智理由:为了救出被折磨的妻子;跨星际的灭族战争拍得像村口打架…太多太多了,我都说不完。
最后,我想说,原住民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原因不是他们过去没有救世主,而是自己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评论区可太有意思了,评价电影本来就是主观的,你管我带不带意识形态?而且我带什么意识形态了?反殖民反压迫吗?而且这部电影抛开意识形态不谈,剧情也挺弱智啊。
就说政治斗争的剧情吧,剧情设定是厄崔迪家族最强,反派家族垄断香料且早已富可敌国,面对这两大地方割据皇帝想搞分而治之。可是,分而治之的目的是削弱!重点是削弱!不是让他们互相兼并!诸侯内部兼并的后果就是把皇帝取而代之,可是剧情呢?皇帝选择让富可敌国的反派家族再联合另一大家族灭掉厄崔迪,这种弱智皇帝就差直接告诉反派赶紧把厄崔迪灭了然后再来收拾我了。
然后再说偷袭这件事,皇帝已经联合两大反派公开阅兵并且全程大声密谋了,反派们开完誓师大会后再大摇大摆地从自己母星出发去沙漠星球,而另一边厄崔迪家族作为设定中的最强家族全程没有察觉,依然像个傻子一样白天抱怨设备问题,晚上安然睡大觉?甚至在敌军赶来的路上没有任何警报?就算在星系边界不设防,但是最起码沙漠星球外围你得探测下可疑飞行器吧?而且这还是在他们已经明确知道战争要来临的情况下。
之后首都被一个弱智般的内鬼医生轻松破防更是抽象得不行。对于一个决定今后故事走向的跨星际歼灭战争,却如此儿戏地用一个医生的背叛来作为整个行动的关键,你当厄崔迪家族都是群傻子吗?(不过好像确实是一群傻子)接下来破除防御的过程和背叛的理由更是荒唐的不能再荒唐,这部戏的编剧是不是害怕张震的镜头给太多抢到其他明星引起不满啊?再接下来是村口打架般的灭族战争。这个导演是在拍5岁小孩玩过家家吧?
还有说好的联合沙漠星球原住民呢?结果来一个小头头互相吐了口痰就结束了?来到新殖民地还有抱怨旧殖民者不给留采集设备的?人家欠你的啊?还有能够跨星际穿越的文明解决不了区区沙虫?还是在能够改造星球自然环境的科技水平下?
而且拍出这种年度大烂片的导演还好意思夹带私货,还好意思让殖民者当救世主?我看还是先想想如此弱智的剧情和弱智设定该怎么圆吧。
1、不要看,垃圾片,催眠,不适合99.99%的人,票房一定扑街,不会有第二部!
2、说电影好看的不是装B就是看过电影太少(鉴赏能力有问题)
今天更新一下观点,不要被各路水货大V尬吹骗了!
1、画面:可能我看的电影比较多,确实没震撼到我,科幻片该有的水平吧,用不着这么尬吹吧?
2、音乐:导演可能对音乐比较满意?不全放进去感觉就浪费了?从头到尾都是BGM,体验非常差吵死了!
3、剧情:不知道怎么吐槽,现在是2021年,这种剧情放到起点上,百分百饿死!
4、背景:看个电影还要先看小说不成? 出去吃个饭难道还要先学炒菜?导演在电影没表达清楚,反而怪得观众没事先预习?
不建议花钱去看,就一大号预告片(什么都讲,都没讲清楚),看完过几天就忘了,看了个寂寞嘛?
1、电影最基本的叙事情节随便搞搞,老想着营造一种高级氛围感(不知道用什么词形容,这个得水军们科普一下)
2、简单比喻:10块钱路边摊口味,剩余99%精力搞摆盘。可是电影是用来看的,饭是用来吃的!
3、味道难吃路人试了直接骂娘,营销号们不在乎啊(发个长文装B恰饭,又不用真吃,坑人呢这是?)
4、真正的好电影票房一定爆炸,你觉得电影好刷百次都行,你的钱包你话事,反正我是不配看这电影的(已被开除观影权)
烂片能捞钱,大V能恰钱,花钱的观众老爷还不能喷咯?
2021.10.19,晚上看完了。
总结:屎盆镶金边。
多么棒的镜头,多么棒的场景,多么棒的众星捧月,大咖护航。
结果就这?
小儿科一般的科幻设定,极其幼稚的战争戏码和宫斗。
各种恶心人的政治隐喻,比如黑人是阴险狡诈但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那边的人,还有那个女博士。
演员张震当叛徒。给观众潜意识里埋下黄种人不可信任的种子。
都科幻片了,居然还在近战。
一个人就能关掉预警机制。
星球轨道上空没有航空管制和预警。
如此小儿科,那还去挖啥矿,直接轨道轰炸干掉皇帝小儿,夺了鸟位,搞个神展开。
还有那个沙丘沙虫,什么脑瘫设定,
科技都这么发达了,沙虫一出现威胁采矿车,直接卫星侦查并锁定发射驱赶性激光啥的赶走。
科技这么发达,沙虫就是被圈养的奶牛。
再神展开一点,香料完全可以人工合成。
西方的科幻设定真的很幼稚。
屎盆镶金边一点儿没说错。
10.22更新。
红警里的吞矿车沙怪我怎么可能不知道。
世嘉md的沙丘魔堡我都玩过。
原来是上个世纪的科幻,那么多不严谨的设定,可以理解了,这点我事先确实不知道。
这电影如果能大放异彩,那肯定是在一个英美主宰地球的平行世界了。傲慢与偏见跃然纸上:未被圣经教化的沙漠土著们神神叨叨需要救世主,只有白皮庄园贵族宿命论苦大仇深的男主成为间谍卧底成为土著领袖。
现实就是美军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成功把阿富汗塔利班zf换成了塔利班zf。
主角身上的剧本就是阿拉伯的劳伦斯和王子复仇记的缝合怪。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英美落魄贵族王子带领阿拉伯阿富汗土著部落反攻美帝本土的抗美神剧。ak在手,天下我有。
提一点,张震演吃里扒外的叛徒问题就很大。为啥不找普通白人,一定非得国人?另外这么多恶心的政治隐喻,在我点破之后你们还看不明白的话,我只能怀疑你们的屁股了。
说到太空歌剧,质量效应三部曲就很棒啊。
斜坡N7设定多么棒。剧情都上升到人类与机器人文明轮回的高度了。
感触1:太空歌剧真是行将就木的老古董,再高规格的硬件也带不动腐朽落后的内核。
两个跨星系大家族的灭族战愣是拍出了不输NHK日本村长械斗的气势。皇帝直属的最强御林军就只是比诸侯的军队多了个空降绕后技能(御林军出征之前还要杀几个奴隶祭天在头上画血印子誓师哈不哈人),原住民沙漠战士倒是会隐匿和伏击(沙漠越共),反派家族的小头目和日本鬼子一样亲自挨个砍掉战俘和无辜百姓的头。
我知道原著党肯定有10万字小论文来论证这个护甲系统有多么创新多么合理,但从电影的直观感受来说,就是既防不了近战武器(海王)也防不了远程暗器(张震),隔壁影棚拿着削铁如泥大灯管开无双的武林高手相比之下都合理了几分,至少乔治卢卡斯后来真的详细解释过爆能枪准头为啥那么差。
张震的角色low穿地心,一个人就能解除行星全套防护系统,要是他再给当天的晚餐加点安眠药(反正他是家族医生),是不是一个人就能杀主角全家了?反派大BOSS战场都没清理完就肉身去放嘲讽,然后要不是运气好就被假牙里的毒气弹全灭了,你们占领一个行星还用得着家族所有核心成员御驾亲征吗,还是小说的世界观里没有全息和跨星系实时通讯系统?
恕我直言,美国黑叔叔零元购都比沙丘里的星际战争架势大(上下图为电影截图)
感触2:极简风格能不能去shi,充斥全片的灰暗性冷淡风格完全消解了沙漠国度本应带来的异域风情。
视觉呈现越高级,就越与前面提到的落后内核格格不入。
我看的时候很多次都怀疑电影里这些鬼地方到底是不是设计出来给普通人类住的,在卡拉丹城堡患上老寒腿,然后去沙丘患上粉尘肺,WINWIN。
“保罗醒来发现自己还在温暖的床上,思考着。在这座卡拉丹城堡的世界里,没有与他年龄相仿的玩伴,离开这也许不值得难过。”(划重点:床是温暖的!甜茶睡那破石板床我一个城市社畜看了都觉得这些外星贵胄可怜)
事实证明佐杜洛夫斯基的思路完全正确,这种老炮作品自己魔改的高兴就完事了。
在最严酷的星球,嗑最迷幻的香料,和最辣的妞热吻。
10.23增加几句。
高赞里一本正经分析战力和战局的老哥写的很用心,但确实给我整乐了。
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我坐飞船飞了那么久屁股麻不想动了,直接在轨道上发动攻击一顿狂轰滥炸?保护罩如果用激光打会引发核爆?那不是更好了,反正我是为了杀你全家,把你整个星球炸成焦土不是美滋滋,我要的是沙丘的石油啊不对香料又不是人头。
另外搜了一下,我国人民武德还是非常丰沛的,萨督卡按电影里的表现可能都攻不破这则旧闻里的村子。
看了一圈回答,各种“我书读得比你多懂得比你多逼格比你高”的凡尔赛气息扑面而来。
根据原著改编的电影,如果质量上乘,在通过电影语言诠释原著精神的同时,是可以让从来没有接触过原著的观众,燃起翻出原著仔细阅读的欲望。这方面代表作实在太多了。
而不是,在电影里让观众看得一脸懵逼,观众走出影院吐槽两句,还要被书粉原著党和导演粉拿原著来回喷和秀优越。
“原著设定就是这样呀,有什么不合理的?”
“你不喜欢是因为不读书,去看看原著就知道了”
看一部电影,居然还得事先研读原著,甚至耍一波“我书读得比你多逼格比你高”的凡尔赛,才能理解电影里的故事架构。
这足以说明这部沙丘作为电影而言有多失败
前几日,刚看完《沙丘》,我确实被画面构图,光影美学所感染了,导演真的很厉害啊。
记得刚看电影的时候,很激动,庞大的科技帝国,威严的画面,一排排的士兵战士,等级森严的阶级制度,没想到未来世界的皇帝,也那么善妒啊,人性果然就是人性啊,而且我在电影中,看到了认真。
导演非常认真,演员也很认真,甚至是布景,摄影师拍摄到角度,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认真,每一个角度都精挑细选的感觉,严谨和认真,是我看下来最大的感受。
而且啊,不得不夸一嘴,《沙丘》的音乐原声制作人,这音乐制作也太牛了,该激昂时激昂,该沉寂时沉寂,拨动了我的心弦,看电影时,便感叹好牛!
后面查了一些资料,原来人家,本身就是大佬。
《沙丘》的原声作曲者汉斯·季默,季默描述他与合作伙伴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不断在脑海中听到一些难以言喻且无法具象的东西」。季默在配乐中综合了各种打击乐,并融入了一些比较突兀的元素(比如风笛),这些元素似乎与科幻作品格格不入,但在《沙丘》中却有奇效。
厄崔迪家族的一场仪式中就出现了风笛,充分反映出《沙丘》世界观里固有的封建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相互融合。
季默承认,《沙丘》的配乐并不全是有关于精神和自然的。「这里头当然也会有比较不羁的曲风,仿佛在对着你吠叫,而且并非那种只会叫的狗,甚至会咬你。」在这次原声作品中,有一部分曲子会让人听着感觉尖锐又刺耳,那是为邪恶的哈克南家族准备的。
季默表示:「这基本可以说是我内心最深处、最阴暗且最黑暗的衍生。」
做音乐的人好牛,原谅我总是用这个词,你可以说我用词匮乏,可是这真的好牛!
知乎上也有一个为什么《沙丘》会有两极分化的现象,高赞的一个答主,说这是一部生不逢时的电影,很可惜,是的,我承认放早一些,可能票房会更高,可有没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应该这个时候出现,在大家都充斥着“爽”感的时代,追寻“刺激”短平快的时代,一部严谨认真的电影问世了,光分镜剧本就打磨了两本,导演开始追求,美,极致,未知,这反而令“浮躁”的电影市场,沉静了片刻,让大家知道,原来真正的好电影,是可以做到这样的。
电影有一幕是这样的,厄崔迪家族在迁出他们原本的家园,去往新领地时,一个个小小的飞船从母星中飞跃而出,就像是一个个孩子从母亲的怀抱中,去闯荡世界。
这就特别像《星球大战》《权力游戏》《基地》等电影,借鉴了《沙丘》的元素,像孩子一样飞出母星系的怀抱,扑向世界,充盈电影环境,产出更多可能性。
我记得佐爷有说过,“生命的意义是为了让自己拥有灵魂。对于我来说,电影是艺术,而不是一种产业。它和绘画,文学,诗歌一样是对人类灵魂的追寻。这就是电影对我的意义。”
而《沙丘》并不是生不逢时,是恰到好处。
引用部分来源于,IGN中国沙丘独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