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印度是怎么做到让阿琼研发多年却无法顺利服役的? 第1页

        

user avatar   chang-gong-xuan-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看了一下诸君的答案,只能说太不了解三哥了,这事的本质就是:

要想富,上项目。

一个供养了整整两代军工人,眼看还能接着供养第三代的项目,你说是失败?完全是矮化好吗?

我超成功的。


user avatar   si-ge-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得益于印度战忽局的出色工作,互联网上一直对印度阿琼坦克存在低估,经过我多方深入挖掘素材,下面就为大家揭秘阿琼坦克令人震惊的可怕之处,部分内容涉及机密,请大家把保护打在下方。

1.研制精益求精,突破时代局限。阿琼坦克1974年研制,2004年列装,2014年升级改装,耗时近40年,远超五常任何一款主战坦克,耗尽了两代人的智慧和努力,精耕细作凸显了印度人的严谨和负责,其一列装就将同期研制的59型坦克远远甩在后面,印度通过拉长研制时间来突破时代局限的先进设计理念极大震惊了印度的某个陆邻强国。

2.定位高端,精英专属。阿琼坦克最新造价已超过800万美元,反观某大国的99坦克最新造价仅仅200万美元,一分钱一分货,一辆阿琼战斗力足以胜过4辆99。加上印度民族特有的外挂技术,通过加载20名人肉沙袋,20挺人肉机枪,20支人肉rpg等附属装备,其火力和防护更是有了极大提升,足以战胜一个排99坦克。

3.全球参与,博采众长。与某大国迂腐的强调全国产不同,印度凭借其良好的国际环境,可以充分引入各个强国的技术和零配件,组装更具战斗力的作战平台,不仅缩短了产业链,更通过将产业链分散到全球的方式,有力保障了国内遭受攻击时的生产安全。

4.拆装便捷,易于维护。阿琼坦克的零配件在行驶过程中即可自动松开零件,部分零件在高速行驶中甚至可以实现自动分离,让维修人员在战场可以徒手更换零件,凸显了战时维护的便利。

5.近战能力强大。尽管坦克是一款远程射击武器,但多次实战表明仍然有可能出现两辆坦克近距离缠斗或者人员贴身安置炸药的情况。为此,严谨的印度人特地对坦克的近战能力进行了强化,阿琼坦克的炮管极易炸膛,实战中几乎没有敌方人员和坦克胆敢靠近,无敌就是这么寂寞!

6.统筹人体工学和战斗习惯。众所周知,坦克最脆弱的时候就是驾驶人员开窗的时候,为此阿琼坦克特意设计为只要驾驶人员开窗驾驶,就会被旋转炮塔撞击头部,充满智慧的设计通过物理提醒的方式提高了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也减少了坦克被击毁的可能。

7.战斗方式成熟稳重。阿琼坦克的射击间隔超过15秒,时长远超其他坦克,为炮手留出了充分的瞄准时间,99的快速发射方式在阿琼坦克面前显得如此急躁和轻浮。同时,较长的发射间隔还促使炮手不得不将射击水平提升到一击致命的变态精度,更是凸显了武器设计与作战训练统筹兼顾、互相促进的先进理念。

8.一力降十会。阿琼坦克重量达到恐怖的79吨,相比之下99重型的重量也就60吨出头,在阿琼面前就是一个小弟弟,气势上就矮了一头,根据动量守恒原理,在战场上发生短兵相接的直接冲撞时,阿琼坦克将具备显著优势。同时,高自重让阿琼坦克即使被敌人击毁(可能性极低),也不容易被敌人俘获(拖不动),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资敌。

9.独步全球的系统集成能力。众所周知,即使在一部苹果手机上安装安卓系统都是无法解决的世界级难题。而阿琼坦克的战斗系统,防护系统,动力系统等来自多个强国,彼此系统毫不兼容。但印度凭借其独步全球的系统集成能力,竟然能够将其完美的整合在一起,强大的系统集成能力吊打东亚某制造业强国。

10.艺术品级别的武器。战争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创新和创意。99坦克统一的系统架构是如此的单一和乏味,甚至有些枯燥,丝毫不能激发起后勤维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欲,属于典型的应试教育下的失败品。

反观阿琼坦克在易于拆卸的同时还兼顾了各个组件搭配的灵活性,可以充分调动起后勤人员天马行空的创造欲和主观能动性,根据手头现有的物料自由组合,在这种环境下锻炼出来的人员素质绝非某大国只会按说明书安装的人员可比。

11.一件能展现大国军事自信的装备。由于阿琼坦克行驶速度与射速同样成熟稳重,且重量超过印度国内大部分桥梁承载能力,因此一旦运往前线就极难驶回,也正体现了印军一往无前、破釜沉舟的大国军事自信,正所谓“人中项羽,坦中阿琼”。


user avatar   gebilaowang10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答案都提到主要因素:工程管理。

我完全不懂这个领域,在这里说句题外话:

我记得看杨振宁先生回忆录记载过这样一件事:

中国两弹一星成功以后,美国人惊讶之余,然后中央情报局开始进行研究,中情局首先研究的不是钱学森之类的学者,而是研究工程的大管家聂荣臻元帅是怎么管理的?

聂荣臻元帅,是两弹一星工程管理的最高决策者,也就是说聂帅的职务,相当于:

美国的奥本海默和苏联贝利亚,美苏两国的核工程是这两个人负责的。

奥本海默是名满天下的物理学学者,贝利亚是也是名校工程师出身。

聂荣臻元帅显然比起他们来,是彻彻底底的外行,以当时中国的孱弱国力,他却能很好的领导,给出不可思议的成绩,完全不输给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而我们的文献和电影似乎都在强调:聂帅只是做好了科学家的管家和保姆。

但是我想,能让中情局研究的工程项目管理人,肯定并不是那么简单。

其实,我好像记得,聂帅也是中国国防工业和研究部门的奠基人,好像好几所军工大学都是聂帅创建的。


user avatar   shang-ban-dong-t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任何一家想做出来高性能的三代坦克,都是非常不容易的。99坦克,某种意义上是工程管理的胜利。

如果只想优化某一方面的性能(梅卡瓦),或者不追求方方面面最顶尖(意大利公羊,南非号角)。使用成熟的货架商品,这些都是可以办到的。但是印度想要把一切做到最顶尖。

开发出三代坦克,需要什么。中国经历了哪些积累?

北约国家内部,可以抱团取暖。英国开发了高水平的L7炮,美国可以拿到M1上来用。德国开发了120炮,美国也也可以拿到M1上来用。

首先,最最最大的问题。就是开发出一个坦克能用的高水平柴油发动机。这个问题上,真的是八仙过海。最早的德国,能够靠自己的工业实力,直接暴力的把柴油机的转速给提升到2800百转,输出1500马力。如果基础工业,达不到这个水平,那无论如何也做不到。韩国和土耳其,似乎就遇到了这个问题。 (实际上MTU 873 现在查到的数据是在2600转输出1500,2700转输出1600马力)并不是2800

除了德国外,最有可能做到1500马力的就是美国了。有Detroit diesel 和 康明斯两大神厂。以前还有卡特彼勒。虽然最后直接用了航空发动机来实现1500马力。但是不能否认美国柴油机的高水平。

法国人从平均有效压力来想办法。直接用了燃气轮机当增压器。8缸1500马力。而且因为发动机紧凑。所以和99一样。也是6对轮。而不是M1和豹2 的7对。但是法国人的路线,导致坦克实际上需要两套不同的动力系统。维护保养和工程造价。对于中国陆军来说实际上是不可接受的。到今天我们仍然有因为兵源素质,而不得不降档装备的问题。而且勒克莱尔实际上服役要晚于M1和L2。 L2虽然燃气轮机紧凑,但是对于空滤要求很高,导致最后体积也不小。

中国的坦克发动机,真的是一个复杂的故事。有几条路线在一起推进。12150 深度挖掘潜力。(也就是59的发动机,增压化) 这个方案能够做到800马力。用上今天的技术,也许能到1000马力。但这个已经是路的尽头了。主要原因是冲程太长,如果提高转速,那么活塞的加速度会到一个不可接受的程度。缸心距太短,留给散热水道和加强缸体强度的空间。真的不够。当初的中国工程师,也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类问题,于是富有远见卓识的开发了150HB系列发动机。降低冲程,拉大缸心聚。依赖优化涡轮增压器,更好的平均有效压力,来做到输出相同的时候,比豹2的转速低。所以不需要豹2那么大的散热空间。而12150团队,在项目的很早期,注意到了150HB发动机,是唯一走得通的那条通往1000-1200-1500马力之路以后。主动放弃了自己的项目,一起来完善150HB发动机。而12150团队的领头人,甚至被质疑卖厂求荣。一路富有远见卓识的走来,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第一个版本的99就能有1200马力,99A能到1500。 印度凭什么能做到?

俄罗斯也知道拉大缸心距的好处,但是发动机的大小,为了紧凑上横置布局,已经被T72的车体限制的严严实实。只能一路剁手改,当初也是长期在800马力左右徘徊,到今天T-72B3M 能够达到1130马力,还是很牛逼。然而即使这样,也还不如原版99。不过苏联毕竟家大业大,需要更大马力的时候,能够像美国一样,拿出航空发动机。80年底,输出1000马力。直接上演了,高速公路坦克超车大巴车。惊呆了北约。 还有来自T-64技术路线的2冲程,水平对置发动机。

火炮是另外一个头疼的事情。到今天,实际上除了马上被放弃的英国线膛炮。实际上只有两条技术路线,整装的西方120炮。和分装的苏联125炮我们很早的时候,就对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都有研究。也意识到了整装炮弹,能够容纳更长弹芯的问题。也意识到尾舱装弹安全性更高。我们的120毫米整装弹,最后发展到如今看到的89式反坦克车。这种毫无疑问能穿同时代所有苏联坦克的歼击车。而最后选择125 分装弹配上自动装弹机。是有多方面考虑。不展开。当初实际上国内是有三条不同的技术路线,一条是类似梅卡瓦发动机前置方案,另外两个是韩的类似于国产类豹2方案,和祝老的类似T-72路线。当初很多人,是不能理解这个决策的。很多人不理解技术路线的延续性,务实,和逐步升级。而印度现在选择了类似豹2的路线。

但是相比同时代的苏联,我们从英国引进L7 和从奥地利引进的先进制炮工艺包括电渣重熔和自紧。都允许我们能够在炮的威力上稳压苏联坦克。包括膛压这些优势,都能在巴基斯坦的哈立德因为泄密能够查到。 这些事情的发生,甚至远远早于99坦克的123项目开始之前。3代坦克,必须要厚积薄发。

实际上,走到今天,两条路线几乎没有孰优孰劣。豹2,M1的120整装弹+人肉装弹机。和我们的125分装+T72类似自动装弹机。几乎同时走到了尽头。或者是我们以为的镜头。北约坦克的问题在于,当初设计合理的药室大小,怕已经压榨不出来更多的炮口动能。如果用上更大口径的炮,那人力是绝对无法胜任填装的。 而我们的炮,当初很有先见之明的更大装药量。但是弹芯的长度却被分装弹装弹机限制了。不过我们暂时还可以通过加长炮管,用特种合金(贫铀)来保证未来一段时间够用性能。 当初的三代坦克里,也就只有法国人,能够依靠尾舱自动装弹机+整装弹,靠扩大口径来位置下一个时代的火力优势。或者学习俄罗斯阿马塔,重新设计分装自动装弹机,容纳更长弹芯。

而当没有足够的预算来支撑先进坦克研发的时候。祝老英明的确定了两件事情。总师负责制和一路研发,一路收获。总师负责制度,确保了项目资金的有效利用。而一路研发,一路收获。则让很多外国用户(巴基斯坦)。帮助我们的研发资金回笼,另外也能够积累数据当小白鼠。(你仔细看看哈立德,你觉得这坦克像不像)。

中国三代坦克的研发,实际上是不断积累,目光长远,厚积薄发的结果。并不是水到渠成,轻而易举的事情。印度能够买到想要的任何坦克(是不是猴版,就不知道了)的时候。我们走了一条漫长,狭窄还荆棘的小路。

参考

en.m.wikipedia.org/wiki

en.m.wikipedia.org/wiki

Object 477 微博

风味磁能管理样机 微博

Yankeesama 贞查

炮霸707

空军之翼网站


user avatar   qing-bing-bai-ye-l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都没说到点子上。

印度的万国造武器的研发和整合的难点不是那些具体的问题。

无论是什么部件出了问题,只要你能确定是它的锅,总是能够尝试使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

如果实在是解决不了,换一家供货商就行了。

万国造武器的研发和整合的真正难点在于,

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多,你的经验又不足,出了事情根本没办法确定问题出在哪里。

比方说,现在发现阿琼坦克的炮打不准。

如果你能够确定是炮弹问题就换炮弹,

如果你能够确定是主炮问题就换主炮,

如果你能够确定是火控问题就换火控,

如果你能够确定是观瞄问题就换观瞄,

如果你能够确定是炮口稳定器问题就换稳定器,

如果你能够确定是系统兼容问题就想办法搞定兼容,

但是你的水平不行,不知道是哪里出问题的时候,就只能一筹莫展了。

所有东西都是买的,而且是不同国家的不同军企提供的,哪里出问题你根本想象不到。

而且你自己找不出毛病的话,人家明知道自己提供的部件有问题都不会告诉你的,只能吃闷亏。

中国当年也吃过这种亏:

80年代的时候中国准备设计建造052型驱逐舰,搞不定变距螺旋桨,于是委托瑞典企业代为加工。

瑞典企业加工完成,中国这边派团队去验收的时候发现成品螺旋桨桨叶渗油,于是提出质疑。

瑞典企业的表现突然180°大转弯,变得非常蛮横,坚决不承认产品有质量问题。

所幸当时中国虽然造不出变距螺旋桨,但毕竟是多次尝试过的,所以相关专家有生产经验坚持己方意见,认为瑞典生产螺旋桨的时候铸造上有严重缺陷。

最后瑞典企业在事实面前终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将这批螺旋桨报废,重新加工出了合格产品。

这事儿放在中国身上,虽然中间有波折,好在最后成功解决了。

但是如果放在印度身上,可能都装到船上试航的时候才会发现船有问题,到时候也许是速度上达不到要求或者操控不灵,甚至可能叠加其它问题部件出现更匪夷所思的情况。

到时候别说印度这样的二把刀解决不了问题甚至根本确定不了问题所在,换了中国或者美国可能一样抓瞎。毕竟中国和美国也从来没经历整合万国造军事装备的经验,遇到那种自产装备设计制造中从来没遇到的奇葩故障,照样也是无从下手。

最近印度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第二次海试的时候,

真的就出现了奇葩状况:

它行驶出了拉链状的尾流!

而其它国家的航母,身后一般是一条细长的白线。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有人认为是动力系统有问题,输出不连贯,导致船行驶中一顿一顿的。

有人认为是船只设计有问题,出现了纵摇现象。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纵摇,也分成了两派意见:

有人认为是这艘航母设计建造的时候忘了安装球鼻艏,

有人认为是这艘航母的重心没设计好,所以前后晃动。

你若问我的意见,

我个人觉得,像航母这么复杂的军事装备,顶级的国之重器,

印度在上面犯的大小错误恐怕成百上千,

这个拉链状的尾流十有八九也是由多种问题叠加出来的,不是一个单一的原因,也不是靠单纯一个办法就能解决得了的。

而且印度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是喜欢把印度国产的东西也加进去。

如果是纯粹的万国造,可能事情还不会那么夸张。

但是粗制滥造的印度国产部件也混了进去,真正的灾难就发生了。

尤其是印度人还有一种蜜汁自信,居然还觉得他们的国产货质量很好。

出了问题总是先找外国部件的茬儿,等到他们终于发现是自己的产品最拉胯的时候,一两年的时间就白白浪费掉了。

最后是印度的项目管理也有问题。

去年武汉疫情的时候,中国7天建成了火神山,10天建成了雷神山。

印度那边不服,说他们也可以。

结果他们只是弄了几节火车车厢当病房糊弄,结果自然遭到了全世界的一致鄙视。

被鄙视之后,莫迪老仙面子挂不住了,真的下令要求10天复刻雷神山。

之后奇葩的事情发生了,印度政府光招标就花了整整10天。

然后更奇葩的事情发生了,招标结束后,印度政府居然毁约了,想要临时压价。

于是中标的建筑公司不奉陪了。

再然后自然是重新招标,结果因为价格太低,招标两个月都无人问津。

后来这事儿又拖了一阵子就彻底黄了。

有这么能干的专业管理人员,何愁不把一个项目拖成子承父业的祖传买卖?


user avatar   chen-xing-xing-36-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据多年和印度人打交道的经验yy一下。

下面内容只限于工程技术领域,印度人在商业和自然科学领域这些更多强调个体的地方还是有很多成就的。

1.社会缺乏大规模的组织行动能力。

印度历史上并没有长期存在一个成熟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结构一直是一种松散的类似部落一样的玩意。最近50年也没成功干过什么大工程,社会组织效率很低,这点和中国甚至欧美差很远。

所以吧,你看某某人以前造反,发几把菜刀就能组织起来,要学大寨,领导行就能带起来。

印度教森严的等级制度,把底层人民当猪养。这导致民众是没什么组织观念和集体行动能力的,你推一下我动一下。说不好听一点,他历史上造反都没成功过,独立运动居然主要靠绝食。

而大工程的实施离不开组织运行能力,特别的其中的纪律和执行力。欧美都经历过现代化过程和2战,至少都曾经有过这方面的能力。

而印度则几乎没有,二战他们也是做牲口用的,后来因为被中国人揍了,自己集中力量搞军工,才慢慢积累。

历史上印度是亚洲最早开始核武器研究的国家,在获得大量外部资源的基础上,也直到98年才真正进入有核国家阶级。所以不单是阿琼的问题,是所有大规模工程项目都这么扯淡。

2. 个体缺少时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印度教相信来生,今生做不完的事,来生还可以再来,他们总是一种不着急的态度,更乐意把时间用来空想和扯淡。

他们普遍没有时间观念,每天真正有效工作时间不到中国人的四分之一。典型的是一个小时的会议等人要半个小时,无关扯谈能加一个小时,人人都自信键谈。

落实到具体工作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就是做事分不清主次,看到什么东西都觉得很重要,主次不分,容易自以为是的把事情搞的一塌糊涂。

在次要功能,甚至根本就不需要的东西上耗费大部分时间的事情比比皆是,主要功能没时间做只能靠嘴炮来填坑。

在技术类大工程上我们会看到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持续不断的改需求,因此也不断的改计划,形成恶性循环。

再就是,印度文化传统上歧视动手的人,上等人连拉完屎擦屁眼都要让佣人干。

他们普遍认为出主意的人要比动手实现的人高级的多,但是在工程技术领域,我们知道大部分想法其实都是无法实现的,或者说实现比想法更重要。

我的粗浅见识是,似乎他们的本土的工程技术人员基本都是低种姓人士和贱民为主,教育程度以及综合素质整体还是比较低的。兔子这边,最近50年基本上大部分好学生都在理工强校。

比如我曾经接手的某项目,发现印度主管在一个极其次要的功能上提出了完全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关键是基本没有价值。我提议实现一个新功能来代替这个功能,他也同意新功能更符合用户的要求,但是坚持必须先完成现有设计,至于技术无法实现,他认为是中国人自己的问题,不管他事。我们在这个破烂上浪费了2年没有进展,然后这丫跑路了。

这种嘴炮优先的文化客观上也造成他们的工程技术领域嘴炮为上,更擅长PPT和宣讲。

一个经典是akash,这破烂弄了30年,雷达不合格,军方不愿意用,印度包装了一下改成反炮兵雷达,鼓吹各种纸面技术指标成功卖给了亚美尼亚和越南。

总的来说在工程技术领域,他们大量缺乏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而不彻底解决种姓和宗教文化影响之前,这个问题应该是无解的。

3.内讧,腐败严重

都说印度人报团,真的,开个会,9个人分成了3个团,互相k来k去。

他们团战往往不是靠真理或者事实,而是我兄弟说的肯定是对的,极其擅长各种扯皮嘴炮。一件事要达成一致,要废很大力说服他们不同群组,而且没啥底线,头天答应的事情,第二天推翻重来都不算事。

更离谱的是集体腐败。

印度去年的军费是650亿美元,但实际有将近四分之一是給退役的高种姓军官支付福利,这是合法性制度性腐败,比美帝还厉害。

这种制度腐败在印度社会是比较广泛认同的现象。讲个笑话,穷人被抢劫了会选择不报警,因为警察来了,要的钱可能比匪徒更多。

别真以为有多少真金白银会给到研发团队,只有预算的十分之一都不要太奇怪。

不要拿欧美精英印来套印度本土人士,差很远。


他们倒是蛮适合搞各种只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作,比如电影,金融和PUA。

据统计,2020年,印度本土对美国实施的金融诈骗金额高达200亿美元。



user avatar   ren-jian-n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单的说就是阿琼当时定的研发目标太高,而且在发现目标脱离实际之后还坚决不修改。

1974年当时印度国防部给阿琼定的设计目标是战斗全重50吨、120mm线膛炮、先进的配套弹药、大马力发动机(1500马力)、高效率传动系统、复合装甲、先进火控系统,这些东西全要国产,性能要求全面超越豹2。豹2是当时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它的火炮、发动机、传动系统当时都是独步天下的,当时连美国和苏联都未必能做到全面超越豹2,由此可见印度人当初给阿琼定的“小目标”是多么不靠谱。

印度的情况放下不说,就1974年印度提出的那些目标中国是什么时候才完全具备的呢?答案是马马虎虎可以算做99年左右,完全超越是2010年之后。

事实是中国的99式坦克初期型号也并未全面超过豹2初期型,火控、发动机、传动系统都有差距。所以别忙着笑印度,如果1974年中国提出这样的设计指标也得30年之后才能研制成功。

印度人当然也不是完全拍脑袋想出来的目标,实际上他们的想法还是挺靠谱的,印度之所以敢把豹2定成目标是因为他们在研发阿琼坦克时与德国的克劳斯玛菲(豹2的研制方)深度合作,打的算盘是自己定目标,能做的自己做,搞不定的就请德国外援,最后所有零件都在国内建生产线就得了,这样就能得到世界上最先进的主战坦克的设计、生产能力。

算盘打的挺好,但后来一操作就发现自己原来什么都不会,啥啥都得请外援。但总体设计这事不可能也依靠克劳斯玛菲啊,你要把活都包给克劳斯玛菲人家肯定直接告诉你买豹2得了。

所以印度阿琼坦克的研究过程就好像教小学生微积分,教的很痛苦,学的也很痛苦,学费没少花,自己付出的努力也很多,然而最后考试也没及格。

阿琼项目就是典型的步子太大扯着蛋了。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其实就是项目管理问题。说明项目负责人员要么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要么是没有任何经验。或者是买办思维。

例如阿琼坦克一开始的目标是对标世界先进水平。设计图做完以后,发现坦克装甲需要用的钢做不出来,阿三跑到俄罗斯要求买坦克特种钢生产线,普京都气笑了,表示只能顶多买点钢。好不容易买到钢,发现没有火控系统,自己还做不出来,又去买火控系统。

这种情况我在一些国内的部分公司也遇到过。我之前做过一段时期无人机研发,项目做了大半年,公司发现自己项目需要的大功率电机买不到。飞不起来。好不容易通过各种途径搞到了电机,发现没有对应的PID飞行控制程序,买来的算法没法用。又慌忙成立算法部。做出来的无人机,飞起来抖得厉害。

你说阿琼坦克项目负责人难道不知道造坦克需要特种钢。只有三种可能。第一个是蠢,就是真不知道。第二个是坏,就是我就负责设计坦克,至于有没有钢,关我什么事。第三个是萌,就是认为能买到。

和阿三相比,中国一开始的156工程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关于我提到的无人机的例子。解释如下:


user avatar   peng-yu-fan-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看过一个笑话:

一名刚刚当上医生的年轻人在送走一位病人之后骄傲的对自己的父亲说:“爸爸,那位夫人的背痛你治了二十多年都没治好,而我刚才已经让她痊愈了。我已经超越你了!”

他的父亲叹了口气,说道:“她的背痛已经帮我们还完了房屋贷款,还支付了你医学院的学费。我本来还想让她帮我买辆奔驰的……”


user avatar   yuki-98-25-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阿琼一开始是一个比较正常的项目,进度也是完全OK,后期的失控完全是水多加面面多加水导致整个项目变成了一团浆糊

阿琼在1974年立项时,阿琼设计指标为40吨,装备110mm线膛炮,整体设计指标相对而言不算特别高,相当于一个胜利坦克PLUS版,经过十年的研发耗费三亿卢比,1984年3月,两辆验证车亮相,此时阿琼项目整体来说是一个比较正常的,只要按部就班地进行实车实验,没几年就可以进行量产工作

但是巴基斯坦在1985年试图求购M1主战坦克,印度人很快对阿琼的技术指标进行升级,要求对标美国M1主战坦克

1994年,巴基斯坦开始进口T-80UD主战坦克,印度再一次对阿琼的技术指标进行升级,此时,阿琼已经变成了一辆68吨,装备120mm国产线膛炮,1500马力国产柴油机,从纸面数据来看直逼德国豹2A4的“先进”主战坦克

但是,经过两次的水多加面面多加水,阿琼的设计参数已经完全超过了印度科研人员的研发水平,最终量产时也只是一个“主败坦克”罢了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被印度媒体轮番报道的‘大地之子’? 
  8月6日上午10:48新华网微信公众号发布对印问题文章,内容出现「勿谓言之不预!」,战争是否一触即发? 
  如何看待印度单日新增确诊突然下降,6 月 7 日 10.06 万例,降至 2 个月来最低? 
  印度男子杀害感染新冠妻子后跳楼自尽,大环境下普通人的生活有多无力? 
  如果这次中国和印度打起来的话中国会有什么好处?俄罗斯会不会再次背后插一刀卖给印度军火? 
  如何看待此次印度撤军,此次撤军印度国内会有如何的反响呢? 
  如果现在印度用非暴力不合作大法怎么办? 
  为什么中印对峙时没有第三国调停? 
  如何看待印度财长12月1日表示未来五年将投入100万亿卢比(约合1.39万亿美元)用于国内基建? 
  怎么评价50万印度马拉塔农民走上孟买街头抗议?对中国的启示? 

前一个讨论
军售国家不怕买方打回来吗?
下一个讨论
印度是怎么做到让阿琼研发多年却无法顺利服役的?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