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城邦都有独立铸币的能力,有独立铸币能力的城邦中也只有极少数拥有自己的铸币标准,比较有代表性的如雅典、科林斯、埃依纳、米利都、希俄斯、莱斯博斯、叙拉古。
绝大多数使用货币的希腊城邦都遵循一套统一的面额换算标准,即:1塔兰同(τάλαντον) = 60迈纳(μνᾶ);1迈纳 = 50斯塔特(στατήρ);1斯塔特 = 2德拉克马(δραχμή);1德拉克马 = 6奥波勒斯(ὀβολός)。这些货币单位本身亦是质量单位,而城邦间铸币标准的不同主要就体现在货币的质量与成色上;例如在前5世纪初,1米利都德拉克马重约7克,1埃依纳德拉克马重约6.2克,而1雅典德拉克马重4.366克,因此同样面额的钱币,米利都铸币的货币价值就要高于埃依纳与雅典。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推演,事实上到前5世纪后半叶,许多城邦的铸币都出现了面值与称重的脱钩;例如在雅典,原本物币一致的计量单位迈纳逐渐分离为货币迈纳与商品迈纳,货币迈纳仍维持1迈纳兑100德拉克马,但计重的商品迈纳兑德拉克马的标准比例一直在下降,前4世纪降到1:105,前3世纪继续降到1:138,到了罗马统治的前2世纪末只有1:150;这意味着计重为1雅典塔兰同的出口商品,在前4世纪重约27.5千克,到了前2世纪末则重达39.3千克。
至于不同铸币标准钱币间的流通,由于并不存在现代外汇市场,外币的兑换往往并无官方标准与管制,通常以现场称量成色的结果为准。一个例外是雅典。雅典控制下的提洛同盟,在前449年前后颁布了一项旨在统一各盟邦度量衡的法令,在同盟全境推行雅典标准度量衡;货币方面,以雅典铸币为唯一合法流通货币,并且以雅典所在的阿提卡(拉夫里翁银矿)为唯一合法铸币点,同时指定外币兑换场所与兑换标准。在雅典,这个场所主要指的就是下城的阿哥拉广场,那里会有专门负责核检外币成色的官员,称为δοκιμαστής(字面意「检验员」),若发现成色不纯的外币或假币则予以没收或销毁。前4世纪上半叶时其他城邦仿制雅典铸币的现象尤其普遍,雅典因此曾在前375年专门颁布过一条针对高仿外币的法令,并列举了详细的惩罚条例。其它城邦管理外币流通的手段我们了解的有限,但也不乏零星的记载。例如莱斯博斯岛的主城米蒂利尼(Μυτιλήνη)曾在前4世纪初与爱奥尼亚城邦福西亚(Φώκαια)签署过一个有关共同铸币的协定以降低贸易往来的门槛限制,并且在两地统一针对铸造假币者的惩罚办法。再如黑海北岸的城邦奥尔比亚(Ὀλβία)也曾在前4世纪颁布法令,规定外币交易必须在公民大会广场前的石桌上进行,并且限定了本国货币兑基齐库斯绿金斯塔特(Κυζικηνός)的汇率——当时基齐库斯的货币通行于黑海地区,奥尔比亚颁布这一法令极有可能是为了提振本国货币。
从前4世纪开始,马其顿的铸币大量借鉴采纳了雅典标准,在雅典四德拉克马(τετράδραχμον,重约16.8克,即著名的正面雅典娜、背面猫头鹰的形制)的基础上铸造重约17克的马其顿四德拉克马。随着亚历山大的征服、希腊化时代的到来与继业者王国的兴起[1],雅典标准逐渐通行于大半个地中海世界,并一度成为从直布罗陀到巴克特里亚皆通用的国际币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