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和评价《燕云台》的基本立场? 第1页

     

user avatar   gu-ze-yu-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寻思着,你南北朝的电视剧以北魏、北齐、北周为主角立场就没问题,宋辽的电视剧以辽为主角立场怎么就有问题了呢?

朋友,清醒点啊,篡位逆贼在汴梁,存唐绪祀是晋阳啊。

辽、宋和西夏都是李唐帝国的继业者,又都是多民族的帝国,实无必要厚此薄彼,真要论文物风俗,辽和西夏的唐风还更浓烈些。萧太后英才果决,是中国历史上卓越的女政治家,大辽在燕云的治理,轻徭薄赋,物役轻简,不管怎么说,都没必要对大辽持什么恶意。


user avatar   bingo-liu-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啊这,真真是要素过多……

剧中把辽奉为正统,

这剧拍的是人家辽国的事,不从辽国视角来进行叙事还上来先自我批判一番么?

契丹自建国开始就坚定地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自称“中国”——当然我对辽国认为自己是中国大宋也是中国这种行径是有点不太理解的,不过题主你是准备把这么个有着强烈中华民族认同感的朝代直接开除掉么?那您真是让我肃然起敬,我见过最牛X的分裂主义者也就这样了

庖牺氏降,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王畿之封建有限,王政之布濩无穷,故君四方者,多二帝子孙,而自服土中者本同出也。考之字文周之《书》,辽本炎帝之后,而耶律俨称辽为轩辕后。俨《志》晚出,盍从周《书》。[1]

顺便人家辽国是打进中原之后在开封改的国号,辽太宗“治国建官,一同中夏,改服中国衣冠”。你要是按照咱们华夏文明的老规矩呢,得天下就两种手段,一曰禅让,二曰征伐。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是辽国得天下的路子正呢?还是后周和大宋得天下的路子正?您后周和大宋有授受如贯么?有传国玺吗?您的正统性是怎么论证的呢?(顺便一提,这事差点把宋儒给逼死,所以后来他们搞出来了全新的正统论,下面会提到)

自五代十国以来汉族政权因石敬瑭丧失的燕云十六州成为故事的一条线索

石敬瑭是沙陀人,实际上五代中后唐李氏是沙陀人,后晋是沙陀人,后汉还是沙陀人,讲道理后周皇室的血统到底是个啥情况也很难说,我寻思怎么就“汉族政权”了??凭啥沙陀人能做中原皇帝契丹人就要被鄙视?这个世界对东北人的歧视还能不能好了?气抖冷

蔑称“宋人”为“南人”

宝贝儿这不是蔑称,宋称辽为北人也不是蔑称,北虏才是蔑称。可问题是澶渊之盟以后北宋官方就下令了,不许使用侮辱性称呼,真宗同志甚至主动把“威虏军”改成了“广信军”,您就别搁这替人家不愿意了。

以及我寻思辽国人自己也不认为“南人”是侮辱性称呼啊?日后两国结为兄弟之国了,辽国还跟宋国抱怨过这事,说你们一天天又是大宋又是大契丹的,咱这也不像个兄弟啊!以后应该互称南北朝这才是真兄弟啊!

书称大宋、大契丹,不以南北朝相称,非兄弟之义[2]

所以这段确实不太符合史实,但主要是萧太后刚主政那会宋辽两国还不可能称呼对方为南北朝,估计都是南蛮汴寇这么叫的。其实剧里称呼宋人为南人是给了面子的。

主导一系列对宋战争,无恶不作,

啊这,不会吧不会吧,难道有人连宋辽战争是我铁血强宋主动点炮这事都不知道吗?我就不说高粱河那破事了,就萧燕燕掌权之后的雍熙北伐,难道不是你赵光义觉得有机可乘才主动扑上来的么?讲道理大家的屁股都不干净,你不能因为这个就说大宋发动的战争好,大辽发动的战争不好啊。

先是,知雄州贺令图与其父岳州刺史怀浦及文思使薛继昭、军器库使刘文裕、崇仪副使侯莫陈利用等相继上言:「自国家伐太原,而契丹渝盟,发兵以援,非天威兵力决而取之,河东之师几为迁延之役。且契丹主年幼,国事决於其母,其大将韩德让宠倖用事,国人疾之,请乘其衅以取幽蓟。」上遂以令图等言为然,始有意北伐。[3]

至于宋辽之间关于谁更正统的问题,从宋朝那会开始就是烂账,逼得欧阳修苏轼这些人最后连正统论都搞出来了,直接把五德始终说、玉玺传承论和禅让大礼都给废掉了[4],然后到了元朝“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俄罗斯现在都用Китай来指代中国,我寻思以辽国为主视角展开叙事咋就不是“宣扬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了呢??

所以~

我劝!你这位小同志!耗子尾汁,好好反思。以后,不要再犯历史虚无主义的毛病,不要再搞这种小聪明。中华民族传统是讲融合的,历史要以和为贵,不要窝里斗。

谢谢朋友们!

参考

  1. ^ 辽史·卷二·太祖纪下
  2.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七十二
  3.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七
  4. ^ 封禅兴衰背后的政治文化变迁·国家人文历史·2020年第十七期

user avatar   bai-jia-he-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辩经一千年,也不如赵光义在高粱河打一场胜仗能解决问题


user avatar   guan-mao-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讴歌你家爱豆——平庸之君宋仁宗的电视剧去年都热播了,轮也该轮到萧太后了吧。

而且你丫也是少见多怪,二十几年前就有萧太后当主角的电影了:

ps:我也认同民族认同感的确是用文字和文化来衡量的,大辽以金戈铁马将汉文化重新带回新疆,大宋父子俩皇帝去东北大热炕传播汉文化,都是文化功臣,不要厚此薄彼。


user avatar   yu-chen-tian-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有人问你辽武帝,辽宣帝,辽成帝,辽和帝是谁,大多数人都是一头雾水吧?

不仅如此,你百思不得其解后,还会怀疑起提问这人的历史水平来,他是不是把汉代帝王世系表背串到大辽了?

最近正在苦读苗润博老师的新作《辽史探源》,很是获益良多。其中“辽代帝王简谥钩沉”一节中的结论,我觉得很适用于本问题。

现在称呼辽朝皇帝,基本使用的都是庙号。比如辽太祖,辽太宗,辽道宗。这是自唐朝以来,中国人日益成熟的习惯。谁叫谥号这玩意越来越长,用起来完全没庙号方便呢。

以唐太宗为例,人家最初的谥号是“文皇帝”,但儿孙们一点点锦上添花,最后成了“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而“xxxxxxx孝皇帝”这种谥号结构,也在五代和宋接力传承了下来:

后唐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宋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宋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不过,大辽那边的情况却很奇怪。

苗老师通过对元人王士点所撰《禁匾》一书的研究,确定《禁匾》所列引用书目中的那部“《辽史》”是已经失传的金代陈大任所修《辽史》。

但《禁匾》提及辽代宫殿时,所列辽代诸帝大多都弃用庙号,而是以一字谥号称呼。这跟当时中原流行的风格完全不同。

永兴(武帝作)、积庆(和帝作)、延昌(宣帝作)......

还好元末所修《辽史》里保留了辽代皇帝的完整谥号。拿来和《禁匾》中的一字谥号对比,就能找到这些帝王的真正身份:

太宗孝武惠文皇帝——武帝。
世宗孝和庄宪皇帝——和帝。
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宣帝。

从这就可以看出,辽国皇帝的谥号跟唐宋并非一个系统。“孝”字并不作为整个谥号的结尾。而且“孝”之后的第一个字,还可以用作简谥。

除了《禁匾》之外,苗老师还发现辽代留下的许多碑刻,存在着同样的现象。

“属孝成皇帝续绍宗祧”——韩匡嗣墓志。
“孝武天显中”——耿延毅墓志。
“于孝宣有妇顺之容”——钦哀皇后墓志。

也就是说,以完整谥号中“孝”字及之后的第一字来称呼某位先帝,是辽代本身就有的习惯。所以等到金朝陈大任修《辽史》时,才会同样这么用,并最终进入元代《禁匾》的文本中。

苗润博老师由此提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推论,辽代这一套“孝+x”的谥号,虽与大唐、大宋迥然不同。可是却和汉代谥号的风格几乎一致。

汉代的帝王,都是以“孝+x”谥号称呼,这点在今天的影视作品中也相当常见。就像汉武帝,我们也会把他叫做“孝武皇帝”。

那么大辽为何舍近求远,放着大唐不学,去学大汉呢?苗老师举出了《辽史·后妃传》中一段可以说广为人知的记录:

“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仰慕刘邦,所以定皇族耶律氏为刘氏。内蒙古多伦县出土的《大契丹故贵妃兰陵萧氏玄堂志铭》,也有“耶律,汉室之宗刘氏也”一句。

这块墓志是统和十一年(993年)所书,可见《辽史》所言非虚。辽朝皇帝的确自称炎汉之后。既然如此,辽国取用汉代谥号风格,将前代君主称作“孝x帝”,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所以,题主所谓的“没有基本的家国情怀”,就很有意思。起码大辽对大汉的家国情怀真不是一点点啊。


user avatar   john-brown-0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北京市在辽宋时期本来就是辽朝的都城之一,当地居民数次抵抗了来自南朝的侵略,在辽朝立场上有什么问题?

宋朝从来就不是统一王朝,没必要以自虐心态站在南朝立场看问题。何况南朝宋亲自签约,与辽朝护称南北。赵家皇帝叫得,当代百姓叫不得?

还有题主,你听说过西辽吗?


user avatar   bens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利益相关:老北京人,

(以下内容可能引起不适,作者概不负责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各位有机会来我们首都北京逛一逛!我们首都北京啊,是祖国首善之都,是人尽皆知的六朝古都啊,处处都体现着华夏正统、文明传承中心的标志。最早在这定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啊,其后是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清北京。明代呢最开始北京不是首都啊,但是随着正统王子朱棣靖难,击溃了南方伪政权之后,又定都了北京。您猜怎么着,这后来又是上演了一场北方正统击溃赶跑了南方伪政权,解放了全大陆。为啥不说全中国呢,这不还剩一块台湾呢么还。

您也看得出来,这北京城几百年的历史啊,都是北方正统消灭扫讨南方伪政权的历史。在这您能体验到最为正统纯然的华夏文化。要不然,咱为啥要北京当首都呢!

北京欢迎你!


user avatar   liquangao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玩意还远达不到有立场的程度,所以无法评价。


user avatar   tu-fang-jun-sui-s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种问题其实你不应该来这里问,因为知乎不是一个单纯的查询回复软件,其中各式各样派别的人都有,单纯回复你问题的人不会太多。你要想知道查查百度或者翻翻历史书就就可以了,要是你实在信不过这些东西,去博物馆看一下也行。要是你做了上述调查还是得不出结论,那你就看看别的民族的服饰,特别是他们的服饰发展史,看看他们以前穿的和今天穿的差距多大,看看他们今天穿的到底有几年历史,然后再对比一下汉族的,我相信你会得出正常正确的答案的。

————————————

另外我也说一句,任何民族在他没达到工业化阶段的时候,总会有一部分底层人穿不起能把全身盖满的衣服的,汉族有,和族有,韩族有,藏人有,蒙古人有,白人也有,但是如果有人拿这群人穿不起衣服来论证汉族或者其他民族所认同的民族服饰不存在,那么要么这个人没脑子,要么他蓄意为之。


user avatar   luo-mei-luo-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不够严重,我尽力每天都在推波助澜,奈何力量不够。

你现在只是在网上说说,你敢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关于性别的言论吗?

别说你一个直男不敢,就是女拳师也得想想。

当矛盾大到全社会都在关注,能拿到明面上说的时候,

就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时候。

会出现一套新的行为准则,男性不需要再被封建思想(赚钱养家,买房买车)束缚,女性也没必要强迫生孩子,只有想做妈妈的人可以生。

男女双方达成一个新的平衡。

嘿嘿,那时候。。。可能吃亏的就是女性了。

孩子还是要生,只是不是男生求你,你想生就生,不生拉到,反正现在年轻人也不想要孩子,车子房子一人一半,钱也不需要给老婆管,大家公平民主。

情侣谈恋爱,也没有男生多付出一说了,吃饭aa,出去玩aa,男生送礼,女生一定要回礼等等等等。

是不是太美好了,真希望男女平等。

啧啧,真香!

——————————————————————————-——————

下面转自知友黑白熊
男性为了结婚需要储蓄,不敢花钱,消费能力低下,被资本鄙视,舆论上被打压,贬低,从而愈发自卑。

这种自卑促使男性群体中“舔勾”横行,内卷严重,恶性竞争,导致男性自身地位越来越低。

资本愈发看不起,编段子辱骂之,然后一些“绅士”擦干脸上的唾沫说:“我没有感到被冒犯”。

而地位低下的严重后果,就是完全没有能力扭转“结婚由男方承担主要花费”的习性!

由此,男性进入负循环,结婚花费越来越大,彩礼越来越高,婚后工资上交,没钱消费,被资本鄙视贬低,地位低下,自卑,无力扭转习性,

不得不继续承担经济责任,更穷,更没钱花,更自卑,更被女权骂!
看明白男性弱势,以及女性强势的根本原因了吗?

我国男性平均收入高于女性,然而平均生活质量却反而低于女性,大多数消费活动都是由女性完成,这说明了什么呢?这意味着什么呢?


然而即使如此,女权仍然不断给男性洗脑,强调婚姻女性吃亏论,要求男性补偿。


如果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己挣钱自己花”,男性本来可以生活的更好。

把钱花自己身上,投资自己,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婚房,彩礼,工资上交)。

当代社会,女权早已抛弃了传统责任,视“母姓”“贤惠”等词汇为天敌,生怕自己吃亏了。

既然如此,男性为什么还要承担传统责任呢?如果男性不再承担,而是做真正自己喜欢做的事,马上就会发现自己不那么弱势了,原来也可以向人那样的生活。


无论是欧美国家,还是日本韩国,男性基本上都不结婚,女性被求婚就像中了彩票一样高兴。

他们早就不再承担传统责任了,但是他们的舆论地位却并不低,至少比勤勤恳恳996工作的国男们高的多。

我国的男人是世界上最勤奋,最优秀的民族。如果我们把精力用在工作,挣钱上,然后用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我们就会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曾国藩? 
  如何评价 Google 的新 Logo 及 VI ? 
  如何看待柯洁在人机大战后持续连胜? 
  刘备待人宽厚,但如果遇到无赖怎么办 ? 
  巅峰时期的汉朝或唐朝能否抵抗得了蒙古铁骑?(忽略几个朝代之间几百年科技、军事的差距)? 
  如何评价《热血无赖》(Sleeping Dogs)这款游戏? 
  如何评价 2014 年 8 月 27 日罗永浩和王自如的直播辩论? 
  历史上跑关东的人,为什么不去下南洋呢,而是去了东北平原? 
  中国古代那么多的真金白银,为什么在现代却很稀缺?究竟去了哪里? 
  如何评价四川的战略地位?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美国没有形成多党政治?民意诉求原子化的今天,两党制为何仍未遭颠覆或重塑?
下一个讨论
历史上有没有话多被打死的人?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