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评对于商家的影响大到了难以负担的程度,被「薅羊毛」也只不过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让我们通过下面这个案例看看差评的影响有多大:
根据(2019)陕0423刑初121号刑事判决书显示,2018年6月到11月之间,被告人李某因为负债过多,便想通过勒索前女友王某一笔钱来还债。
李某先后扬言要到王某的饭店泼粪、往菜里放安全套和泻药,之后通过某外卖平台在王某的饭店点了餐,吃完后真的往里面放了一个安全套并且拍照上传,进行虚假恶评,这件事发生在2018年11月24日下午。
仅仅过去3天,11月27日该外卖平台就通知王某,说有这么一条差评,要求王某关店整顿。在此期间,亦有不少顾客联系王某询问情况,饭店营业额严重下降。
王某因为自己的饭店后厨有监控,所以确定这件事情不会发生,于是选择了报警。
不得不说,李某也是过于「实诚」了,别人「碰瓷」好歹让被害人信以为真,李某居然事先告诉王某自己的行动计划……
不过,王某最后还是打钱给了李某,因为李某在双方处对象期间还拍了一些视频……最后法院判决李某犯敲诈勒索罪,其中实际取得财物得那部分构成既遂,剩余李某索要但是最终未取得的部分成立未遂。
李某不仅要坐牢、罚款,还要退赔从王某处勒索来的财物,另外还被没收了一堆作案工具,包括四部手机、一张电话卡、两个U盘、一个移动硬盘~
案例就像说故事一样说完了,法律适用也不是什么疑难问题。但是我看到这个案例的感受是,因为一个差评,平台3日之内就联系商家关店整顿,顾客看到以后顾虑重重拒绝继续消费,这样的后果对于不少小本经营的商家来说,的确是难以承受的。
而且从这个案例当中法院查明的事实来看,商家并没有获得申诉的机会,差评出现之后平台第一次联系商家,就直接要求关店整顿了。当然了,或许现实当中平台会给商家一个申辩的机会,只是在这个案例当中没有反映出来就是了。
但是就算给了商家自证清白的机会,像这种吃出一个避孕套的问题或许可以通过查监控解释清楚,可是「顾客用餐后身体不舒服」这种事情,要让商家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有时候还真是不知从何入手。一个差评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计的,远远超过退款赔钱这种可以预见的有限损失。
各类服务平台之所以要开通用户评价功能,本意是为了给未来的潜在消费者提供参考,但是这样一个功能逐渐在各方的角力中出现异化。好评如是,差评亦如是。
但是,满篇好评未必会让你放心选择这家进行消费,因为你会担心好评是刷出来的。而一篇差评却足以达到劝退的效果,因为很多人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果说刷好评需要一套机制去限制的话,恶意差评同样需要。
电视剧《大染坊》里,有这么一个桥段:
林祥荣让当时的山东税务局查陈寿亭的账,而那个税务局局长向陈寿亭索贿,陈寿亭一方面让老吴去办,另一方面让老吴把账记下,还说了这么一段话:
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种通过“恶意差评”的方式“敲诈勒索”的人,最终是自作自受。可以给很多想以此为发财门路的人提提醒!
不过,希望大家注意的是:“恶意差评”和“正常差评”的区别,不要因为这样的事情“矫枉过正”!
作为一个经常使用“大众点评”这样软件的人,在查看一个店铺情况的时候,我个人比较喜欢看“差评”,但是“差评”和“差评”是不同的:
有的差评是这样的:
有的差评是这样的:
还有的差评是这样的:
相对来说,前面2种,在差评里有视频有照片,有说明,更有说服力。
而事件中的女子的情况可能更像是最后这一种.........
个人建议,如果真的遇到最后这种情况,只要事实确实如此,只要你不是存心敲诈勒索,直接拨打:12331或者12315投诉,要求赔偿就可以了。等待处理结果之后,还可以把处理结果上传给商家一个差评!
“敲诈勒索”违法,但对于商家的舆论监督,也不能少,关键是“不要存心不良,要走正规渠道维护权益!”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