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学也能活,有文学活更好。
简单说,文学和收藏一样,不是生活基本需求,也不是必备品,属于提升性产品。
在格非的《月落荒寺》中,他借老贺的海归科学家父亲之口,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人们去读文学作品通常是为了寻找安慰,为什么文学作品总是喜欢描绘负面或者阴暗的东西?”
林宜生的回答是:文学作品的绝望与虚无,作为自我觉醒的必要前提,不仅不是悲观,反而是一种真正意义的乐观。生活从来都有两种。一种是自动化的、被话语或幻觉所改造的、安全的生活,另一种则是“真正的生活”,而文学所要面对的正是后者。
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说穿了也并不复杂,这是因为,文学要表现的是虚妄的表象之下,每个时代每个渺小的人剥开伪装后真正的生活。
一个人,尤其是一个中年人,活了30多岁了,就一定要面对一个特别颠覆过去认知的现实——
不顺遂和异化是人生的常态。
并不是文学作品喜欢描绘负面阴暗,而是生活的内核更接近悲观。
一个婚姻幸福的人读到白薇婚内出轨远嫁重样落魄终生时可能会皱眉:
“何至于仔细描写这样一个破烂例子?”
但你反过来想,婚姻幸福的人又有几个呢?
那些真正离过婚的人呢?或者真正被母亲抛弃过的人呢?
他们读到这样的剧情,会不会切开书页的手指发抖?
我们总是更愿意乐观地以为这些异化的可怜人是少数,是一小撮不稳定因素。
哪怕自己就是这样的可怜人,也愿意相信自己的不幸只是偶然。
但其实在这个疯狂加速的时代,我们这些人形怪物,才是时代的大多数。
没有钱,没有出众的身材和外貌,没有才能,甚至都没有拿的出手的爱好。
考不上好学校,找不到好工作,没有理解自己的家人,找不到满意的对象,甚至连朋友都守护不了。
这样的你我,也有作为人,在这个星球生活下去的意义么?
文学的意义在于,告诉你,你的每种存在方式,都有其意义,你的每一种绝望,都有其出口。
所以这种文学性包装后的体面,和宽解,的的确确,是一种对真正落魄读者的安慰。
那当然是一种乐观,因为去除掉自动化的、被话语或幻觉所改造的、安全的生活。你面对的真实生活,你没有经验,你手无寸铁。
如果没有文学家在前面给你开路,用这些作品告诉你这其实就是生活的正常轨迹,你甚至都没有勇气生活下去。
我读大学时有位女教授,她不知道怎么想的,非要我们在课堂上每节课写古诗。
我那时很叛逆,我说我们都是现代人,学这破玩意干啥?
她没有责怪我,只是说你学一学,以后用得上。
直到我考研失败,陷入黑暗,她微信发给我一段: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我一时间泣不成声。
我一直通过读书获取,也同时通过写作希望传递的火种,总结起来也是下面这句:
我们中文系的存在,以及人们学文学,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也在于此。
有时我会想,月,不过是茫茫宇宙中一颗最普通的星球,它甚至根本不会发光。
有时我会想,酒,不过是一种令人神经麻痹的液体,还列于120种1类致癌物之中。
有时我会想,花,不过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当它脱离根茎就鲜活不了几晚。
有时我会想,落在芭蕉上的雨和落在桥头的雪,并没什么本质差别,只是形态各异的水。
有时我会想,春、夏、秋、冬都不特殊,因为四十多亿年来它们已经无数次交替轮回。
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江河湖海;鸟虫的鸣,和席间的琴瑟笙箫,都没什么不同。
我不知道,孤愁难眠和筵宴欢歌为什么都是夜里不肯熄的灯。
我也不知道,软弱无力和淡泊宁静为什么都是一杯温度慢慢流逝的水。
有位先生课上对我们讲,不能欺负古人啊,他们不会说话了。
可当我翻开书本,他们明明神态各异,明明喋喋不休。
生于……卒于……名……字……号……
醉酒的他,一脸轻蔑地慢慢撕碎我的文学史,对我说,不要这样冷冰冰地概述我,要去读我的诗!
霎时间,无数声音在我耳边蒸腾而起。
从短短的八个字开始。
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
我看到一支飞箭,钉在我的脚下,泥土四溅。
然后
硕鼠硕鼠……与子同袍……白骨露于野……我辈岂是蓬蒿人……把酒问青天……断肠人在天涯……白发渔樵江渚上……共眠一舸听秋雨……
终于汇聚成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原来他们都曾是活生生的人,曾在各自的时代悲欣笑骂。
可生命是多么短暂啊,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算得了什么呢?
就连这个世界都有终结的一天,你歌颂什么呢?咒骂什么呢?欣喜什么呢?忧愁什么呢?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是你的答案吗?
当我们开口发出第一个音节,用石器刻下第一个符号,就渴望着被另一个人理解。
更贪心的是,我们还寄希望于百年千年后的陌生知己,希望他们知道我们的欢喜悲愁,知道我们曾经存在过。
也许真的可以吧,我翻开一页,他说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又翻了一页,变成了及早寻欢乐,痛饮百万觞。我看到他在桃花下烂醉如泥,满脸微笑,却闪着泪光。
他说我生在衣冠之家,居沧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却嘴角颤抖,低声念着芸娘。
我看到了宗室王孙,翩翩裘马,以及乌衣子弟,湖海宾游,靡不挟弹吹箫,经过赵李。每开筵宴,则传呼乐籍,罗绮芬芳,行酒纠觞,留髡送客,酒阑棋罢,堕珥遗簪。
看到了日暮霞生,车马纷沓。宦门淑秀,车幕尽开,婢媵倦归,山花斜插。臻臻簇簇,夺门而入。
可你迷恋青荇,他钟情油纸伞,与别人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你不能让恋人的距离变得更近,不能让饥饿的孩童温饱,不能让垂死的人留住他的性命。
读了那么多你们留下的话,只能让我在伤感时更加伤感,轻狂时更加轻狂。
你坦然,欣然,你大笑,你歌唱。
可我呢?我谁都无法拯救,甚至包括自己。
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魄相守。
你觉悟了吗?
你们却说从来都是为了以文载道,载的什么道呢?
这似乎向来都不是安身立命、穿衣吃饭、获得权势与财富的手艺。
是这些吗?
让我知道月从来不止是月,酒从来不止是酒,花从来不止是花。
让我知道山川江河,雨雪风霜,昼夜四季,天地万籁从来不是造化无情。
让我更能理解一个眼神、一声叹息、一抹背影。
让我知道世间生灵虽然身处同一片天地,却有着各自并不相通的悲欢。
让我知道生死有泰山鸿毛之分,行止有忠奸善恶之别。
让我知道一切都在不停变化,有些东西却亘古不变。
或者当我放下笔时,也能让我勇于拿起剑。去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并且知道,为何执剑,为谁执剑,最终为何又要放下剑,把它铸成犁。
又或者,让我安心做一个百代光阴里,最平凡的过客。
保守治疗吧。
我觉得很多答案根本没分清,这几位当初力挺过吴亦凡的文人其实是两类,六六和李亚玲是一类人,燕公子和马薇薇是另一类。
六六在两性情感关系上,基本能用王夫人怒骂金钏的一句话概括,“好好的爷们,都被你们教唆坏了”。封建大婆教,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模式基本是把老公当儿子宽容,把儿子当老公期待,儿媳妇/年轻或同龄漂亮女同事则是狐狸精。只是普通妇女只能在有限的一亩三分地对同性发泄恶意,消磨自己,她作为一位事业有成的编剧,会在更广的公众尺度传播这种不自觉的厌女。
高中的时候看过蜗居(暴露年龄了),宋太太金句迭出,因为家庭原因自己跟宋太太十分能共情,当时我觉得六六是看透了两性关系的人。直到有一次,她发微博影射朋友在哈佛就读的儿子被同校女生钓凯子,暗讽女生上哈佛只是为了金龟婿,emmm…这太子妈的选妃心态和对年轻女性的恶意真是赤裸裸。
六六和李亚玲的心态,在上一辈的女性很常见,我身边就有画像般的她们。其实她们往往特别符合社会教化的好女人标准,独立有经济能力、家庭责任感强、在教育孩子(哪怕是儿子)的时候也比较正派,对丈夫没有太多物质上的要求,也正因此……她们特别特别反感她们眼里的“歪门邪道”、“不正之风”。why?无他,她们非常愤恨,我做到了社会要求好女人做到的一切,就是这样回报我的?丈夫出轨养小三,工作上经常会被潜规则上位的女性挡道。但她们保守的价值观念又让她们在分配道德责任时将一分怪罪于男性,九分怪罪于女人。她们对其他年轻漂亮的女性的狐狸精假想的恶意是这种恨意的延伸。王夫人恨晴雯吗?不,她恨的是赵姨娘。晴雯是清白的,但晴雯这样的姑娘勾起的恨意是真实的。
燕公子和马薇薇力挺吴亦凡和她们一贯鼓吹的女性性解放非常一致。她们有小机灵,无大才气,没有真正持续创作的能力,因此惯于取巧。我关注了燕公子的微博好几年,个人认为她非常圆滑精明,一方面似乎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开风气之先的女权争取者,但几乎在每次争议巨大的两性经济议题上都不表露真正的态度,以抖机灵的方式在实打实的互联网掐架中隐身。早期还有一些嬉笑怒骂的文人式才气,后来随着事业上升和相关利益捆绑加深,越来越中庸,但失去了这一点天赋的犀利灵气,真的只剩下庸俗的段子。
抛开女性的经济能力、权力关系鼓吹性自由根本是妄言,甚至只会害人,燕公子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毕竟她在记者会上能摸自己喜欢的知名男星靠的可不是思想上的解放。对偶像和粉丝间完全的不对等关系带来的危险和胁迫可能视而不见,反而大肆鼓吹,真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坏。
说实话.......视频开头那老和尚刚一开口,我就有了一种yes indeed的既视感......
以我的一个项目为例跟大家说说小户型改造的要点。这是一个55㎡、二孩、五口之家的全生命周期住宅,还有一条狗。
1.背景资料
这是一套实用面积为55㎡的两室一厅老公房,居住情况为父母及上小学的女儿,刚出生的弟弟,还有过来帮忙照顾的外婆。原始格局存在着一些问题:
①没有玄关,鞋子和餐厅放在一起,就餐品质很低;
②卫生间仅有2.2㎡,且厨房过窄,宽仅1.37m;
③房子的动静分区混乱,影响睡眠质量;
④父母偶尔过来住,所以在客厅中放了一张折叠床,有碍美观;
除了格局上的问题,建筑结构上,横杠在屋子中间的承重墙,把房子切成两半,空间灵活性大大降低。同样,房子中遍布的各种管道,也限制了设计的可能性▼
55㎡,要住下一对夫妻、上小学的大女儿、刚出生的弟弟以及过来帮忙照顾的外婆,一共五人,还有一只狗。各位不妨来一场头脑风暴,看一看可以怎么改?
此次改造利用户型本身的承重墙,将房子分为公共区和休息区两部分。
公共区域
公共区域将原户型的次卧取消,与厨房、餐厅整合成一体化的大空间。
首先,将马桶间独立出来,将余下的空间并入玄关,整合成一个玄关鞋帽间▼
玄关鞋帽间除了收纳一家人的用鞋以外,儿童推车、行李箱、闲置物品等也可以收纳于此,一道帘子拉上,不必担心美观的问题。对于小户型来说,花费1.5-2个平方米,就能避免家里杂物乱堆,是很划算的投资(意向图)▼
将浴室放在生活阳台,解决了原户型暗卫的问题,形成浴室-家政间-厨房一体的家务系统。在洗衣服的时候,可以顺便进行打扫;做饭的同时也可以查看洗衣机的工作状态,我称之为家务作战指挥中心。▼
PS:由于孩子尚小,需要大人辅助洗澡,采用了浴帘作为浴室隔断,澡盆和椅子可收纳在盥洗室中。
如何提高每个空间的使用率,是小户型改造的一大课题。传统的居住思维,厨房是做饭的,餐厅是吃饭的。而现在,厨房不止做饭,还能吃饭,餐厅不止用餐,还能工作▼
采用餐厨一体化的做法,卡座式餐桌靠墙摆放。这种沙发+椅子的组合,弱化了“用餐”的感觉,用来工作、接待客人都很适合(意向图)▼
厨房也采用半开放的中岛吧台的形式,方便母亲料理的同时照看家人(意向图)▼
电视采用带转轴的支架固定在墙上,料理和用餐的时候都能够享受电视节目带来的愉快心情▼
休息区域
1.方案一
对于改造型的房子而言,由于主人在其中生活了一段时间,与房子已经磨合出一套自己的生活习惯,因此改造后的格局与原始户型的功能需求应该是对等的。
方案一将原本的卧室与客厅互换位置,照顾到主人的生活习惯,在起居室选择了沙发床代替原先的折叠床▼
儿童书桌设置在起居室中,便于家长辅导孩子学习。靠窗的部分采用地台收纳儿童玩具、书本等物品,并延伸到主阳台▼
将另一半阳台纳入主卧,原本的客厅分割为两个卧室。次卧采用高低床(下铺1.5m宽,上铺1.2m宽),便于老人照看小孩▼
这样的设置满足了传统观念中对独立客厅的诉求,也符合这个家庭当下的生活状态。但考虑到日后两个小孩的成长,在不久的将来还要对这个房子进行改造。
方案一▲
那么有没有一种做法,可以一劳永逸,即满足当下,又能够应对日后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弹性空间呢?
2.方案二
与方案一不同,这次我们将较大的空间留给儿童房及活动室。孩子尚小的时候,这里有足够的空间供他们游戏▼
等小孩各自长大,不需要长辈来照顾时,便将活动室改为儿童房▼
利用衣柜中间收纳的隔间板,将两个房间进行分隔▼
在房子中预留出一个较大的空间,日后需要时再对其进行二次分隔,让其适应家庭成长的各个阶段,是此次案例改造的核心,也是全生命周期住宅的理念基础。
方案二▲
漫长的人生当中,孩子能够住在一起的时间非常有限,尽量让兄弟姐妹住在同一个屋子里,不管是相互扶持,还是吵吵闹闹,长大之后都还留有一段共同成长的回忆。
小户型能够让人持续居住下去的根本是什么,宽敞舒适的客厅,还是足够多的房间?在我看来,更为重要的是每个人,每天都频繁使用的场所,如果要为此排一个顺序,应该是卫生间>玄关>厨房>卧室>餐厅>客厅。
这篇回答,希望能为改造小户型的你带来一些灵感和价值。
更多前沿住宅资讯,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草三冉C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