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昆虫是有朊毒体的。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科学家在哺乳类、鸟、昆虫、环节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等各式各样的生物体内和体表找到了不同种类的朊毒体。
并不是所有的朊毒体都会伤害宿主,植物和真菌的许多朊毒体涉及宿主对环境因素的长期记忆等生理功能。
即便是像疯牛病与老年痴呆那样涉及朊毒体的海绵状脑病·认知退化之类疾病,对自然界里的大部分动物来说也不是严重的风险,病程如此缓慢的疾病对寿命较短的物种来说终生无症状,即使发病可致命也不影响物种的繁衍。以昆虫的寿命,摄入此类朊毒体并没有什么关系: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在神经系统里来不及积累到值得一提的程度。而且,一些昆虫的血淋巴含有可以中和异常折叠的朊蛋白的物质[1]。
“朊病毒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食用同类的肉”这种说法,是上个世纪的媒体为了方便大众理解并渲染食人族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而搞出来的,并不是科学上正确的描述。事实是,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包括人在内的生物自己制造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在神经系统里改变其它蛋白质的构象并堆积而致病,成为朊毒体。吃下这样的生物的身体,特别是脑部,有感染朊毒体的可能。朊毒体在不同物种的动物之间传染的容易程度与朊蛋白氨基酸差别程度有统计关系:
这种统计学关联并不是什么真理:
也就是说,“吃同类”只是事情的一部分,不吃同类并不代表安全。实际上,一些体外寄生昆虫,例如人肤蝇、羊狂蝇,幼虫阶段可以在感染了朊毒体的哺乳类的皮肤、眼睛等处生长并携带朊毒体,然后正常完成自己的生命周期,有可能将朊毒体传染给其它哺乳类。
关于海绵状脑病的进一步研究更显示了它可以由完全非生物性的因素引起,例如干鼻症患者经鼻吸入微米级二氧化硅粉尘与金属颗粒后都可以将其送入大脑、引起蛋白质在上面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