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展开讲一下。
原问题可能存在一定的歧义,这里先重新描述一下问题,“当液滴撞击平板发生溅射后,会产生大小不同的液滴,那么这些液滴的直径服从什么分布”?这个问题即便抛开复杂的公式推导,也是很难讲清楚的,我尝试简单讲一下。
首先给出答案,液滴的直径服从一个伽马分布的叠加[7]。先了解一下这个伽马分布,记 为液滴直径, 为液滴的平均直径,那么这个伽马分布可以写为,
其中 为一表征液滴破裂前液滴表面波动的参数,实际应用中一般取 ~ 。 表示伽马函数。这个分布的图像长这样,
而这个伽马分布的叠加为
其中 表示 阶贝塞尔函数, 均为表示液面波动的参数。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拟合的方式获得。
下面我们来捋一捋这样一个复杂的分布是怎样得来的。由于我们关注的是溅射后产生的小液滴直径,所以得先知道小液滴的具体产生过程是怎么样的?这里就可以安排一个实验了,如图2所示,设计液滴撞击一个等直径的固壁,这样有利于高速摄像机观察。
如图3,4所示,当液滴撞击固壁后会形成薄液片,随后不断扩展,同时薄液片外圈由于失稳会产生突出的液带(liquid ligament)。当液带越伸越长后,最终会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断裂,形成大小不同的液滴。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液带断裂后产生的不同液滴的直径该如何计算?这其实是一个异常复杂的问题。为此,法国学者Villermaux引入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模型[1],把液带看成由不同大小的液滴组合而成,液带的演化则是相邻液滴的融合过程,如图5所示。
如此一来,便可以借用统计物理中著名的斯莫卢霍夫斯基凝结方程[3,4](Smoluchowski coagulation equation)。
结合图6解释一下这个方程,第一项表示体积为 的颗粒与体积为 聚集后密度将会减少,第二项表示体积为 的颗粒与体积为 聚集后导致体积为 的颗粒密度增加, 表示凝结核。
将此方程应用到液带断裂问题中,可以得到一个液带演化方程[2],
其中 表示卷积符号, 。注意 与 的区别, 依然表示液面波动的参数。这个方程没有解析解,但存在一个渐进解,便是伽马分布,
其中 表示颗粒总数。至此我们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下面回到液滴撞击平板溅射后的液滴产生过程,给个更清晰的实验结果,如图7所示,撞击过程中,首先产生薄液片,薄液片外圈失稳产生液带,最终液带破裂产生不同直径的液滴。这里又有一个比较巧妙的思维过程,薄液片外圈其实可以看做一个环形液带,如此一来,环形液带产生普通液带,普通液带产生液滴,这实际上是一个迭代过程。
因此,最终液滴直径的分布是一个伽马分布的叠加[7],用公式推导表示为,
其中 表示液带平均直径, , 。
这个公式可以这么理解,环形液带产生平均直径为 的液带的概率为 ,而平均直径为 的液带产生直径为 的液滴的概率为 。因此,产生液滴 的概率为 的乘积对 进行积分后的结果,其形式为,
最后看一下实验结果,
如图8所示,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良好,参数区间也较大,是令人信服的。
从参考文献中可以看到,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一位法国学者Villermaux做出来的。这位学者在液体的破碎与凝聚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写了三篇非常有影响力的综述[2,5,6],所以我认为他值得有一个中文名,Villermaux翻译过来应该是维莱默吧。
【参考文献】
【1】Villermaux E, Marmottant P, Duplat J. Ligament-mediated spray formation[J].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04, 92(7): 074501.
【2】Villermaux E. Fragmentation[J]. Annu. Rev. Fluid Mech., 2007, 39: 419-446.
【3】Smoluchowski M. Versuch einer mathematischen Theorie der Koagulationskinetik kolloider Lösungen[J]. 1917.
【4】Aeroso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M]. John Wiley & Sons, 2011.
【5】Eggers J, Villermaux E. Physics of liquid jets[J]. 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 2008, 71(3): 036601.
【6】Villermaux E. Fragmentation versus cohesion[J]. J. Fluid Mech, 2020, 898: P1.
【7】Villermaux E, Bossa B. Drop fragmentation on impact[J].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2011, 668: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