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耕地红线18亿亩,水稻种植面积4.5 亿亩。[1]
而中国盐碱地高达15亿亩。
中国水稻低产田,亩产300-350公斤。
水稻高产田,亩产500-600公斤。
2019年,中国水稻总产量20961万吨,全国平均亩产是470公斤。
盐碱地的平均亩产能达到300公斤以上[2],那么能大力推广盐碱地水稻,理论上,能够退耕的耕地,可以达到上亿亩。
虽然,中国改革开放后,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都有总体上的硬性指标。但耕地分布,早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下面是1980年到2010年,中国各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变化。
可以看出,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广东、江浙东部,以及内陆发达省会城市,水稻种植面积,随着经济的发展,有着最大面积的减少。相反,经济发展缓慢的黑龙江地区,耕地面积得到了最大化的扩张。
近几年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农业耕地也在跟着调整。
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也具有明显的变化:
可以看出,从2015年开始,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减少,明显在给中国产业结构优化让路。
然而2020年美国的经济封锁,给中国农业再次敲响了一个警钟。
中国粮食必须能自给自足,绝对不能依赖进口。
18亿亩耕地红线,4.5 亿亩水稻种植面积,这是中国的最后底线。
但中国不得不发展,随着产业链往内地迁移,内地的耕地势必会大量退缩。
盐碱地如果能大片开发,则可以迅速补上这一个缺口。
那么,盐碱地水稻和海水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有哪些意义?
我觉得,虽然短期不能解决耕地和建筑用地的根本矛盾,但可以加速这个矛盾的最终解决。
如果这个矛盾解决了。
一些原本适合经济开发、或者能承接一线城市产业的区域,则可以丢下耕地包袱,全面发展。
一些原本并不怎么适合水稻种植的地区,也可以放心种植,其它高效益的经济作物。
要知道,中国采取的是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国家规定的国内水稻收购价格,远高于国际价格。
但哪怕如此,由于中国大多数是小农耕种,随着消费整体飞升,一些地区的农民生活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为什么6亿人月均收入1000以下?
因为中国长达20年的水稻价格(包括其他农作物),都没有多大的变化。
的确农作物的低价格,代表者中国农业的良性发展。
但对于依旧还处在小农种植的,那部分农民来说,他们的收入,则可能长达20年不变。
2000年时,全国平均工资是780元。月入1000的农民,看起来还有些富有。
20年后呢?
相当多的地区,必须保持耕地红线,为全国人民提供保障。这些农民,可能失去了其它发家致富的机会。一些落后地区,除了不变动的农业之外,物价飞涨,其它产业几乎没有什么发展。
我想说的是,盐碱地水稻大面积推广,最受益的是那一批,是原本可以有更多选择,但不得不守住耕地红线的那些农民。那些地区,大多数往往也是无法大面积种植水稻的地区。
到时候,中国农业结构也会得到全面的优化。
当然,是否能真正实现,还是得看盐碱地水稻,最终能不能得到大面积的全面推广。
如果中国落后地区也能全面奔小康,整个中国的经济,则可能再翻个几番。
对于普通城市人的生活,也将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然,单靠盐碱地水稻是不可能做到这些的,但它会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提供最原始的动力。
土地,国之本也。
一个马桶牌子,用来装奥利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