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化学渗透假说中,H+究竟是怎样通过电子传递链而被逐出到线粒体膜间隙中的?目前有哪些假说或理论? 第1页

  

user avatar   huan-xing-ju-chang-xian-ren-fu-ze-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又到了谁都不爱的生化危机环节,好像题主都放弃这个问题了( ´_ゝ`)

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上有三种将质子泵入间隙的质子泵:

复合物I:NADH脱氢酶

复合物III:辅酶Q-细胞色素c还原酶

复合物IV:细胞色素c氧化酶

后两者与复合物II关联,因此独立的复合物I就显得十分别致。这里发一下有关复合物I的电子传递和质子运输



在电子传递过程中,NADH被氧化成NAD与H+,得到的两个电子通过量子效应在被蛋白质包裹的黄素单核苷酸与铁硫簇之间不断跳跃——你可以理解成电流,只不过它的导线是断成几段的——最终落到泛醌上带入到嵌入膜上的部分


宏观上,电流可以做功——不管是热功还是机械功。这里的情况也比较类似:黄素单核苷酸与铁硫簇的反应中心在电子迁跃时能从中获取一部分能量并传递给质子泵,其中最后一步从铁硫簇迁跃到泛醌上释放的能量占比最大



我们现在对嵌在膜上的这部分系统还知之甚少,尤其是泛醌从电子那得到的电化学能是怎么转化成使质子泵泵出氢离子的机械能还没有结果,全部都是假设假设假设假设假设假设假设……

说几个吧

首先的,关于质子泵运输氢离子的机理,涉及到蛋白质的构象变化——或者说形状变化,可以理解为转化来的能量打开一个夹子或者闸门。质子泵有两种主要构象,在此将与氢离子结合时的构象称为结合构象,泵出氢离子时的称为释放构象

第一个假设中,还原后的泛醌像按动开关的手那样机械地触发了第一个质子泵,使其进入结合构象,而后像多米诺骨牌那样,上一个质子泵的结合构象触发下一个质子泵进入结合构象,直到最后一个。这时,能量耗尽,结合的氢离子就像被拉伸的弹簧,使最后的泵回到释放构象,这又使前一个泵回到释放构象……以此完成一个循环

第二个假设也是同样的框架,只不过触发构象变化的泛醌是作为一个“电源”存在。以上两个假设对能量的要求非常精确,所以不太被看好

……就到这吧,有人追更再说,正经人谁看生化啊.jpg




  

相关话题

  高等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应如何解答? 
  生物可以降解水泥吗? 
  一般具有扭转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的分子是否更容易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的现象?为什么? 
  对着一摊剧毒药物撒尿,毒药会不会顺着尿柱溶解进我的身体将我毒死? 
  如果石油资源枯竭,该用什么代替丁烷呢? 
  能不能简单的说一下PCR扩增技术是什么呀? 
  如何看待科学家发现怀疑金星上有生命? 
  目前有没有基于量化计算方法预测化学反应?可否通过解含时薛定谔方程来进行反应模拟? 
  为什么温度存在下限? 
  中国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内部结构,有什么科学上的意义? 

前一个讨论
如何计算此多重积分不等式?
下一个讨论
腾讯的势力有多大?





© 2025-02-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