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古代官军总是因为粮饷不济停止打仗而义军往往资源远不如官军却能连连征战? 第1页

     

user avatar   yan-wo-6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李秀成被俘后写材料回忆太平天国运动,他就提到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往往把当地穷人房子一把火烧了,让穷人只能参加太平军,壮大队伍。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其实是很多人对军事的一个误解,总认为军事就是装备+训练+给养,三样给足了就能打胜仗。

其实,这些不能说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组织力。

军人也是活生生的人,也会有喜怒哀乐,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他们不愿意为你打仗,你就是逼他们,他们手里的枪炮也是废铁。

人心散了,队伍就带不动。1943年,常德会战中,74军57师死守常德,战至最后全师仅剩300人,不可谓不悲壮。但在三年多之后的孟良崮战役中,装备远胜于当年的74师,在被华野围歼的时候,全师3万人中,有近七成是被生俘的。

这背后的心态转变就很有意思了。实际上,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军五大主力,无一不是在抗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在面对日军的时候,这些军队往往可以做到即便伤亡过半也毫不退却,甚至敢于直接向日军发起发冲锋,进行白刃战。可到了解放战争中,即便是国军主力部队,也很少有死战到底的,往往是伤亡1/3以后就开始或逃或降了。

至于说为什么古代官军总是因为粮饷不济而停止进攻,这其实再正常不过了。大凡王朝末年,国家和军队都不会太好,政府的控制力会减弱,大多数人参军不过也是为混口饭吃。既然是为混口饭吃,自然没必要把自己的命搭进去,要是没有粮饷,便犯不上为了朝廷拼命。

但是,农民起义军可不一样。一方面,他们参军本就是没什么活路,如果败了只能是饿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一点是,当他们起义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成为了反贼,打输了之后就算不饿死,在官府那里也是个死。《让子弹飞》里,黄四郎赌老百姓不敢拿枪的时候,说“拿钱,是贪;拿枪,是反”。当农民开始拿起枪的时候,除非是胜利,否则没有活路。

然而,官军的包袱就小很多——就算最后打不过农民军,我投降总可以吧?反正大多数情况下,农民军是很欢迎官军加入的。毕竟,官军装备好、训练好,就算没什么战斗力,但最起码手里的武器还是能拿来用的。

当然,在历史中,农民起义军真正能成事,需要等到矛盾大到一定程度,中央政府对军队的控制力逐渐减弱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完成,这一般都是在王朝的晚期才会出现。在王朝的早期和中期,国家对军队的控制力还很强,很多农民起义一露苗头就会被按下去,因此也不容易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user avatar   zhan-ji-94-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幸存者偏差。你把眼光盯着成功的农民起义,却忘了失败的农民起义是大多数。

就好像你把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例找出来,发现以少胜多的案例占大多数。然后得出结论:为什么总是人少的一方胜率高?

中国古代王朝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官军装备精良粮饷充足砍瓜切菜一般灭掉起义军。

而你关注的那些案例,都是王朝末期,旧秩序崩坏,官军缺钱是财政恶化的表象。

而成功的义军资源一般都是超过官军的。一方面是能打破旧秩序,财源和征收效率都超过官府;另一方面义军都会和强势地主集团合流。


user avatar   jun-lin-tian-xia-28-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总是说到了现代,各种高科技武器的火力严重溢出,根本不可能造反成功。

你提问的这个思路和这种科技发展导致造反不可能成功是一个思路。

但实际上,等有大量的人开始造反时,国家的整个组织体系和经济体系早就到了崩溃边缘甚至已经崩溃了。

你有无人机,有遍布的摄像头,有坦克导弹原子弹,但是如果你连给大头兵的工资都发不出呢?如果这些操作无人机、盯着摄像头、开坦克操作导弹的人都吃不起饭了憋着干死你的时候呢?

如果你的税源枯竭了,土地、产业都在地方大族手里,人家不止政策上光明正大少交税,还各种手段偷税漏税,大户们有钱有粮,就是不给你朝廷,你朝廷从阁老到地方小吏都和地方大户是同族姻亲师生同门,政策制定上就不会让你动大户们,实在要动了也提前通气,落地执行了也是自己罚自己,各种手段就是不给你朝廷粮草银钱,你朝廷哪儿来的钱和粮给大头兵?

更别提军头们也是地方大户们的自己人,你好不容易从剩下不多没破产的小农那儿榨出点钱粮发下去,朝廷文官从上到下捞一遍,军头们把剩下的再层层分润一下,给大头兵的不够吃饭吊命的,大头兵凭啥给你卖命。

义军好就好在,他们把原有的社会关系和所有权关系统统不认了,他们的主体部分本来就是你朝廷的大人们和地方豪族们看不起的泥腿子,和大户们没有交情只有仇。

朝廷里盘根错节政策法律社会舆论护体拿你没办法,义军不跟你讲政策讲法律讲道德,不跟你讲社会规矩,只跟你讲物理规矩,我有刀剑你有钱粮,我就敢把你剁了然后把你家底都拿出来分了,谁管你二舅爷是朝廷三品大员还是八大姨是宫里贵妃。

在小农破产光之前,朝廷就还榨的出钱,但调的调不动军队得看最后贪剩下几个子儿。在大户砍光和破产农民消耗光之前,造反的义军就仍旧有作战能力。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官军为利剿匪,义军为义抗争,所以粮饷不济,官军的激励机制就没了。

义军只要能维持最低限度的供应,就能继续作战,但怕的是逻辑失败,譬如说好的天下为公,但打下了天京自己做了皇帝,义军嗖地就变成了为利而战的官军了。义军首领从鼓动士气要立即变成组织粮饷,不然还打不过训练有素的官军。

这就是人类社会里的兴奋与抑制的拮抗机制。

所以凡事都要在保质期内做完,考研考公考BAT也都这样。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弱弱的说一句,这个说的不就是解放战争吗??


user avatar   bao-zhong-quan-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依法从严治军,依法开展军队后勤保障。这是大明太祖皇帝、成祖皇帝和崇祯皇帝的要求。


大明文官集团发现的系统BUG

崇祯二年,后金(清军)大举入关,从遵化突破长城而入,兵锋直指京城,崇祯朝廷急令各地勤王。

山西总兵张鸿功率兵五千,山西巡抚耿如杞带兵三千去北京勤王。

忠诚的总兵张鸿功,他把数千勤王大军带到了北京,却连续三天没能获得粮食供应。

大军云集,朝廷的粮食供应压力很大。但睿智的官僚集团这时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利用“依法开展军队后勤保障”的规则,合法、合规的不用给这支客军提供粮食。

按照明朝的规定,军队在到达汛地的当天不准开粮。即军队到达驻防地段的当天,当地州县是不配给口粮的,必须由军队自带或者自行解决(主要是自己花银子买)。

总兵张鸿功的大军连续三天,收到的兵部调动命令:

第一天:兵部传令驻守通州。到达通州当天,当地依法不用提供粮食。

第二天:兵部传令驻守昌平。部队已调往昌平,通州依法不用提供粮食。部队到达昌平当天,昌平依法不用当天提供粮食。

第三天:兵部传令调守良乡。部队已调往良乡,昌平依法不用提供粮食。部队到达良乡,良乡依法不用当天提供粮食。

文官集团发现并利用了大明游戏系统的这个BUG:

只要把军队每天调动一个城市,该单位当天就可以不用支出粮食。游戏玩家利用这个BUG,可不把电脑虐得死死的。

可惜清军不是电脑,大明的军队也不是二进制单位。

张鸿功总兵带队的山西观光团,环京三日游,景点再好也不能不开饭啊!

人是铁,饭是钢,再牛逼的总兵和巡抚,也带不了这样的军队,更别指望勤王打仗了。最后部队原地哗变,抢了周边百姓一通,在首都附近、天子脚下直接一哄而散了。

忠诚的总兵和巡抚,变成了倒霉的总兵和巡抚。被有关部门依法从严治军,逮捕法办了。

兵部在处理张鸿功的公告中重申:坚持依法治军,勤王军的后勤不是法外之地!


大明军方发明的“饭点行军法”

文武殊途,但谁都不傻。

文官集团发现了这个BUG。咱军方的人也不傻啊。武将们研究了相关规定,并发明了大明特色的“饭点行军法”

部队奉命开拔前往战区,从驻地出发,到达第一个县,部队即就地扎营,向当地请粮。

当地县令:依法,军队在到达汛地的当天不准开粮。要啥粮食?

答:咱们都依法依规来,今天当然不用开粮。但我军会驻扎在贵县,等到明天开粮。

果然,第二天开了粮,吃饱喝足后开拔到下个县。

到了第二个县,再驻下来等饭点。

万里赴戎机,县县等饭点。

这一路下来,不得吃他个3个月?

等到部队抵达目的地,如果是烈度不大的镇压土司之类的战役,战都打完了。


一只鸡,给清军带去了毁掉大明的力量

崇祯四年八月,后金(清军)围困大凌河城。登莱巡抚孙元化令孔有德率八百骑增援前线。

孙元化,是穿越主角必须收服或者打掉的角色。他信奉天主教,是大明知名的西洋火炮专家。因此以一介举人,官至登莱巡抚。

孙元化隔着渤海湾,在登州编练当时最东亚先进的火器部队,作为大明的“战略进攻部队”,可以跨海攻击后金老巢,迫使清军必须在后方留有足够的力量,减少清军攻击关宁前线的兵力。

孔有德上路了,然而他没法施展“饭点行军法”

孔部都是辽东兵,与山东地方长期对立严重,加上军纪也差,“县人皆闭门罢市”,有银子都得不到粮草补充。

当然,孔有德部也有畏战之心,不想到大凌河前线做炮灰。

总之,行军速度很慢,队伍饥寒交迫。

孔部行抵吴桥时,一辽兵杀了当地人家一只鸡,吃掉了。

看着这户人家也不是什么大户,不是官员、不是举人老爷,甚至都不是秀才,欺负了就欺负了。

大明以文驭武,依法从严治军。

这支鸡,李自成这反贼吃得,你孔有德是官兵,却吃不得!

鸡有主人,鸡的主人还有主人。

鸡主人的主人不是一般人,他家是

山东望族!

东林党干将!!

朝廷退休老干部!!!

他的同年、同乡、亲戚、朋友都有文官。

孔有德被迫依法从严治军,在军中执行军法,吃鸡辽兵被“穿箭游营”

说好的大吉大利,今晚吃鸡呢!

我等北上抗清的好汉,吃你一只鸡而已,还穿箭!还游营!!

激愤的辽兵杀了老干部……的家仆。

这是杀的家仆么?这是丘八在打文官的脸!

老干部的家人岂肯罢休,士大夫集团岂肯罢休!

你孔有德是反对“文官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么?

刀在手、跟我走!孔有德部队直接哗变,血洗吴桥。

孔部回身攻打登州,联合当地大量的辽民、辽兵作乱,攻陷登州、莱州,整个山东半岛糜烂,史称“登莱之乱”


“登莱之乱”虽然最终被镇压了下去,孔有德率残部投降了辽人的世仇:后金。

但这只鸡引发的动乱,影响十分恶劣:

1、明廷丧失了从登莱威胁清军老巢的战略进攻力量;

2、改变了明清火器力量的对比。孔有德等人带着大量东亚最先进的火炮和技术人才投降了清廷,清军成立了专业的汉军军队,加强了火炮生产,此后清军在火器和攻城力量上也超越了明军。

这只鸡,给清军带去了毁灭大明的力量。


这只鸡的主人,只是个家仆。但他关联着的人际链、利益链,却是连孙元化、孔有德都不得不低头的势力。

所以,为什么起义军能无后勤作战,官兵却不能?

地方上的豪强士绅,背后牵连着士大夫文官、宗室等势力。

李自成这反贼能抢,浓眉大眼的体制内官兵却不能抢。


user avatar   da-di-de-yong-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单来说就是当你造反的时候就是光棍一个,烂命一条,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比如朱元璋,全家死的差不多了才造反的。比如蓝玉压根就是孤儿。

当你是官军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你是一家的经济和口粮来源。这时候去从事打仗这样高风险职业,起码需求开拔要给家里留点钱和食物吧。

因此在物质需求上二者天差地别。


user avatar   lu-pi-gong-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黄巢打进长安开公卿贵族人体博览会之前,原本应该被官军直接打死。

但是你猜怎么着?“皇帝老儿光管说好听话,但是你给他做了事不但不会得到奖励,还会被惩罚,只有留着反贼作乱才是对我们最好的选择呀!”剿匪大员刘巨容先生如是说。


黄巢黄巢乱江淮,授蕲黄招讨副使,徙襄州行军司马、检校右散骑常侍。巢据荆南,俄迁山南东道节度使以捍巢,屯团林。江西招讨使曹全晸与巨容守荆门关,与贼战,巨容伪北,巢追之,伏兴林樾间,贼大败,执贼将十三人,转斗一舍,虏获不可计。巢浮江东奔,巨容追之,率十俘八,以功迁检校礼部尚书。诸将欲乘胜追斩巢巨容止曰:“朝家多负人,有危难,不爱惜官赏,事平即忘之,不如留贼,为富贵作地。”诸将谓然,故巢复炽。及陷两京,巨容合诸道兵讨之,授南面行营招讨使,累兼天下兵马先锋开道供军粮料使、检校司空,封彭城县侯。

对于当时的官军来说,剿匪吗,不过是一门生意而已……皇上看到纸面上的消息是粮饷不足不能进军,到了黄老爷那里已经是县长和鹅城的大家族借着剿匪的名义商量该几几分账的事了。这不,黄巢还没有危害天下不可收拾的时候,剿匪大员刘巨容先生只是一个地方官员而已。等黄巢荼毒两京打得皇帝屁滚尿流慌忙跑路的时候,刘巨容先生再剿灭黄巢那就是救驾擎天再造华夏的大功劳,直接封侯了。匪越强,剿匪的生意赚的越大呀。


user avatar   chun-ge-16-27-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义军杀官绅夺粮以战养战,发展顺利就越滚越大。官军是纯消耗战。义军起事只有同乡十几人,两把菜刀砍地主,获得第一桶金。然后要么找个偏僻山头立足,以待时机,要么流窜加入已经初具规模的义军队伍,要么滚雪球自己做大。劫杀乡绅,打完就走。跟地主有仇的穷人以及无业光棍相继加入队伍,再打下一个目标,雪球越滚越大。

1000人以下的队伍不需要补给线,劫掠村中的土豪劣绅就够吃一顿。吃完又有没活路的穷人加入队伍。千人队伍行军最利落,不需要补给线,没有辎重,大路小路都能走,说走就走,行军速度很快,也不惧怕小股官军,大股官军行动缓慢望尘莫及。但是千把人干不成大事,只能到处游击。

队伍到了5000人,劫掠乡绅已经不够吃一顿了,但此时已经具备了打县城的能力。打下一个县城,吃几天收完财富和新兵又走,不能停,否则容易被官军合围。

兵法云:军无辎重则亡。早期义军武器有斧子和各种农具,最难获得的是盔甲。无甲与披甲差别太大了,披甲能给士兵勇气。夫战勇气也,无甲几乎赢不了有甲。早期义军只能靠人多吓唬人,不能打硬仗。弓箭稍远一点就射不穿盔甲,电视剧里的盔甲从未发挥过作用,不真实。即便近距离,盔甲也能吸收弓箭的大部分动能。

5000人以上的队伍,需要积累各种物资,比如制造盔甲、弓箭的材料,以及生活用具,毕竟财主家也没有那么多碗筷。5000人队伍需要辎重队,走小路已经不合适了。机动性减弱,因此,也就增加了被围困的风险。

队伍到了一万人,初具规模。此时可以离官军军事重镇较远的县城做临时根据地,竖起义旗,招揽有志之士。临近两县城也会被义军攻占,三城互为犄角之势。离根据地不太远的进步人士和穷人也会纷纷来投。此外还包括丐帮、山贼、小股义军等团体加入。

主动寻找人才,争取知识阶层的支持。刘备能请诸葛亮出山,农民军是请不到的。农民起义军只能请那些失意文人,或是对朝廷失望的被罢官僚。读书人的影响力可用。因此,对于士大夫需有差别对待,不可滥杀。对于各地亲王、郡王杀无赦,让革命队伍没有回头路。但不能像李自成那样把福王烹杀了,这种残忍行为会被民众认为是来自地狱的魔鬼。给他个痛快,手起刀落,结束他奢靡荒淫的一生。

制定临时法规,军规。不得强J妇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行仁义之师……等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为将者,上知天文,下识地理,中晓人心。

收拢人心最为重要。利用人的尊重需求,先满足人的这种需求,使之崇高,再规范他们的行为。孔子使用的是“君子”,君子指君王子孙或贵族,使人高大上。

一支没有理想的队伍就没有战斗力。画一个饼,即我们要创造一个没有压迫的幸福世界,为自由而战,愿为崇高理想献身。

起事之初,队伍小,首领应当与士卒同甘共苦,以示平等尊重,关心爱护士卒,行军则亲自断后,赏罚有信。同时,也能为培养第一批骨干成员做榜样。孙子曰: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使军民意志统一,清楚哪里是朝廷统治薄弱地带,哪里是生地、死地、四战之地)

先起事者,不能成功,他们都是后来者上升的阶梯。比如,陈胜、黄巢、韩山童、高迎祥……

书归正传,如果朝廷无暇顾及此地,那么根据地则会向外蔓延扩大,声势也越来越大。比如,洞庭湖杨幺起义,后期蔓延19县,发展到7万人,号称40万,这是算上了家属。杨幺原本是安善渔民,上过两年学,受地主压迫无奈杀了地主,然后投奔钟相的起义军。钟相牺牲后,杨幺接任首领。

如果朝廷发兵围剿,那么就是义军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盘居根据地过久,安逸的生活会使将士斗志消退,加之家属在侧,战斗力严重下降。所以洪秀全起事禁止士兵谈恋爱娶媳妇。

此危急时刻正是考验头领的才智勇气之时。早期义军打仗有个特点,只能胜,不能败,一败就散伙。超过万人的义军,成分杂多,内部就会有派系,有派系就会有矛盾,有内部矛盾,就会被敌人利用。明智的首领会以嫡系为主力军,身先士卒,誓与敌决一死战,激励全军士气。同时需要防范个别革命意志不坚定的同志被官军招安利诱。杨幺失败的直接原因就是部下被岳飞利诱招安。

岳飞对杨幺部下晓以大义:都是自家兄弟,手足相残,亲者痛,仇者快,杨幺是罪人。首恶必办,胁从不问,受蒙蔽者无罪,反戈一击者有功。你投诚,我向朝廷保你做官为朝廷效力。跟着我去打金国人,这才是大丈夫所为。

堡垒从内部瓦解,部下反戈,义军大乱,岳飞趁势杀入。杨幺也死于乱军之中(另一说生擒后斩首),义军被彻底消灭。洞庭湖起义是水泊梁山的原型。

钟相杨幺此前粉碎了朝廷7次围剿,岳飞是第8次。岳家军是陆军,洞庭湖义军以水军为主,要是强攻,岳家军真拿义军没有办法。义军被灭,主要归结为岳飞是抗金英雄、岳家军是正义之师。岳飞到了洞庭湖,便有很多义军以及群众主动投诚。由此可见,人心所向才是胜利的关健。

官军也有内部矛盾,也可以为义军所用。这矛盾就是皇帝与武将之间的互相猜忌。武将担心鸟尽弓藏,所以养寇自重,尽量拖延剿匪进程,对义军没有打击力度,甚至随便砍几个难民的人头充当军功。即便主将全力剿匪,手下将士也不同意,因为将士们指望战事发财,一次把匪灭了,财路就断了。主将挡手下人的财路,又让手下人玩命去杀敌,主将这种姿态会被手下玩死,主将的命令没有执行力,手下人甚至会借匪之手杀主将。岳家军、戚家军都是主将重新组建的新军。旧军队老兵游子都已腐化至朽木不可雕。南明左良玉部几十万人马,都是不可用之兵,他们光吃饷,不干正事。

义军事先打听剿匪主将的性格,如果是贪财好色之徒,那就好办,可以派人暗通款曲:“小人久仰将军大名,不敢冒犯将军虎威。小人此举实属无奈,望将军体谅……”这叫先礼后兵。力量不足的义军,为了争取发展壮大的时间,表示自己懂事:你养寇自重,我不搞大动作,两厢安好。而后义军派细作到各地发展地下人员,待时机成熟,一呼百应,各地革命火种如燎原之势席卷整个大地。那时,朝廷顾此失彼,帝国到了奔溃的边缘,皇帝在宫中饮下一杯苦酒、听着悲伤的歌曲: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惨白的月儿弯弯固住过往……

如果官军主将是愣头青或正直的人,那就不好办了,免不了血光之灾。如果反围剿失败,那么队伍将一哄而散。首领的嫡系亲兵卫队会冒死保护首领冲出重围,遁入深山,以图东山再起。李自成被洪承畴打残只剩18骑,钻进商洛山,暗中联络被打散的弟兄,过一阵子官军走了再出山集合,闯字大旗又迎风飘扬。

于是又开始了流窜式的滚雪球战术。不需多久队伍又滚到了10万之众。

古代很少有10万人一路进军。抱团,防御没有纵深,容易被切断补给线,十分危险。萨尔浒之战的明军12万人兵分四路,结果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洪承畴吸取了以往的教训,采取抱团步步为营的战术,结果被皇太极通过夜间抢挖壕沟的方法围困于松山,补给线被切断。洪承畴与众将约定明日突围。总兵王朴、吴三桂不守约,夜间提前逃跑,致使全军大乱,人马自相践踏,死伤无数。此役明军最后的13万精锐损失大半,洪承畴被俘,总兵战死数人。明军不论是抱团还是分兵,都打不过后金。你说气人不气人?

10万人的义军,就有了打省城的能力。打下省城,基本上就占据了大半个省,因为省城周围的城市兵少粮少守不住义军的进攻。此时过早称王建国,则会使将士腐化,加剧内部矛盾,导致大业半途而废。此时首领应当保持艰苦朴素,不忘初心,乘勇追穷寇。稍做巩固,继续进攻,把视线转向外部,内部矛盾就会得到和缓。

打下省城,要不了一年队伍能翻到20万。首领留可靠之人守家兼顾后勤,带12万人亲征,8万防守。

兵过10万,彻地连天,补给线也是必须的,否则仗没法打。从此,义军向正规军转型,短期内不会被消灭。成败与否就看天意了。

………………………………………………………………………

增补

  • 做领导难,统兵更难
  • 上下级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敌军围点打援,统帅从大局考虑,明知增援部队可能会遭到重创,但仍要命令临近部队驰援。临近部队的将领当然知道上级是让自己去送人头,因此行动迟缓、有意拖延,与敌交战只做佯攻。然后向上级写报告:我部遭到敌军顽强阻击,激战一整日……。上级知道他撒谎也没办法。

张献忠被左良玉部重创后假意投降,实为缓兵之计。左良玉看破,向上级请求继续进攻,熊文灿不允许。上级是在执行朝廷招安的战略,有匪声称投降,哪怕是假意也不能进攻。在左良玉看来:敌人围点打援、不能援、你让我去援;敌人假意投降,你不让我打、贻误战机;你这是饭桶上司。由此,左良玉对上级和朝廷失去了信心,决定单干、走向了军阀的道路。

上下级有矛盾,想打胜仗很难。统帅没有可靠的部下,有些兵法策略根本不能用。比如,统帅自己做诱饵,部下回援消灭敌人。部下不可靠,不敢如此用兵。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岳飞的亲兵部队、也是最精锐的部队-背嵬军由岳云统领。没有一支可靠强大的亲兵,统帅的命令没有执行力,空降的领导难有作为。岳飞的部下也多数是关系莫逆之人。朱棣在战场上每到危急时刻,都是他儿子来救。

上下级之间平素无矛盾,在生死面前,人自私自利的本性都可能会自保而袖手旁观,更何况有矛盾。有的下级对上级不满,会在战场上发泄私愤,借敌之手杀上级,坚决不救。

在竞技游戏中,队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敌人。每个玩家都想保存实力,硬仗让队友打,等队友和敌人拼残之后,自己再去吃肉。

下层体会最深的是挣钱难,上层更能体会得人心难,凝聚人心难。




     

相关话题

  陈纳德是如何在大陆内战期间帮助国民政府的? 
  现在的国军怎么安全地投诚? 
  假设二战德军不围基辅和列宁格勒全力中央突破短期占领莫斯科,瑞典和土耳其加入轴心国,德国能翻盘吗? 
  为何山海关地理位置如此重要? 
  若是没有孙之獬,满清还会剃发易服吗? 
  唐高宗为什么能灭高句丽? 
  清代一直有人打着明朝的旗号造反,但是元末似乎没人打着宋朝的旗号造反,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为什么苏军面对德军硬骨头损失很高,而盟军却能损失很轻微? 
  如何看待拜登废除跨性别者参军禁令? 
  清朝时候的「满汉一家」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中国制造圆珠笔芯钢经济效益如何?
下一个讨论
如何理清五代十国的历史?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