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唐朝是异民族的王朝吗? 第1页

  

user avatar   ren-bao-l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按照血统论的逻辑,我说个反例: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生母是汉人李氏(梁国蒙县人),则其有二分之一汉人血统,献文帝又与汉人李氏(中山安喜人)生孝文帝拓跋宏,则其有四分之三汉人血统,孝文帝又与汉人高氏(渤海脩县人)生宣武帝元恪,则其有八分之七的汉人血统,宣武帝又与汉人胡氏生(安定临泾人)生孝明帝元诩,则其有十六分之十五的汉人血统。

结论:谁TM说北魏是鲜卑?后期的北魏皇室早已经是汉族了!都TM赖六镇叛乱和尔朱荣,竟然毁了这样一个汉族王朝!


user avatar   chevy-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就先看看那个时代的人是怎么想这个问题,这些高贵的鲜卑太君们还真是会自黑啊

“戎狄人面兽心,一旦微不得意,必反噬为害。”——鲜卑天可汗 李世民

《胡无人》

鲜卑人 李白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

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陛下之寿三千霜。

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关山月》

鲜卑人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古从军行》

鲜卑人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燕歌行》

鲜卑人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军城早秋》

鲜卑人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鲜卑人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送浑将军出塞》

鲜卑人 高适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

子孙相承在朝野, 至今部曲燕支下。

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

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
李广从来先将士, 卫青未肯学孙吴。

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

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旄夕刁斗。

塞下应多侠少年,关西不见春杨柳。

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

远别无轻绕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诗

既然都提到唐了,隋也脱不了干系吧

《幸塞北》

鲜卑的另外一位天可汗:杨广

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毡帐望风举,穹庐向日开。

呼韩顿颡至,屠耆接踵来。索辫擎膻肉,韦鞲献酒杯。

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

我只知道在唐朝,鲜卑人科举没加分,鲜卑人犯罪不用从轻处罚,书院学生打架,不管是鲜卑人还是汉人都会受惩罚,谢安还是民族英雄,去祭拜他不用被扣上皇汉的帽子,五胡乱华还不是五胡入华,没人吧慕容儁当作正统,汉人不用被鲜卑人举着刀子逼着买胡饼,也不用为打碎一块胡饼赔一个鲜卑人十万文......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确回答:唐王朝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华夏王朝。

也谈唐王朝的民族属性,兼驳流俗异说。 - 狐言论史 - 知乎专栏

其一,关于题主所举的李世民吮父乳事,与所谓“胡俗胡礼”全无关系。

《史记》:周文王姬昌“龙颜虎肩,身长十尺,胸有四乳”,因此被周太王认为“吾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

可见古人对男性多乳症有崇拜,认为是圣人的象征。而《新唐书》:李渊“体有三乳,性宽仁”,亦可看做他作为开国帝王的异象。

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六月,古人没有空调电扇,即使是皇帝也没辙,李渊乘凉散热,赤露躯体原是常理。其实变相说明他被尉迟恭等人囚禁时的狼狈,堂堂天子竟然连件御袍也来不及披上。

而李世民同样不待李渊正装,便迫不及待做出这种可以说是肉麻的举动,乃是因为是日政变关键不在玄武门,而在皇宫大内;不在李建成,而在李渊。

李世民此次成败关键,在于就他以斩首战术挟制了李渊,他老子不是史书和相关影视小说里的窝囊老好人,而是大一统王朝众得天下最速的开国之君。

英雄一世的李渊,临老居然会千古艰难唯一死,忍下两子惨死、自己被逼宫的奇耻大辱,

亦或说出于王朝建立者与家长族长的立场,选择了顾全大局妥协,而不是为帝王尊严去鱼死网破,

让李世民省去了一番说服天下的周折与整合中枢的血腥,自然是意外之喜,难怪竟会喜极而泣,抱着李渊肉麻表演一番。

其二,辨析李唐皇室的血统。

华夏文明传统和汉民族传统,几千年来都是从父不从母,即父系决定论。并没有任何朝代是用母系来判定血统的。

如郑成功父亲是汉人,母亲是日本人,但他仍然是100%的中国人。郑成功开拓台湾,也和日本全无关系。

而即使不举康熙帝玄烨生母佟氏(玄烨即位后改佟佳氏,辽东佟氏有汉人和汉化满人两种争议说法)的例子;

嘉庆帝生母魏氏(即《还珠格格》中的令妃娘娘)也是确凿的汉人无疑。然而嘉庆帝并其子孙道光咸丰诸帝,仍是满人无疑,同样没有任何人会视其为汉人。

因此,李唐皇室的母系祖先,如窦氏,独孤氏,长孙氏虽为鲜卑后裔,但唐朝历代皇帝的汉族血统根本不用质疑。

此外,根据历史记载,鲜卑人自认是黄帝少子昌意之后,亦有一说是秦始皇时期的逃亡汉人。

《魏书卷一帝记第一》:“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史记索隐》引东汉应奉上奏汉桓帝书云:“秦筑长城,徒役之士亡出塞外,依鲜卑山,引以为号。”
《翰苑集》引《汉名臣奏》云:“鲜卑者,秦始皇遣蒙恬筑长城,徒亡塞外。鲜者,少也。卑者,陋也。言其种众少陋也。”

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人进入中原建立政权,后来由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帝国统一了中国北方。汉人冯有成为北魏的摄政太后,开始推行汉化改革;冯有的孙子北魏孝文帝元宏更进一步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尽弃胡族风俗语言服饰,此外,更鼓励鲜卑人和汉人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制定汉式官制朝仪,将北方汉人士族大家全面纳入统治中枢。

这样激进的改革严重损害了鲜卑军事集团的利益,元宏死后不到三十年,以鲜卑军人为主的六镇军阀集团便令北魏王朝土崩瓦解,但北方汉人亦趁此良机得到了很大一部军权。关东的高齐王朝便为鲜卑化的汉人高欢所建,其名将高昂更出自汉人大族;关西的西魏八柱国有一半是汉人,包括李唐王朝的始祖李虎;以及不在八柱国之列的北朝名将韦孝宽,和隋王朝的建立者杨忠、杨坚父子。

北周宣帝死后,杨坚以汉人之身,国丈之尊,执掌北周国政;鲜卑大将尉迟迥不服,据邺城起兵,关东八州皆反;老将军韦孝宽领军东征,未来的隋帝国第一名将杨素亦在军中,一举平之。

随后杨坚代周称帝,敕令尽弃胡姓,禁绝胡俗,光复汉统。从此自慕容氏灭冉魏入河北起,在北中国叱咤数百年之久的鲜卑人也正式成为了历史名词,彻底融入汉族。

换言之,从隋朝建立起,这世界上就再没有鲜卑人了。明智如独孤伽罗,成为新帝国的皇后,辅弼隋高祖杨坚开创开皇盛世;顽固抗拒汉化的鲜卑反动派,如尉迟迥及其同党都被直接消灭,成为历史尘埃。

是以,即使按所谓血统成分论,杨广也好,李世民也罢,一样都是100%的汉人。

到了唐初,如皇后长孙氏、大臣长孙无忌、大将尉迟敬德,人家都已经是正儿八经的汉人。换了哪个傻瓜跑去和人家说:「你姓这个姓,明明应该是胡人啊”」,恐怕不死也得去掉半条命,信不信呢?

当时有影响甚大的著名高僧法琳,积极投身佛道之争,出于抵制道教发展的宗教目的,对李世民胡说“陛下并非老子李耳后人,而是胡人后裔”,被勃然大怒的李世民下狱,以讪谤罔上之罪,死于流放途中。

网络上确有一小撮人,长期散布「唐朝皇帝异族说」「唐王朝异族论」,有些是不识者为人所欺,以讹传讹,有些就不免是曲解历史,别有用心了。

「拿着法琳和尚的鬼话当论据,四处以讹传讹,无非也是和法琳一般,并非当真针对李世民子孙的血统,而是别有其他用心。大约或为摧折华夏民族精神;或为某个别异族王朝的统治罪恶辩解,才故意搅浑水罢了。」

其三,驳斥所谓“河北胡化说”。

连同“李唐皇室闺门失礼说”,都被上世纪某“民国大师”当成了“李唐皇室胡人说”的重要论据。其实纯系一家之说,想当然耳。

北魏时期,胡汉通婚极普遍,所谓胡化汉人、汉化胡人都常常混居一起。那么用隋唐皇族与胡姓通婚,或是沾染所谓“胡风”,来认定他们本身一定是出于胡族,岂非自相矛盾?

唐太宗纳弟妇、唐高宗纳父妾、唐玄宗纳子媳这些事,本是统治者私德;包括唐朝公主相对开放的私生活;其实皆是华夏历朝亘古皆有,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南北朝,稍懂历史的,都知道例子不胜枚举……根本不足以证明是所谓“胡风”影响。会如此认为的,只好说少见多怪。

从初唐起,不断有突厥、契丹、回纥、高句丽、沙陀各部被迁入中原,其部酋为唐政府效力为唐将,中间也确实有过处置不当,后突厥回漠北复国这样的反复。

然则就总体趋势而言,一直是这些胡部被汉化,胡人被汉人融合,而从来不是相反。即使到唐末才迁入的西突厥沙陀人,经过五代几十年融合后,也彻底泯灭民族意识,和汉人毫无区别了。

而安史之乱后的河朔三镇,以地相传,父子相承,唐朝中枢不能干预其继承和内务,但毕竟还是汉人节度和兵士为主。

当地占绝大多数的汉人,在和内迁胡人的混居中,变得和胡人一样尚武轻文、不读诗书、桀骜不驯、强悍难治, 所谓“尚攻战而不崇文教”,确是不假。

但其地域民族认同感一直是汉非胡,而不是一些一知半解之人以为的那样,当真变成了胡人。更不说河朔三镇同样还有大量的汉人士子,一样参拜孔庙,传承六经,参加朝廷科举。

民国大师一生能翻阅到的资料,在今天信息爆炸时代随手可得,因此他们的许多结论,都有时代局限性,并不能盲目迷信。

对所谓“河北胡化说”,不妨反问,唐朝灭亡后,那些据说是“胡化了河北”的胡人怎么突然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唐末可没有再出个发布“屠胡令”的冉天王去杀光他们吧? 后周至北宋都领有河北,当地主体民族是汉人还是胡人?这是个常识。 甚至被契丹割去的幽云十六州,当地主体民族是汉人还是胡人?这还是个常识。

其实唐朝真正缺失根本不在河北,而是因为安史之乱导致河西陇右失陷,虽中途有归义军起义,宣宗复河湟,但很快就是残唐和五代兵乱,中原政权无暇西顾,汉人在当地不占优势,反而被吐蕃强制同化,即令人痛心的“汉人学作胡儿语,反向城头骂汉人”,这也是后来西夏得以成功立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河西蕃化”是国力衰落和军事失败所致,和唐皇室的民族血统更加毫不相干。

其四,李唐皇室和帝国精英对胡人的态度

不要单看那些“胡汉一家”纯为统战需要的朝廷官面文章,从各种细节上,可看出历代李唐皇帝都坚持汉本位思想,对胡人的轻视和警惕是一以贯之的。

如唐高宗李治之母长孙氏、祖母独孤氏、曾祖母窦氏,在一些血统论者眼里,他大约是个“汉人血统比例很低”的“准鲜卑人”了。而李治对胡人是什么态度呢?

二月,甲寅,上御安福门楼,观百戏。乙卯,上谓侍臣曰:“昨登楼,欲以观人情及风谷奢俭,非为声乐。朕闻胡人善为击鞠之戏,尝一观之。昨初升楼,即有群胡击鞠,意谓朕笃好之也。帝王所为,岂宜容易。朕已焚此鞠,冀杜胡人窥望之情,亦因以自诫。”

李治登楼观看民情,胡人们特意聚在一起踢球,想讨好他。而李治宁可把球烧了,也不给胡人可乘之机,“冀杜胡人窥望之情”。

攻灭东突厥后,帝国宰相魏征在朝堂议政时公然说“夫戎狄人面兽心,弱则请服,强则叛乱”,并举西晋令汉胡杂居中原,“伊洛之间,遂为毡裘之”为前车之鉴。

李世民虽被诸胡部落尊为“天可汗”,但对胡人亦有清醒认识“戎狄人面兽心,一旦微不得意,必反噬为害。

大唐是诗的帝国,帝国精英留下了大量以汉喻唐,誓平胡虏的不朽名篇,试举几例:

《前出塞九首》 杜甫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塞上曲》 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出塞词》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儿缺宝刀。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当然还有最著名的《胡无人》 :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诗仙李白祖先出处不详,据说生于安西碎叶,因此也被一些津津乐道于道听途说之人,当做了胡人。哪怕他写下了杀气腾腾的「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也被视而不见,实在可笑。

唐朝大诗人有胡人血统嫌疑的,元稹确是鲜卑皇族后裔,白居易(可能)是龟兹王族后裔,刘禹锡(可能)是匈奴后裔,不过唐朝时他们的家族都早已被同化了上百年、几百年。

所以他们依然是不折不扣的汉人,华夏本就以文明与认同分,从不单纯以血统论。

大唐虽确实从文化高度歧视胡人,不必否认;但祖先是胡人而一心想归化为汉人的,其子孙完全被一视同仁厚待,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开放和大度。

不算胡人为镇将节帅这些特殊例子,即使要跻身文化精英士大夫阶层也并不难。如白居易和白敏中的祖先(可能)是龟兹王子,一个家族不过百年三代人,便能担任宰相和尚书级高官,并托名为白起后人,再找不到半点胡踪。

【夫人姓白氏,其先代太原人也。在春秋时,胜以勇果著;当战国际,起以英武闻。暨我唐受命,孝德以破虏安边,军功为最······】——白敏中之婿皇甫炜为妻作《墓志铭》

【白中令(白敏中)镇荆南,杜蕴常侍廉问长沙。时从事卢发致聘焉,发酒酣傲睨。白公不怿,因改著词令曰:“十姓胡中第六胡,也曾金阙掌烘炉。少年从事夸门第,莫向樽前气色粗。”卢答曰:'十姓胡中第六胡,文章官职胜崔卢。暂来阃外分忧寄,不称宾筵语气粗”,公极欢而罢。】——五代王定保著《唐摭言》

【自唐大中至咸通,白中令(白敏中)入拜相,次毕相诚、曹相确、罗相邵权,使相也,继升岩廊。崔相慎猷(慎由)曰:“可以归矣!近日中书尽是蕃人”。盖以毕、白、曹、罗为蕃姓也。】——宋初孙光宪著《北梦琐言》卷五“中书蕃人事”

窃以为,这恐怕是更高明更和谐的民族同化和融合策略。


user avatar   jian-xiao-yi-shui-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唐朝诗人张籍写过一首《永嘉行》,里面有一句是“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 而唐朝有位大名鼎鼎的诗人元稹,元稹是洛阳人,而且他这个“元”姓,学过中学历史的都知道这个“元”姓是怎么来的,他可是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十世孙,24K的鲜卑人。这简直就是指名道姓的骂人啊,元稹比张籍小13岁,应该看过这首诗。有人觉得元稹看见这首诗不得找张籍玩命去? 元稹具体怎么想的不知道,但看一下元稹曾经写过的这两首诗应该可以表明他的态度。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里的《法曲》和《缚戎人》

吾闻黄帝鼓清角,弭伏熊罴舞玄鹤。

舜持干羽苗革心,尧用咸池凤巢阁。

大夏濩武皆象功,功多已讶玄功薄。

汉祖过沛亦有歌,秦王破阵非无作。

作之宗庙见艰难,作之军旅传糟粕。

明皇度曲多新态,宛转侵淫易沉著。

赤白桃李取花名,霓裳羽衣号天落。

雅弄虽云已变乱,夷音未得相参错。

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火凤声沉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边头大将差健卒,入抄禽生快于鹘。

但逢赪面即捉来,半是边人半戎羯。

大将论功重多级,捷书飞奏何超忽。

圣朝不杀谐至仁,远送炎方示微罚。

万里虚劳肉食费,连头尽被毡裘暍。

华裀重席卧腥臊,病犬愁鸪声咽嗢。

中有一人能汉语,自言家本长城窟。

少年随父戍安西,河渭瓜沙眼看没。

天宝未乱犹数载,狼星四角光蓬勃。

中原祸作边防危,果有豺狼四来伐。

蕃马膘成正翘健,蕃兵肉饱争唐突。

烟尘乱起无亭燧,主帅惊跳弃旄钺。

半夜城摧鹅雁鸣,妻啼子叫曾不歇。

阴森神庙未敢依,脆薄河冰安可越。

荆棘深处共潜身,前困蒺藜后臲卼。

平明蕃骑四面走,古墓深林尽株榾。

少壮为俘头被髡,老翁留居足多刖。

乌鸢满野尸狼藉,楼榭成灰墙突兀。

暗水溅溅入旧池,平沙漫漫铺明月。

戎王遣将来安慰,口不敢言心咄咄。

供进腋腋御叱般,岂料穹庐拣肥腯。

五六十年消息绝,中间盟会又猖獗。

眼穿东日望尧云,肠断正朝梳汉发。

近年如此思汉者,半为老病半埋骨。

常教孙子学乡音,犹话平时好城阙。

老者傥尽少者壮,生长蕃中似蕃悖。

不知祖父皆汉民,便恐为蕃心矻矻。

缘边饱喂十万众,何不齐驱一时发。

年年但捉两三人,精卫衔芦塞溟渤。

这哪里像是鲜卑皇族后裔写的?完全就是一名皇汉在感慨长安和中原日益胡化,告诉汉人们不要忘祖,不能被胡化了啊。


user avatar   hai-g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什么是汉族?汉族即为华夏。华夏是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文化认同体系,在古代中国人这里,只有华夷之分,没有民族之分。中国直到近代才被落后的欧美民族学说所污染。

如果说什么是汉族!那么请问夏与商谁是汉族祖先,商以部落治国灭夏而立,那夏人算什么?

周以边陲小部落,聚集周围部落将商取而代之,将商人驱逐流放,那谁的血统更正宗。

春秋战国时代,秦人本是边陲放马部落,说不定和匈奴血缘更近,楚人本是南方蛮人,为中原诸侯鄙视,现在的广东、湖北、湖南广西、四川都是南蛮之地,楚甚至都不是诸侯,为所有人鄙视。按照这个理论,现在这个地方的人都应该是异族。

最后秦灭六国一统天下,那么秦人算什么民族呢,原来的周按理说是不是应该算正宗。秦人是不是算边陲蛮人。

如果这算民族大融合的开始,那么汉族是不是一开始血统就不纯?从陈胜吴广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时开始,我们中国人最在乎的就是文化的正统。

刘邦据考证可能是楚人,也就是中原人所认为的南蛮,一个南蛮建立了汉朝,那么谁的血统为正,汉人一说就此建立。

汉朝征服岭南,现在广东,广东纳入华夏,然后广西纳入华夏。

然后鲜卑人入主华夏建立北魏,最后又慢慢融入到华夏体系之中,鲜卑这个民族彻底融入到汉族之中。

然后大唐盛世开创者李世民,自己就有一半的鲜卑血统,那么是不是应该把唐朝算作外族文明,不!唐的文化遗产至今都在影响我们。

宋太祖赵匡胤至今都搞不清楚是沙陀人还是汉人,那么宋朝又算什么,宋是中国历史文化最高峰之一。

蒙古人建立元朝,然后又一次民族大融合开始,是不是要把元朝从历史书上抹掉,然后把当年的混血孩子的后代都区别出来。

中国古人所说的夷夏之分,是文化之分。夏既是华夏,周代所定周礼既定下了华夏的含义,凡是认同周礼的即是为华夏,其他则算狄夷。

从那时候开始我们中国人就建立了伟大的文化认同体系,而古罗马为了建立认同体系,只能用众神宗教,最后古罗马只能分崩离析。古希腊甚至只能在城邦文明上徘徊,最后没有建立认同体系。

古埃及在自己的宗教体系上湮没于历史之中,古印度只能靠种族体系来维持国家,所以历次经历入侵,印度人自己也说不清自己是怎么回事。

直到近代拿破仑利用民族觉醒为武器,纵横世界,民族开始被推向前台,以血统来推动社会进步,但是这相较于文化认同而言,是一种落后的方式。这个世界最正宗的血统,可能在非洲哪个落后的还在树上捡果子的部落里。

华夏是全世界至今最伟大最牛逼,最先进的认同体系,可是在外族先进科技的面前,少数没有什么远见的人登上舞台,将文化认同体系改成民族认同体系。

这本身就是一种倒退,可是还有一部分人沾沾自喜,认为汉族如何如何,没有文化认同体系,我们就永远是东方的一个民族,永远在欧美的民族文化体系里占一个小位置。在欧美人开创的的理论体系被压制。

什么是美国梦,就是抛去种族只见,一种现代社会的文化认同。最可笑的是,美国为了维持自己在全世界的统治,到处推销民族理论,在用民主为外衣,让一个有一个国家分崩离析。

前南斯拉夫分解的国家,迅速由国家认同改变成民族主义,开始一轮内战,然后被削弱,被欧美迅速统治。

乌克兰于俄罗斯一脉相承,被欧美挑拨,迅速进入战争,变成死敌,乌克兰成为一个棋子,可悲的棋子。

现代民族主义一直就是欧美强国分裂其他国家的手段,是一种落后观念,民族理念让无数国家的人陷入内耗,莫名其妙的种族划分让卢旺达的图西族和胡图族陷入大屠杀,至今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在种族仇恨的泥潭里无法自拔。

而只有而美国却捡起中国的文化认同理念,到处推销美国梦,什么是美国梦,就是超出民族认同的文化认同,你认可美国那套简单的理念,那就是认可美国,加入美国文化认同体系。

而中国却被简单低级的民族理念所困扰,抛去了文化认同的高级手段,使自己被欧美的民族理念牵制。

所以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梦,就是华夏认同体系的延续,让其他民族参与华夏认同体系中来,这样我们才能突破欧美延续多年的种族理论,屹立于世界。


user avatar   shaung-zi-shi-zi-z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判断一个王朝是本族王朝还是异族王朝,皇室血脉其实没那么重要,而是取决于这个王朝的统治阶级的自我认同,和他们的利益阵营所在。

皇帝固然高高在上,但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除了近代),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代表,整个统治阶级的自我认同和利益导向,就连皇帝也是无法违背的。

如果整个统治阶级都是本族,那么皇帝一家是异族也只能以本族人自居;如果整个统治阶级都是异族,那么皇帝一家是本族,也只能以异族人自居。

因此皇帝是异族,和整个核心统治阶级是异族 ,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威廉三世入英国,即为英国利益而战;叶卡捷琳娜为沙皇,就皈依东正,带领俄国征服欧洲。而蒙元入主中国,就要搞民族压迫;满清入侵中国,就要剃发易服。故罗曼诺夫与温莎皆为本族王朝,而元清即为异族王朝。

回到这个问题:

且不说李唐皇室只有极少的胡人血脉,退一步说,就算李唐皇室有一半的胡人血脉又如何?谁说身上带有一半胡人血脉,就一定是异族?还有一半的汉人血脉,为什么不能自我认同为汉族?“一滴血原则”对中国而言,不过是最近七十年的政策产物,岂能套到古代?

再退一步说,就算李唐皇室是纯胡人又如何?大唐朝廷的官员几乎都是汉人,或自居为“皇汉”的胡人。这些人都是自我认同为汉人,并且为汉族利益而奋斗的。整个大唐的社会风气,都是崇汉耻胡的。《永嘉行》《胡无人》《送浑将军出塞》《关山月》这些几乎都有赤裸裸的“大汉沙文主义”,要是放到今天,李白这些流传千古的大诗人个个都是皇汉。

就算有少许胡风又如何?也不过是鲁迅先生经典的“拿来主义”案例,是非常典型的“以我为主,消化融合”,而不是那些所谓元清时期屠刀下的“融合”。

因此,出于对整个统治阶级的利益考量,李唐皇室就算是胡人,也会自居为汉人,想方设法自证为汉人,甚至出于皈依者狂热,还要推出一些更加激进的排胡政策来避免落人口实。


PS:这个道理同样可以用于李自成。对于李自成的“党项后人说”,且不说这个记录只是毛六奇一家之言(没错,就是编造张献忠屠川“六万万有奇”的那位),就算李自成真是党项后人,可他手下都是汉人,连老回回也是汉化很深,李自成又如何会自居胡人?倒是把党项人“考证”成汉人分支,把西夏“考证”成汉家王朝的可能性更大。




  

相关话题

  如果中国古代发现了现代数学物理定理或公式,会怎么样记录? 
  为什么中国古代拥兵就可以自立? 
  为什么中国汉族人最多? 
  赵匡胤为什么要以宋为国号?他不知道以前已经有过一个宋了吗? 
  中国的疆域是怎么得到的? 
  南宋联蒙抗金是不是自掘坟墓? 
  朱陈鄱阳湖大战时,元朝政府在干什么? 
  清朝的两江总督,两江是什么意思? 
  汉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和忌讳需要少数民族来尊重? 
  唐朝内部各个阶层是怎样看待牛李两党以及这场党争的? 

前一个讨论
强袭魔女为何不穿裤子?
下一个讨论
报警真的有用吗?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