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靠
其实都不是。
刘表希望刘备扮演的角色是:荆州北大门的门卫。
在刘备之前,已经有一个人扮演了这个角色:张绣。
济屯弘农,士卒饥饿,南攻穰,为流矢所中死。绣领其众,屯宛,与刘表合。
《三国志》里还有这样的记载:
张济引兵入荆州界,攻穰城,为流矢所中死。荆州官属皆贺,表曰:“济以穷来,主人无礼,至于交锋,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贺也。”使人纳其众;众闻之喜,遂服从。
张绣为刘表看守北大门,是刘表主动出手得来的。
建安元年(196年),张济因军中缺粮,于是出兵荆州去抢粮,在攻打南阳郡的穰城,中了流矢而死。张济死后,他侄子张绣虽说接管了部队。但这支部队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进吧,前面是强敌,张济就是先例;退吧,本来就因为缺粮才进攻荆州的,退了就等于饿死。
荆州方面呢?对荆州来说,张济确实是个排得上号的敌人。
听说张济死了后,荆州官员知道后,都跑去向刘表祝贺。
刘表却说了这么一番话:“张济因穷途末路而来,我作为主人却如此无礼,这并非我的本意,所以我只受吊唁而不受祝贺。“摆足了和解姿态。
之后,刘表又派人招诱张济的余部(这时已经归了张绣),张济的部众闻讯大喜,全都服从了,当了刘表北大门的门卫。
但张绣的这种选择,是出于无奈。和刘表的这种联合,也非常不稳定。
还不到一年,公元197年,曹军还没到,张绣背离了刘表,率众投降曹操。结果因为曹操偷偷睡了张绣的婶母邹氏,张绣因此怀恨,偷袭曹操,曹操战败,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杀,猛将典韦战死,张绣只得再次与刘表联盟。
又过了两年,公元199年,张绣再次投降曹操。
荆州的北大门又没了。
公元200年,刘备从袁绍那里出来,到了和荆州毗邻的汝南郡。
大面上的原因是袁绍正和曹操对峙,需要有个人从背后捅曹操一刀。
真实的原因是刘备丢了徐州后,不希望寄人篱下,希望能自己拼出一块地盘来。他当时的官衔是豫州牧,汝南正好是豫州的地盘,又没被曹操控制,显然是很好的立足点。
汝南和荆州毗邻,刘备在汝南活动了快一年时间,刘表至少应该观察过刘备的军事行动,对他的军事能力应该有更直观的了解。尤其是刘备只带了极少部分人,就能在汝南立足脚跟,甚至还能击杀蔡阳。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刘备在汝南的作为,其实相当于扮演了荆州东北边门卫的角色,毕竟在曹袁还处于对峙的情况下,曹操其实不怎么腾得出手来。对当门卫这活,刘备其实已经不陌生了。
等到了公元201年,曹操打完官渡之战后,立即率领大军,去攻打还在汝南捅他后背的刘备。
这次军事行动,刘备虽然因为实力悬殊,立即逃之夭夭。其实也给刘备在刘表心目中的印象加了分:除了曹操,他手下任何一个将军都打不过刘备。
另外,和张绣继承了张济大批军队、有资本翻来覆去相比,刘备本钱要少得多,翻来覆去的成本要高很多。
刘表不缺本钱,却缺会用这些本钱的人,自然会比欢迎张绣更欢迎刘备。
所以对张绣,刘表只是派使者送钱;对刘备,刘表却是亲自出城迎接,和袁绍对待刘备差不多是同一个待遇。
——————
不能上图,说起话来真费劲,很多话说不清楚,就这样吧!
说到刘表如何看待刘备,这事主要不在看刘备,而在于刘表。
刘备确实是旷世英雄,在投奔刘表时已经是了。但以当时人的眼光来看的话,还未能达到后世那般的高度。
百战黄巾、义援徐州、接纳吕布、鏖兵淮南、再据徐州、扫荡许下……这些事迹的确足够厉害了,但如果当时刘备突然嗝屁,那历史对他的评价也就是太史慈、马超那样的级别,比周瑜还逊色不少吧?
毕竟后来赤壁之胜、半取荆州、攻略蜀中、汉水退曹、威震华夏这些业绩,恐怕刘备自己都不觉得能作到。
所以,对刘表来说,刘备有名是有名了,但跟张绣、曹洪、张羡、太史慈相比,也没啥特别的。
至于如何使用刘备,端还看刘表自己处于什么状态。
刘表的诸侯生涯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初平年间,单骑入荆州。这时候的刘表想的是自保,任何势力都不好得罪,任何可以借重的人物都要用。尽管如此,他还是陷入了袁术、刘焉、孙坚的轮番攻击,勉强维持。那时如果能见到刘备,那就是黄祖的待遇,委任一郡的重将!
刘表的第二阶段是在兴平至建安初年,此时刘焉、孙坚都死了,司隶、兖州、冀州、扬州到处战乱,唯有他荆州一副世外乐土的模样。这时候的刘表踌躇满志,自感良好,以致起了称王图霸之心,开始僭越用礼、乐,并向周边伸手。此时刘备对他也会也有用,但待遇会不如一期。王忠那时看不上刘表,刘璋与刘表不合,都可能与刘表此时的心态有关。
刘表的第三阶段依然是建安初年,截止时间大致在袁绍死后,袁尚兄弟大打出手的时刻。此时三国战略情势已经转为诸侯四面割据,曹操中心开花。在曹操的谋划与打击下,刘表的势力受到挤压与割裂,虽然仍是头等强国,霸者野心未除,但被张津、张羡、孙权、刘璋围攻的滋味实在不好受,虽然知道要去牵制曹操,但始终腾不出手救援袁氏。末了,还被后世不肖之徒戴了一顶“自守之贼”的帽子。
此时的刘表非常需要强力的打手,而刘备也是在此时加入,尽管缺兵少将,但刘表仍然给予了刘备很高的礼遇,比对张绣更为亲近。
到了建安中期,刘表在这第四阶段已经是老朽之躯,东边的孙权,西边的刘璋依旧让他不安宁,而袁氏的覆灭更是让他明白能实现南北对峙就很好了,此时的他只想安心当刘姓诸侯,为刘家保一些种子。
如果刘备此时才到荆州,那就很不安全了。因为刘表的继嗣问题浮上台面,此时很难接受一个强大的外来者,搞不好刘关张得去投靠刘璋。
幸好,刘备来得不算晚,他在荆州的七八年里,尽心尽力地完成了大将的使命,既得到认可,也受刘表忌惮。
临到建安十三年春,黄祖战死,刘表病重,蔡蒯失去了制衡,这时刘表的心意又不一样了。
我觉得刘表让荆州给刘备很可能出自真心。
知子莫如父,他知道刘琮守不住家业。刘琦也强不到哪里去,何况蔡蒯不肯支持,如果强扶刘琦,后果更严重。
其次,古人的心思与我们不同,尤其到临老临死的时候,想到要对历代先祖有交代,刘姓大业的存续比他父子一家的延续恐怕是更为紧要。
刘邦不知道诸侯王三世以后就靠不住?司马炎不清楚司马衷是白痴?朱元璋不知道朱允炆的叔叔们有造反之力?
他们当然知道,但依然默认操作。因为有句老话:肉烂了还是在锅里。
篡来篡去,不都还是我们老刘/司马/朱家的人吗?不都还得供应我冷猪肉吗?
再次,刘备应该能护住刘琮。撇开刘备的人物设定和过往来说,仅从刘备的利益角度来看,守护刘琮也是能使他的利益最大化的。因为刘备毕竟是外来户,受了刘表恩情,调遣的都是刘表旧部,治理的是刘表属民,怎么也不敢乱来。
事实也证明刘表没看错,后来被刘琮出卖,拒于襄阳城外,刘备也是忍着没对刘琮动武。
再往后,刘备的确收复了荆州的大部分领土。
而刘琮,跑去当了青州刺史,下场失载。
相关文章:
我们的历史文专栏: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