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红楼梦作者对李纨太狠心了些,孤儿寡母的养老钱拿出来救人,然后谁养活他们呢?但作者确实就是这个意思,判曲表明她捂着养老钱,没给儿孙积德,贾兰虽然爵禄高登,但很快死了。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首先,李纨和儿子都无法谋生,她平时攒的那点钱,是准备家道中落和儿子过日子用的,不是救济别人用的。书中尤二姐和尤三姐为什么和贾府男人厮混,弄得名声不好,最后都死在这上头?还不是尤老娘第二任丈夫死了之后,剩三个女人无法生活,才让两个女儿巴着贾珍过日子而已。那个年代,穷人都是卖儿卖女过日子,你让李纨把钱拿出来填贾府这个无底洞,人救不出几个,她那点钱扔到里头连响都不会响一声的,然后怎么办?她带着儿子要饭去?
其次,贾府众人谁没经手过庄稼人过一辈子的钱?大家都不攒钱,到最后指着李纨孤儿寡母攒的那点钱,实在是不讲道理。贾府穷奢极欲,谁想过攒钱度饥荒?别说秦可卿死时还专门提醒过王熙凤。 李纨只不过月例钱高一些,跟凤姐一样多,但不当家理事没外快,挣的死工资,她省吃俭用也是省自己死工资,又不是哪里发的横财。尤氏在她那里想借粉来使,她都没有,最后还是找丫鬟的用,可想而知她的节俭。
再次,李纨不能跟刘姥姥比,庄稼人原也贫困,没钱自己种点地就能有口吃的,她孤儿寡母就算不拿出全都的钱,日后青黄不接,也无法生活。从前后文看,应该是巧姐被卖青楼,李纨见死不救,因为其他贾府一干人都是犯事被抓,她也救不起。救不救巧姐,李纨与刘姥姥的大义相比,确实显得不太地道。但是与狼舅奸兄落井下石比,她并不算坏人。
最后,李纨在贾府除了钱上没有被亏待,从来也没被哪个长辈疼爱过,她好歹也给贾家生了嫡亲曾孙,全家上下竟没有人真正在意和关心过这一对孤儿寡母,她唯一的依靠就是她儿子和钱。你们不曾对她付出真心,为什么要她付出自己最看重的东西?她年轻守寡,苦心教育贾府曾孙贾兰以致封官加爵,按说也是很大功劳。更不要提什么积德不积德,比之贾府其他诸人,她没做坏事已经是积德了。
我觉得很多答案根本没分清,这几位当初力挺过吴亦凡的文人其实是两类,六六和李亚玲是一类人,燕公子和马薇薇是另一类。
六六在两性情感关系上,基本能用王夫人怒骂金钏的一句话概括,“好好的爷们,都被你们教唆坏了”。封建大婆教,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模式基本是把老公当儿子宽容,把儿子当老公期待,儿媳妇/年轻或同龄漂亮女同事则是狐狸精。只是普通妇女只能在有限的一亩三分地对同性发泄恶意,消磨自己,她作为一位事业有成的编剧,会在更广的公众尺度传播这种不自觉的厌女。
高中的时候看过蜗居(暴露年龄了),宋太太金句迭出,因为家庭原因自己跟宋太太十分能共情,当时我觉得六六是看透了两性关系的人。直到有一次,她发微博影射朋友在哈佛就读的儿子被同校女生钓凯子,暗讽女生上哈佛只是为了金龟婿,emmm…这太子妈的选妃心态和对年轻女性的恶意真是赤裸裸。
六六和李亚玲的心态,在上一辈的女性很常见,我身边就有画像般的她们。其实她们往往特别符合社会教化的好女人标准,独立有经济能力、家庭责任感强、在教育孩子(哪怕是儿子)的时候也比较正派,对丈夫没有太多物质上的要求,也正因此……她们特别特别反感她们眼里的“歪门邪道”、“不正之风”。why?无他,她们非常愤恨,我做到了社会要求好女人做到的一切,就是这样回报我的?丈夫出轨养小三,工作上经常会被潜规则上位的女性挡道。但她们保守的价值观念又让她们在分配道德责任时将一分怪罪于男性,九分怪罪于女人。她们对其他年轻漂亮的女性的狐狸精假想的恶意是这种恨意的延伸。王夫人恨晴雯吗?不,她恨的是赵姨娘。晴雯是清白的,但晴雯这样的姑娘勾起的恨意是真实的。
燕公子和马薇薇力挺吴亦凡和她们一贯鼓吹的女性性解放非常一致。她们有小机灵,无大才气,没有真正持续创作的能力,因此惯于取巧。我关注了燕公子的微博好几年,个人认为她非常圆滑精明,一方面似乎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开风气之先的女权争取者,但几乎在每次争议巨大的两性经济议题上都不表露真正的态度,以抖机灵的方式在实打实的互联网掐架中隐身。早期还有一些嬉笑怒骂的文人式才气,后来随着事业上升和相关利益捆绑加深,越来越中庸,但失去了这一点天赋的犀利灵气,真的只剩下庸俗的段子。
抛开女性的经济能力、权力关系鼓吹性自由根本是妄言,甚至只会害人,燕公子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毕竟她在记者会上能摸自己喜欢的知名男星靠的可不是思想上的解放。对偶像和粉丝间完全的不对等关系带来的危险和胁迫可能视而不见,反而大肆鼓吹,真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