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典型的纸面猜测,甚至可以说一个典型的基于游戏经验的猜测。
首先在军事上,一定要认清楚,一战完全不同于二战。在战争中迅速的转移一百个以上的师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战前的动员则可以视为战争的开始而非准备。俄国的军务大臣欧布鲁契夫一语中的“动员行为不得再被视为和平行动,反而它代表最确切之战争行为”。
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
动员等于战争。动员需要时间。越落后的国家,动员需要的时间越多。
也因此对俄国动员主力而对法国采取姑息的态度,意味着动员并使用一支主力击败甚至尚未出现的,最弱小的敌人,同时给予头号强敌最充分的动员时间。请记住,一战的几乎所有计划,都直接的取决于各国的动员时间表。一战的这一特点,至今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任何游戏或者影视作品有所体现,但其时,动员时间表乃是各国军事领袖最为痴迷的概念。在施力芬计划中,德国是可以利用自己动员速度高于法国的优势在初期获得优势的。我想,在明明可以利用动员的时间差迅速击溃法军的假设下,没有任何理由采取放任法国完成动员并取回阿尔萨斯之后,再进行主力决战的方案。
好玩的,触发各国的动员程序并导致一战爆发的奥地利,竟然是在几乎所有主要的战役都打完之后才真正参战。当然他们也不在乎,反正只要能打塞尔维亚人就行。
其次在政治上,德国启动一战的主要原因与二战并不相同。二战期间各国期望战况均为使敌对国无条件投降,换言之可称之为灭国战。而一战的目的则更像地缘性战争。
对于德国而言,最主要的忧虑来自于自己在地缘政治上的不安全感。而这种不安全感的来源绝对不是俄国。而法国的目的也十分明确,即取回阿尔萨斯和洛林。毛奇战略的核心在于避免两线作战,有限战争以及和平谈判,但这三个目标既无助于解决法国,也无助于解决英法俄三国同盟带给德国的不安全感。1890s年代德国战略其最重要的前提英法俄不可能同时对德开战,但微妙的外交形式经过二十年的狂妄自大的运作已经演变成为无法想象的噩梦。
你的设想和普法战争后老毛奇的计划在思路上基本上是相同的。问题在于老毛奇计划是一个应战计划,而不是一个主动发起战争的计划。如果在1914年8月这个时间点德国还是以应战为基本战略计划的话。那么这场战争根本不可能在那个时间点爆发。
虽然说跟你讨论问题非常有损于心情。但是最后还是再补充一:
一战中德国所给你带来的能靠持久战获胜的假象。是由于一系列巧合所带来的奥斯曼参战这一百年不遇的外交奇迹的结果!这是做任何战争计划时连想都不敢想的!
毛奇:我用了啊,只是有点小瑕疵。。。
自8月11日以来,规模庞大的法军部队逐渐聚集在阿尔萨斯和洛林附近,但到目前为止,没有法军主力出现在德军主力即将进攻的比利时北部地带,只在那慕尔地区发现了法第一和第二军的部分部队。
由此毛奇判断法军已经将自己的主力调往了南线,但OHL也不能轻易地排除法军可能调动预备队进入比利时攻击德军围攻列日的部队的可能性。最终,在8月13日,西线局势渐渐明朗。所有报告都表明,法军已经部署了大约十六个军,六个骑兵师和两个预备师,约占法军全军的60%。
毛奇对此感到十分欣喜。。。在这样的局势下,从比利时进军准备实行施里芬计划的IGA右翼在毛奇眼中失去了意义,他觉得比利时的部队只需要保持守势,其余部队南下便可重现色当将法军切割的伟大胜利。
为了对抗进军洛林的敌人,毛奇计划集中力量, 到8月10日,毛奇将四个预备师调给了第六集团军,他计划让鲁普雷希特佯装后撤,延长法军从梅斯开始的战线,以便用优势力量突击法军的侧翼,为此,第五集团军改从梅斯和尼德的位置进攻,第七集团军从孚日展开进攻。 毛奇甚至想将第四集团军也纳入攻击的一部分,OHL的预备队,第九预备军和六个国土守备师也被考虑其中,在毛奇的新计划中,于8月15日,IGA的右翼将无所谓,一切将取决于左翼的战斗。
德军高层并非无人反对毛奇对施里芬计划的手术刀,作战科科长塔彭认为“只有在右翼取得决定性胜利,法国才有可能被击败,左翼的力量不足以歼灭法军主力。” 同时,塔彭也指出“第五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如果向左翼靠拢,兵力不足以歼灭南部法军,而且必将导致右翼的崩溃。”
最终毛奇放弃了自己的计划,却还是下令第六集团军在8月20日发起了攻击,击退了当面法军。
简单点评下就是毛奇这厮脑抽,塔彭说的也很明白,你改施里芬可以,毕竟战况瞬息万变,照本念经的怕是铁憨憨,关门打狗可以,你要打就干脆点,列日啥的就不动了,右翼干脆就不冲,第1集团军就地转防,2,3,4,5集一起南下,等鲁王的6集缩的差不多直接配合7集把法军一刀切了,万事大吉。
结果毛奇怎么玩的,4集,5集往阿登推进,没和右翼达成步调一致,1,2,3集继续执行施里芬计划,,6集7集在阿-洛打的倒是蛮凶,可是有啥用?没围住啊,法军跑了啊。
完事毛奇还觉得不过瘾,继续把左翼往孚日推,结果戳了马蜂窝,6集和7集被法军死死卡住,马恩那边克鲁克和比洛打的要死要活,南线连个牵制效果都给不出来,霞飞疯狂从南线往巴黎送人,有啥用?完全白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