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MC一直觊觎能够供应给日本的CIS产能(Sony为首),而日方的迫切是本土制造,两方权衡。
TSMC 这次计划2022年在熊本县基建新厂的投产预期是在2024年;而新厂的Capex确定是TSMC与Sony共同出资;而Sony其实在熊本县菊阳町本来就拥有工厂,也是CMOS sensor产线;此番合作就是出资引进TSMC的产能、产线管理、供应链,以及新的CIS制造工艺。
这条线大概率是22nm-28nm,定向制造CIS器件。对于CIS来讲,唯一不用担心的是面积问题;众所周知的CMOS缩放差,28nm勉强用得上(记得光栅都是50nm+),其光电转换单元是受到光学(衍射)干扰的,所以电路很不容易微缩,即使几百nm也是正常的,并不需要很高、很微缩的工艺水平。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不用猜疑TSMC是否帮助邻国提高Fab先进工艺水平这种事。
而在此之前,日本半导体的制程常年稳定在40-50nm节点,CIS普遍在55-90nm。
以BSI背照型CIS为例,当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Sony/OV/SK/Samsung等;而韩厂在近年来的投建方式,是以原有的8吋/12吋厂(flash/mem厂)做技改,改建为CIS产线;以及原有的旧式FSI-CIS产线技改为背照模式的CIS产线;技改/扩容的成本更为合理。韩厂无论在制造产能、新构型设计(堆叠/堆栈/计算型)方面都在加速追赶,不断的侵掠Sony/OV的市场,而Sony为首的日厂每年的CIS产能都很紧张,加上除了手机和摄像头之外的新构型需求增多,产能就愈加捉襟见肘了,获得一个本土可控的产能是日本显示芯片行业所迫切的。
国内的对标厂商,像是格科微、思特威等等,都已经形成了很可观的出货量,假以时日,再也不会有每年高价买断Sony渠道的事了。另外,CIS这个品类的需求波动比较大,一会要5m pixels以上的,一会又抢2m pixels以下的,90nm-55nm区间的热度比较高;当然180nm也有不少用途,关键看规格,比如要10m pixels车用款的,就非常大块了…;高端手机搭载的普遍是12吋55nm制程上生产的,过去Sony几乎是垄断地位,国产替代还没有,但如今智能手机增量缩小了,上高规格的冲动就没有了,高增量市场都去到了车载、智能终端、安防摄像的场景去了,这些规格的芯片基本逐步可以国产替代了。
【BTW:扩展阅读;当然当下也有一些新材料、新器件构型可以突破CIS的光学衍射问题,进而让器件进一步微缩,但那些都是特殊用途的图像传感器,不在大品类当中;倘若想了解新构型的CIS,可以参考如下的文章:】
首先,并不存在什么中国失业率,
中国统计失业率仅限于城镇失业率,六亿农村人口不纳入考量。
其次,官方失业率今年六月份为5.7%,
都是同一个部门统计的,各位既然选择相信官方的国民生产总值(gdp),消费价格指数(cpi)等数据,
没理由不把这个一起信了,用不着单独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