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列出一些陈年的文字,让大家感受一下中国经济有多困难
1999年国际“友人”的分析
中国经济萧条的深层原因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程晓农
1999-09-14
过去两年来,中国出现了明显的经济萧条,连续二十多个月物价持续下降,需求不振,越来越多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大批乡镇和私营企业相继倒闭。这样的经济萧条,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也是一九四九年以来从未有过的。……
中国的渐进型改革已经展现出它所有的积极和消极的结果,下一阶段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变革,就象过去两年中压缩社会主义福利的那一系列政策一样,必然是“伤筋动骨”的,因此也不再是“甜蜜”的,只有这样的彻底变革才能解决二十年来中国经济中积累的严重问题,但它恐怕不会“立竿见影”地重新创造又一次经济繁荣。
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发布
第三,对外贸易方面。受世界经济增长减缓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面临着很大的困难。2001年上半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普遍出现减缓趋势,回升的势头短期内很难出现。我国的出口自2001年一季度以来增长速度明显减弱,由一季度的两位数的增速很快降了下来,6月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由于世界经济短期回升无望,加之美国“9.11”事件带来的新的冲击,更使已经走低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这使得我国的出口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预计下半年出口增速仍将在低位徘徊,全年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仍为负值。我国对外贸易状况的好坏不是能够完全由自己掌握的,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提高外贸工作对世界经济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同时更要坚定不移地把保持宏观经济长期稳定和适度快速增长的立足点放在扩大国内需求上。
2008年总理:
我深知这件事情的困难。我曾经讲过,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难在什么地方?难在国际、国内不可测的因素多,因而决策困难。
2009年 中国金融网:中国09年对全球经济贡献率超50%
然而,这些肯定和赞扬得来不易。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2012年观察者网,中国经济将迎来本世纪最困难的时候
实际上,这种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如果把民企消灭掉了,也就等于把政府收入断了。按照这样形势,未来一段时间,可能还有大量企业倒闭,房企到时也有不少。可以说,这次情况要比08年的金融危机要严重得多。
由于财政收入处于紧张状态,有一些地方的公务员和教师,可能发不出工资。一些民企的员工,可能面临失业或者减薪。外国一些经济学家甚至预测,下次发生金融危机可能在中国。总之,随着很多内幕曝光出来,我们就会意识到问题越来越严重。
要让中国经济走出危机,就必须重新启动国退民进。国有企业垄断资源,对民营企业的排挤,这种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了。这种情况下,只能私有化改革,打破国企垄断。不管怎么说,中国经济将迎来本世纪最困难的时候。
2013年7月23日《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当前市场在理解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评估相关政策选择方面遇到了困难。一种极端表现是,部分观察人士开始讨论中国经济崩盘的可能。
2014-09-15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经济最困难或在2016~2017年
随着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美联储最晚将从2015年开始加息,到2017年达到高位,全球热钱回流美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贬值压力,进而影响中国经济。
2015年12月 严介和:中国经济最困难是2017-2018年
严介和表示,中国改革开放经济高增长达30多年,现在应该进入低增长期,“过去做加法,现在要做减法,太虚胖了要减肥”。
以下是这些困难时期的经济增长率
我就不吐槽这些曾经的“最困难”了,讲句实话,这些人除了一些国际“友人”有战忽任务以外,其中还是有不少学者是踏踏实实做学问的。说这么多"最困难",其实核心要义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还要戒骄戒躁,踏踏实实,猥琐发育别浪!从本意上来说,这种态度没有什么错处。或者这么讲,每一个有大作为的人,都是朝乾夕惕,如履薄冰,经年累月,才能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今年(2020)困难是肯定的!全球烂成这个样子,没啥好说的。但是说3-5年是困难期,这个嘛,你看这么多“最困难”,也大致明白现在这个“最困难”是什么属性了。按照周易的说法,一旦中国不谈“最困难”了也就是差不多胜极而衰的时候了。说难,谁不困难?日本负利率都快三十年了,韩国天天被朝鲜恫吓,美国疫情大概率今年要破千万,德国移民问题,美国撤兵,北溪管道糟心事儿不断,英国脱欧加疫情还找不着北,俄罗斯被美国卡着脖子经济毫无起色,法国号称2020GDP下降8%,印度今年有希望疫情超过美国……
所以,所谓“最困难”跟国际上的国家比一比,也真心不算什么。美国现在330万人感染,死亡人数超过十年越战+3年朝鲜战争总数,达到13万。可是人家也不说什么困难,懂王还喊着经济明年就能坐火箭!
中国跟美国可能是两个极端,中国定目标是慎之又慎,满眼里都是困难,生怕自己到时候完成不了。所以无论是GDP增长,还是经济状态,一有机会就说困难,都是尽可能往少了说。而美国自懂王上台,那真是什么都敢吹!事情都还没影儿就要先吹一波。
其实从世界的整体情况来看,中国在懂王这四年的折腾中,并没有闲着。一面跟懂王撕B,一面还是在踏踏实实地干实事儿。
比如中欧铁路大动脉给彻底激活了!
中新网7月10日电 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网站消息,上半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大幅增长,累计开行5122列,同比增长36%;6月份开行1169列,再创历史新高。
然后看看2019年的贸易情况
2019年,第一大贸易伙伴仍然是欧盟,对欧盟进出口4.86万亿元,增长8%;对东盟进出口4.43万亿元,增长14.1%;对美国进出口3.73万亿元,下降10.7%;第四大贸易伙伴是日本,对日本进出口2.17万亿元,增长0.4%。此外,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9.27万亿元,增长10.8%,高出整体增速7.4个百分点。
美国已经从中国第一贸易伙伴下降到了第三的。贸易额连东盟都不如,而这个趋势在2020年还在增加。中国的一带一路成了沟通中国,东盟,欧洲,中亚,日韩五大经济区域的桥梁,而中国则是这个桥梁的中心和枢纽。
根据麦金德的《陆权论》,一旦欧亚大陆完成整合,那么,美,英,澳,日,加,就会被边缘化。中欧之间的贸易,是海陆空全方位沟通的。尤其是陆运,这都是美国势力相对薄弱的国家,原本因为缺少出海口而无法很好地参与世界贸易,成为了美国爸爸不疼不爱的穷孩子,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他们可以完美地整合到世界贸易中来。因此他们对中欧铁路的支持可想而知,甚至阿富汗,无论塔利班还是政府军,虽然双方你死我活,但都不约而同地保护经过该区域的中国修建的铁路。因为铁路是他们发展的唯一希望。
自1902年麦金德的《陆权论》提出以来,欧亚大陆的铁路桥一直没有被完全建好。更不要说投入实用。铁路当然都有,可是从远东直达欧洲,却从未开通。德国,苏联都曾经尝试着建立沟通欧亚的大铁路,但是却受困于意识形态和本国的财力,而无法充分实现。而中国,有人力,有需求,有资金,有稳定,有强大的战略规划能力和执行力,更重要的是,还有美国送来的战略机遇。于是这件千难万难的事竟然就让中国给办成了!要知道,一旦各国从中获益,就不会轻易退出,而整合欧亚大陆就会进入一个正向循环。以运输效率来看,海运的成本较低,但以促进经济,整合经济区来看,铁路的优势无可比拟。
随着中欧两端贸易的日趋紧密,欧亚大陆的矛盾也会渐渐缓和,美国也就如其所愿地会被孤立起来。
其实从欧洲和美国在中国市场上是绝对的竞争对手,一旦中欧关系密切,美国的在中国的空间就会进一步被挤压。被边缘化就会愈演愈烈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一旦这个局势形成就很难再回来。而也就在这种时候,美国总统竟然还在为带不带口罩的事情扯不清楚。而且还生怕中欧有太多意识形态的隔阂,一面撤兵德意志,一面给欧洲加税,生怕中欧合作成不了,生怕美国不能被边缘化。这波操作真叫个牛逼!
我乐观的地方就在于,尽管疫情对整个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害,但是一带一路的正向作用已经开始被激活,未来三到五年,激活的经济活力也许会超出我们想象。当然,中国对这种不确定的经济增长趋势一向很慎重。不会像特朗普一样,把注射消毒水都当成个好消息大肆宣传。
中国在宏观大战略层面的长期规划,务实肯干,会在未来一点一点地变成真金白银。反过来,美国这种国内国外地瞎折腾,就算短期讹诈点儿利益,本质上还是杀鸡取卵,吃老本儿,等慢慢地把自己的身子给掏空了,再吹牛连个捧场的都没有了。未来,美国很可能只能跟地缘上同样孤立于欧亚大陆的,澳,英,日,新,加结盟再做一次搅屎棍。但是呢,随着美国不务正业的时间越久,中国在欧亚整合的力度就越大,到时候想要捣乱就更加困难了。
从大的战略上来看,整合欧亚大陆是唯一可以超越美国的出路。在过去的一百年多年里,胜利的都是海权国家,这是因为欧亚大陆国家众多,关系复杂,矛盾丛生,所以无论谁都难以平衡各个国家,打通欧亚大陆的任督二脉。这也是为什么自中国搞一带一路伊始,美国就抱着一副看笑话的态度,等着中国玩儿砸。
不过,美国也许忘了,中国可是在农耕时代就可以设立西域都护府,开辟丝绸之路的民族。德国,俄国,法国做不到的事情,并不能证明中国做不到。毕竟从体量上,历史上,德,法,俄都太过单薄,不具备一个超级大国应有的素质。
因此,虽然看起来各种矛盾不断,国际上时不时会有诬陷毁谤中国的声音,但只要中国与欧州,中国与东盟,中国与日韩,中国与中亚,中国与非洲的贸易额不断扩大,那些杂音都不过是噪声。
新加坡外交官马凯硕说过,中美博弈,胜负不是中美说了算,而是中美以外的国家说了算。
国际局势虽然看起来云谲波诡,不过大的基调不会变:
搞建设的一定战胜搞破坏的。
干实事的必然超越吹牛皮的。
有计划的肯定打败没计划的。
谈共赢的绝对胜过占便宜的。
在大的趋势下,虽然短期会有曲折反复,会有逆流,但略略假以时日就会正本清源,是非分明。
中美博弈中,美强中弱是一个客观事实,但中美各自的态度其实决定了最终的胜负。中国的态度是,斗争是次要的,自强是主要的。而美国则相反,发展自己是次要的,对外斗争是主要的。正因如此,中国的情况注定是越打压越强,越找茬越卖力的补短板。而美国则会是越斗争,麻烦越多,越折腾内部越乱。
这难道不是大家的共识吗,就算今年中国的GDP增速是0,依然是世界最棒的
其实国家的时政方针都已经写出来了,就看你能不能看懂了。刘鹤副总理的书中暗藏玄妙,请诸君参悟。
刘鹤副总理在担任中央经历领导办公室主任的时候写道:
(一)充分做好应对危机长期化的准备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会长期化,“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仍会处于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不会太好,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好长远谋划。要充分认识过去20年全球市场不断扩张的时期已经结束,国际市场收缩在相当长时间将成为常态,必须转变战略基点、坚持扩大内需,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新的持久动力。要高度警惕这两年全球经济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对包括出口减少、对欧美债权缩水和资本外流等各种可能发生的不利事件和风险,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吸取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经验,结合国内外形势条件变化,做好应对预案。
(二)我国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变化,转方式迫在眉睫
新世纪前20年是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这个基本判断不会由于危机发生而改变。但这个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发生变化,新世纪前10年科学技术储备已在孕育新的产业变革,危机催生新一轮技术长周期的启动。许多大企业是在上次大萧条中诞生成长,这种成长和大国兴替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能率先实现结构调整和技术跨越的国家和企业,才会在新一轮技术长周期中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我国要发挥在新技术领域差距相对较小、资金丰厚、产业配套能力强的优势,整合全球人才、技术、资源,切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新一轮技术长周期竞赛中作领跑者。
(三)避免走向过度负债型经济,重视调控由金融引发的波动
吸取两次危机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方面,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货币金融环境不能助长债务型经济过度发展。发展消费信贷要稳步推进,严格偿付能力审核;地方政府借债行为要逐步透明化、制度化,加强市场约束;银行理财产品等表外业务和民间融资要规范发展;金融机构要加强资本约束和内部治理约束,防止利益冲突和道德风险。
第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两次危机都表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波动存在放大效应,宏观调控要在关注真实经济指标的同时,更注重调控金融引发的波动,加快构建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弱化金融的顺周期性质。
第三,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美国金融业背离其应发挥的核心服务功能,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肇事者,这同美国金融业放弃行业传统价值、过度追求财富和创新有关。德国经济在这次危机中的良好表现,同德国的金融保守主义传统和金融业能够稳健经营密切相关。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既改善实体经济经营环境,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又抑制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
(四)调整完善社会制度和政策,大力促进社会和谐
要积极化解我国30年经济高速成长阶段所累积的社会矛盾。当前欧美国家社会分裂、西亚、北非社会动荡的传染效应在信息化时代更加明显的情况下,化解我国社会矛盾的任务更加迫切。通过增强教育公平、完善财税体制、促进创业就业等措施,遏制在地区、行业、城乡、人群中收入分配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均衡提高需求支付能力。要创建合理水平的社会安全网,既能够“托底”,又不养懒人,还要长远可支付,做到公平、效率和可持续性的统一。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倡导理性平和心态,防止观点和立场极端化倾向造成社会分裂,推动社会共识达成。要促进机会公平,防止权力同金钱结合造成的社会结构固化和政府服务人民宗旨的背离。要坚决防止有民粹主义倾向的政策,最低工资过快上涨、劳动者过度保护、工资水平提高过快,会使劳动力成本高于均衡,反而会增加失业和降低经济竞争力。
(五)新形势、新任务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新要求
要深入研究美欧政治经济制度同两次危机产生演变的关联关系,吸取不同制度模式的经验和教训,处理好政府调控和市场运行的关系,创建和完善市场健康所运行必需的外部监管和内部约束,在更高层次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提升我国的制度优势。在我国转型升级任务极为迫切和市场经济制度基础仍然薄弱的形势下,要防止对危机发生原因和我国应对危机相对成功的误解、误读,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加快推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保护产权,打破垄断,开放市场,促进竞争,为尽快实现转型提供利益和激励保障。
(六)塑造良好民族文化,提升国民整体素质
最终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是国民素质和文化。从两次危机美国的情况看,大萧条前10年的繁荣时代,对物质“成功”的膜拜大行其道,美国立国之初形成的吃苦耐劳、集腋成裘的古训已被人们遗忘,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快富的社会浮躁心态。二战后美国经济迸发的活力同其昂扬的企业家精神有关,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业的迅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年轻人希望成为金融家、食利者,赚容易钱、赚快钱,企业家精神受到影响,科技人才培养后继无人,导致技术创新能力削弱,产业转型升级停滞。南欧国家在这次危机中的境况同西北欧国家的差别,也同这些国家安于现状、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国民性密切相关。
国民文化素质是一国竞争力的内核,在我国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要充分认识俭朴诚实、艰苦创业、勤劳奋斗是防范危机的根本,安于享乐、不劳而获、快速致富是危机孕育的最佳土壤,要在全社会和企业中倡导持之以恒、敬业勤勉、不骄不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文化,创建以为他人、为社会创造价值和做贡献为荣的舆论导向和激励机制。
(七)在走出危机的激烈国际博弈中维护利益、适时出手
美国在大萧条和二战中,通过适时保持中立,避免卷入战争,完成全球霸主地位的最终确立。我们也要抓紧做好自己的事情,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不轻易对外承诺,在参与欧债危机救助、扩大对外投资和购买等问题上,要谋定而后动,选择最佳出手时机,最大程度实现我国的国家战略意图和利益。还要认清顺差国家实际上在“再平衡”过程处于主动,不能在“再平衡”压力下,承担过多国际经济调整责任。
(八)在全球经济治理新构架确立过程中,由积极参与者向主导塑造者转变
在全球力量对比加速变化、全球经济治理结构处于大变动和寻找新均衡的背景下,中国应发挥类似于美国二战后“债权国”身份在塑造国际新体系中的主动地位,抓住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上升的有利条件,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的现实和趋势,清晰界定我国的利益,突破现有的由西方国家设定好的制度规则框架,反应和传递与我国利益相一致并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关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和重大国际议题的核心观点和主张,设置“中国议程”,推出“中国方案”,加强国际人才培养,加快推进我国际权力的制度化进程,最终赢得未来。
很多朋友都对这本《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很感兴趣,我就再多引用两段。除了上面的内容外,在2017年再版的时候重新增加了新的内容,我为大家手动录入一下。
2017年版
三点政策思考
1. 树立底线思维方法,对危机可能出现的最坏场景,做出预案。
对比研究的结论和目前欧债危机加速恶化的形式,告诉我们必须树立底线思维的思想方法,对危机态势做出最坏的准备,同时努力争取较好的结果,既要应对突发性外部冲击和震动,又要做好应对危机结构性变化的长期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有两个场景必须预防,一是危机升温而产生的巨大外部动荡;二是迫使一些国家转嫁灾难而走向变换形态的战争。虽然这两个场景在近期出现都是小概率事件,但必须防患于未然。
2. 把握我国战略机遇期内涵的重大变化,谋求中国利益和全球利益的最大交集。
对比研究的结论也可以告诉我们,我国所处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从经济意义来说,在本次危机前,我国的战略机遇主要表现为海外市场扩张和国际资本流入,我国抓住机遇一举成为全球制造中心。本次危机发生后,全球进入了总需求不足和去杠杆的漫长过程,我国的战略机遇则主要表现为国内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巨大拉动作用和在发达国家呈现出的技术并购机会和基础设施投资机会。我们应该牢牢把握这些实质性变化,认真分析我国与大国经济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出现的巨大利益交集,明确提出解决全球增长困难问题的方案,在外部条件明朗后稳步加以实施。
3. 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抓好重大课题的务实超前研究。
对比研究的结论还告诉我们,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换,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是我们应对外部巨大冲击,实现我国和平崛起的根本之策。我们要借鉴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警惕卷入不必要的国际事件,切实集中力量、重点突出,扎扎实实的办好自己的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建议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一些需要集中力量办好的事物进一步务实研究,尤其需要增强全球视野,提高量化程度,使研究成果具有可操作性。
另外,关于两次经济危机的相同点,刘鹤副总理在开篇就做出了如下十点陈述。对比目前的情况,非常不乐观。尤其是最近(截止到2020年7月10日)美股和A股市场最近的强劲表现,更像是一场泡沫破灭之前的狂欢。要知道,苹果公司在没有任何实际利好的情况下,市值已经从8000亿美元左右直接涨到1.6万亿美元!特斯拉一年才卖几辆车,它的市值竟是丰田的1.5倍。数据都摆在那里,政策也都摆在那里,请诸君自己判断!!!
两次危机的共同特点
1.两次危机的共同背景是都在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
2.在危机爆发之前,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危机发源地的政府都采取了极其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
3.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危机的前兆。
4. 在公共政策空间被挤压得很小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政府所采取的民粹主义政策通常是危机的推手。
5.大众的心理都处于极端的投机状态,不断提出使自己相信可以一夜致富的理由。
6.两次危机都与货币政策相关联。在两次危机之前,最方便的手段是采取更为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大萧条前,泛滥的信贷政策引起了股市的泡沫和投机的狂热;在2008年危机前,美联储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放松监管和次级贷款都达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使得经济泡沫恶性膨胀。
7.危机爆发后,决策者总是面临着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意识形态化的三大挑战,市场力量不断挑战令人难以信服的政府政策,这使得危机的形势变得更为糟糕。
8.危机的发展有特定的拓展模式,在它完成自我延伸的逻辑之前,不可轻言经济复苏。
9.危机只有发展到最困难的阶段,才有可能倒逼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一解决方案往往是重大的理论创新。
10.危机具有强烈的再分配效应,它将导致大国实力的转移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大变化。“基辛格定律”可能被再次验证。
中美竞争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变化了,现在还仍旧纠结经济增长率,是还没有看到问题的严重性。
其实GDP核算体系本身就是一种近似的估计,当然,现在的人类还没有比这个体系更好的估算方法,但这个体系毕竟还是估算而已。真实的国力对比只能参考这个数字,而不是绝对依赖。
如果美国人执意要经济脱钩,我们其实是没有办法阻止的,区别只在于,谁的损失更大,谁能够保住基本盘而已。那么这个基本盘是什么呢?
有两个指标,一个就是高科技,另一个是就业率。现在的中美,都在这两个领域拼杀,但中美这样的大国,根基还是在自己的国内,只要国内问题能正确解决,外部的问题是不难应对的。
中国在高科技上现在是弱势,但美国现在因为疫情,整个经济处于半停顿状态。这种状态如果持续半年,那经济危机必然会爆发,那高科技的那点竞争反而不是什么大事了。
也就是说,全世界在严酷的经济环境下,谁能够保证自己的就业稳定,谁就能够拥有最终的底气,因为拥有稳定就业的国家会是经济危机中最后的堡垒。如果中美都能够稳住就业,那就要拼高科技谁更牛逼了,可是现在看来,我们可能完全进入不到拼高科技的阶段。
美国经济的地基,可能要塌了。
难道你没有发现,这两年总是美国在挑事,中国都是被动的应对以下,尤其是最近两个月,美国挑事越来越频繁,而中国的应对有点懒散吗??
你可以理解成为这是因为美国是强势的一方,中国只能被动应对。但我要理解成为中国稳坐钓鱼船,眼看着美国表演,也没什么不合适啊。
真正心理焦急的是美国,因为心理焦急,所以各种招式胡乱的耍,前两天要禁止留学生,现在又放弃了,这是一个大国的政策稳定度吗??
国际上预估今年中国经济会增长,而美国会大幅衰退,这样美国能不急吗??这不国际热钱现在也往中国股市在流动吗??
其实现在的中国经济只要能稳住,增长不增长无所谓,只要能稳住就业率,然后国民收入不要下降,最后中国庞大的市场会是整个世界的定海神针。
而美国呢??一场庞大的经济危机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这几乎可以确定,只是不知道离悬崖还有多远。但如果疫情最终不能控制,美国失业率维持或者继续恶化,那经济危机可能就在半年左右。美国底层的人民会饥寒交迫。上世纪的大危机早就预演过了。
资本家不会出手救底层人民的,美国政府如果继续印钱发钱,倒是可以多维持一会儿。但美元贬值就会不可避免。为了避免美元贬值,美国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打击欧元。人民币现在份额太小,还不配作为标的。
到时候就有的热闹看了,我们只要稳住自己就行了。欧洲是不愿意帮助中国的,毕竟欧美有血缘关系。但如果他们内斗起来,可能就顾不上了。
一句话,稳住就业,然后在高科技上尽量追赶,我们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GDP指标参考一下就好,不要太当真。
今年长江发大水,几乎不逊于98年,但我们的损失不到当年的10%。为什么呢??因为多年的基础设施开始发挥作用了,我们自己国内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做好自己的事情,然后看风景就好了。
中国人靠自己的辛苦赚钱,虽然来钱慢,但起码稳当。美国玩各种游戏,捞偏门,虽然来钱快,但祝愿他们最好别玩砸了了。
中国未来经济年增速会超过50%
可以通过评估了吧?
今年全中国有亿万富豪5.5万人,千万富豪近百万人
问题就是在这里
亿万富豪太多,百万富豪太少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的经济增长有一点和发达国家正好相反
那就是发达国家的亿万富豪大都把钱花在本国,我们的亿万富翁大都把钱花在外国
这就造成了,亿万富翁越多,消费动力越少的问题
比如你有一百万,你钱都花在哪里?
衣食住行,旅游,上学,投资大都不会出国
你有一个亿,你的钱就容易花到外面去了
孩子美国生,媳妇日本整容,家人欧洲旅游,连吃饭都是外国牛排,喝水可能都是法国货,甚至看病都出国
也就是说百万富豪给别人赚的利润,大都留在国内
亿万富翁给别人的利润出去的多
刺激消费刺激的是在国内的消费,出去消费了,国内也有利润,却是外面吃肉,国内喝汤,甚至汤都没得喝
很多人会说国家有外汇限制
其实限制不了亿万富翁
何况很多亿万富翁的国籍都是外国的
这是摆明了钱要出去
在百万富豪满地走之前,国内消费刺激,刺激也是白刺激
越刺激,利润出去的越多
我们的日常消费中的利润大都跑到亿万富翁手里去了,再由他们和他们的孩子拿到国外花
这等于全国人给欧美打工
没有利润,哪里来的增速?
所以996没用,加油干的效果也不好
让资本家把钱花在国内效果更好
如果他们不花,那就把钱花在开工资上,让百万富豪花
其实日韩一直在引导有钱人把钱花在国内
虽然效果也不算很好,但是比我们好
而美国是穷人把钱花在进口商品上,大款把钱花在国内,他们就没有这个烦恼
人家是消费一刺激就刺激到自己身上
我们是一刺激刺激到别人身上
很有一点替别人进补的感觉
这已经是很明显的问题了
国家限制外汇出国,限制某些人的海外投资,都和这些有关
其实续限制的未必是外汇和投资,而是利润想留国内,却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
很多大富豪都是成本留国内,利润拿出去
我们社畜都会有很多收入花在国外品牌上,何况那些富豪,他们给国内留下的利润恐怕也就一点点
而把更多的利润留在国内,最简单明了的方法就是限制工作时间
打倒奋斗逼,两个人的工作四个人干
加班费比多请一个人贵
就业岗位增加了,小款多了
消费动力迎刃而解
实际上欧美国家很多都是这样搞的
不直说目的罢了
其实就是中产最喜欢把利润留给国内而已
当然了,香蕉人除外
难,确实是难。
但是,难不难、好不好,常常是通过对比,比出来的啊。
我们难,美帝就不难了?欧洲就不难了?印度就不难?广大的东南亚、非洲、中东、拉美就不难?
都难。
相比之下,我们还算好的。
前不久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萎缩5.2%,美国萎缩6.1%。
全球只有中国正增长:1.0%。
今天又有新闻说,因为疫情在世界各地发作,欧美国家纷纷把东南亚、南亚的订单转给中国(中国6月进出口意外转为正增长)。
大家可以做初计算,正常年景,如果我国每年增长6%,美国增长3%,我们一年差距约减少2千亿美元。
现在我们增长1%,美国萎缩6.1%,一年差距缩小1.4万亿。
一年顶7年啊!同志们。
老美经济下降,税收必然受影响,而且债务扩大,要还的利息增多,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再加上今年非洲、中东、南亚煌灾,日本也是罕见水灾,美国的风灾还没到时间呢,等着瞧吧。
2020年就是一个乱!
我们只要还有1%的增长,国家层面也在积极保就业,今年的日子平均下来还是强于去年的,不是?
而老美萎缩了,打压我们的力量就更弱了。
风物长宜放眼量。
这个数咱也不会算,咱也不瞎说。
但是咱识数,知道0也好1也好,它肯定比往年一直保着的6小。
所以,过程不重要,结论是没差的:
日子变得不好过了,3到5年得勒紧裤腰带,怕是跑不脱。
身为一介草履虫智慧的草民,我脑子也是直,第一反应是:
那更得加油干鸭!为世界丰衣足食尽一份绵薄之力鸭!
总觉得好像哪里不对?
点根烟,蹲墙角,挖挖鼻孔挠挠头,想了又想,好像资源就在那里,需求量也在那里,增减幅度有限,怎么就突然都返贫了呢?我说的不是国内,是世界范围。
而且,前些年965的时候,貌似日子过的稍微还松快些;现在都996了,理论上产品供应应该是激增的,个人回报也应该是增加的,消费欲望一直都在。
经济怎么就增速下降了呢?
这里边一定有不得了的问题鸭!
翻了翻新闻,突然看见马云的身价,10年前12亿美金,到2019年420亿美金。
而十年前马云的员工未必996,现在马云带头提倡996……
娘希匹,原来问题出在这鸭!
合计着,这些年来,劳动人民披肝沥胆,创造出来的大量剩余价值,都被人民富豪们拿吸管嘬到自己嘴里了鸭?
这特么……经济增速不下降才见鬼见怪见阴阳师安倍晴明呢!
拉动经济靠神马?
靠消费。
现在空有一帮和我一样,徒有消费欲,既没有消费能力,也没有消费时间的人,拿什么促进商品流通,拿什么刺激经济循环鸭?
马云能从阿里数以万计的员工身上吸血,但他不能自己消费数以万计员工那么多的食品,衣服,旅行,电影,按摩,杜蕾斯,冈本啊……
这就等于货币和商品之间互换的,流通的河流,被世家财阀用大坝,把水流都收纳到自己的私有领域,他们拥有了货币的人造湖。
那河呢?早干涸了好吧?
我没有冒犯马老师的意思,把您抬出来,也是因为您带头赞扬的996精神,被大量企业家效仿。
但大量企业家也和您一样,没有给到劳动人民996应该有的待遇,而是奇货自居,拥兵自重,建造了自己的商业帝国,却忽略了大众的收入和消费。
长此以往,有一天马云们的商业帝国必然会由于经济不振而覆灭,而始作俑者也恰恰是你们自己的贪婪所致。
人心天道好轮回,经济萧条饶过谁?
因此,希望用最温柔的方式解当下这个局的话,首选就是让社会的脂肪,也就是大财团大企业,把他们多年囤积的额外能量释放出来。
因为脂肪囤积的能量,本身就是日常用不到,关键时刻消耗了救命用的。
脂肪多了身材不好看。
财阀多了社会不好看。
所以,钱如指间沙,请各位大佬捏不住的时候,放了它。
不然的话……去看看历史书,那些富商大贾,他们最后大都是……反正办法多得是。
那如果整个世界范围,都长期处于萧条怎么办?
恩,还是按照历史规律,怕是有局部的对线开始的前奏了。
局部对线,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这一块就不详细聊了,太暴力,并不想描述它。
作为和平主义者一枚,还是希望看到经济问题靠内需解决,内需靠内耗提振,内耗靠的是少部分商贾内心的良知和危机感来释放。
为我们好,归根到底也是为你们好。
感谢邀请,这也是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如果L型的底部比想象中更低,有很多问题可能会被重新思考。
言归正传,我相信现在很多朋友依然会用2017年-2019年对于L型的判断来预测未来的经济增速,当时社会有一种奇妙的共识叫做保六,意思是长期经济GDP增速会在6%以上,这其实是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因为在做出这个假设的时候,大家其实都知道,在“更长期”的时间里面,我们的经济增速会变得更低,但这不妨碍我们短期为自己找一个心灵的避风港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冠状病毒结束后,我们的经济增速会回到之前的趋势线上么?回到6%的增速?
历史经验并不乐观
这个结论其实非常令人不安,因为它有一个体验糟糕的推论 - "我们终将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负责"
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长期来看经济增速就是会不断下降,与危机与否无关。但这个结论其实更糟糕,因为这意味着我们连尝试避免危机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从”长期“中脱身,短期来看,这种降速的过程我觉得微观上是偿付性危机和流动性危机次第发生的结果。例如我们如果把09年之后-11年希腊债务危机正式发酵完成之间的故事拉出来看
可以看到危机后发生的事情如下
历史并不简单重复,如果说这次有什么不同,我觉得有可能这次治疗流动性危机之后,偿付性危机的程度更大,而且这次的偿付性危机可能发生在主流经济体里,而非希腊这种小国家。
之所以有这样的猜想是因为,这次为了治疗流动性危机,美欧日都已经把货币政策弹药打完,为了面对潜在的偿付性问题可能需要使用MMT这样的工具。黑天鹅都是很难预测的,但这种做法的脆弱性显而易见。
综上所述,认为未来3-5年经济可能仍然有降速的风险是合理的,不仅在长期合理,在短期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关键问题是,我们能做些什么?所以在这个回答的第二部分,我想引用很多80年代中国经济工作者的思考,在那个年代里面,大家在迷茫中寻找方向。我觉得如果经济降速发生,又会有很多争辩发生
首先要说,研究新中国经济历史是一件富有乐趣的事情,因为很多东西都可以在今日的事物上找到映射
比方说这篇文章题目是否会让你想起很多东西?
《要理直气壮地抓社会主义利润》 - 孙冶方
比方说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不是非常超前.....甚至超前过分....
《政治统帅经济就是政治为经济服务》 - 林子力,有林
简而言之,在中国经济没有高速发展的时期,对于未来的看法,有两种。实际上我觉得他们都没错,中国高速经济发展是因为在这两条道路之中选择了相对中庸的做法。我自己是很讨厌走极端的,我总觉得有底线的妥协反而更有利于前进..
这一派的看法可以简化成 -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就是日益膨胀的社会需求和有限资源约束之间的矛盾......我们平时说的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就是这种基本矛盾更笼统更概括的说法“
当然如果看到了这一点,很有可能对于19大矛盾叙述的改变,就会有更多的想法.....。我一直认为,2017年10月份,拉长时间周期来看,会是一个很大的宏观范式转变,短期一点说,铜价,风险资产价格从2016年夏天开始的复苏幻觉被它中断。长期一点说,我觉得它可能是中国资产价格,尤其是权益市场的上行起点。从社会主义经济矛盾的角度出发去理解19大矛盾叙述的改变更为贴切。当然我们现在需要思考2017年10月份的设想会如何在冠状病毒事件之后被实施。
从我自己内心来说,我其实对这一派更有好感,但我想说,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善恶往往同源
”我心中最大的目标,就是要使农民彻底走出封建社会和自然经济残余的阴影,农民应该是一个有主权的“自由人”.......要是农民自己能够依托一块地权和社会交往“
可以说,虽然我是个菜鸡,但我心中的目标之一,也是让中国人在世界上是一个有主权的“自由人”,要使中国人可以依托自己的教育成果,和全球社会交往,自负盈亏,自求发展。
可以说整个80年代,很多时候都在争论到底经济发展的桎梏到底是需求不足(开放),还是供给不足(短缺经济学)。
如果未来我们的经济降速,历史是会押着同样的韵脚重复发生的,我们还是会有这个争论,需求不足(扩大开放,拉动内需),还是供给不足(要素改革,土地政策?)
而我想说的是,最好的做法很有可能是折中的。
扩大需求为根本,完全否认短缺经济学也有自己的问题,资本过剩的情况下,产业的调节可以由货币政策完成,但接受了资本主义就必须接受它的一切,这种道路下我们必须接受房龙的那个残酷预言”国家之船“(古老的木船变成了焕然一新的现代轮船,但船长和船员还是同一帮人,按照老规矩来驾驶船只)
重回短缺经济学肯定有自己的问题,但其实中国人口摆在这里,人均资源的匮乏是一个核心桎梏,新能源的尝试其实在我眼里就有点像是解决供给不足问题的一种尝试。很多领域的供给依然是没有市场化的,比方说最近说的很多的免税牌照.....免税商品的需求是旺盛的,但它的供给并不是市场化的,完全否认短缺经济学在今日中国存在的痕迹也是武断的。
我自己心目中最好的做法是,承认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性,不去讨论哪一种方法论具有天生,一定的优势,尽可能建立一个包容多种方法的社会机制,然后在合适的时候看菜下饭。
如果经济的降速发生(其实即使我们经济增速能回来,欧美的经济增速可能也下降了,我觉得这是很多时候金融市场开始调节自己对于回报率预期的长期经济推手),以上是我猜想可能会发生的争论,以及根据80年代大家讨论结果,我心中更好的答案。
数字只是数字,掺不掺水都那么回事。但是,我们自己有眼睛、有脑子啊。
1,你家附近的电影院开业了吗?如果电影院不开业,旁边的爆米花和饮料,还有人在卖吗?电影院旁边的火锅店,吃饭的人会不会少?
所以,中国这么多电影院、爆米花从业人员,这半年,你以为会照常发薪水?还是在市场上撒简历?
2,各地的演唱会、展会、球赛,你还会看到万人会场吗?
要是有戏拍,哪个明星会去直播?
小到展馆、会务工作人员,大到一线明星,谁的活儿都减少。你没见今年各路明星的炒作都低级了很多?动不动就是如何评价某某长相,要么就是戴个大口罩你怎么看?
电影院不开业,整个影视圈,带着从业人员,都不好过。
3,商场,还像以前那么火爆?
那是人流聚集区啊!
人流少了,商场还用那么多工作人员?
现在,你应该知道,为什么要鼓励地摊经济了?
工人生产的东西,卖给谁?摆摊吧,清理库存,拉动消费。
那么多失去工作的人没有收入,会不会造成社会问题?摆摊吧,多少有点收入。
可怕的,是很多人以为摆摊是风口……
把谋生糊口,当做发家致富的手段,有人还花了上万加入社群学摆摊,这一波韭菜被人割的……
论摆摊,谁比得过农村集市?
要是摆摊能发家,农村不早就赶超城市了?
所以,数字是几,不重要!
管它数字是1还是100,管它是3年还是30年,我只信我身边那些没开业的电影院和没开学的幼儿园。
重要的是,你要知道,现在跟你抢饭碗的多了,赚钱越来越难了。
连鹅厂都要折腾它干妈,地主家,也没有多少余粮了!
勒紧腰带过日子,该剁手时也不能手软了。
这时候马云说996是福报,发自肺腑地讲,我想要这个福报!
赚钱,是成年人最大的体面。
赚钱,是成年人疫情期间最最大的体面。
B站:勋哥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