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杨丽萍动态下出现「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一个儿女」这一观点的相关争议? 第1页

     

user avatar   corbicula 网友的相关建议: 
      

长期以来,我国在价值观上保守的群体一直存在且庞大。

但是过去这种矛盾至少在台面上并不尖锐。私以为:

第一是因为我国的特色公共舆论环境,各种价值观的传播和相互作用没有那么随意;

第二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大家的焦点和注意力不在女性价值等等议题上;

第三是互联网交互服务的水平不高,网络交互尚有人以群分的特点;

第四是其中某一方的势力压倒性多数,少数派翻不出浪花来。

上述四个条件除了第一条以外都在发生变化。

首先是互联网的交互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贴吧时代到微博时代再到抖音、直播这些新兴平台,互联网社交的方式越来越直接,传播速度和广度越来越高,更大范围的群体获得了更直接的话语权,各种价值观及相关言论正面对撞的几率在增加,也就是越来越容易出现争议和矛盾。中国有数亿网民,几乎任何议题的任何观点都一定有数量可观的反对群体,从粽子是甜是咸到转基因能不能吃,从女德班好不好到杨永信对不对,只要不是会被和谐的议题,都有吵翻天的潜力。

第二是社会关注点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个原因很多很复杂,不展开了。但是总体来说,今天的人们可能注意力更容易关注到经济事务以外。

第三是全球范围的右翼保守势力崛起大氛围的影响,国内保守价值观的持有者更加乐于和愿意表达观点。或公开或影射地反普世价值如恐同反同、女德(经常被精心包装成反田园女权)、歧视国内黑人、反动保环保、当然还有爱屋及乌地粉川普和批白左运动这些年在所有平台都在形成舆论力量。杨丽萍这个事儿可以大致归类到女德这个大类里。

第四是世代因素,也就是后浪因素。世代矛盾在我国香港和台湾都非常突出并最终体现到政治上。在大陆,这种矛盾日常被低估了。从各种婆媳剧的大火到《都挺好》造成的大规模共鸣,世代之间的价值观割裂造成在一些议题上正反双方的力量呈现此消彼长的变化。有趣的是有些议题保守派正在取得优势,有些议题进步派正在取得优势。比如杨丽萍事件,在凤凰网的一项关于是否认同女人最大的成功是生孩子的调查投票,我昨天看到的数字是两边几乎各50%,这个比例在我对凤凰网读者群体的固有印象下是出乎预期的。

最后,我个人对保守势力(右翼)特别是举着左派旗子的右翼势力是深恶痛绝的。如果说白左虚伪,那么把白左批判一番,再端出自己各种保守主张的右翼更虚伪。把女性的成功定义到生孩子上,并获得高赞认同显然是保守人士们的一个新的胜利,是我不愿看到的一个舆论悲剧。

往大里说,近年尤其是今年以来,随着国际局势剧烈变化,受国内外大小气候影响,一些自媒体上右翼宣传越来越嚣张。在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等反普世价值言行方面越来越过头。比如这两天加拿大布鲁克大学的Tomas Hudlicky在德国应化上发表右翼立场论文,在文章中反对多元化、歧视中国学者、反对学生权益,有趣的是,这种政治极端不正确还涉华的言论,在今天不但能够发表,甚至在中文自媒体上的评论也是吵翻天的:



另外再比如为了配合川普为首的美国保守势力,我国保守派甚至拿出了国际精神摇旗呐喊,开足马力宣传歧视和刻板印象:

杨丽萍事件中争议的内容其实在网上并不罕见,但这个事儿火起来提醒我,与各种保守价值观狭路相逢恐怕今后只会多不会少,而且从目前的网络舆论上看也绝不会仅限于性别刻板印象,这种争议会在各种社会议题上冒出来。

有幸见证了一个右翼抬头、国际右翼大串联的时代,是不幸的。但是人没有办法选择生在什么时候。你可以说白左左得虚伪,但是并不意味着这是要我认同保守价值的理由,就像你可以评判性别平权、反歧视、环保主义、多远化等等这些普世价值没有被很好践行,但并不意味着我会认同女德、反同、公然歧视、反环保、排外这些东西。白左的女权也许很假,端出来的菜表面光鲜,其实味如嚼蜡,你可以倒掉做一份好的,但是别端出一盆反女权的屎让我吃。


user avatar   da-da-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嫉妒,是对自己最残忍的贬低。

你以为那位妇女不知道自己是蝼蚁?知道,太知道了。

每天从醒来伺候老公孩子起床,到伺候公婆亲戚的指指点点,到伺候领导客户的无理要求,到被所有人忽视,被老公嫌弃,被孩子瞧不起,到身材走样被售货员婉拒,到转三趟公交去菜市场砍价一身臭汗回家做饭,然后独自面对厨房一片狼藉……

身为蝼蚁,这糟心的生活到底有多无望?她知道,她太知道了。


她只是嫉妒。

可惜,嫉妒,正是对自己最残忍的贬低。



我说那位妇女是蝼蚁,只是陈述事实,我并没有瞧不起蝼蚁,因为在杨丽萍的生命之光照耀下,有几个人不是蝼蚁?

我跟你的区别是,我知道自己是蝼蚁,但我并不因此自惭形秽,而是更敬畏她这样的仙女。

不像你们,又卑又亢,说你蝼蚁你就暴跳如雷,因为你才是瞧不起蝼蚁的自卑鬼!


user avatar   neotyp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吧,拿“杨丽萍没小孩所以很失败”来评论杨丽萍人生的那批“智挑者”(也就是智力发展面临挑战者,又名弱智),算是撞到枪口了。杨丽萍这种几千年不见得出一个的妖精,“钟灵毓秀”四个字的实体化,缪斯的陆上代行者,平时就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举在空中,专门等着打那些满嘴“你没孩子”的人的脸。

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这世界上还有很多人选择不要孩子。事实上,生育从来只是权利而不是义务——在人类作为生物必须通过生育来繁衍种群的时候,人类的文明还没有发展出“义务”的概念;而当人类有了“义务”这个概念的时候,就已经超越了其他生物,拥有了繁衍之外更加重要的目标与追求。事实上,人类的社会体制也足以支持一部分人不生育。

即使你是一个普通人,过着并不成功的生活,没有孩子这件事也绝不是人生的缺憾——当然,你可以自己这么觉得,但轮不到别人来说。

所以,也有人指出,吹捧杨丽萍来证明“你们这些说人家没孩子的都是智挑者”的做法是不对的,因为这意味着“只有获得世俗成功,而且是大成功的人”才能免于被指责“没孩子”,仿佛人生就一定要成功,而事业成功、全球闻名和儿孙绕膝是成功的可选项。

但我觉得呢,我们还是要说。杨丽萍不生孩子尚且被智挑者们嘲讽,难道我们不骂回去,他们就会只嘲讽杨丽萍,不嘲讽普通人了?事情总得一步步来。

就像前阵子她的女徒弟和相爱的同性爱人办婚礼,大家都诚挚祝福。为啥祝福呢?很大的原因是俩姑娘真好看,都穿着漂亮的婚纱,看了就不禁露出姨母笑。

这就是个示范效应。只有今天支持杨丽萍这样的名人不要孩子,支持漂亮的妹子同性恋爱,明天我们才能支持普通人不要孩子,支持并不美型的大叔大爷不必压抑自己的同性性向。偶像这种东西,应该是告诉别人“我也可以这样活”,而不是阻止别人“你看你的德行怎么跟别人比,人家行你不行”。


user avatar   du-du-du-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我在广西的一个养老基地躲病毒。随手拍一下独身老人们是怎么过日子的。


现在我看得特别开,佛系了很多。

这些抱团养老的,不一定是独身的,也有可能是丧偶。

也就是说,即使你找了对象想为未来上个保险,可能你那996的老公会先你一步撒手人寰。


采访了一下:老太太为什么不找老头搭伴呢?


这边的老头都跟老公鸡一样能歌善舞会喂球擅长搭讪。


老太太们觉得在性上面已经不图跟着老头有什么交集了,自己的钱也够花。

所以从没有感情纯粹互帮互助的角度来说,当然是跟爱干净不偷奸耍滑会做饭的老太太搭伴,日子过得更舒适。


有的老太太丧偶之后也没打算咋跟别的老头谈个什么恋爱,毕竟爱过的只有自己的老伴儿。

老伴儿没了,别的男人谁都不像他,不能替代他。


所以从纯粹搭伙过日子的角度,小团体人不要多两到四个人就差不多了。

三个人是一定会有远近亲疏的很麻烦。

轮流值日。

期望值不要太高,不要挑剔别人活干得好不好,大家专注于自己的爱好和生活互相有个照应就行了。


人活到这个阶段基本上就是为了让生命的宽度和长度都再好好的延展延展。


所以他们的日常一般是早晨起来,做饭吃早饭,出去买菜打水唱歌晨练,然后回家做午饭,吃午饭以后午睡。

午睡完了下午又是散步,唱歌,跳舞,钓鱼,打球,爬山,打牌。

然后回家吃晚饭,晚饭完了以后,又是跳舞,唱歌,打牌,散步时间。


讲真,由于我们到镇上拿快递可能得将近一个小时,每天光去拿个快递来回都得走1万多步。

生活真的是贼啦充实,没什么压力,天天忙着玩儿,跟各种组织扎堆儿。

而且民间艺术家特多。

遇到我这种年轻人,恨不得拉着我把他毕生的艺术细菌,都传授给我。






但是不管日子再怎么充实,终究有一些人是落单的,有的是主动落单,有的是被动落单。


有的人还寻思想脱单,主要是老年男性同胞,所以像个老公鸡一样,各种积极的炫耀自己地尾巴,贼啦殷勤,就盯着看看有没有老太太愿意跟他来一段黄昏恋。

有的人累觉不爱,已经不太想再重新找对象。


很有意思的一个情况是:

老太太们普遍对于重新找个伴儿的事儿,好像没有那么的热切。

她们对于人生上个保险的问题,更愿意像我贴出的那个广告一样,搭伙过日子,谁也别占谁便宜。





在这种地方,我会想:

几十年以后,如果我老公比我走得早,我究竟应该怎样生活。


再什么搭伙过日子,我也不能躺在床上哼唧一声撒撒娇就有人颠颠跑来,喂我吃东西喝水。

不能情绪不好无理取闹的时候可以不用担心被人讨厌。反正事后撒娇就翻篇儿。

也再也不会见到什么好东西就兴奋地想给自己心爱的人买买买了,反正那个时候只能烧给他了。


这种分手真的是痛彻心扉,而且无可挽回的。


我不知道,如果我们两个人一辈子感情都顺顺利利,他没做过什么对不起我的事情的时候,我要怎样才能把他已经离开我的事情,慢慢消化掉?

我一定很爱很爱他。

觉得他是我人生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可取代。


当他的离开并不是背叛的时候,我可能真的会难过很久很久。心里生生被掏出一块空洞。


也许那个时候,我们都那么老了,我们已经提前接受过父母的离开。

但是我不知道,活到那个时候能不能尽量不那么难过的接受他的离开。



所以承受不了这种生离死别的女性一开始期望值就不高,没有期望过没有体验过,也就不会承受失去时的痛苦。

她们一直在自己照顾自己,她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状态,而且自己永远不会背叛自己。


我觉得一直独身只爱自己,也是一种人生的选择。


在老了之后,不得不一个人面对生活的时候,她们会比屡次被渣男欺骗伤害的女人活得平静,她们也会比老伴儿先行一步的女人活得淡定。


毕竟,不管谈不谈恋爱,结不结婚,我们也不知道自己哪一天会变成独身老人。


有的时候,单不单身,和你看人准不准,你俩感情好不好,你情商高不高,没啥关系。


这是所有的人老了后都有可能会面对的问题。

珍惜当下,未雨绸缪吧。

话说,咱也不知道为啥有的人自己过得惨的一比,还能天天上网以己度人以为【有人要】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我们觉得“有人要”太初级了,就算是我们这种觉得必须结婚才能一起生娃养娃的人,有条件好性格好的人当伴侣,能一起白头偕老,才是正事啊……


user avatar   qmhk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看到的回答大多是杨丽萍是很成功的女人,多么美,多么精致,多么有财富,多么桃李满天下,所以可以随心所欲。

但不是这样的。

哪怕杨丽萍是一个比diss她无儿无女的这个女人还丑、还穷、还人生【失败】的女人,她都有不结婚不生孩子的权利。

这才是【人】,而不是某种工具。

这才是一个健康社会的正确价值观。

人权是什么?人权不是我【成功】了,我才拥有抵抗世俗眼光的豁免权。

人权是不论我怎么样,我都有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的自由和权利。只要我不危害社会。

但很可惜,这特码的现在被视为【毒鸡汤】。

有毒么?

毒化的,是这个社会。


user avatar   wkir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几天papi生了,跟爹姓,挨骂。

这两天杨丽萍不生,也挨骂。

这届网友真几把难伺候。


user avatar   chen-yang-90-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杨丽萍除了是个女性之外,还是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社会精英,占据了优势资源的人

我希望,在我们反对“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一个儿女”这样的言论的时候,不要重走西式的身份政治式的女性主义的老路,而是去思考一些可能更加深入的问题。

事实上,这句话本身没什么好反驳的,错的很明显。但是真正的问题在于这条完全不占理的评论怎么会有1.3万人的点赞以至于被置顶了呢?这仅仅只是所谓的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在作祟吗(当然我们不能排除这个因素)?

所以,回到我最开始的话。杨丽萍本人不仅仅只是一个女性,还是一个占据了社会优势资源的精英。所以她当然有充足的资源和能力“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了。我们当然可以简单地说,顶赞了这条歧视评论的人都是酸葡萄心理,都是loser。但是我们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一个事实,即所谓的“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不是一种个人天然的权利,它是一种少数人的特权,是一种社会不平等的体现。而正因为存在这种不平等,才会有愤怒,有对抗。这不是简单的酸葡萄和见不得人好的心理,更是一种要求变化和公平的诉求。只不过在这个评论中,这种诉求采取了性别歧视的表达。

反对性别歧视当然是必要的,因为它也是要求社会公平的一部分。但是当我们在反对传统的,压迫的性别刻板印象的时候,不能又跳入了另一种刻板印象——即每个人都拥有天然的自由选择和生活的权利,或者真正成功的女性就该是杨丽萍这样的。因为除了杨丽萍之外,千千万万的女性确实并没有任何“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的能力,这不仅仅只是因为她们是女性这样的身份,更是因为她们所处的社会阶层,拥有的社会资源所致。性别问题从来都不是游离在社会问题之外,而是深深地嵌入社会问题之中的。性别的压迫和歧视只是社会压迫和歧视中的一环。所以,如果我们真的要为女性发声的话,除了反驳这个粗俗不堪的评论,主张女性应该能自己为自己做主之外,更应该去追问,为什么社会中绝大多数女性并没有这样活出自己的机会?是什么阻碍了她们?

综上,“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一个儿女”的说法当然大错特错。但是因此就把杨丽萍当作成功女性的模板,大灌“每个人都应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的鸡汤的话,便是重复了一条已经被证明了走不通的路。因为这种自由主义式的说教除了能培养出一系列杨丽萍式的优秀,精致的女性精英之外,对改变家庭主妇,职场女白领以及工厂女工实际上的生活境遇没有特别大的帮助。而一旦妇女群体都将杨丽萍式的个人成功当作是女性成功的唯一模板,忽视了女性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她所受到的压迫是和其他类行的压迫一样都是系统的,共构的这一事实,真正意义的女性解放便无从谈起。


user avatar   liquangao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得对,如果她除了做“女人”别的什么都不行的话。


user avatar   lu-sen-lin-l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其实是一个阶层问题。精英阶层女性与普通女性。而非女性责任问题,或者男女对立的问题。

杨丽萍可以不婚不育,她可以将她的人生过成她想的任何模式。她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在她的领域已经是前1%。她有这样的资本。普通人自我代入,拿普通人的世俗标准去衡量杨丽萍的人生,显得非常可笑和无聊。

杨丽萍也好,发文力挺她的戚薇和李若彤也好,她们有钱、有闲、有事业。她们的人生,和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是不一样的。她们的阶级,已经超出普通女性几个层级以上。

况且,杨丽萍是结过婚的,戚薇是已婚已育的,这里面只有李若彤未婚未育。但李若彤的感情生活也很丰富多彩,香港不少富商和男明星追求过她,她只是自己选择独身。选择权是在她手上的。她们的情况,跟网上一些号召不婚不育保平安的群体的诉求和标准是不符的(再补充一下,杨丽萍的外甥女小彩旗是跟着杨丽萍长大的,这是另外一种母女关系,杨丽萍扮演的是母亲和师傅的角色)。

现在网上的言论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说杨丽萍不生孩子就是不成功,就不是完整女人的,这是一种极端。说女人就不应该结婚生子,就应该不婚不育保平安的,这是另外一种极端。

两个极端都要被批判。拿两种极端的论调到处宣扬的人,都有收割流量和套取钱财的嫌疑。

杨丽萍们只是极少数。拿极少数的特例来进行自我代入,是不合适的,也是不对的。

普通工薪阶层,无论男女。不婚不育,独身到老,真的如一些追求“女权”的人说的那样,是最合适的吗?能像杨丽萍们那样老了依然优雅吗?

当然不能,杨丽萍们的优雅老去是建立在坚实的经济基础上的,建立在她们的事业上的。杨丽萍就说过,舞蹈就是她的孩子,她一生都奉献给了舞台,她觉得自己的时间都不够用。对于她来说,没有孩子,她过的依然忙碌、充实和满满的成就感。

普通人呢?没有厚实的经济基础,支撑不起长期的爱好。在丧失劳动力以后,极有可能面临着陷入养老、健康、空虚等生活困境当中。

至少在我身边,哪怕一些领着丰厚退休金的人,他们都是很需要老伴或者孩子的。这种亲密关系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重要。也是很多人在漫长的人生当中,必要的情感需求。为人父为人母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生角色。况且在养老机制还不成熟的今天,亲密关系是对养老的补充和完善。

事业成功的独立女性值得推崇,养儿育女的家庭女性同样值得敬佩。选择光芒四射的舞台和选择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选择的不同。

所以,撇开阶层问题,普通人在这个议题上撕来撕去,很荒唐。而且也很误导一些年轻人。

其实,真正应该做的。不是去diss杨丽萍们没有孩子没有结婚,也不是号召和鼓动别人不结婚不生子。而是从你我做起,不断的推动社会风俗的改变,不断的推动婚育法律法规的完善。不断的推动社会分配的公平,推动建立更成熟的养老机制。让更多的普通人也能有更多的选择。


user avatar   nuclearcarro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某些人认为这是对别人生活的指手画脚,我并不反对,甚至支持立法禁止一切八卦新闻,禁止任何“扒皮”行为提及对于个人的评判(比如说,你可以客观陈述某个人某年某月在配偶不知情的情况下和别人做爱,但是你不能说“这个男/女背叛了”),发布或转发关于他人个人生活的评价言论一律封号,评价当然包括赞美。Sincerely。


这里尴尬的问题在于,中间道路其实非常难走。

一个社会当然可以赞美不生育,但是这个社会能不能维持下去就需要打一个问号了。反过来,至少一个赞美生育的社会可以运转下去。——至少实然性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

不可否认,一个没有统一价值观的社会也可以续存下去。问题在于,既然没有统一的价值观,凭什么某些人说的那一套就是对的呢?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秉承某种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我们无权评论别人的生活方式”,那么别人评价“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一个儿女”本身也是 loser 们或者杠精们的生活方式,我又能怎么评价?或者,我已经认定它们是 loser 和杠精了,我还需要浪费我的时间去额外 judge 一下?我有病?

当然,这还是小问题,更大的问题是公众人物。有人说:

哪怕杨丽萍是一个比diss她无儿无女的这个女人还丑、还穷、还人生【失败】的女人,她都有不结婚不生孩子的权利。

——这恰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如果真是一个比diss她无儿无女的这个女人还丑、还穷、还人生失败的女人,说真的有谁在乎?死街头尸体被狗吃了可能都没人在意。(这里讽刺的地方还在于,你都用“失败”去修饰这个人了,还差“你因为没有儿女而失败”这一条吗?后者是骂人,前者就不是了?)历史上有多少人没有后代,有多少人直接被当作“易子而食”中的“子”——它们都不会被逼婚、逼生。“蝼蚁”不会说话,别装作为蝼蚁代言了,也不是装子,装不像。

这里换做任何一个没有生育的、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有点成功、有热度的女性都可以(所以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就是让世界上没有一个没有生育的女性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笑死)。这就像是数学证明中,我们看上去抓了一个常数 c 出来得到一些结论,但是由于它不具有特殊性,所以其实我们想要谈论的是符合限制任意的 x,具体是谁还真不重要。而日常语言还要更加散漫一些,而就算特定的情况下失败了,但是可能“大多数情况下”是成立的,类似于“某些几乎所有 x”打头的结论依旧是正确的。所以矛头只能被转向一个概称性结论。

概称性结论的问题在于,它背后隐含着某种“正常的生活方式”。

比如说纳税,你可以为了不交个人所得税而选择不去工作。(这是抽象意义上的,不要和我说个人所得税不是大头,这里可以拓展成“为了不纳税而不消费”“为了不纳税而不开办企业”“为了不纳税而不做进出口贸易”等等)但是这不太好拿上台面去说。你当然可以强调这是你个人的自由。但是,至少在你因为选择不交税而不上班的情况下,有人背后说你失败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你要对抗,你大概只能对抗劳动和工作背后的成套价值观。(事实上对抗完了也没有用,做一个镜像我们就知道了,反对派总是存在)俗话说得好,闷声发大财。这种时候强调“不工作是我作为公民的权利”“不纳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都没有工作”“我想不工作就不工作,你管得着?”“我老了没有养老保险关你屁事”都没什么意思。

(这个类比为什么要两重?因为不生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核心诉求,问题在于整个育儿过程。而不工作在这个类比中也不是核心诉求,不纳税才是。)

更重要的是,这个背后的正常是你无法用你的选择去取代的东西,所以总会有闲着无聊的三好学生要来说你两句。很难设想一个社会的主流气质是“为了不纳税而不工作”。具体的情况下,或许你虽然没工作,但是一个人在家手磨出来了 i9,为社会贡献很大,但是总体上来说,这种情况可以忽略不计,而“为了不纳税而不工作”不大可能成为社会的主流。

类似地,一个人当然可以不生,但是架不住主流形态就是那样。你要说这个地方是个人自由。当然是,但是那些纳税的人出来炫耀两句,顺带骂一下“要不是我们努力为国家纳税,真不知道那些蛀虫要谁养活”那你能怎么样呢?首先,人家也没强迫你出门去工作;其次,“你纳税光荣就光荣,怎么还非得贬低一下我。”“我也没说你啊,你自己认的?”

而生育和纳税不一样的地方是:后者和个体能力非常相关,考虑到超额累进,以及工资的变态分布,有钱人和穷人不可同日而语。而正是因为我们有充足的税收,所以某些人的税收可以被更加轻松地免除。但是生育这件事情,厉害的家庭和不厉害的家庭差别就没这么大了。原则上来说,我们或许可以把个税起征点拔高到很高,使得大多数人都不用交所得税,但是,除非你允许一些非人道的事情,比如说,职业代孕,一个人生二十年(而这也没生多少),否则这个地方不会出现显著的差异。窟窿在这里,是填不平的。而这就是一个两难了。不生育的普遍性、人道、种群续存三选二。

当然,我甚至怀疑这个地方并不真的有第二种价值。而恰恰是同一种价值观以及实现不了导致的恼羞成怒。这就好比,你骂一个男人吃软饭是骂人,换一个说法,说“你是被老婆养着”,你以为他就乐意听了?什么叫做真正的价值多元?举个例子,有一个人听非洲古典音乐,另一个人听亚洲古典音乐。后者嘲笑前者:你这听的什么垃圾?前者 care 吗?我觉得不会 care,甚至会来一句“我这个垃圾就只配听垃圾了,没办法”——如果你认可多元价值,那么自然就知道对方口中的好坏对你很可能没有用,甚至完全是 bullshit。但是,如果反过来,如果你抱着非要说服的态度,那你不过就是一名“非洲古典音乐沙文主义者”,比那个“亚洲古典音乐沙文主义者”好不到哪去,也和自由平等没什么关系。


未来的可能性是一种好的愿景,但是不能直接拿来用。

谁不想能有一个全知全善全能的政府,生孩子是基因育种育出来之后丢给人造子宫,生完了是社会福利委员会统一养,多好,普通人瞎几把活,完全没有压力。最好是连养孩子都不是人的工作,而由人工智能代劳。

问题在于没有。一般来说,放在产假等方面的财政补贴就是一种弱的“强迫”,如果你觉得这种机制上的针对都不是强迫,那么而人家指桑骂槐地喷一句杨丽萍如何失败则更加不是。所谓法律上的不能杀人,不是上帝口中的“要有光,就有光”或者发条橙里面那种心理牢笼。你杀了,被抓,死刑,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个人选择。毕竟规则订立出来就是拿来违反的,如果一个东西你根本没法违反,也就没有做一条规则出来针对它的必要。但是,如果法律写的是“你不应该杀人”而后面没有任何关于杀人的惩罚(类似于上述失败的评论),那你说谁强一点?问题就在于,大多数人不敢反产假,就口头上反反那些 loser,没意思,真的没意思。所以我的建议是,真的要反强迫,就从取消产假开始。不要光捡软柿子捏。

当然,从保护女性权益上来说,上面说的都是瞎几把扯。产假的本质和最低工资差不多,在劳工和雇主之间,前者是弱者,而后者是强者。强行平等无非等同于“强奸不过就是人身伤害,最多不过就是肌肉撕裂加上可能的感染风险,赔点医药费最多了”(当然,阻断药物还挺贵的)。类似的例子还包括了为什么性交易合法化反而有可能降低女性的权益(如果觉得这个“反而”不明显,考虑从禁止做某个行业到可以,比如说,从不能当商人到能当的过程。某个行业的合法化本质上是一种“赋权”,但是赋权本身可能导致恶的结果) 。

问题就在于这个地方到底哪一步是合理的,哪一步是步子迈太大了扯到蛋?

汪。[1]


另一个思路无非就是“不生孩子没有伤害任何人,但是说别人‘失败’是一种伤害”。

然而“伤害”不“伤害”都可以扯。你考第一名没有伤害任何人?小明也想考第一名,他考不到第一名会被他爸打。短期之内,显然你不考第一名,把第一名让给他,比教育一顿他爸更有操作性。但是我觉得你可以考第一名,你也不用去教育他爸,小明被打了也就被打了,不是你的责任。类似地,你自杀,有人会难过,你伤害了你的家人、朋友。但是我依旧觉得你可以自杀。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退一步,会发现这里并不是说“做/不做某事不会伤害任何人”,而是“有些伤害是可以接受的”或者,虽然有些伤害从因果链条上与我有关,但是我不必为之负责。但是如果我们真的接受这一点,我们就很难再用“共情”“以心比心”去说服别人了。俗话说得好“来啊!相互伤害啊!”

这里或许有一种普遍的标准,但是很有可能没有。我们可能只有一种普遍的元标准,比如说,假设我们的元标准是类似于陪审团机制的东西。它不输出具体的标准,而只给一个判定过程。于是我们没有普遍的标准(“做/不做某事算不算伤害”或者“我们是否要为某事负责”),每次判断都相对于陪审团的。选一个陪审团是一个结果,换一个是另一个结果。而最后就变成了“为了找一个理由给自己‘脱罪’,去选择一个陪审团”(比如说,去豆瓣建个什么小组倒倒苦水,上知乎抱怨一下,在微博搞个小号)。——这谈不上错误,但是着实不算什么有价值的行为。这和鸵鸟有什么区别?

但是你要正面肛吧,还是那个问题,反生育这一点作为主流价值观是不现实的。而如果不主流,那么必然会有一些手脚过长的人对此说三道四。我们至多可以像某些邀请制论坛一样,强迫每个人的发言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审核,问题是,别人不乐意来怎么办?你不能指望别人又被你管着,又用你家的产品。你当然可以用很严格的标准把用户管得不说话,但是作为具体网站/论坛的管理人员你没有办法强迫所有人都来你这里说话。事实上这个问题本身已经展现了这一点:跑来知乎提问,你说为什么?

所以控制个别论坛不行,要普遍。那也就只有国家机器能做这种事情了,但是你如果真指望这种东西能够在国家层面获得支持,加入政治正确中去,那我觉得还是个税起征点提到五万现实一点。

而且就算你全国统一信仰了,大东亚圈还都得听你的不成?大东亚共荣?十字军东征?

所以说,中间道路在哪里呢?

汪。[1]


参考

  1. ^ a b 翻译: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毕竟我只是一条狗。



     

相关话题

  虞书欣与杨超越有哪些差别? 
  彭于晏如此俊朗帅气,怎么没有大红大紫一把? 
  杨超越有哪些很绝的图? 
  《我的姐姐》的热映,会让很多家庭重新审视子女关系吗? 
  为什么十个女人有九个用的苹果。而十个男的却顶多有三个用的苹果手机? 
  女性是否不爱玩电子游戏,为什么? 
  如何看待女子打车把脚翘在副驾靠枕上,遭滴滴女司机暴打? 
  影视作品里有哪些让人感到惊艳的女性角色? 
  男人都喜欢胸大的女人吗? 
  如何看待俄罗斯女性可享受 3 年产假,多次生育还可获约 3.9 万元津贴? 

前一个讨论
福建人有什么特别的习惯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美剧《初来乍到》(Fresh Off The Boat)?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