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京治的不仅是病,还有信仰!
东北女孩北京医院怒斥票贩子成了公共事件,引发大讨论,这事除了医疗体制积弊,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均衡这样的核心问题之外,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很少有人讨论,那就是对北京的盲目崇拜。
先讲一个故事。
我在安徽老家有一个亲戚,她的儿子因为一次意外摔伤了眼睛,之后去了北京,在北京呆了两个月,每天早上四点去同仁医院排队挂号,那些专家通常每周只有一天出诊,经历了几个专家之间相互推荐,并付出了每次几百元的挂号费之后,小男孩得到一个来自专家们的结论,那就是他的眼睛只能这样了,他们一家带着绝望,认命式的回到安徽。
有一次,我回老家办事,看到小男孩,我惊诧于他的眼睛,记忆中那个非常可爱的小男孩已经不敢抬头与我说话,更不敢对视。很显然,眼疾造成了自卑心理。我向他妈妈了解情况,他妈妈哎声叹气,说哪儿都去了,北京也去了,“国内最好的同仁医院都去了,都说没办法。这一辈子只能这样了”,说完又是一阵叹气。因为孩子的意外,这位亲戚开始信仰上帝,寻求心灵的安慰。
我说,你把病历给我,我去帮你在广州咨询一下,她感谢我愿意提供帮助,但很明显,她的表情看上去并不抱什么希望,因为,“北京都说治不好了”!
回到广州后我又追问了几次,他们把病历传真给了我,然后,我去了南方医院眼科帮忙咨询,那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挂号费只有7块钱,还热情周到,他让病人来当面看。我打电话鼓励这个亲戚,并告诉她医生说很有希望,我怕她因为北京的结论就放弃了努力。
在孩子暑假时母子俩来到广州 ,通过前后三次手术治好了小男孩的眼睛,花的钱可能还不及在北京挂号的费用。我那位亲戚很高兴,她感叹说是她信仰的上帝帮了她,还让她儿子也跟着信仰上帝。我跟她说,是那位负责的教授帮了她们,还有他们自己不放弃的精神在自助。
我查了一下资料,北京有23所全国百强优质医院,上海有20所,广州有9所,但你很少听说广州和上海的医院有票贩子。很多人舍近求远去北京,在我看来,是因为心里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里是最好的!生病了,他们抱着最后的希望,想要在北京求得一个答案或结论,来自北京的结论好像更容易让人安静。有时候,恰恰是北京的结论把他们害惨的。
去北京看病只是一个缩影,国人对北京的盲目崇拜不仅表现在治病上,连工作也是。作为在广州生活了18年的人,我完全无法理解,很多人挤在北京的地下室里,长年阴暗无光,却享受着“我在北京工作”,这让人发笑、又捉摸不透的淡淡的荣誉感。
“去北京”在很多人心中,是一种情结,更是一种信仰。老一代唱着“北京的景山上光芒照四方...”成长起来的,他们心中,北京是神一般的存在,再加上北京是媒体中心,北京下场雪,刮点风沙,中国的媒体都在讨论,中央台恨不得全程直播,好像全国人民都要关心北京的天气一样,其实跟别的城市有毛的关系吗?要是安徽下场雪,发次洪水,有那么多媒体去关心吗?
整个中国的叙事都是以北方为中心的,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教课书,还是春节联欢晚会。我刚来广州时,都理解不了很多广州人,根本不看春节联系欢会。那些小品相声,北方人可能笑得前俯后仰,但你以为老广能听懂东北方言吗?阿拉上海人也不一定能听得懂在说什么吧?
正是这种文化上的北京中心主义,又加上政治中心,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国人的“北京情结”,上访的爱往北京去,治病的也往北京挤,当官的就更爱北京啦!
北京很挤,无论是出行坐地铁,还是去看病,只要国人对北京这种神一般的信仰还在,北京就会是“挤都”。而“挤”是你为自己对北京的信仰,甚至盲目崇拜付出的代价。
北京的医疗水平,并不一定比其它城市高出多少,有些方面可能还赶不上别的城市。在医院里排上几天队,或者花几千块从票贩子手上买个号,见到某个专家,换得一个结论,并告诉自己说,“北京我们也去了”!
北京总是最后说了算!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