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因为之前把《中国国家地理》的两期吉林专辑都认认真真地研究过好几遍,所以今天看到吉林竟然有一种好亲切的感觉?
因为“黑”“吉”“辽”东北三省常常以一个整体的形式被展现在世人眼前,而吉林省又夹在东三省中间,所以它很少被单独提起。长期以来,关外的吉林给很多人留下了“文化疏薄”的影响,然而事实却是吉林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无数精彩内容。这是低调的吉林,尽管它美景遍地、物华天宝,却从不轻易示人。这也是惊艳的吉林,一旦你走近其中,就能立刻颠覆过去对它的种种认知。
皮一下:这一集好多彩蛋噢!(捂嘴笑)
1.雁群都是爱你的形状:)
2.航拍器的摔倒首秀着实让人懵了一下hhhha
3.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
【一点碎碎念】
50分钟的片长,装不下盛世中国的任何一个省份。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再过于苛求节目时长过短、意象琐碎内容繁杂等一些瑕疵之处了。私以为,《航拍中国》节目只是一个引子,其意义在于帮助大多数的不能亲身走遍中国角角落落的人们对这个国家的每一部分产生一个总体的认知和把握,在于激发民众的兴趣,使我们通过纪录片形成一种潜在的文化认同,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是《航拍中国》肩负的使命。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他把远方的自然风景、人文历史带到我们每个人的眼前,在荧幕上展现,我们就突然能感受到那个远方的家园了。我们能感受到那个遥远的省份是鲜活的,生活其中的是和我们一样的人。这是中国的光荣,也是我们的幸运。
知乎首答,献给家乡。
吉林市人,片子没拍到吉林市,只给了丰满一个镜头,挺遗憾的。毕竟吉林省那么大,漂亮地方那么多,50分钟的时间实在有限。
吉林市特产雾凇,因为丰满电站的原因,冬天流经吉林市市区的水是热的,蒸汽凝华在树上就形成雾凇了。
网上随便找的图
1991年那位长者来视察时观赏到吉林雾凇,念念不忘,7年后还在北京欣然赋诗: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后两句忘了…
再介绍一下家乡基本历史吧,吉林市原来叫船厂,清俄雅克萨大战时战船都是在这里造好顺流而下开到前线的。后来的打牲乌拉,吉林将军府都是在这里。日本侵华时修建铁路,由于地形复杂,没通过这里,而走了隔壁长春,又把长春建成伪都,吉林市就慢慢没落了。
松花江穿城而过,景色挺好,玄学上讲是风水宝地
一不小心就偏题了…
片子质量真的好,风景真美,我觉得能改变大家对东北或是吉林的一些固有印象吧。这里也不是蛮荒之地,热情好客的吉林人民欢迎大家来玩。
作为在四平长大的人,确实没想到能拍那个机车库,可能四平更有名的精神病院、烈士纪念碑确实不适合出镜。另外吉林雾凇、长春雕塑公园没有,比较遗憾。
希望参考学习的朋友要三连哦!同学们不三连也可以,至少点一个赞,你的支持我的动力,谢谢~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地势东高西低,长白山坐镇东南,鸭绿江图们江将勾勒出它的轮廓,松花江蜿蜒西行,灌溉出沃野千里。
登顶长白山的路途会经过三种植被带。海拔1700米之下,是针阔叶混交林,1700至2100米是高山岳桦林,2100米之上是山地苔原带。
问:图中高山岳桦林树木多矮小弯曲的原因是?
答:位于火山锥下部,坡度陡,土壤厚度小,不利于岳桦林树根深扎;坡度陡,易倒伏;海拔较高,降水多,气温低,土壤肥力有限,岳桦树生长速度慢;风力较大,树枝易被折损,且高大的个体更容易被风力破坏,经过自然选择普遍矮小弯曲。
夏天,充沛的降水让山顶绿意盎然,秋冬季,绿色褪去,裸露出红褐色的熔岩地表。
问:曾经的火山大规模喷发,使得长白山顶覆盖了大量浮石和火山灰,加上大量岩浆岩,呈红褐色的地表,但不同坡向浮石和火山灰的覆盖面积及厚度略有不同,请根据下图推断火山喷发时的主导风向。
答:西北风。根据上图,火山灰和浮石多位于东南坡,故当时风向为西北风,多风力沉积于东南部。
火山锥越往上地势抬升越快,路面越陡峭。10.2公里,129个弯。
填空题:判断海拔高度的除了看植被,还可以看道路的曲折程度。山区地形起伏越大,(沿等高线)的形态就越显著。
1000年前的一次巨大喷发后,火山口塌陷,降水和地下涌泉汇聚成了今天的天池……21吨水被山体捧在2189米的高空,极其纯净的水质导致水中含氧量低,同时周围岩石裸露,植被稀少,天池不具备鱼类生存的条件……地壳岩浆如今在水下休眠,冬季热量随着温泉上涌,湖面无法完全冰封。
问:长白山天池是松花江、鸭绿江以及图们江的发源地,素有“三江之源”的雅称。储水量20.4亿立方千米,相当于198个西湖(以1030万立方米计算)的储水量。不断有水流出和蒸发,但天池的水为什么水量几乎没有变化?
答:降水丰沛,温带季风气候,属于湿润地区;气温低,冬季大面积长时间封冻,蒸发量小;岩浆活动使得温泉上涌,不断有地下水进行补给。
【知识链接】关于地下水补给,另有一惊人说法,有学者认为,天池海拔较高,与长白山最高峰相比,相对高差仅有500多米,周边山地下渗的地下水难以补给高海拔的天池,提出了天池水来自青藏高原的说法。
这是我国河海大学的地质专家陈建生教授提出的观点:这样的想法在《地质学(Geology)》科学刊物中的论文中有所解释,因为青藏高原流出的河流很多都在羌塘盆地裂谷附近消失,多达540亿立方方(相当于黄河的年径流量)。这些水源渗入地下,向四面八方补给,其中就有一部分补给给长白山天池。
另外,天池中没有鱼的说法并不准确,天池有一半是朝鲜的。据说,朝鲜每年都往天池放养虹鳟鱼鱼苗,但由于天池水过于纯净,水温过低,浮游生物极少,虹鳟鱼长得也十分缓慢,最大的也不超过500克。
这座近似正圆的湖泊叫四海龙湾,地下水与上升的岩浆相遇,迅速沸腾,引起一连串剧烈的爆炸,在地面上炸出一个大坑,之后蓄水成湖。在四海龙湾周围分布着160多个大大小小的火山锥体,它们组成了中国密度最高的火山群——龙岗火山群。
PS:四海龙湾的成因与天池还是有所区别的。
我们飞过的每片森林都写满巡林员的脚印,长白山森林平安无事的59年,是他们的21549天,无数人用青春呵护的宝藏就在我们眼前。看见远处的长白山了吗?它就在那里,它曾被奉为神山,它曾被视作资源,而从现在开始,它最自然的一面将被我们越来越多的发现。
填空题:这里简单一句话,书写出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化史,“神山”是(崇拜自然)的阶段,“视作资源”是(改造)和(征服)自然的阶段,“最自然的一面被我们发现”是谋求人地协调阶段。
就是在这个纬度,就是在这个坡度上,就是这样的树林密度导致的光照度下,人参深埋于此。地面上显眼的红色是人参的浆果,我们最常食用的是埋于地下的根茎。
问:“野山参早已可遇不可求,这些都是人们种植的林下参”林下参相比种植园种植人参的优势在哪些方面?
答:林下参能最大程度还原野参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品质;参喜阴湿,林下遮光效果好,蒸发弱;林下有大量腐殖质,土壤肥沃;参生长期长,品质优良;保护生态,对本地原生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小。
明太鱼又叫做黄线狭鳕,不远万里从太平洋最北端而来。世界上最大的明太鱼加工产业就在延边,韩国80%的明太鱼都来自这里。延边临近日本海,洋流让冬季的气温徘徊在0℃左右,反复的冻结与解冻能让明太鱼干有最好的口感。
填空题:“洋流让冬季的气温徘徊在0℃左右”,此处的洋流应该是(日本暖流),送明太鱼从北端前来的主要洋流应该是(千岛寒流),此处的明太鱼加工产业是(原料指向型)工业。
问:分析延边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明太鱼加工产业”的原因。
答:临海,地理位置优越,紧靠明太鱼分布区;洋流影响下,气温徘徊在0℃反复冻融利于晾晒,保证产品质量;临近朝鲜、韩国等消费市场,运输成本低;临近国内外朝鲜族分布区,符合当地人饮食习惯,市场稳定需求量大;人工、用地成本低;加工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大约200万年前,一个浩如汪洋的湖泊,在这片土地上逐渐形成。古松辽湖,它的面积是现在中国最大湖泊青海湖的10倍。随着地质运动,大地隆起,湖水散去,在距今2万年前古松辽湖彻底消失,残留下一片片泥林、湖泡、沼泽和湿地。吉林的西北部,大气降水远少于蒸发,同时水中盐碱含量高,无法饮用灌溉。
问:分析松嫩平原多湿地沼泽的原因。
答:降水较多;地势低,排水不畅,河水易泛滥,水源充足;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地下水埋藏浅,易出露地表;古湖泊面积大,储水多,遗存沼泽湿地;气温较低,植被有机体不易分解容易积累,形成泥炭沼泽。
【知识链接】 有盐湖,必有古大湖,能析出这么多盐,说明以前有特别多的水,如运城盐湖、察尔汗盐湖等。
往南飞入科尔沁草原,在这里风吹草低,看不见牛羊,取而代之的是入秋前的牧草收割。先切割,同时聚拢。然后收集打捆。科尔沁曾经是草原民族的天然牧场,因为过度放牧一度变成了中国四大沙地之首,30年前人们开始了退牧还草的生态工程,今天牧草集中收割制成饲料,可以喂饱更多的牛羊。
问:从生态恢复的角度,分析收割牧草发展牧业的优势。
答:因地制宜,在沙地边缘建乔、灌、草防护带,防风固沙;机械集中收割高效且均匀,保护草根,提高喂养效率;残余秸秆、枯枝败叶还可以提供生活能源;调节农林牧的关系,恢复生态的同时,发展产业,提高收入。
松辽平原上,京哈高铁飞速掠过松花江,离它不远,一座旧桥凝视着江水。
问:简述京哈高铁的运营带来的影响。
答:属于我国“四纵四横”高铁路网中的“一纵”,完善东北高铁路网规模,全方位融入全国高铁网;缓解东北原有铁路的运力紧张;缩短主要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方便沿线群众出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冲击京哈之间航空运输。
【知识链接】高铁的修建能减轻东北的货运压力吗?
可以,虽然高铁是客运,但原有普通铁路中客运和货运同一路线,普通线路中客运减少,势必释放货运压力。京哈高铁沈哈段通车后,沈大铁路每年可增加货运能力1150万吨。而京哈铁路沈阳至哈尔滨段,每年可增加1000万吨,大大缓解哈大铁路运力紧张的局面。
CR400系列是“复兴号”中最快的型号,运营时速达到350公里,因为身上金色的花纹,人们给它起了个昵称叫“金凤凰”。
汽车是长春的名片,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选址在长春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肩负重任的一汽,被人们称为汽车业的共和国长子。就是在这里,新中国的汽车工业迈出了第一步。60多年间,汽车工业从一个梦想长成了栋梁,现在像这样的解放汽车,一天就能生产1500辆,哪里正在建设,哪里需要运力,哪里就有它们。现在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这里的每一辆汽车都即将去改善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生活。
问:分析长春成为“汽车城”的原因。
答:工业基础好,配套设施齐;靠近科研机构和大学,科技水平、劳动力素质较高;相关企业集聚,形成规模效益;靠近钢铁工业基地,原料充足;建国初期,附近省市煤炭产量高,动力充足;交通铁路网完善较早,火车运力强;我国对汽车的需求量大。
【知识链接】当年为什么选择了长春?
七十多年前,中苏商定由苏联援助中国建设一座可比肩自己国家的现代化的载货汽车制造厂。当年苏联专家表示,中国的第一个汽车制造厂应像苏联的斯大林汽车制造厂一样,选址在首都附近。但苏联专家也指出,建一个大型现代化的汽车制造厂首先需要考虑电力供应,其次还要考虑钢材供应、铁路运力、地质和水源等基础条件。
汽车厂一年需要二十几万吨钢铁,而北京石景山钢铁厂好多年以后才可能实现这个产量;年产3万辆的汽车厂全年需要电力2万4千千瓦,而西安只有9千千瓦,南方城市在水电未得到大力开发的当年,更是无法满足能源及原料条件。
考虑到东北地区的能源、原料优势及铁路运力优势,加上基础设施和离苏联更近的距离,成为更合适的选址。
1951年 1月18日,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在北京召开会议,最终决定在吉林省四平至长春一线选址。
年轻时翻山越岭的它们缓缓停了下来,肩并着肩,分享着走南闯北的故事。尽管还保持着整装待发的模样,它们再也不会轰鸣着向前。也许你并非生在它们的年代,也许它们从未到达你的家乡,在你的记忆中一定有它们的身影。刚打完解放战争,就冒着枪林弹雨奔赴遥远的战场,大地还在颤抖,就把救援物资送进唐山,从抗洪前线到西北的茫茫戈壁,都回荡着它们的声音。蒸汽滚滚的时代不会被轻易忘记,沸腾的心从未冷却。
问:列举吉林发展工业旅游条件。
答:工业文化发达,知名度高;工业发展起步早,工业遗迹多;具有较高的审美和文化价值,游览价值高;水陆空交通发达,通达度高;离东部人口稠密区距离近,客源市场广阔;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质量高,接待能力强。
滑雪是一项古老的运动,有着超过40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时光里,人们发挥想象力,不断的开创新玩法。把滑雪和杂技相结合,自由式滑雪也许是最惊险刺激的雪上项目。
问:为什么吉林成为滑雪运动的天堂。
答:纬度高,接近冬季风风源地,地形对冬季风阻挡作用小,冬季漫长且寒冷;据海洋近,气候冷湿,降雪多,冬季时间长,蒸发弱,积雪容易保留;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多山地丘陵,地形有起伏;拥有大量优良滑雪场;冰雪运动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好;重视冰雪运动教育,体育院校多,教练多。
【知识链接】东北为何是冰雪运动的冠军摇篮?
这是此次冬捕带头大哥,人称“鱼把头”,他要在茫茫冰面上找准鱼多的地方,凿冰下网。破冰捕鱼,在查干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如今它已经成为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远远望去,这真不能确定鱼够不够分。
问:查干湖冬捕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名片,吸引着远道而来的宾客。每年12月至次年春节前是冬捕的黄金时间,分析选择这一时间的原因。
答:冰面大,冰厚实,便于安全开展捕捞活动,不用船,节约成本;冬季低温,便于储存;鱼类处于冬季不活跃的时期,易于捕捞;腊月为当地农闲,劳动力充足;年前,鱼产品市场需求更大;冰面宽广,增加客容量,满足游客近距离体验。
榆树市每年产出近70亿斤粮食,是全国产粮最多的县级市。全国产粮十强县,有一多半都在吉林。充足的粮食产量,为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玉米在明朝从多个渠道传入中国,苞米,苞谷,玉麦,棒子都是玉米在不同地方的名字,在你的家乡话里,它叫什么呢?
问:分析吉林是玉米黄金带的原因。
答:自然条件:温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雨热同期,水热充足;作物一年一熟,生长周期长;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开阔;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农产品需求量大;地广人稀,利于机械化大规模作业;铁路公路网发达,交通便利,利于农产品运输;工业基础好,利于农产品的运输及加工;历史基础好,国家政策的扶持。
几个有趣的彩蛋
我们眼前的松花江,流经吉林、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在它的臂弯中生活着五千多万人。1951年,松花江水被水坝挽留,顺着人工开凿的灌渠,流向前郭灌区。通水的灌渠在夕阳下闪闪发亮,那年秋天,稻花的芬芳飘荡在松花江两岸,打破了东北只能种出玉米的断言。夏天,这里是绿色的千里沃野,秋风吹来,稻田变得金黄。
松花江两岸的风景日新月异,家的味道,不曾改变。
这一集的文案太赞了,摘了不少,全文5200字,如有错别字,还请见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