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根不是一回事儿!有个毛可比性?
这几家想干的事儿,你以为他们想做的是电动车时代的大众丰田。
其实大疆华为更有可能目标是成为电动车时代的采埃孚、爱信,这种上游企业,甚至博世、博格华纳这种上游巨头。
而滴滴可能目标是成为电动无人驾驶的出租车公司。干掉出租车、快车、专车司机,自己玩出行。
那我问你,大众、爱信、博世、你们当地的出租车公司,谁胜出?
…………
以目前来看,国内的话,百度的方案应该是这几个里面目前最领先的一个………
不过吧,这轮造车热潮的成果至少3-4年后才能体现……
现在就在说哪家是“系统级方案的完美提供商”和哪家是“PPT造车”,是不是太扯了一点………
而且,很多人前几天在吹的北极狐那个方案,成本其实并没有吹嘘的那么低,优势只能说是不明显
说到底了,不要搞企业崇拜就是硬道理
以上
造车势力看似啥人都有,但其实有代际之分,我在这简单给大家列了张图。
我们先得明白,这些看似跨界造车的互联网企业,其实是在主场作战。这是属于中国的机会,内燃机上我们很难再超过欧美日车企了,但是在智能汽车上,我们可以直接实现弯道超越。
传统欧美日车企,虽然有着悠久的品牌积淀以及造车历史,也取得了内燃机时代属于它们的辉煌。
但是,从目前来看,内燃机技术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短期内怕难有发展,而未来车辆的智能化技术,对于这些企业来讲,也是全新的领域。这些企业背负着以往对于车的形态的认知与执念,在转型智能化的同时,或许会背负一些比较沉重的包袱。
对于新势力车企三巨头而言,虽然它们没有传统车企那样沉重的包袱,但遗憾的是,它们不具备核心技术能力。
大部分新势力车企,它们的技术——从车机到动力系统——基本都来源于第三方。相对而言,他们自主研发的能力稍弱一些,而自动驾驶技术发展飞快,如果企业没有自主研发能力,未来很难确保技术是否能跟上时代的进步。
这样来看,特斯拉、苹果、华为、百度,依托其互联网领域的沉淀,在技术层面或许更有优势。
特斯拉作为第一批互联网造车企业,拥有着较为成熟的技术,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就比较缓慢。加上这几天来的一系列负面事件,我个人不是很看好特斯拉未来的发展,毕竟汽车质量是第一保证。
苹果虽然有着相对深厚的技术积累,但在造车方面,起步较晚,至今尚未有成型的车辆问世,量产落地更是有待时日。
华为和百度方面,两家企业同样有着强大的技术背景支持,但使用的系统却不近相同,华为的激光雷达系统,整体造价成本相对较高,估计以后可能会集中于中高端豪华车型。而百度使用的视觉系统,相对来讲造价成本更低,所以先一步实现了落地量产。就拿最近上市的搭载了百度Apollo自动驾驶系统的威马W6来讲,虽然已经达到了L4级别的自动驾驶,但整车落地的价格还是很亲民的。
百度是先做Apollo,再造整车。虽然很长时间百度都没提造车的事,但现在造车的核心技术自动驾驶在百度手里拿捏着呢,这相当于先让合作车厂把各种坑先试了一篇,把经验装进自己口袋,再一股脑灌给自家的整车制造。
小米和滴滴虽然也已宣布入局造车,但一直在整车自主研发与和老牌车企合作间反复横跳,直到现在也没有公布他们的整车合作商,这两家造车进度目前还不明确,我个人持观望状态,未来发展如何,还是要看其具体措施。
而诸如易车、恒大等完全没有相关技术和背景的企业来讲,虽然也迫切的想要进入造车阵营,但造车这件事对于它们来讲,就好像望山跑死马,看似近,实则远。目前来看,这些企业可以被划为造车“气氛组”阵营。
以上,我是 @Puddle ,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版权所有,首发donews的maomaobear专栏,禁止转载
互联网企业造车,各有各的算盘
最近一段时间,互联网公司造车的新闻层出不穷。先是百度要下场,自己造车。然后是小米发声,要造小米汽车,然后易车,滴滴都声明造车。最后已经辟谣不造车的华为也来了,大疆同样不甘人后。
为什互联网巨头纷纷造车,他们各自想要什么呢?
一、互联网造车容易吗?
其实,中国的互联网造车之前热过一轮,特斯拉上次股价大涨的时候,中国也是各个公司造车,经过几年洗礼,优胜劣汰,诞生了蔚来,小鹏,理想,威马。淘汰了两位数的企业。
而对成功量产的几家来说,造车过程历尽艰辛。
蔚来一开始连测试设备都没有,要借大学的,还给弄坏了。小鹏一度找不到给代工的地方。
但是,经过几年的探索,互联网造车还是造出来了。
除了公司的努力,还要感谢国家巨额补贴造就的电动车产业链。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已经能够自己解决三电问题,有宁德时代等一批厂商出现,也有一大批提供各自服务的公司,互联网造车的难度变低了。
如同小米开始造手机的年代,产业链有了,造手机就容易了。
所以,现在互联网巨头纷纷下场,造车不再需要烧那么多钱,风险也基本都趟明白了。后来者可以摸着石头过河。
二、巨头造车图什么?
虽然都是巨头,但是大家下场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可以分类讨论。
首先是目的是整车的,代表厂商是小米。
小米造车的理由和苹果类似,智能手机基本饱和,没有成长空间。iot产品的空间大,但是更新频率低,不够解渴。
而汽车这个东西,单价高,有损耗,换车周期不太长,营收巨大,空间大。
同时,新能源和自动驾驶体验相比传统燃油车有优势,有发展空间,所以小米自己下场,要营收。
百度造车虽然也是造整车,但是更大的目的在于卖AI。
百度的AI搞了很久,水平很高,但是长期以来落地不易。
汽车产业链没有那么容易进去,百度搞了很多合作,都是隔靴搔痒。
最后百度决定自己下场,自己造的车才会把自己的技术搭载好。百度手里有算法,有算AI的昆仑芯片。百度希望自己的智能汽车普及自己的AI技术。
大疆和华为有点类似,但是不完全相同。
大疆是研发了一套自动驾驶的整体软硬件方案,与车企合作进去供应链。大这套一上来就是车规,成本控制,实用功能,很务实,是真要立刻卖的。你未来很可能先用到大疆的自动驾驶方案。
华为野心比大疆更大,华为不仅是自动驾驶智能坐仓,华为也做电机,它想覆盖整个电动车的技术。
类似于手机里面的SOC,核心华为都做了,你攒一下测试测试就是整车了。
华为这个对整个汽车产业链构成挑战。
滴滴造车是利益最大化扩展,别人造车要卖,得有人买。
小米希望粉丝支持,华为大疆进去产业链,挂别人的牌子,也得看挂靠牌子的销售。
滴滴的强大在于,手里有1000多万司机要买车,滴滴有决定权。
你买现代的,吉利的,比亚迪的,不如买我滴滴的。
我滴滴还能挣一份汽车行业的平均利润。
所以,都叫互联网造车,其实大家目的各不相同。
三、滴滴最有希望成为BOSS
现在中国电动车销量不错,但这是有补贴和牌照加成的。
电动车有加速和平顺性,噪音优势,但是充电时间,充电方便程度,里程焦虑存在劣势。
电动车和燃油车有激烈的竞争,比亚迪BMI这种中间方案两头讨好。
大家造出来车都有卖得问题。
蔚来,小鹏一个月几千辆很不容易了。新生的企业卖得会更少。
而互联网造车真正的boss是滴滴。
因为它有之前1000万的保底销量,网约车理论上8年更换(实际可能更短一些),一年125万量,一个月是10万多!!!
这是什么概念?电动车型销量记录是五菱,不过3万,其他只有几千。
燃油车型最多一个月6万也就顶天了。
滴滴做好了,其他家无法追赶。
小米要当滴滴的车型有点困难,但是滴滴自己造车,是与百度,华为,大疆兼容的。
谁能搭上滴滴的车,谁的方案就能普及,谁就能成为巨头。
汽车这个东西,量大为王,谁量大供应链拿谁当爹。
如果滴滴搞个优秀的单一车型,滴滴造的车可以又好又便宜,竞争力无法抵挡。
譬如蔚来ET7这种配置的车,以蔚来的量,可能要40万才能攒出来不亏本,滴滴可能20万就够了,卖30万,滴滴还能多挣10万。
所以,滴滴才是互联网造车的真正BO SS
现在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互联网造车,都应该与滴滴合作,设计出适用车型,把自己的技术搭载上。逐渐替换滴滴的运营网约车。
滴滴也是对自动驾驶要求最迫切的,省1000多万司机工资是多大利润?你算算?
所以,滴滴是互联网造车的终极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