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药,这个问题需要分不同的时段来看。
早商时期,商王朝在成功从二里头文化手中接过了霸权之后,商军开始前往天下各地接收二里头的势力范围。
在中原地区,商王朝在郑州二里岗建立都城的同时,在二里头古城旁建起军事要塞偃师商城,监控前朝遗民;同时他们还接管了原属于辉卫文化的焦作府城、辉县琉璃阁两个城池,作为王都的北部屏障;他们改造了二里头文化留下来的两座要塞——大师姑和望京楼,大师姑曾经被商王朝摧毁的城墙得到了重建。
在晋南,二里头人建立的东下冯古城被商王朝占领,商王朝为了控制运城的盐和中条山的铜,在东下冯驻军,并在东下冯到王朝核心郑洛地区的交通线上建起垣曲古城,保证交通的安全通畅[1]。
在南方江汉地区,商人追寻着夏人的脚步接管了荆南寺、意生寺、辽瓦店子、盘龙城等二里头聚落,并在盘龙城筑起城墙,形成了早商的南方聚落群,以盘龙城为中心控制大冶、瑞昌等地的铜矿石,保障中原地区的铜料供应。
在这个时代里,我们惊奇的发现,商王朝这些远隔千里的地方据点出现了惊人的一致性。不管是建筑形式、陶器器形和尺寸、墓葬形式还是青铜器风格,都呈现出一体化面貌,这样的面貌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这透露给我们早商统治地方的方式[2]。
地方聚落在文化面貌上强一致性表明,商王朝的核心区域——郑洛地区对地方据点进行着强有力的控制,并且长期和地方据点保持着强交流。联系到盘龙城等地发现的高等级贵族墓葬,我们可以推测商王朝对地方的统治是由王朝派出王室成员,率领郑州的商族人对地方据点进行直接控制,这些戍守边疆的驻军甚至可能存在轮换制度,否则难以解释地方据点和中原地区长时间的一致性。
而在中商时期,由于商王权力衰落(可能是由于东夷反叛导致王都被毁),这些地方政权大都在白家庄期出现衰落乃至废弃,显示早商的控制模式出现崩溃,无法维持边境的大量驻军,盘龙城除外[3]。
盘龙城则在中商时代继续存在,但是和北上的商王朝核心交流减少,出现了大量的本地陶器类型,青铜器纹饰也停滞了。在这个时期,盘龙城早期的宫殿和城墙已经废弃,早期高级贵族墓地也不再使用,新的宫殿和贵族墓出现在另外的区域,显示盘龙城内部出现了权力更迭[4]。在较晚的时候,即中商晚期洹北商城期,盘龙城被彻底废弃。
中商时代,地方据点大部分被废弃,商王朝内部陷入内乱,这是由于核心聚落崩溃之后,率军的王子们争夺政权造成的。这个时期商王朝的扩张集中于淮河流域,淮河中游的安徽阜南台家寺遗址出现大型宫殿、高等级青铜器和青铜冶炼,这表明中商时代,商人力图通过控制淮河中游的铜矿复刻早商的伟业。
然而台家寺遗址从建立开始,就出现了强烈的独立倾向,后期铸造的青铜器甚至比商王朝核心区域还要大和精美。在晚商到来之前,台家寺遗址即告废弃,或许是政治斗争失败、商王朝主动收缩等多重因素造成的。
也就是说,早商那一套不仅不行了,还会造成新的危机。
进入晚商之后,商王朝开始调整自己的地方统治策略。
在西、北地区,商王朝屡次出兵打击西、北方国,但是这种战争并非以灭国占地为目的,而是通过武力施压让这些方国臣服,向商王朝缴纳义务;
在南方,商王朝和吴城、炭河里这些地方政权保持着较好的关系,双方建立起货物交换,并没有直接的军事冲突;
在东方,商王朝不断对岳石文化——东夷进行军事打击,在晚商二、三期时,已经占领渤海沿岸,将战线推进至潍河一带,此时商王朝开始将军队领袖分封到东部区域。和早商的驻军不同,这些新的封国获得了一定的政治独立性,在新的土地上长久地居住下来。
这样,晚商时期,商王朝就完成了新的政治结构建设,即核心-封国-臣属方国,在这种建筑结构中,隶属于商王朝的地方封国和异族方国呈现犬牙交错的分布。从甲骨文记录中看,商王不断将各种义务分派给封国和臣属方国,不仅满足王朝内部奢侈的开销,还用以控制这些地方诸侯,甲骨文中,商王频繁命令某些方国进贡、朝觐,如果对方不从命,则商王征讨之。
新的政治结构,加上商王对祭祀的垄断形成了晚商的政治格局。这个时期和早商相比,商王朝可以直接控制的地理范围缩小,但是却能够控制覆盖范围大得多的天下诸国,重新捡回了祖先的霸权。
(P.S:我的公众号“阿成说史”目前正在连载商代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