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一个平行时空宇宙中。安徽是这样的:
我们叫它B安徽。
在这个时空中,合肥市直辖了,行政级别和安徽省一样。B合肥常住人口800万+,GDP比不了上海、重庆,但处于稳步上升中。B合肥高等学府拥有:
985/C9:中科大
211/双一流:合工大、安徽大学(地理位置在合肥)
其他专业强校:
农业:合肥农业大学(前身安农)
医学:合肥医科大学(前身安医),合肥中医大学(前身安中医学院)
师范:合肥师范大学(合肥学院和合肥师范合并而成)
军事:国防科大合肥校区、陆军军官学院
建筑类:合肥建筑科技大学(前身安建筑)
其他中科院研究所若干。
企业:京东方、科大讯飞、科大国创、江淮重工、中国电子研究所等等
国家支持重大科研项目:量子通讯、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国产高性能芯片关键技术研发。
城市招牌食物“合肥大麻花”也多是安徽代工的。
B安徽:
省会:芜湖(安庆、蚌埠、阜阳均表示不服)
高等院校:
211:安徽大学,但校址在合肥,人才大都是为合肥和南京培养的,也没法带动安徽消费,还要财政上补贴它。
其他:
师范:
芜湖,安师大;皖北,阜阳师范,淮北师范,淮南师范,经网友提醒补上安庆师范(想改名安庆大学,多次提出申请被驳回)
蚌埠,安徽财经
理工科:淮南,安理工;芜湖,安工程;马鞍山,安工大
医学:芜湖,皖南医学院;蚌埠,蚌埠医学院
军事:蚌埠,坦克学院…
企业:营收额越来越不行的奇瑞…
产业战略:缺乏高端行业,但皖北有煤矿,安徽人口也比较多,那就发展资源吧,挖煤炼钢铁吧,然后,合肥和南京因为B安徽大练钢铁,雾霾严重,有个前美籍央视主持人拍了个纪录片叫《“穷”顶之下》,B安徽面临巨大舆论谴责。
外地人根本搞不清B安徽的省会是芜湖还是蚌埠还是阜阳…B安徽地图呈环形,北部是中原文化方言很像河南话,南部为吴文化,方言跟江西、浙江很像。
显然B安徽弱多了,如果我是B安徽的省领导,我都感到绝望…
我惊呼,这个B安徽不就是…现实中的河北嘛…
咋比…
最可悲的是,河北人都在说事实……而外省人都觉得在自黑……
很难说,应该说是个未知数。
不能不承认媒体的力量,只要是有影响的媒体一宣传,人们很容易跟风走。
洒家发现一个现象:北方的省份和城市普遍都是悲观的,很少对自己生活的地方有较高的评价;一提到南方的省份或城市倒是充满了羡慕,全然不问是沿海还是内地(可能在他们的印象中南方就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就如同以前某些坚持“外国月亮更圆”的国人,就是认为外国好,哪里都比自己的国家强(在他们的印象中外国就是米国、西欧和日本)。
在很多媒体的轰炸式宣传之下,北方就俨然成了矮穷挫,南方就成了高富帅。从某种意义上说,似乎踩北方赞南方就成了政治正确。
北方的媒体不发达,于是也就失去了话语权。
现实如何呢?就拿两个很重要的指标(车子和票子)比较一下安徽与河北。
比较一下:河北人均居民存款全国第8,是71510元;安徽人均居民存款全国第22,是49498元;河北汽车普及率全国第6,每百人22.34辆;安徽汽车普及率全国第22,每百人14.96辆。
车子、票子与GDP相比哪个更重要?洒家不想多说。
再来看一下存贷款余额(人口用的是七普以前数据),这方面河北也还可以。
人均存款61503元,减去贷款27324元,余额35991元。这样的数据证明家庭负债率偏低(比南方各省低跟多),反映民众的财政状况好一些。
至多GDP等个别指标可以支持“北方衰落”这样的论点,前提还是北方地区的GDP被大面积挤水了。
几年来,“North衰落”论很是流行,很多媒体和个人也很愿意探讨这一问题。甚至有的说:South即使去掉沿海地区,也是完爆North(包括北京在内的North)。当然,类似的说法还是很可疑的,因为其中一般只涉及GDP这一数据,并没有全方位比较,尤其没有提及双方的负债率(大家都知道,“债台高筑”更能说明问题)。
指标很多,但在省际只拿票子、车子这两个指标进行比较。
南北方对比有个非常令人困惑的现象:就人均GDP而言,十年间南方与北方经历了由1:1到1:0.9的变化;就人均居民存款而言,十年间南方与北方经历了由1:1到1:1.1的变化。
2010年北方15省( 2010年北方15省(区、市)总人口56080万,居民存款总额128011亿元,人均22826元。2010年南方16省(区、市)总人口77198万,居民存款总额172830亿元,人均22387元。
2010年北方人均居民存款22826元,南方人均居民存款22387元。
北方15省(市、区)存款总额402170万亿元,人口57229万,人均70274元;南方16省(市、区)存款总额524089亿元,人口83750万,人均62578元。
2020年北方人均居民存款70274元,南方人均居民存款62578元。
2020年北方若去掉北京(14省、区、市)存款总额357571亿元,人口55040万,人均64998元;南方16省(市、区)存款总额524089亿元,人口83750万,人均62578元。
比较一下,2010年北方算上北京人均居民存款也只比南方多439元,2020年北方即使去掉北京人均居民存款也比南方多2420元。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媒体把北京看成北方唯一的发达经济体。
至于GDP和存款哪个更重要,相信大家都能得出一致的言论。
不从省份来看,仅从市(地级)、县来看,类似的情况也是存在的。换言之,北方经常在GDP上是落后的,其余方面则不太好说。
在南北方城市的对比中,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北方城市的GDP大约相当于南方城市的三分之二甚至更低,在很多其余经济指标上却明显好于南方城市。
再看县级城市,山东GDP七八百亿的邹城、寿光和滕州平均公共预算收入80亿,而南方一些省份即使GDP过千亿的公共预算收入也不过三五十亿,同等规模的有的甚至只有二三十亿。
点击展开,查看完整图片
再来几组数据。
挺搞笑的提问啊……
斯诺登都过去这么久了,
不会还有人不知道拉登塔利班什么的一开始都是美国资助的吧?
恐怖组织?
美国不管它们,它们发展的起来吗?
大部分恐怖组织不就是美国为了搞俄罗斯或者其他人搞出来的代理人吗?
====================
嗯,对了,不懂的可以去看这个,
在初中时,我在我表姐身上观察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表姐平常不怎么学习。但每次成绩下来时,她总是特别伤心难过,责备自己当初没有好好学习、考试不够细心等。等过了两天,一切回归正常,该玩玩她的。
后来,我在很多人身上都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们自责,但却总是反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我慢慢领悟到,自责有时候是一场“作秀”。不仅做给别人看,还做给自己看。
做给别人看很好理解。展现自己的愧疚,博取同情,减轻别人的责备。
做给自己看就耐人寻味了。
一方面,自责虽然让人不适,但却可以转移注意力,减少我们直面错误的痛苦。
另一方面,自责还会给人一种“吸取经验教训”的错觉:看,我都这么自责了,以后肯定不会再犯这个错误了。
但请记住,自责和吸取经验教训是两码事。
自责只是告诉自己“我再也不这样做了”,而吸取经验教训是思考“我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避免重蹈覆辙”。前者只是试图平息内心上的痛苦,后者却是提出解决方案,力图做出改善。
而通常来看,前者只会让悲剧重演,后者却能真正避免同样错误的再次发生。
约翰·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里牧师对其做了极佳的诠释:“我去布道,心里就说,’天哪,这回我可不能干这种事了。’可是就在我这么说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又打算那么干了。”
此外,自责还会让我们错过吸取经验教训的最佳时间。
比如,当考试失败后,很多人会陷入愧疚之中,情绪好几天都萎靡不振。等他们情绪好了一些,他们却得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修正错误。因为他们不仅错过了老师讲解试卷,而且还把很多做过的题给遗忘了。
究其原因,我们的记忆是个非常“不靠谱”的家伙。时间过得越久,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记忆越具有概括性。这就会导致很多重要细节被遗忘。有时候,你甚至觉得那个错误只是无心之过。
这向我们传达的一个质朴的道理是:错误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恰恰是吸取经验教训最为宝贵的时间。
接下来,让我通过一个例子来向你展示放弃自责的好处:
假设,你现在在备考考研,你学累了,忍不住开始玩手机、刷视频。显然,这是一个错误。
半小时后,你抬头看了一眼本来正在写的数学真题,感到十分自责。而自责恶化了情绪,你变得更加消极。为了摆脱这种情绪,你不得不通过一些能快速得到奖励的东西。你很可能会继续刷视频,情况严重时甚至去暴饮暴食。结果一个下午就过去了。
但如果我们能在错误发生后放弃自责并选择直接吸取教训呢?
嗯,刚才我自控力不足,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为了避免我再玩手机,我要帮它关机,放在书包里。等学习任务完成后,再痛痛快快地玩。
然后你继续学习。等晚上你回头看这一天的时候,你依然会觉得很充实。你不会因为玩了半小时手机而责怪自己。因为你从错误中成长了。这份经验还会让你更好地应对其它错误。而这才是真正宝贵的东西。
所以,在生活中,你一定要经常提醒自己,错误发生就发生了。我不需要自责。关键是要想想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避免重蹈覆辙。
有不少知友听说我办了一个读书会,想加入进来,在此我表示热烈欢迎。读书会已经创建两年半了,成员活跃,氛围很好。但同时,我们也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到我的公众号“大明白”了解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