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理化差距无非几个方面:
1、比高度深度。二次曲线不够就微积分,微积分不够就高等代数。离散数学、实分析、复变函数、泛函分析、微分几何、四大力学、广义相对论。优秀的高中生直接相当于平庸的本科生。
2、比复杂度,因式分解玩出花。
3、比速度精度,让大部分人做不完试卷,或者没有时间精细做,比出错率。
1选拔的是天才,2选拔的是怪才,3选拔的是工具人
毕竟工具人需要的是效率高出错低。
给学生减负的唯一途径是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除此之外,别无它路。其他所有的方案都是无效的。
只要大学录取中存在激烈的竞争,那么内卷就是不可避免的,与应试教育无关。
学生拼了命也要考上好大学,本质是基尼系数太大,阶级跃升对今后的人生影响极大。如果要减轻内卷,只有让考入不同大学的人收入差距不那么大,才行——让超市收银员也有光明的未来。否则,即使高考考俄罗斯方块或者连连看,中学生依旧会过上996甚至007的生活。
欧洲教育不那么内卷是因为贫富差距小一些,管道工不怵教授;某些国家教育不那么内卷是因为阶级固化,教育不再具有阶级跃升功能。我国教育如果想降低内卷,只能走两条路的其中一条。这不是教育部能解决的问题,教育部唯一能做的,只有让这个内卷过程中,学生们尽量学的还是有用的东西——比如数理化知识和法律常识,而不是回字的四种写法。
以我有限的做题经验而论,小学和中学阶段,绝大多数所谓的“难题”,对学生的甄别效率不高。这些“难题”可大致分为两种。
比较常见的一种,只要掌握了套路,就可以化解。水平高的教师,可以把各种套路总结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出题人想考什么,陷阱在哪里,全都一览无遗。再搭配足量的训练、把做题速度提上来就完事儿了。
我的高中数学老师就是这样,知识点让我们自己看教材,他讲课主要讲做题套路。这样的课很无聊(以至于我经常被催眠得半睡半醒),但只要学生有效听讲做题就能对付考试中的大部分所谓“难题”。高考完的散伙饭,这位老师定的规矩,没考到140分的(满分150),每差一分罚酒一杯,全班只有两个学生被他罚酒。(我就是其中之一……)
不止是数学老师,我高一下半学期化学课换老师了、高三物理课也换老师了,都换成了这种讲套路讲得很好的老师。物理老师换了无所谓,反正我本来也不怎么听课。新的化学老师简直是灾难性地催眠,虽说她(当时)是位身材爆炸的年轻人妻,但完全无法炸醒我……直到高三,化学老师又换人了,虽说还是讲套路,但人家是位精力旺盛的真·欧巴桑,而且是班主任,我也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听课,到最后高考化学总算没太拖我后腿。
像我这种没啥数学天赋和化学天赋的学生,被高水平的老师带着学套路,也能混个不错的分数。这种所谓的“难题”,与其说是在考学生,不如说是在考老师、在考教研组。
上述情况虽说对真正的高水平学生和高水平老师带的普通学生区分度较小,但好歹不会让前者比后者考得差;另一种情况的所谓“难题”就比较搞笑了,能够反过来让高水平学生考得比普通学生差,实现了逆向区分。
没错,我说的就是竞赛生很容易遇到的情况:在中学知识范围内答案是A,在竞赛(或者大学)知识范围内答案却是B甚至根本没有答案。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化学和生物两门学科,知乎上的吐槽非常多,我就不赘述了。物理也有,我就遇到过。高二的一次半期考试,一道题考了金属杆在平行导轨上切割磁场的运动,出题人别出心裁地设计了这样的情景:空间中均匀悬浮着微粒,被金属杆扫过空间中的微粒会吸附在金属杆上、使金属杆质量增加。题目还给出了空间中单位体积内悬浮颗粒的质量。很显然,变质量物体的运动,超纲了。
到此为止,这还只是一道用高中的套路解决不了、用竞赛或者大学的套路可以解决的“难题”,无非就是计算复杂一点、花的时间多一点。一些竞赛生估摸一下计算量,索性就先去做后面的化学题和生物题了。
然而,出题人给的参考答案,居然是以“假设金属杆增加的质量可忽略不计”为前提进行计算……卧槽那你给出单位体积内微粒的质量作甚,闹着玩的吗?再一算金属杆从头到尾扫过空间内的微粒质量,加起来都快有金属杆原质量的一半了,这也能忽略不计?
(遗憾的是这位出题人就是我高三的物理老师……)
除掉这些对学生区分度不大甚至逆向区分的“难题”,真正高水平的难题我也做过,比如国际竞赛的题。教练把从第一届开始到当时的每一届国际竞赛的题都打印出来给我们做了,总的来说,越往后,题目越长(有的都快两三页纸了),这么长的题目主要是在描述物理现象,比如哪儿哪儿哪儿观测到超新星啊什么的,接下来要你合理搭建数学模型,解释物理现象甚至作出预测。
这种题就很有意思,跟小时候看《十万个为什么》似的,光把题目读一遍就已经长了点见识。我这种没啥天赋的,要琢磨很久才能想明白这个物理场景是怎么回事,物理直觉强的同学已经开始建模了(尽管建得未必对路),区分度非常高,而且也很难总结什么套路——物理学分支何其之多,你能把套路都总结清楚那你就可以去写朗道十卷了,还当什么教练、做什么题?
啰嗦这么长一串,我就是想支持一下教育部的此项禁令:把普通学生从学做题套路的无聊课堂上拯救出来,腾出时间来多看两本《十万个为什么》也是好的嘛!
当然,这对那些靠研究做题套路吃饭的老师来说,恐怕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百万漕工,百万漕工.gif
人类群体进化应该也要把智力进化包括进去,不过教育部好像并不这么想。
Interesting huh?
这居然有人来问??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
第一,你倒是喜欢人家,人家喜欢你吗?
第二,你倒是跟他上了一个高中。那到大学怎么办?万一他没考上大学,你是不是要跟他一起辍学?如果他考一个不好的大学,你是不是要放弃更好的大学跟他在一起?
第三,你跟他在一个高中又有什么意义?中学生就算你们互相喜欢,还不是分手。你们还能外面买套房去登记吗?年纪也不够啊。那既然大概率是三年以后就要分手,那你现在跟他在一个高中又有什么意义呢?就为了上学放学能够一起走?
第四,你看看你爸你妈差几岁。等你真的到了结婚的年纪,能和你结婚的女生现在估计还在上小学。世界那么大,出去多看看,一般来说大学毕业那年回过头去,你会发现当初的自己是多么幼稚。
商场运营方的本质是物业公司,
想各种办法吸引人流过来,接着招商,目的是收取租金,然后涨租金。
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来福士想要吸引的大批顾客群体,他们是不是在意棒棒入内。
如果他们其实希望棒棒不入内,那么来福士不过是个手套防火墙而已,抵挡了来自网络和外界的骂名。
如果他们反对禁止棒棒不入内,那么就算没有这个报道一段时间后来福士自己也会被用脚投票的顾客教做人。
商场是否以为棒棒影响了形象不重要,最终用户怎么想的才重要,想想谁掏钱?
所以,到底是顾客有这样的需求而商场才这么去干?还是商场自以为是的猜测了顾客的需求呢?这只有顾客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