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点稍微残忍的东西,大家听听即可...
早些年美国编剧的地位其实也不高... 大概二十多年前美国编剧集体搞了一个大罢工,把全美所有在制作中的影视剧和综艺都给搞停了摆,这事才算有了点改善.
关键问题不在罢工本身. 真正的资本主义体系其实同样是不害怕罢工的. 比如可以把产业交给下家什么的. 关键问题是编剧大罢工不止让影视剧停摆,甚至连喜剧频道等电视台都停了摆.
直到这一刻人们才意识到,编剧原来这么可怕... 没了他们,真的会严重影响到美国人的生活.
所以,你觉得中国的编剧有这个地位吗?
中国的编剧集体大罢工,你觉得他们能让电视台,让综艺,让影视剧停摆吗?
不可能.
就中国这电视剧,这电影,这节目,换不换编剧几乎感觉不出啥来. 之前我这边QQ群里有人埋怨收剧本价格太低,因为人家自己都能编,只不过手懒,淘点辛苦钱买个苦力.
我们的编剧,至少很难发生一个电视剧会因为中途换编剧而造成制作水平中途下滑的情况. 我们不只是没有明星编剧. 我们甚至都很难拿出合格的编剧.
中国编剧不是没有过好时候,有那么一年,海岩成立了剧本创作公司,兰晓龙一个剧本单集卖到十几万,黄晖在网络上搞起了编剧公开课. 编剧们都觉得春天来了,结果就是跟后来的编曲,3D设计,AE一样,成千上万急功近利的小青年入行,创作剧本前先问稿费问题和版权问题,从头到尾就没关心过那么一丁点编剧技巧问题.
后来就没后来了.兰晓龙始终还是那个唯一.
我猜到会有人说,你要先有好的市场,然后才会有好的编剧涌现.你不给编剧待遇不给他们地位,谁还愿意干编剧?
你可真能逗我笑.
没有好货源人家凭什么给你好市场? 人家欠你的? 你有本事你也让电视台停摆啊. 你看看中国所有编剧和撰稿一起辞职会是什么结果,你将会看到导演和制片们一起兼职写剧本. 播音员自己去写采访稿... 然后你会发现,人家的工作效率一点没降低...
中国的编剧迄今为止没能力做到让一个行业完全停摆.
2017年的时候,我当时所在的公司搞了一个关于编剧的研讨会,请了一些大腕儿,包括《长津湖》的编剧兰晓龙,当时他因为《我的团长我的团》,正是烈火烹油,所以他是当时研讨会最大的咖,当天同行非常多,所以兰晓龙一高兴,也就多说了点。从他小时候怎么进入美院,一直说到《我的团长我的团》。
当然也涉及了题主提到的问题。
他说了一个小经历,我影响深刻。兰晓龙说他出名之后,找他的人很多,大多是网络小说,然后他说自己对网络小说不熟悉,就没接。然后有一个小剧组,说不是很有钱,请不起兰晓龙,就请他指导一下。拿的也是网络小说,但没钱拿天榜大作,找了个中等热度的小说,改编之后,起名《欢乐颂》。
剧组先带着兰晓龙参观了布景场景,兰晓龙看完之后,说:“剧本可以不看,因为我觉得你们这片子,应该不差。”
剧组听了很开心,但是呢,又怕兰晓龙说客气话,就问:“为什么您敢这么断定?”
兰晓龙说:
我最近因为老是接到网络小说的改编,所以也大致看了一些。然后对照拍出来的片子,发现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网络小说啊,作者聚焦剧情,特别关注讲故事。这个作为文字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呢,作为影视作品,问题就很大。因为你不得不展示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这个其实是编剧最头疼的问题。我没有接那些网络小说的编剧,就是因为我对那些故事背景不熟悉,得花很大功夫去了解,实在没那个功夫。
但是我看了你们这个场景布置,我没看片子,就被代入了。这就差不多了。
后来,《欢乐颂》果然大火。兰晓龙也算是慧眼识珠。
兰晓龙最后总结说:现在搞影视剧的那些有话语权的,都不懂影视剧,还是拿做生意的那一套来套,成本、收益。所以,他们就只会去考虑看得到的成本,什么卡司、IP,甚至服化道,因为这些使他们看得见的,编剧他们看不见,所以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他们觉得,编剧,就是把原著变成演员说的话就行了。
那你就没法跟他们聊了。
当时,兰晓龙的分享获得了在场编剧的共鸣。
我觉得吧,兰晓龙的确说到了关键,就是一个资本的原因。
关于我国编剧地位,我可以说几个事例。
一、《甲方乙方》,有个传说,说冯小刚这部电影是抄袭了王朔的作品,然后也没跟人打招呼,上映之后,才给王朔扔了5万块钱编剧费,好像连演职员表都没给人王朔打。这也是导致王朔和冯小刚交恶的一个主要原因。
这事儿我觉得可信。
二、据我所知,我们看到的好多好多花了大价钱买的IP影视剧,其实是找的影视学院毕业每两年的人写的(具体名单就不说了,没必要得罪人。)所以,我们看有几部影视剧——尤其是视频网站首播的那些大IP影视剧——你就觉得真幼稚,尤其是场景烘托,那就是完全没有经历过或者完全不懂的人写出来的。人物和场景不协调。
三、《战狼2》的编剧当时请的是起点白金大神纷舞妖姬。不过据说他也没拿到多少钱,好像还有点小小的不愉快。不过纷舞大神也看不起这点钱。
其实吧,好多网络小说大神都参与过一些影视剧的编剧,包括知乎上这些大神,但是似乎没有特别火的。我觉得这就是兰晓龙说的一个情况,就是他们写故事一级棒,但是让他们还原场景,他们可能还不具备这个专业要求。
其实,我们看兰晓龙编剧的作品,好多都是靠对场景的融合取胜的。这也是他一直写他熟悉的战争题材的主要原因,他自己就当过兵。
纷舞妖姬也有部队经历,所以他能够较好的把握军营的豪迈。
但是历史剧、仙侠剧、盗墓剧,就不行了,那就编剧瞎编了。
场景这个真的很重要。我记得《无间道》编剧庄文强曾经将自己编剧方法的时候,曾经说过,他写一个剧本,有了大纲之后,脑子里首先出现的不是剧情,而是场景。找一个特定的场景,然后充分利用这个场景的条件,然后把剧情塞进去。
所以我们看《无间道》,对电梯枪声、天台接头、火锅店吴镇宇智退骄兵悍将,印象非常深刻。
其实,昆汀也说过类似的话。昆汀的电影,每一个场景都用到了极致。
这才是一个专业编剧应该有的素质。
而不是剧情。
投资人不懂啊,可是他们管钱啊。他们觉得,能写畅销小说的,一定能写好剧本。
不都是写字吗。
+++10月8日更新++++++
感谢蛤大、感谢猫大。
感谢所有点赞评论喜欢收藏的知乎朋友。
也感谢一下兰晓龙吧。
无以为报,更新为敬。与评论探讨。
评论中很多人认为场景是导演和美工的事情。我觉得当然也没错,但是这方面,编剧的责任更大一下。影视作品,场景的设置,其实编剧就要安排好。
既然说到兰晓龙,我就举一个他最新编剧的《长津湖》,简单分析一下:
《长津湖》3个小时,关键就是写好4个场景,分别是 运兵车、乱石岗、救援之战、长津湖之战。
其他都是过渡场景。
这四个场景里,最精彩的就是第一个运兵车,这个看得出主要出自编剧之手,最后两个场景,编辑可能作用不大。
运兵车这个场景,充分发挥了场景特色、用这个特色来表现人物,非常成功。
这个场景的意义,相当于《教父》开头那个盛大的婚礼,交代出场主要人物、以及预示他们的命运。(现在一般宏大叙事的电影剧本都这么写)
运兵车第一个特点是通道宽敞,没人管。所以编剧设计了跑动的剧情,比如追打易烊千玺等等,展示易烊千玺新兵的特点、同时,在跑动中每个人的表现,交代了主要人物的性格。
运兵车的第二个特点是铺位,这个特点用在了李晨和易烊千玺的捉迷藏上,重点突出了李晨这个人物的特色、他的能力。
最厉害的是第三个特点:运兵车是“闷罐子车”。这个特点的完美利用,直接把场景拔高了,震撼了。这就是一推门看见万里长城那一段!
试想,如果不是闷罐子车而是有窗户的普通列车,那么经过长城的震撼力没那么大,而且普通列车的窗户都很小,没有推门那种65寸大屏幕的震撼!
以上说的这种场景利用,肯定是编剧的事儿。美工只是先办法让这些看上去更舒服些、导演则是在编剧场景设置的基础上进行调度。
《欢乐颂1》开拍的时候,项目组的确钱不多。主要资金来自正午阳光自筹,购买阿耐大神的这部剧的版权费真的不高。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网络文学火的清一色是古装玄幻穿越宫斗权谋剧,这种白领生活剧真卖的不贵。(具体多少,我也不方便透露,但是真的不贵。)
举例说明吧:《欢乐颂1》上映之前,我们几乎都没看到过宣传,基本上是靠口口相传,我们才知道的、并且去看的。这就很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没钱搞宣发、或者说没舍得在宣发上投钱。
有人说导演孔笙很有名、制片方正午阳光很流批。那我们来对比一下《战狼2》的情况。上映之前,知道的人并不多,上映之后才火的。当时其实吴京已经很有名了,但是这不妨碍《战狼2》剧组没钱。这是两码事。
当然啦,我这也是和各位探讨,非常感谢评论区给我指出。
如果是假的,我就不提名道姓、自找麻烦了。
我回头找一下,如果有可能,我把那次研讨会各位大咖的发言稿翻出来,简明扼要说一说,也许会有人感兴趣。当时这次研讨会的内容是刊登在某报刊上了。
但是,不保证能找到,毕竟好几年了。
因为编剧水平差距太大,难以形成组织。
编剧界最令人发指的事情莫过于“改到满意为止”,可是即使在如此严苛的条款下,合格的剧本依然凤毛麟角,导致相当部分作品完成度低到论好坏的资格都没有。
当然,其实国内影视工业链条上,每个链条都是短板,绝对不止编剧一个。
既然这么多都不专业,带病上岗就不要去谈权利了。
当然,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编剧很专业,很靠谱,但是他们衣食无忧,地位颇高,为什么要替那些手艺不行的所谓同行出头呢?
那
我从不认为中国有真正的编剧!
或者说,目前中国的影视圈里,根本就没有能被称为“编剧”的人,包括邹、高等人在内!
所以当年阿里影业的副总才趾高气扬的说:“我们不需要编剧!”
至于原因……
行业环境太差,冯裤子说的“垃圾观众”太多
在自媒体低水平营销号的带动下,评判一部影视艺术的标准如下
1、有没有正能量
2、我国牛不牛
3、演员是不是正能量
在饭圈低幼群体的嚎叫下,评判一部影视艺术的标准如下
1、哥哥帅不帅
2、姐姐美不美
3、哥哥火不火
4、姐姐火不火
在一众学院派所谓理性的评论下,评判一部影视艺术的标准如下
1、教育功能有没有发挥(注意,纵观电影史,只有一个人说过电影具备教育功能,这个人还跟电影没什么卵关系,他就是列宁!)
2、有没有真实的反应社会现状(夸了没?不痛不痒的批判了没?)
3、观众喜欢不喜欢(观众喜欢,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在热钱涌入,资本横行的影视圈,评判一部影视艺术的标准如下
1、钱到位了吗?
2、演员够不够咖?
3、剧本够不够火?(坚决不要原创!99%青睐小说改编!)
在这种行业环境下,我们会诞生“编剧”吗?我们诞生的只是把文学的抽象化改编成影视具象化的职业工人而已!
归根到底,影视教育的普及还远远不够!绝大多数人根本没有鉴赏一部影视作品的艺术鉴赏能力!
评论里有大神批评我说学院派是从电影语言、艺术手段和艺术表现等方面评价一部电影的。这里我更正下,我所说的“学院派”,并不是指电影学院的那帮孩子。而是有个职位傍身的“学院派领导”。他们除了上课,在公开场合一般不会说这些大多数普通观众都听不懂的理论知识。说的也多是艺术的社会功效。
比如《八佰》点映,看完后任由主持人如何邀请,一帮大佬无人说话。
不是他们真的无话可说
而是真就电影艺术本身来讨论这部电影的好坏,实在是近几年不可多得的好片。但是敢说吗?说了马上会被“普通观众”扣上帽子,什么篡改历史了,什么替青天白日招魂了,这个帽子扣上了,是影响傍身的职位的。
抛开电影艺术本身不谈,跟“普通观众”一样搬历史资料,攻击原型人物,又怕被同行识货的人暗地里笑话,同样也是影响傍身职位的。
所以,不说话!
有人说我崇洋媚外,中国也是有优秀的影视作品的,我真是服气,理解力呢?我啥时候说中国没有优秀的影视作品了呢?问题探讨的是编剧这个职业的生存境况,您说您一个连编剧是干啥的都没搞清楚的人,非得跟我杠,杠个什么劲?
中国编剧权利普遍不高、待遇普遍不好,署名权这么基础且合理的事情,中国大多数编剧都要看制片人脸色,这些是存在的事实,究其原因还是从业环境太差。
好多编剧写一句台词,都得斟酌好久,生怕得罪了一帮观众,《赘婿》刚上映那会,不照样被微博上一群拳师说侮辱女性,要集体抵制吗?这难道不是观众环境差吗?
从业环境又差,观众老爷又得罪不起,那就中规中矩尽量不犯错,这样的环境下,好编剧怎么出?好作品又怎么出?更不要说各种禁忌碰不得!“带着镣铐的舞蹈”说的不就是编剧之类的文字创作者吗?
从业环境差,观众环境差,归根到底难道不是影视教育的普及不够吗?
努力提升自己阅读理解的能力吧!论点论据都找不准,抠字眼到是准的不行!
美国编剧权利大?如果真的大就不会有两次编剧大罢工了。编剧大罢工虽然争的是收入,但是连收入都舍不得多给,还想要权利?想多了吧?美国也有过制片人,导演,演员的劳资纠纷,为什么资方都(部分)妥协了,没有演变成罢工,偏偏就是编剧,爱罢工罢去。
其实编剧地位全世界都差不多,电影低电视剧高。我们对于美国娱乐圈真正接触较少(绝大多数普通人),而国内娱乐圈八卦满天飞,真真假假都了解一点,就形成了一种美国编剧权利大的错觉。
其实国内编剧真的地位低吗?想想于正,想想宁财神(出事前),想想兰晓龙,包括更早的琼瑶、海岩,那个地位低权利小?
当然,这些都是编剧里的大佬,也有很多连名字都不配拥有的小透明编剧,不过这种情况全天下都差不多,你资历浅能力差就什么都没有。你看人家刘猛,也是北电编剧专业毕业的,一出道久名利皆收,为什么?人家有能力有作品。你要真有能力也别担心怀才不遇,人家刘猛就是在BBS上贴自己的小说就得到机会了。
但是这些都是电视剧领域,到了电影就又是一回事了。现在的顶级电影,讲究的是大场面大明星大IP,编剧的作用被严重弱化了。而且电影方面整个剧情高度程式化,不让三个高潮,最后的大高潮要十五到三十分钟,中间的高潮要压抑收场,为最后的大高潮做铺垫等等。说句不好听的,套公式而已,六十分的编剧也能编出还能看的电影,九十分的编剧也发挥不出真功夫,所以什么编剧重要吗?谁都成,既然谁都成,那么你敢要权利要待遇就换一个好了,你能怎么样。
因为有些人在看,所以更新一下。
评论里有五十步笑百步的说法,也有比烂的说法,还有说美国是“整体客观公正”,可以“打60分”,而国内是“让人窒息的环境”——虽然没打分,但我觉得肯定得比美国的60分低。
就说两句。
五十步笑百步或者比烂没什么好说的,不止一个行业,天下的事都如此。但总有人在追求卓越。据我所知,编剧这个圈子虽然烂到不行,但仍然有一批人在追求卓越。而且这批人的数量并不少。
有些人在烂泥里仰望星空,有些人在烂泥里就变成了烂泥,并且以为这个世界除了烂泥之外别无一物。
他就不知道抬头。
然后说说幸存者偏差。好莱坞一年产出多少?能够通过种种渠道被我们看到的又有多少?《鲨卷风》这样的东西,在好莱坞的烂片里是顶配——它出圈了。
我们不知道也看不到好莱坞真正很烂的那些东西。只有烂到了极点,才有可能被我们看到——于是我们抱着惊喜的眼光去看,觉得:哇!刻奇!碉堡了!
绝大多数平庸的烂东西,飞不过太平洋就沉底了。
就像中国每年拍出的两三万集电视剧,最终最多只有三到六千集能跟观众见面一样。
——取最低量,谁一年会看三千集国产电视剧?
更不用说那些沉没了的。
我本来想再多写点,又忙。也没时间和精力好好组织。
说个比较正经的事情是:我得高赞的答案,大都是在抖机灵,或者反鸡汤式的打鸡血,这是对的,因为只有情绪,煽动情绪,才是获得观众的最便捷途径。
而我真正以行内人的身份坐下来想要好好说一点正经的事情,基本就没人理会。这也是对的。一旦说教了,剧就完蛋了。
可我没打算在知乎写剧本。
以下为原回答:
谢邀。
比较符合期待的答案是:美国有编剧协会而我们没有,有也是摆设。
但他们不会提美国编剧协会会员每年必须要缴纳的会费是多少,有多少编剧交不起。他们也不会提美国的编剧——比如说写电影剧本的编剧有一大半只有一次机会,具体点说,大概有60%以上的美国编剧在第一部作品失败之后就再也无法在行业内活下去了(哪怕他们交了会费)。
同时还有比较符合期待的答案是:好莱坞的体制比国内影视圈的体制更加完善和优越,没有那么多潜规则,能者即上。
但他们不会提那个著名的梗:茱莉亚·罗伯茨询问自己必须和谁睡才能得到某个角色——好莱坞的潜规则确实比国内影视圈的潜规则更加完善和优越,所以哈维·温斯坦猖狂了三十年还一手掌握奥斯卡无人能敌。喔,这不是编剧方面的。是的,我们确实没听说过好莱坞的哪个编剧潜规则了哪个女明星,他们最多不过是让龙妈疯掉罢了。但在国内的影视圈,编剧也没法潜规则哪个女明星——真的不可能。顺带一提,我写死了我上部戏的女主角。
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首先要了解美国编剧的权利,还要了解中国编剧的权利。
中国编剧没什么权利的现状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因为哪怕是大编剧也不会站出来说:我其实特别受人尊敬,而且挣好多钱,甚至我还是好几个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他们只会叫苦:我需要理解,我需要更多的权利。
我也需要。有谁要我说我这个距离大编剧还很遥远的小编剧缺什么,我也会振振有词地说:看看美国编剧吧,能挣到一部戏的预算的4%以上还有票房分红!而我呢?你们的良心不会痛的吗?
我也不会说尽管如此我并不打算改行。
编剧这份工作,无论美国还是中国,能熬到真正成为编剧,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年为单位,十年起步。
同时,由于工作本身的性质,无论美国还是中国,编剧的权利都不会太大。除非他还兼着其他身份。
一个身为出品人的编剧当然有着足够大的权利。但那是出品人的身份带给他的而非编剧的身份。同理,一个兼着导演的编剧可以呼风唤雨——但那因为他是导演。
编剧,就是一份为甲方服务的职业。尽最大的可能去完成制片人、导演以及剧组各部门的要求,并且还要让故事好看。
为编剧抱屈大可不必。
为中国编剧抱屈更是大可不必。
这份工作的性质本来如此。
与你是哪个国家的编剧无关。
这个问题三年前的,不知道被谁带我时间线上了。。。。
三年前想吐的槽,这就吐一下吧。
最直接的结论就是:中二病的强行黑深残,其实就是高二学生强行给初二学生大谈黑社会的感觉。
这玩意我看了漫画,第一卷强忍着吐槽冲动看完的,没继续看下去。 怎么说呢,日本ACG作者,即使比较大牌的,架构起 “黑暗的中世纪” 也大多数都是一团糟,当然,有极少数很好的不在此列。到日轻这块,已经不是“一团糟”这么简单了,算是“最基础的逻辑也会崩坏”这种感觉吧。
其实 奇幻小说作者 背景设定 加构不严谨 是个通病,但是合理合适的,不较真不深究都能过得去,即使按 乔治马丁那个水平,给他的严谨打个85分,大多数日系作品的严谨性都很难及格(60分)
常见的问题有这几个:1,无论背景生产力,政治制度多么 原始, 大城市,王都之类的地方永远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发展水平和经济状况。 这边有个例子,世嘉以前有个街机游戏《战斧》,是模仿罗伯德 霍华德 的小说《蛮王柯南》改编的电影所做。 游戏的画风确实,很够味,就是那个蛮荒时代的感觉:
但是 这游戏一移植到PCE 上,加了动画过场,就漏馅了,过场剧情中的画面极度的不协调,好象公元 三世纪的人穿越到了十八十九世纪。 这个吧,怎么说呢,游戏美术设定可以照着 阿诺 舒华辛力加 的电影美术来抄,
自己搭原创的(不知道外包哪个做的,但肯定是日本制作)立马就露底了。
实际上大多数日系作品里想象的欧洲中世纪,或者采用其背景的西幻都有问题,都过于富庶平和,说白了就是他们想象中欧洲就是维多利亚时代那样子,这种错误认知就跟 国内大多数人一提起西方中世纪就是 马克西米连板甲一样。
反倒是中期的最终幻想之类,直接把背景定成那个时代 搞得接近 蒸汽朋克,这种严重的不和谐感才消失。
2,种族,职业永远是本糊涂账: 在日系奇幻当中, 矮人和精灵 是职业,你很难搞清这个逻辑是为啥。
比如这个东西,五个角色职业分别是,战士,牧师,法师,精灵,矮人。
然后它的精神续作:
六个职业分别是 战,法,牧,盗,精灵,矮人。
问题是这玩意 是真真正正 拿 到过DND2版授权的作品,是正儿八经的 龙与地下城。而且官方还要解释,战士其实是野蛮人,矮人才是战士。 就是为了妥协于日本多数民众的错误认知而故意 设定成这样的。
同理呢,反派,不管是啥种族,无论地精,兽人,巨魔,牛头人,一概的是“魔物” 简直 满身是槽无从吐起。 这玩意还传染到了台湾, 当年 阿玛迪斯战记 里面,不管牛头人,无头骑士,泰坦巨人还是天使 恶魔的,一概是魔兽。
以上说得,还都是 优秀,经典作品,不去追究奇幻设定 完全没有问题的。
而哥杀这玩意,第一页,就让我对日系奇幻积攒了这么多年的吐槽欲望刷新了一个级别、首先是冒险者公会这玩意,都说日轻奇幻是学DQ,可是人家DQ 只有酒馆,没有冒险者工会这玩意儿,在西幻里 冒险者属于集流浪汉雇佣兵,盗墓贼之类社会盲流于一身的人士,所以在酒馆这种鱼龙混杂地方找工作找雇主很正常。 类似的赏金猎人工会 我在JRPG里就见过一个, 世嘉的《梦幻之星4》但是人家那什么背景?人家那是 对标 星球大战,沙丘,曼达洛人那种 。生产力到了,经济情况到了,才会有这种东西。
再说 哥布林这种生物, 在 神话 原生设定里 是很厉害的东西, 采用原生设定比较接近的作品 比如 漫威的 雷神2 电影 ,进攻的就是哥布林,在地狱男爵2里还差点把地狱男爵搞死。 蜘蛛侠的死对头 绿魔,其实就是Green Goblin 绿皮哥布林。 (注DND中 这个定位给了 卓尔精灵)
把哥布林当 低级怪的,其实就等于你认同了 DND的那一套。认同那一套 却又玩跳反 ,这就很无语。
其实日系奇幻种种怪象,大部分原因都是:中《巫术》的毒太深了。
《巫术》是史上第一部 电子RPG游戏。对日本游戏创作者的影响力非常深远,元祖RPG三大作品 就是巫术,魔法门,创世纪, 以当年的电脑机能而言,是做不出多少游戏内容的,所以它把重点全放在了 下地下城 杀怪捡装备上面了。这样的话,非地下城地区,就完全的工具化了,意思就是,地下城有怪物,有宝藏,而地面上,什么武具店 防具店,酒馆,全是工具人,因为实在实在没有资源分给这些 游戏里次要的部分。 这不是因为 不想做,而是做不了。
日本人对巫术非常痴迷,创作出了不少类似作品,包括 日版巫术,冬宫 XX迷宫之类的东西。
但是你写小说,做动画的哪来这个限制啊。 就照着抄不动动脑子吗? 他们是看了巫术那种 打怪 ,卖战利品交任务,再下去打怪的游戏流程,才臆想出来 西幻的世界就这么小格局的吧?
公允地说,联想成长艰难。
80年代初,国企的下属企业子公司,多了去了。活下来有几家?
做到亿万规模有几家?
当时tcl也是这样,tcl最后股权如何处理了?
相当于,柳传志从计算机所开始拿了20万,后来又获得一些帮助,把企业做到了几百亿规模。人家给自己按大型外企给自己开了高工资。就这回事。
公允地说,联想成长艰难。
80年代初,国企的下属企业子公司,多了去了。活下来有几家?
做到亿万规模有几家?
当时tcl也是这样,tcl最后股权如何处理了?
相当于,柳传志从计算机所开始拿了20万,后来又获得一些帮助,把企业做到了几百亿规模。人家给自己按大型外企给自己开了高工资。就这回事。
因为何应钦是杜聿明的顶头上司,首席背锅侠。
鸡蛋舞王,李白都不会去签《塘沽停战协定》、《何梅协定》这种丧权辱国的条约,丢不起脸是一方面,主要是签字就等于葬送政治前途。
只有何婆婆不要脸去签这些东西。
何婆婆抗战时期被骂了十多年的汉奸,相当于是花生皇帝的夜壶。
虽然是一级上将,但是何婆婆没有实权,地位也不高。
实际作用就是擦脚布,给花生皇帝背锅的。
虽然花生皇帝经常背信弃义,但是对何婆婆还真的不错。日本投降的时候也是何婆婆去签的字,不然他是要被挂柱子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