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一面镜子,三个世界
陈建斌作为导演的上一部电影,已经过去7年了。7年前,《一个勺子》诞生的那个年代,喜剧演员转导演并没有多少成功的案例。后来黄渤和贾玲的成功,才逐渐打破了人们的这个印象。最终,虽然叫好不叫座,但《一个勺子》也证明了陈建斌作为导演的天赋。因此,我对这部《第十一回》是有期待的。
影片之所以叫《第十一回》,是因为它别出心裁地以章回体的形式呈现。到了第十一回的时候,影片也就结束了,并留下悬念,并未交代主要人物的结局。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导演对于镜子的运用。舞台的后台休息室有镜子,主角马福礼的家里餐桌旁有镜子,甚至马福礼经常对着自言自语的摄像头,也可以算作是镜子。镜子的出现,为角色和故事,都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我会从镜子切入,一一分析。
第一面镜子:角色的世界
话剧团的舞台休息室里有一面镜子。
话剧团的胡昆汀导演,为了完成他想要的话剧,费尽周折。这期间,他还爱上了志趣相投的话剧女主角贾梅怡。导演昆汀,演员梅姨,一个“胡”一个“贾”,也算是一个恶趣味了。
两人第一次在镜头前袒露关系,就是在后台的休息室。彼时二人虽然在讨论话剧,但从语气到神态再到镜头,都暴露了二人其实已生情愫。在二人对话的时候,镜头也不是简单的正反打,而是对着旁边的镜子,一直转圈。
我对镜头语言不是很了解,但我作为观众,能看出在这样的镜头处理下,两个人就像沉浸在了二人世界里。透过这面镜子,我们看到的是胡昆汀和贾梅怡的情感世界。
马福礼家的餐桌旁也有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出现的时候,一般都是马福礼一家三口吃饭的时候。三个人的座位也很有讲究,观众通常只能看到马福礼的背影。而通过正面镜头和镜子,观众就能分别看到他妻子和女儿的两面侧脸。这也昭示了马福礼在家里的地位——在强势的妻子和叛逆的女儿面前,他几乎没有发言权。同时,这也代表了他的立场,即并不站边。女儿需要帮助,他就帮女儿。妻子一发火,他就“出卖”了女儿。但从马福礼与其他角色的对话来看,马福礼尽管受尽妻女的“欺负”,但他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过的是好日子。而这其实也能从镜子里看出来。因为马福礼在镜头前只有背影,但是通过镜子,他的脸能够最为完整地展现。同时,马福礼也成为了性格同样强势的妻女两人之间的润滑剂,他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这个家庭好。
最后简单说一说马福礼用来吐露心声的摄像头。它是马福礼内心的镜子。这个手法比自言自语高明多了。因为他确确实实是对着自己在说话。通过这面镜子,反映的就是马福礼的内心世界。
第二面镜子:故事的世界
我所说的第二面镜子,其实并没有实体。它作为一种手法,贯穿于影片之中。这面镜子所对照的,就是存在于不同时空,却极其相似的两个故事。
镜子的表面,就是前面所说胡昆汀和贾梅怡的情感线。两人真心相爱,但胡昆汀却已有家室。加上旁人对胡昆汀都风评不佳,会给观众一种他在欺骗小姑娘感情的感觉。这种感觉挥之不去,且在胡昆汀为了保证话剧得以继续排练而撇清两人关系时,达到最大值。又在胡昆汀净身出户后,得以消弭。
但观众其实也能看出来,这条线并不怎么抓人。观众真正感兴趣的,应该是三十年前的那件案子。马福礼正是那件案子的当事人。马福礼亲口承认了杀人,但是却告诉话剧团,他是为了保住面子,才说自己杀了那对偷情的狗男女,李建设和赵凤霞。真相到底如何,我们似乎无从知晓。胡昆汀所排演的话剧,正是以这件事为原型。而胡昆汀在各方势力的推动下,对话剧所做出的改动。也就是观众眼中,那件案子的走向。
为了贴合马福礼的说辞,胡昆汀改变了角色马福礼是凶手的设定。为了李建设表哥的赞助,胡昆汀又加入了是赵凤霞勾引李建设的设定。为了迎合领导的意见,又不得已取消了这个设定。直到最后,贾梅怡找到了赵凤霞的表姐,才弄清楚真相。原来二人是真心相爱,却由于分隔两地,赵凤霞被迫嫁给了马福礼,最终造成了这场悲剧。
在最终话剧的演绎里,贾梅怡扮演了赵凤霞,本来应该是导演的胡昆汀,顶替了临时罢演的男主角,扮演了李建设。最为巧妙的是,扮演马福礼的演员也在巨大的压力下罢演,最终由马福礼本人扮演了马福礼,为观众重现了三十年前的那桩案件。
至此,导演打造的镜面世界完全显现。镜里镜外的故事,都迎来了终章。作为镜面的马福礼,也回归了安稳的生活。
第三面镜子:现实的世界
最后一面镜子,就是电影本身。陈建斌导演的处女座《一个勺子》,就是以接地气的黑色幽默取胜。这部电影同样不例外。影片各处都充满了尖酸的嘲讽和隐喻。
例如,话剧团的正团长姓傅,副团长姓郑,这本来是一个老梗。但是导演借门卫之口,对这个现象进行了更加深刻的批驳。门卫说,你可以把他们的名字叫错,但是位子绝对不能喊错。谁还在乎名字啊?
更为讽刺的是,影片还真有在乎自己名字的人——胡昆汀。他为了保住继续排演话剧的机会,不惜撇清自己跟贾梅怡的关系,伤了她的心。在这时候的胡昆汀的眼里,他的声誉和他的作品,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在不在乎名字,其实根本没那么重要,虚伪和谎言其实无处不在。
像这样的讽刺细节其实很多。虔诚的佛教徒屁哥因为父亲的死,开始满口科学和理性。知道案件真相的赵凤霞的表姐,从始至终没有机会说出真相,因为“从来没人问她”。怀了渣男孩子的多多一直不接渣男的电话,却在没有接到来电时怅然若失。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在故事性上或许比《一个勺子》有所不足,但在主题和深度上,却有所突破。但我估计,应该还是叫好不叫座的类型,有些可惜。
太牛了。视听,戏剧,现实,隐喻,戏谑,严肃,体面,情欲,男人,女人,青年,中年,宿命,心愿,过去,现在。古典的隐晦,现代的直截,聪明的表达,鲁钝的手法,市民的娱乐,斯文的痛楚。跟兰心大剧院一个毛病,外国人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