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一大群资本家是笑着看完卓别林的《摩登时代》的
说个直球的吧,我们马哲专业一届三个人,一个是某大型药企董事长儿子,另一个是某上市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儿子。
而且这两位兄弟还是卷王,天天卷我这个无产工农兵子弟(我老爸当兵,老妈工人,祖上农民,红的发烫,哈哈哈哈)。
每次上课就是大型1V2现场,我作为原教旨马克思主义者“舌战群壕”。
和大家分享分享我同学的惊人言论:
只有企业赚到了足够多的钱,才有条件给工人提高待遇。
为什么不多给工人开工资?因为怕他们以后出去换工作不适应。
企业家的盈利不是从剥削中来的,而是因为他们比工人承担了更多风险。
现在工人的待遇已经很高了,社会公平已经做得很好了。
这些只是论点,人家来学马哲,天天熬夜加班写论文,都是能够拿马哲来佐证自己观点的。
说实话我性格很散漫向来没有争抢好胜心,但是为了驳斥这些可怕的观点,我只能硬逼着自己把《资本论》啃下来,不想写文章也得写。
这年头,敢学哲学的,基本没有我们这种纯种无产了,我的师兄师姐们也多是官二代或者富二代,
人家就是来学会魔法,用魔法打败魔法的。
马克思主义不怕资本主义怕的是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的资本主义。
每一位意识形态界的无产**战士,任重而道远!
工农子弟们,哎,还是不劝你们考马哲的研究生了。
大家还是去学计算机吧。
对了,记得千万别学土木↓
怎么回应:资本家承担了风险,所以剥削是合理的?
你好,我是川疯月
一个专注于军事、政治、哲学的
平平无奇的美少女
期待你的关注~
我爸之前(大约2000-2014)在县城经营了一家1600人左右的企业,共产党员,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熟读了资本论,西方经济学,毛选。忠实的毛粉,不算大老板,给各位参考,他的观点:
1.资本论是一种观点,西方经济学是另外一种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我们辩证的看待问题,没有绝对的对错,用不同的眼光看待经济活动,不要有一边倒的思想。
他的经历:
2.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国企工人大量下岗,我爸借了能借到的所有钱去合伙买下破产国企的旧设备和工厂,返聘下岗工人。直到现在,他说,做实业的活该发财,在国内的市场,做实业风险远大于收益,如果一个城市没有人做实业,一个国家没有人愿意做实业,都去炒房都去做股票那国家的发展就是假大空的。
3.当时的情况,工农业剪刀差,农民很苦,农民工很苦,我爸的工厂有许多农名工,从来不像工地一样拖欠他们工资,给他们尊重,给他们工地拿不到的薪水,他们大多回老家盖了房子,过上了以前没有的生活。农民工部分来自我爸的老家,回老家的时候,房子从土房子变成了砖瓦房。
4.我爸一辈子没有炒过房,没有做过实业外的投资,一辈子就想做工业农业,因为家里是贫下中农出身,对炒房的地主深恶痛绝,当然,这也为后来家庭的没落埋下伏笔。
5.我爸喜欢红星照耀中国,喜欢读党史。他说。资本论的创作背景是欧洲列强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处于领先地位并处于发展瓶颈的特定时期的产物,国内的市场经济发展是落后的,阻碍发展的不是资本主义本身,而是房地产对实体行业的盘剥,房地产才是夺走所有人劳动果实的元凶。
他的结局:
因为国内企业贷款(房地产行业除外),是需要以个人名义担保的,我家抵押了所有资产,去响应环保政策,后来,环保达标了,但是行业被一刀切了,就破产了,家里就衰落了…还欠了银行不少钱。
我有段时间说,当时你把钱拿出来买店铺炒房多好,我爸没有说话,过了两天,他告诉我,为什么让我学工科?因为他希望我为实业做贡献,农业,工业才是国之根本。他在很久以前,就很看好比亚迪和吉利,他说,民营汽车企业比所谓的一汽厉害多了,国有企业垄断了资源,比如一汽,做不过民企,如果靠他们这些买办,中国实业怎么会富强?
在他的眼里,企业家是任正非,是李书福这些做实业的人,资本家是马云,许家印,王健林这些放贷,充当手套割房地产韭菜的人。
现在:当了几年的失信人员,后来因为银行根据实际情况的考察,免去了他的债务,但是没收了家里的家产。后来,有人借钱给他承包了700亩地做生态农业,偶尔会雇佣村里的老人和年轻的小伙子来操作农业器械。村里的地大多荒废了,他租过来,村里出去打工的人有了额外收入,家里的这些没有社保的老人也有了收入,国家的粮食也有了着落,连续几年被表扬产粮大户。他很开心,你问我他赚到钱没有,我只能说没有,可是我想说,就算他是左壬眼中十恶不赦的资本家,但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心系农工,把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个人价值高度统一,就从这一点,我崇拜他。
他鼓励我读资本论,但同时鼓励我读西方经济学,他告诉我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的使命不是阶级斗争,而是建设好国家,最好实业。
续更:
免去债务问题,首先,这个事涉及到环保,后来环保达标整个行业被一刀切,与运营状态无关,并且涉及到当地腐败问题和其他问题,我爸合伙人,客户以及官员多人入狱,他多次被请进去调查,结果与他无关,他被限制了7年的人身自由,去年才恢复。
投机取巧,贪污腐败的人都进去了,他还能二次创业,凭借人品和想法,有人愿意帮忙,不恰恰说明了人品的重要性吗?
读书的时候,确实有同学羡慕过我,后来家庭衰落后,曾经的同学会说家里给了他200万投资工厂,还有同学说老公家里搞工程的,陪嫁了x5,又投资了100万开了什么门面,听到这些我内心是毫无波澜的。读过了资本论的我,更加知道此时此刻,我们祖国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能够让老百姓买得起房的生产力,是让老百姓不再996的高端产业,是让农学,机械不再是坑。
顺带一提:我表妹(姑姑的女儿)被我爸安利去学马哲了,华中师范大学。
有人质疑我爸侵吞国有资产的问题,我就细说了:
1.政府公开变卖,问工人卖不卖,大小股东有当时工人47人,企业总人数466人,请问何来侵吞一说?
2.隔壁螺钉厂没人接盘直接倒闭,厂房直接废弃,生产设备直接当废铁甩卖。
3.当时本县内,共倒闭工厂大小十几个,有工人接盘的工厂大小4个,分别是纺织厂,扎花厂,造纸厂和玻璃厂。
4.你可能不知道制造业,或者你完全不懂这个行业,当时的设备已经远远落后于同期,缺乏市场竞争力才会破产。能称为资产的只有厂房4间,废弃办公楼一座(改装为员工宿舍),消防车三辆(直接捐给了当地消防大队)
5.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当时企业愿意出资的人不是这47人,而是当时所有工人466人 是不是466人都应该枪毙?其次为什么466人里面只有47人会出资,因为大家都不看好所谓的造纸行业,再次,我爸本身是老牌大学生,造纸技术出身,贫下中农的后代,不要臆想所谓的侵吞资产,我家连那个资格都没有。
再说此时此刻,我爸目前是依靠租赁外出打工的农民的农田种田进行机械化生产,如果从生产资料的角度,说是佃农不过分吧,农机都是靠农机租赁来的。
当然也有请村民开机械收割稻谷,请村民播种,那么按照阶级划分到底是分为资本家呢,还是佃农呢?
这些自费买机械的帮别人收割的人又是拥有生产资料呢还是生产要素呢?我爸出的是种植技术,看的美国视频上的田地运作模式,并加以改善,自己的资金运用于田地租赁和土地运作,这些属于生产资料还是生产要素呢?
我爸是不屑去辩经的,因为没有意义,他从来没有因为农民收了他土地的租金(约450/亩)说农民是吸血鬼吧,一亩土地产量低于900斤连本金都赚不回来也是常态吧,今年的粮价种一亩田亏损是147元,800亩是10万出头,这是现状吧。
如果按照二极管思维
亏钱的时候,佃农不堪地主阶级的重负,种田还要给赔钱
赚钱的时候,资本家侵吞农民土地,赶走村民外出打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今天,正是不断实践才会不断发展,一味的念经并没有任何意义,将马克思主义的《资本论》当作永恒真理,束之高阁,等同于极端伊斯兰教徒,把可兰经视为真理没有任何区别。
此时此刻,我爸也不需要各位怜悯,因为他一直在努力创业,将自己剩余的时间生命去奉献给农业。赚不赚钱已经不重要的,你们说我是人民富豪也就图一乐罢了,我家基本上没有什么能称为资产的东西了,外公外婆留下了的老房子也因为当时贷款抵押了。
(ps:有人会说有些责任公司企业贷款不涉及到自身财产,这么说吧,制造业,农业等实体行业贷款几乎都必须要股东抵押自身财产,连带责任。因为这些是高风险行业。 反之,房地产行业贷款银行会欣然接受,并且不会让股东承担责任,所以某大可以负债xxxx亿)
再续更:
经常听说一句话,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只有背叛阶级的阶级。首先,国内的阶级不能简简单单用二极管思维来判断,其次,就算是资本家,做个有良心的资本家就是背叛阶级了吗?
有没有良心是衡量人的标准,而不是衡量阶级的标准。
诸葛亮是不是有良心的人?诸葛亮是不是地主?资本家有没有良心是成功的标准吗?某些自称左派的跳出来反驳我,诸葛亮是有良心的地主阶级,所以失败了。请问这种理论算不算社达?既然你是社达,你为何又自称左派?
“少看这种东西,看多了会变傻的”。
这是我小叔说的。
他年轻时候弃文从商,如今经商多年,颇有建树,同时饱读诗书,可算是儒商。他和除了家父之外的亲戚总是不苟言笑,有着天然的距离感,说不上冷漠生疏,但温文有理的让人感觉居高临下。
后来我知道了,那种礼貌叫作无话可说。
但他对我总是很好,常笑眯眯的,逢年过节都会给我很时髦的玩具。我那时没感觉,只是觉得他对我和对别的孩子不一样,但小孩子自我中心,不会细究个中原因。
后来我妈妈说,我小时候抓周,一手抓着笔,一手抓着书,还腿一蹬踹飞了一小坨钢镚。我妈觉着我这辈子怕是会穷死,但小叔当时高兴坏了,当场赏了我个名字。
他是家里第二有学识的人,但是他从不给我推荐书籍,只让我好好学习学校课本,学好数理化。但当他发现初中的我枕头旁边摆了本“道德经”且数学常年个位数以后,就再没说过这话了。
高中的时候愤青又中二,问过他求学时期的前尘往事,他沉默半晌,只说了句,“没什么好说的”。
我问过他,为什么弃文从商。他说,“因为知识救不了国人,但可以让自己和自己家人过得开心点。”
“可是你赚了那么多钱,堂弟学习也很好,你看着也没有很开心。”
他说,“我没啥不开心的,死孩子不要瞎琢磨大人心思。”
他的书架上摆着各种马哲著作,前苏联的文学作品,资治通鉴二十四史,一部毛选更是韦编三绝,处处笔记心得。
但他从不建议我去看那些书,他说我心思太重,二十岁以后再看比较合适。
所以我拿了本资本论就溜了。
实话讲,没看懂。
抱着书去找他,他扔了本政府论给我,说看完这个再看资本论。
看完了以后,隐约知道点什么,但又说不上来。
我能感觉到他是有点失望的,但他只是说,“看不懂就别看了,以后少看这种东西,看多了会变傻的。”
我问为什么。
他说,“因为这本书本质上是学术作品,可是当人们读它的时候,往往带着政治眼光,而这两个字,不是你我普通人该去想的。”
他说,我们只是普通人,富有也好贫穷也好,我们只能尽力跟上时代,但不要想改变时代,那是更伟大的人才有资格琢磨的事情,而我们只是普通人,守好普通人的日子,就够了。
我如今到了这把年纪,才终于知道他为什么不开心。
因为商人的他不再去想家国天下,自觉愧对了当年的书生意气。
他没有活成自己最初想要的样子。
【删改三次才通过,感谢小管家耐心指导,评论区也不是我锁的,应该是平台对我的保护(有些读者朋友留言不太含蓄,到时这贴也就彻底留不住了)。请大家就当个故事看吧,不必太有代入感。】
你个姓马的根本就不懂劳动价值说,混淆是非,歪曲逻辑。
工人的体力劳动是劳动,
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是劳动,
老子求爷爷告奶奶把各种生产要素组织起来,运转起来,发展壮大起来,那不叫劳动,就不该取酬么?
商场拼杀,贷款融资,环保劳保,进口出口,社区责任,哪样事情,老子不操心?
他们叫做劳动的,一天八小时,我这不叫劳动的一天二十四小时。资本家真苦啊!
可我们把没工作的人养活了,把卖不出去的山货销掉了,把没价值的地块盘活了,把外国人的技术消化了,把国家搞富强了。老子觉得做资本家牛逼,骄傲,辛辛苦苦值得。
哼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脑子的漏洞太大了,老马!
这问题在有出息的国家和地方,根本没人反驳,逻辑漏洞太大,人家懒得理。这里呢?全是垃圾反驳,理直气壮,无非想躺吃,掩盖自己的懒惰。
恩格斯点了个赞
说个东西,“阿米巴模式”。我之前在老家走访了一些制造业,就很惊奇地发现好多工厂都在运行这套模式。
当然,制造业有一个现象,就是环境非常局部化。
往往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在很多方面都是趋同的,互相之间学习借鉴的很多。
但是和其他地区相比则未必。所以我也不好说到底阿米巴模式到底占比如何。不过就我个人的感受看,许多企业非常轻易地被这个模式说服了。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有看官问了:不是问“大老板如何看待《资本论》”吗,你扯到哪里去了?
别急,听我继续往下说。
说回阿米巴经营模式,这是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发明的一个企业经营模式,而在他手里的一个重大实绩就包括重振了濒临破产的日本航空。
这个故事后来被作为日本国民剧《半泽直树2》的主线剧情的原型了。
背景介绍完了,我们回来说阿米巴模式。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就是一套盈利指标下放,经营原子化,企业内部货币化的经营模式。
两个最核心的原则。
① 一切部门产出内部货币化。
比如说,生产零件的车间,要以“内部出厂价”向组装零件的车间提供产品。
组装零件的车间“购买”了零件,进行组装以后,再以“内部出厂价”向包装车间提供成品。
包装车间“购买”,包装,向销售部门提供带包装的成品。
不但如此、原材料、仓储这些横向非生产费盈利的部门也以货币化的方式提供业务。并且有自己的货币化的kpi考核。甚至行政、人事、研发等成本部门也同样如此。
熟悉吗?
劳动价值论
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生产过程的全部人类劳动的凝结。(包括生产、仓储、研发、物流、销售等所有环节)
原材料、机器设备所凝聚的劳动价值,在进一步的劳动之中向最终成品转移。
②稻盛和夫的会计原则:
完成内部货币化后,一切部门以“单位工时利润”为唯一考核指标
即使是仓储部门。因为自己承担了仓储的成本,并且向生产销售部门提供货币化的仓储服务。因此仓储部门本身就获得了一个收支表。
稻盛和夫的会计原则抛弃了几乎所有复杂的会计指标和工作kpi指标
只用“单位工时利润”这一原则考核所有“阿米巴”化的企业部门,并且寻求最大限度的优化。
熟悉吗?
剩余价值论
资本全部真正利润就是剩余价值。
一切以利息、地租、产业链形式表现出的二级利润,就是资本内部的剩余价值再分配。
在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形式就是占用更多的员工工时。
在连续不断的再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将是资本的唯一追求,而剩余价值率作为反映剥削率的指标,也会成为资本利润的源泉。
说完了。
稻盛和夫会计原则和阿米巴模式是一套配套的企业管理架构。
它首先在日本,在日本航空这样一个巨大的企业取得了实绩。
进而,在(至少我了解过的)许多中国的制造业企业里非常迅速、轻易地得到了认可和推广。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那我可以这么说,从稻盛和夫,到日本航空的股东,到我这里提到的大量规模不一的南方制造业。
这些大老板(但是大多没有大到完全脱离生产)
非常轻易地就认同了这一套“逆练马列”的经济学,并且拿自己的腰包为担保将它投入实践。
你要问他们如何看待资本论?以我个人对其中一些熟悉的老板的认知来说,他们大多没有看过资本论。而且绝大多数并不喜欢我们非常崇敬的那几位新中国伟人。我也几乎可以保证,他们非常乐于对自己没看过的《资本论》作出否定的判断。
但是,他们却非常轻易认同了资本论的核心理论。
然后,拿它来赚钱。
他们的身体都是很诚实的。
另外可以作为佐证的一点是,现在很多企业在讲人力资源的时候,会反复提到一个词叫做
“人效比”,这个和稻盛和夫的“单位工时利润”几乎是同一个东西。只是人效比指标更倾向于延长工时,而“单时利润”更强调劳动生产率。
再则,还可以展开来说说。
资本家天然地是劳动价值论的支持者。
劳动价值论背后隐藏着一个价值指认(这里前后两个价值不是一个意思):
“人的最高自由是支配自身时间的自由”
劳动价值论是基于这个价值指认,基于它与商品社会的贴合,而提出“无差别的劳动时间”的价值度量的。
资本家非常明白这一自由对他们自身的重要性。因为他们在这个时代拥有这一全部自由。 他们拥有时间,并且能够支配时间。
与此同时,他们从来也都是用时间去衡量自身行为的价值的。
非常简单的一件事,如果万一有个张总去你家做客,结果马桶堵了,于是他帮你通了一天马桶。你不可能以通马桶的标准给他回报。
不然哪怕溅了一身屎还乐呵呵的张总,绝壁和你这辈子绝交。
如果你要回报他,至少得是符合“张总的一天”的价值来回报他,而不是“老张通了个马桶”的价值。这就是我说为什么资本家知道劳动的价值是时间的价值,而不是劳动产物的价值。
当然,资本家对于时间的价值的理解,往往还是只落在“有差别的人类劳动”上。这倒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不会成为真正的马列主义者。
反而是长期受到资本剥削而被异化的部分无产阶级和精资,他们眼里完全没有人的时间的价值,只有物的价值。
所以他们迫切地想要证明,一个人能生产更多更有用的物。他的价值就更大。以图把自己作为物的母体,而卖出个好价钱。
许多精神资本家,总是想用劳动的产物,用使用价值(效用)或者什么东西去反驳劳动价值论。
但是他们绝对不敢用通马桶的钱去“回报”张总。
许多真的资本家本能地反感资本论,但是他们敢拿自己的企业去实践具有资本论内核的阿米巴模式。
当然,可能看官说了,“不要用资本家的经营模式污蔑资本论啊混蛋”
那我有句话要说:
资本论总共260万字,可不是把“资本家真可恶”六个字重复了45万次就写成了的。
还记得曾有人为《1984》写书评
只有短短一句话
这句话用在这里,似乎再合适不过了。
一直记得一句美剧的台词(诉讼双雄?)在“占领华尔街”时期,一个律师行的合伙人,对一个实习生说:你要是干不好,you will be a successful occupier downstairs. 相当于一个互联网大厂的老板,对程序员说:你如果干不好,将来会有足够的时间,去知乎上骂资本家。
不算大老板,但确实有资产阶级这个身份,就简单谈谈吧。
感触是:这本书就是资本家的二向箔,看明白这本书在资本市场中竞争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一、资本的本质是以物质为中介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
资本论中反复强调这一概念,在我看来,这个概念简直太重要了。
我思考过很久,经营企业的本质是什么?是钱?是物?那都是小孩子的想法,经营企业最重要的是人,就是说:不是你钱越多公司越大企业就越强(当然这也是由人创造出来的),而是你在社会中如何扮演一个将各种人才调度为已所用的枢纽,这才决定了你在社会的地位,钱只是数字,钢铁机械什么的也都只是个中介,只有掌握了人才具有真实的价值,权力的本质你对他人的规定性。马克思也在书中指出了只有劳动创造新的价值。我以前设想过,如果这世界有这样的一台机器,他自动运行,自动生产,那么他的产品的价值最终会无限接近于机器价格的利息。
人的社会是历史的,是运动的一个过程。理解了这一点,对于理清自己的人生命运历程就会洞若观火。
第二、二重性的一元论
商品是什么?商品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同样是反复强调的概念,极其重要。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本身用来用的价值,交换价值是商品交易的价值,商品交易的价值的本质,是人类的一般劳动的量。
矛盾在对立中统一,任何一个商品都具有交换价值,具有交换价值的前提是具有使用价值,交换完成后他就开始发挥使用价值。但是要注意:这里说的商品是一个物品,也就是一个物品身上同时具有的两种属性。当然不是说一部分是交换价值一部分是使用价值,这两种价值在现实意义上是不可能分割的,只有在抽象的思维中才能分割,在思维中对这个分割矛盾认识清楚后再回到物体本身去认识,就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理解了这个和剩余价值理论,就理解了一切经商的精髓(甚至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大多数资本家看不到这个高度,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不会很强。
第三、剩余价值理论
我们知道了一切商品的本质都是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他的交换价值是什么呢?是人类的平均劳动量,那么就是只有劳动才能创造新的价值,问题就来了,劳动的交换价值又是什么呢?
是劳动力的再生产价值,一个劳动力,他吃喝拉撒之后,他要下崽,生出新的劳动力。这个过程消费的价值,就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价值。那么剩余价值怎么来的呢?假如平均一个劳动力一天劳动四个小时创造的价值足够完成劳动力再生产,那么他一天劳动十二个小时,他在另外八个小时劳动创造的价值,就归于资本了。
把这个概念弄清楚,就知道资本家的利润是从何而来。这些概念是不能孤立起来看的,把它们联系起来好好推理几遍。以这个思路为基础去经营企业,几乎就是随心所欲。(因为我们人类目前的组织水平和经济发展实在是太弱了。。。)
这三条是比较重要的,下面的是随便谈谈。
第四、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是通吃的。无论怎样的社会发展,资产阶级都会是最大的赢家。
经济好了,资产阶级大发其财,经济差了,资产阶级加倍压榨无产阶级并将小资产阶级挤压破产。
工人好好干活,资产阶级大发其财,工人罢工了,资产阶级推动工人闹事把封建遗毒消灭的更干净,将政府权力争夺更多的部分,最终将工人运动的果实占为己有,继续发大财。
如何更好的压榨劳动力?给一个人较高的工资并让他做三个人的活,让两个人失业只能去从事更低端的劳动更少的收入,而由于这失业的两个人随时可以替换较高工资的工人,这个获得岗位的劳动力自然玩命工作不敢有失。
因此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博弈中,资产阶级也占据着碾压式的优势。
有一次一个部门的两个人团结起来要求涨工资,我找到其中一个,把他的工资提高40%并让他一个人负责两个人的工作。他俩赶紧合计一下,最后工资没有涨,我还把更多的工作让他俩干。
第五、资产阶级必然努力降低交换价值。
资本家是不可能提高出售价格的,因为他提高价格出售商品,他购买的原材料价格也会提升。因此资本家为了更多的利润,他就必然努力通过各种方式降低他的生产价格,换句话说:更充分更残酷的压榨劳动力,汲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这一方面大多数资本家都能本能的感觉到,但是未必能认识到。
第六、通透
正如之前所讲,资本论反复强调历史性,即人类社会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因此马克思在书中举了非常多现实的例子。这些例子让我们看到一百多年前的无产阶级是怎样的生存状态,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
工人们超负荷的劳动,十几岁二十出头的年纪就死去。日复一日无人知晓的消逝着,现代人生活在社会主义的红旗下,幸福的时间太长以至于变得心理敏感,常常责怪父母责怪社会抱怨世界不够美好,其实世界一直都不美好,不仅不美好,而且贼恐怖。读资本论有助于这个认识,这对人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马克思也谈到了资本家本身是资本的代言人,是被资本异化的生物。这个也是绝对正确的,我个人也深有体会。如果不读资本论的话,思想很容易陷入极端的庸俗。满脑子都是按照资本的规律去增值(但是对资本规律的认识并不深刻),然后就是陷入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生活自然就变成一团糟。从这个角度看,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简直是资本家的救星。
无论什么样的社会,他事实上都同时具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因素在里面,只是主导不同。社会主义是好的,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下人才能幸福而自由的生活。
资本论这本书毫无疑问的给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造成了毁灭的打击,也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一般规律。认识到这样的真理规律,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幸福的事。
可能题主会有种感觉,资本家会因为害怕资本被剥夺而反对资本论。怎么说呢,其实我挺希望把我的资本剥夺,让我过上集体主义的快乐生活,成天和大伙在一起干活,我又会唱又会跳大家肯定都喜欢我,不用像现在这样人不人鬼不鬼的。
但是学了资本论之后反倒明白:人类的社会的本质是历史的过程,那么在这个历史的过程中一定会有相对应的经济结构,因此资本家在短时间内是消灭不掉的。
就比方说:这种“优秀”年轻人成天研究人脉比经历重要经历比学历重要,你说资本家有啥害怕的?资本家笑尿了都要.......
https://www.zhihu.com/video/124223920010565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