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慈禧延长了还是减少了清朝寿命? 第1页

     

user avatar   zhao-gan-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对高赞答案的价值观定义挺无语的。

是不是真的有人觉得,所谓“重用”,就必须是刘备对关羽诸葛亮那样,毫无戒心的把所有至少相关权力全部交付才叫重用?所谓“忠诚”,是不是得像关羽诸葛亮对刘备那样,不管外面再大的利益、再多的富贵,都矢志不移地坚定跟着自己主公,就算亲兄弟亲儿子都难有的那种坚定?

如果是这样,那刘备关羽诸葛亮这些人就不至于被传颂几千年了。比比都是的东西,有什么珍贵的?


现实中绝大部分情况下,重用也好,忠诚也好,都是有一定条件代价下的上下级合作,不管古代还是现代,能在重大利益甚至生死面前还坚定合作的,都是很少的人;更多只是在面对一定问题时候,大家有条件的合作,这个合作模式就是君对臣以礼,臣对君以忠。

这才是自古政治的常规模式,如果不明白这个定义,把“重用”“忠诚”这种词一说出来就拿刘备关羽去做对标,那基本上就把历史理解成通俗小说层次了。


先说说咸丰死的时候面临的几个问题:

1.南方太平天国势力依然不小,虽然在天京事变后扩张势头有所缓解,但是随着陈玉成、李秀成等人的成长又有了一定上升势头,就在这一年,还一度逼迫武昌、攻占江浙多地,而且和北方捻军联系甚密。如果稍有不慎,太平天国随时可能再次对清廷造成致命威胁。

2.辛酉政变后,咸丰留下的政治平衡被打破,肃顺等八大臣被清洗,实际上最高权力机构军机处里全部成了奕䜣一派的人马。固然此时两宫皇太后可以制衡,但在封建社会,尤其是长期明令后宫不得干政的清代,靠没有任何娘家势力的两个女人,对付亲王带领的军机处,有多少胜算?昔日多尔衮欺凌幼主不是没有先例,而此时奕䜣在朝中的势力,比多尔衮的开局恐怕还好,假以时日,谁敢说恭亲王是做周公还是做燕王?

3.地方实力派在与太平天国战斗中,羽翼逐渐丰满,曾国藩等人已经不可替代。之前太平天国俨然要灭亡清朝,曾国藩等人又在官场不同程度失意,需要通过战斗来体现自己价值。但此时太平天国进取之势已经控制,曾胡李左这些人又有了足够地位。下一步,这些人会怎么做?会不会像汉末诸侯一样成为军阀?会不会像唐代藩镇一样保存实力?会不会像明末军头那样养寇自重?

4.经历二次鸦片战争后,大清国算是真被西洋人打服了,西方列强也算彻底看穿大清的外强中干,那么下一步怎么去做洋务问题?怎么能不再被欺负这么狠?


历史上看,这几个问题都没有出现,而且似乎解决的都很顺利。太平天国在1861年的攻势就像一次回光返照,之后一路走向灭亡;奕䜣似乎在中央一直就是慈禧的副官一般,需要干活就能干活,想要下台就带着自己军机处全体心腹一起下台;曾胡李左等人就是铁杆大清忠臣,一个个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难道就是大清运气真的这么好?反贼无能,皇叔负重,能臣死忠,洋人仁慈?

怎么可能!哪一朝人性都差不多,大清能撑过去,就是有原因的。


这个原因就是最高领导人把握好了“平衡”

最高领导人的平衡,就是相对来说,各类人才能做好自己的事,但同时又受到一定制衡,所以既不至于发挥不了价值,又不至于越来越一家独大越来越膨胀


宗室能够保证对大清的忠心和责任感,团结贵族是拱卫皇室的基础,尤其清朝的统治中,皇族一直是个重要势力,所以慈禧一直给予宗室成员一定力量,让其能够拱卫清廷。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该用的时候都要用,甚至醇亲王、庆亲王这种本身实力一般的还要适当培养。

但是宗室力量同样会出现权力欲过胜,甚至会出现将天下当自家、外人都是奴才这种虽然符合封建伦理但实际上会把人得罪完的行为,更何况宗室一旦得权,野心会怎么膨胀真的很难说。所以当整个军机处都跟着王爷走时候,慈禧再不防范,真的就赌恭亲王是个周公么?


洋务派是大清的栋梁,曾李左张等人对大清都有着不世之功。问题是洋务派是能干,但能干的人思路也必然活跃。这些人物哪个不是三头六臂,长袖善舞,就算本人对大清忠诚,下面又谁不是门生故吏一大堆,这些关系网又会怎样?曾国藩面临过下面近乎黄袍加身的暗示;天平天国被绞杀后整个东南地区可谓水泼不进、针扎不入,朝廷派的两江总督,都居然莫名其妙的被刺杀;一个并不复杂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都能百余名官员结成的关系网互相庇护;李鸿章可以跟外国签约时候都夹带私货;张之洞可以和朝廷通缉犯不清不楚;乃至后面甚至可以东南互保。

为什么?因为人既有能力又有资源,就很容易有更多想法,至少会因为手下盘枝错节的关系被迫有多的想法。咸丰当年发现要平太平天国,不得不用曾国藩这种能臣,但是却扣扣索索不愿给曾明确高官,为什么?因为知道曾国藩官位高了,全盘统帅了,今后走向就说不准了。慈禧、恭亲王的心胸比咸丰大,知道天平天国是燃眉之急,耗得越久大清的血放的越多,所以果断给了曾国藩高位。曾确实报答的清廷的厚待,确实也恪守臣规,但从刺马案就能看出,地方实力派的尾大不掉已经不可避免,朝廷高官能死的这么不明不白,下一步会干什么?

洋务派是能干,能干的都是地方实权派,军队有实力,经济有财力,现在地方政局又完全控制,下一步还得什么胃口?这时候慈禧就算愿意拿曾国藩、李鸿章当诸葛亮,下面整个东南大大小小的实力派都能做诸葛亮么?更何况,能草草结了刺马案的人,能宰相合肥天下瘦的人,真的就是诸葛亮吗?这时候如果不再控制、分化洋务派,今后会怎样?


谭嗣同等维新派是最终都终于大清,但几个书生,同时对洋务派、清流、重臣都发炮,一上来都能想到政变模式,这些人真的能让大清平稳。说康有为“小人”的,可是已经被慈禧排挤出局十年的恭亲王;杀唐才常的,可是洋务派大佬张之洞;对付六君子的,可是能臣荣禄。这几个互相没什么关系的能结合起来,可见维新派已经引爆了多大的政治危机?

你还能指望靠谭嗣同就收编革命党?且不说靠一个谭嗣同,怎么解决得了科举废除等后来一系列举措中导致的知识分子进入革命党从而革命党实力大爆发问题。单说在1896年,各派的危机就得爆炸一次。


清流手里无兵无财,权力都是来自皇家,这派可该忠诚吧?问题是徐桐刚毅们有多少心思,这群人发展起来又会不会明朝士大夫模样?其不说这些惹事的,即便能干的,比如瞿鸿机,后面已经和封疆大吏瓜葛一起,这还能是安稳的清流么?

所以对清流又用又压制,才能确保这股力量能参与平衡又不至于坏事。


本质上,清朝自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个内外打击后,已经风雨飘摇。对内而言,中央和地方实力派已经形成,皇权的威严已经日薄一日;对外而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经到来,该怎么走既不至于被外国列强吞并或彻底殖民,又不至于在改革过程中让大清国更早毁灭。这就是摆在慈禧面前的问题

慈禧的方式就是在尽量用好每一派、每个能臣基础上做好平衡。

用宗室但是分化宗室(醇亲王与恭亲王矛盾),并用清流制衡宗室。

用洋务派,承认洋务派的地方实力,但是划清楚界限,一旦过线就有敲打,确保洋务派不得不在忠臣和枭雄之间偏向前者。

对于激进改革力量,打击快速手段的维新派,但是笼络真正地方实力雄厚的立宪派,保证大清的存在。

慈禧知道自己的权力是怎么来的——不是天然就有的,而是靠各个阶层博弈之后不得不选择效忠的。也知道没有人是圣人,一旦局势改变,忠臣翻脸做反贼也是分分钟的事


在慈禧身后看,也能看出一旦统治者破坏了平衡,是什么结果。当载沣把宗室、重臣、立宪派的平衡破坏后,本来已经陷入低谷的革命党一个贸然起义,就激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帝国轰然倒塌。


当然,从历史来说,中国面临从未有过的变局,依靠作为封建帝国的大清,固然有维持国家不瓜分豆剖的意义,但就算再努力,也不具备真正带领中国进入近代化的能力。所以,这时候给清朝续命,到底对中国是好是坏,或者说续命到多少是最恰当,很难说。但不能说慈禧对清朝寿命没有贡献。她这种续命,对中国未必好事,但真的对得起大清了


就怕看历史小说化,由果索因。恭亲王、李鸿章、谭嗣同、瞿鸿机们结局都是大清忠臣,但关键不是他们天生就是大清忠臣,而是依靠外界条件的促使,让他们每次权衡后都走忠臣的路。至于这个“外界条件”,才是领导人政治手段的价值。


user avatar   liang-xiao-dong-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赞简直震惊我了,就这水平还叫嚣“其他答案基本的历史常识都不懂,张嘴就来”?

有没有搞错啊你?



慈禧啥时候支持过恭亲王?

在床上么?

说慈禧支持恭亲王简直和说慈禧恭亲王叔嫂通奸一样离谱。

没错

辛酉政变时,两宫与恭亲王一起除掉了辅政八大臣,不过干掉了共同的敌人后,两宫与恭亲王随即站在了对立面。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成立总理衙门,由领班军机大臣恭亲王掌握,在他的运作和列强对其的撑腰下,恭亲王势力伴随着总理衙门职权的扩大而扩大,不仅处理外事,还涉及关税、商务、工业、国防、军务,恭亲王一手遮天,而地方实权派普遍更支持得到列强撑腰的恭亲王,而非两宫太后。

慈安慈禧被恭亲王架空了,两宫太后怎么办?

她们找到了中国传统官场上的支柱——儒生。于是在咸丰朝郁郁不得志的一代文宗大儒倭仁被两宫调回中央入阁,这就清末官制的一大奇景:

本来是军机处架空了内阁大学士,但是在同治朝,军机处、总理衙门是恭亲王的地盘,可是在两宫的支持下,内阁的权力得到极大伸张,反而有架空军机处的趋势。

倭仁来到中央没干别的地方,就是怼恭亲王,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倭仁等组成了后来的“顽固派”,也被人称之为“清流”。没多久,在满朝清流的压力下,恭亲王被削掉“议政王”的头衔。在此后的四十年间,慈禧与清流顽固派结成紧密同盟,翁同龢、李鸿藻、刚毅、徐桐为其打手,哪个洋务派冒出头,这帮顽固派就先灭谁。



湘军转业军人在地方瞎鸡脖乱搞,贪赃枉法,闹出“杨乃武案”,两宫与翁同龢联手借这个案子抄了整个浙江官场的湘军人马,丁宝桢、左宗棠都拦不住。湘军谋主郭嵩焘言论不当,立即就被李鸿藻等清流处理掉。中法战争,李鸿藻翁同龢也借机向恭亲王、湘军、淮军发难。

这就是为何《走向共和》是玄幻剧的原因,因为慈禧并不信任重用恭亲王、李鸿章、洋务派,而是信任重用倭仁、翁同龢、李鸿藻、清流顽固派:

恭亲王权力大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辛酉政变的历史遗留问题。

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权力大是太平天国、捻军的后遗症。

你要搞清楚,并不是两宫想让他们权力大,又是控制军机处总理衙门,又是在地方有私家军、兵工厂,慈禧慈安吃饱了撑的给他们这么大权力?而是两宫“莫得办法”~只能先追认他们的权力,而后慢慢“削藩”

两宫重用信任清流顽固派的原因再简单不过,因为清流顽固派没兵、没权、没地盘、没皇族背景、没洋人撑腰,只能依附于两宫手里的皇权

慈安活着时,两宫好歹在清流顽固派与洋务派之间玩平衡之术,既用洋务派的才能,也用清流顽固派来钳制洋务派,可到了慈安去世,慈禧当一把手了,借中法战争,发动第二次政变,把恭亲王赶出朝廷,史称“甲申易枢”。

这件事也导致洋务派心态崩了——合着真就卸磨杀驴呗?左宗棠与李鸿章固然人格有高低,中日陆军固然有时代代差,但是甲午战争,李鸿章保存实力以保命是真,慈禧借机削李鸿章兵权也是真,所以前者消极,后者盲动。值得注意的是,日军登陆荣成三天,包抄威海卫,山东巡抚李秉衡领兵在近,却全程下线,坐视北洋海军覆灭,“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就这,就算是在老蒋手下也要被问责吧?李秉衡屁事儿没有,两年后人家调任四川总督啦!

——这就是那位答主所谓的“慈禧重用李鸿章、用李鸿章更顺手”?

另外,有人说翁同龢是帝党的,戊戌政变,光绪帝提拔的“军机四章京”全被砍了脑袋,翁同龢除了被免职屁事儿没有,说明了啥,翁同龢是慈禧安插在光绪身边的眼线,最多也就是在光绪夺权的时候渎职了,绝没有帮助光绪去夺慈禧的权。


慈禧是不是减少清廷寿命?我不会像高赞扯点自己脑补的剧情,我只谈实据,慈禧至少使清廷提前灭亡了十年

谭嗣同作为两湖革命党的总盟主,串联大江南北的会党、清军、士绅,办时务学堂,开南学会,门生故旧,遍布两湖,实乃天下第一大反贼,同期的孙中山、兴中会和他比就像在过家家。而这么个人竟然被光绪帝诏安了……光绪帝屡次下诏召见谭嗣同,使得一向反对帝制、反对满清异族统治(见于谭嗣同《仁学》)的谭嗣同感动,有士为知己者死的义气冲动,毅然进京,而光绪也十分看重他,授予四品军机处章京的高官。可是,慈禧发动了第三次政变,囚禁光绪,杀害谭嗣同,史称戊戌政变。

这又是很多人的盲区:以为支持光绪的是清流,支持慈禧的洋务派。瞪大你的眼睛,你见哪个清流支持光绪了?!徐桐、刚毅这些清流在戊戌政变后甚至主张废帝!

满朝旧党仇新党,几辈清流付浊流。
——唐才常

反对戊戌变法最激烈的恰恰是清流。戊戌变法就其内容,妥协退让到甚至都不如800年前的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上的改革极端保守,生怕触怒甲申易枢后在中央掌权的清流顽固派,可就这种变法,只因改革八股文就遭到了顽固派的猛烈攻击,连这种程度的改变都不让,那么“抱歉,治不了,等死吧!”——而这些清流顽固派最终还是走向了末路,1900年庚子国耻,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清流顽固派几乎被一网打尽,八国联军在北京城奸淫掳掠,几百年的士大夫高门,斯文扫地。

谭嗣同门生故旧:

唐才常,谭死后接管两湖,串联洋务派、清流、革命派、维新派组建“中国国会”(能把各个死对头整合在一起也是天降猛男了),发动自立军起义,下辖的有吴禄贞,这位辛亥革命时策动北方大起义,保住了山西起义成功,策划滦州起义,还卡位石家庄拖延送往武昌清军的物资。

毕永年,谭死后,率领一帮哥老会大哥加入了兴中会,拥立孙中山当兴中会、哥老会、洪门的总会长,逼迫原兴中会会长杨衢云下台,扶持孙中山上位。

黄兴,组建华兴会,后来与孙中山兴中会合作,组成同盟会,拥戴孙中山当会长,自己则始终为中国革命阵营的二把手,无人可动摇其地位,并且在三次同盟会“倒孙”的分裂时刻坚定站在孙的一边,平定了章炳麟陶成章的夺权活动,并拉入一大批清廷军官加入革命党,甚至包括北洋军的孙传芳、卢香亭、周荫人和皇室禁卫军的杨文恺……

刘静庵,创立科学补习所、日知会,连后来的宋教仁、蒋翊武都要跟在他屁股后面,日知会后来演变为策动武昌起义的文学社。

焦舜卿,谭唐死后,他愤懑不已,鼓动儿子从事革命事业。他儿子名为焦达峰,创立了策动武昌起义的共进会,并且光复了辛亥革命第二个独立省份湖南,保住了独立的湖北的大后方,进而刺激了其他省份闻风而动、清廷土崩瓦解。

其他的更有蔡锷、张难先、杨昌济等人。


如果谭嗣同不死,这些革命者、这些革命组织可能压根不会存在,而他们不存在,那么中国革命阵营至少损失三分之二的力量。而又如果这些人都跟着谭嗣同加入清廷呢?那我实在看不出革命党在十年、二十年内有崛起的可能性,孙中山还会长期与兴中会会长杨衢云撕逼,革命力量继续分散弱势……

慈禧杀了谭嗣同,她倒是痛快了,却让整个清朝跟她陪葬,谭嗣同是何等池中神龙,康有为明白,梁启超明白,光绪帝也明白,然而慈禧并不明白,慈禧整人、玩弄权术很在行,但是治国是真不行,甚至在慈禧死前还武力解散了怒扇革命党耳光的梁启超政闻社,使得一度凌驾革命党的保皇党势力一蹶不振。。。。


user avatar   lie-ri-4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前面的二十多个答案都是错的。连基本的历史常识都不懂,张嘴就来。

以当时的环境看,慈禧的决策是符合绝大多数官绅阶层利益的。

简单的梳理一下当时的国情。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虽然开放了几个条约口岸,但那几个口岸的总人口和内地的广阔农业区相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以恭亲王为首的洋务派,慈禧基本是支持的,因为他们比较温和,开制造局,办新式学堂,派遣公费留学生。这些都很开明的。当然慈禧搞恭亲王,那是内部权力斗争,说白了恭亲王虽然才能大,但不太驯服。相比恭亲王,李鸿章用起来更顺手。

至于后来的康梁,怎么说呢,心是好的,但过于一刀切了。因为康梁的变法,是受通商口岸的启发,想要实行像英美这样的体制,也就是联邦议会制,各省高度自治,中央三权分立,设各级议会。(这里光绪帝真的令人敬佩,作为一个封建君主会支持康梁这样的变法,他为了国家真是豁出去了,怨不得康梁称他为千古圣君。)

戊戌变法听起来很美,问题是它只适合已经西化的条约口岸,但广大的中国农村是不适合的。

如果当年康梁变法只在条约口岸,其他地方先维持原状,以后根据情况慢慢来,这个慈禧是不会反扑的。但他们却想大清的所有地方都要变法。。

很多地方经济基础根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各地不但不执行,还纷纷上奏要求废除变法,也是情理之中,并不是他们顽固。

但他们也犯了同样的一刀切错误,也就是条约口岸也必须恢复原来的祖制。。

所以这方面慈禧和康梁都有错,现在的历史教科书往往以慈禧代表旧的康梁代表新的,就说慈禧是反动的康梁是进步的,这个太片面。

慈禧总的来说,是支持进步的,前提是温和。

后来的辛亥革命有力的证明了英美那一套是不能硬套在农业国头上的。

孙中山长期流亡海外,对中国国情基本无知,盲目的强行的要把英美那一套套到中国身上,你看把中国折腾成啥样?

任何的进步都是要根据各地不同的经济条件,采取不同的体制,渐进的发展,不能急进,不能一刀切。

慈禧时期的中国,要比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要好。可以看看鲁迅对闰土父子两代人的描写。用当时人的话说:“原以为前清的生活已经是最低水平了,但来到民国才发现,她离最低水平还有一段距离。”

清朝亡了以后,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出现了对辛亥革命的质疑和反弹,这同样说明问题。

袁世凯称帝

张勋复辟

白朗起义。注意,白朗起义可是底层百姓的起义,打起了恢复清室的大旗,意不意外,魔不魔幻?




~~我是统一回答评论区的分割线~~

在这统一回答评论区的几个问题,顺便跟大家闲聊下自己对晚清这段历史的认识。

第一个,很多朋友会提到毛主席,看来他老人家真是绕不开的人物,即使是谈晚清。。

他老人家是农村包围城市起家的,那我们就顺便来谈谈晚清的社会构成。抛开条约口岸和租界不谈,晚清上面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这一套班子主要生活在城里,下面是由科举选拔出的绅士领导的传统农业社会,他们主要生活在乡镇或农村。

中央:皇帝、军机处、六部、总理衙门

地方由大到小:总督、巡抚、道台、知府、县令。

也就是说,清庭的官员只能到县。问题是当时的中国是农业社会。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以集镇为圆心的农村。而且清朝实行回避制,也就是县令是外地调来的,还人生地不熟。那么他处理问题就要依靠衙役和绅士,否则他很快就会被撤职。

清朝是将集镇和乡村的管理权下放给绅士。(绅士是有功名的地主)

这个下放权力是非常大的,按今天的话说,经济上绅士有包税权(包税就是官府把各种税赋承包给绅士来收)。军事上有组织团练权。政治上有审理一切民事案件权,甚至大部分刑事案件,都由绅士处理,而不是官府。绅士可以自行逮捕、囚禁、拷打农民,甚至杀死农民。(还记得孔乙己被举人老爷打断腿吗?还记得南霸天家里的水牢吗?)

所以清朝表面的统治者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实际统治者是广大绅士阶层。按西方史学界的话说,清朝是一个上面集权,下面代议制的王朝。

清朝就像一部老爷车,虽然已经过时,但却是经典款。

在那时候的中国,谁能得到广大农村的支持,谁就是真正的中国的主人。慈禧得到官绅阶层的支持,那她在康梁、孙中山面前,就是战无不胜的,这也是她能统治中国近五十年的原因。

除非有一个人,能把被绅士牢牢统治的农民发动起来,才会对慈禧真正构成威胁。当然,这个人,大家都知道的

第二个,关于康有为、孙中山。

首先说孙中山先生,他就像很多华侨一样,是越离开祖国越热爱祖国的人,是那个时代最虔诚炽烈的救国者,这也是能支撑他一路失败,一路坚挺的原因。

再说康有为,不知道今天康有为先生的画风怎么就如此不堪了?

康有为是广州官绅家庭出身,从小受到正统儒家思想的训练,他自己又酷爱读佛教经典,是一位道德修养很高的绅士。

他的家乡广州作为第一批条约口岸,又是两次鸦片战争的战场,这对他的影响是我们没法想象的。

因此康有为的理想往往走的更远,远超同时代人,甚至现代很多人。他渴望建立一个没有性别压迫,没有等级压迫,没有民族压迫的大同社会。

康有为正是一个生活在黑暗社会,却怀着普渡众生宏愿投身变法运动的杰出思想家、活动家。

纵览他的一生,很像孔子,都是带着一群热衷政治的弟子,东奔西走,都有弟子在运动中遇害,又都一生不得志。

即使到了49年以后,我们也是尊称他康南海先生的,不知道今天是哪些别有用心的人在误导舆论,黒这样一位人杰?

最后一个问题,关于光绪帝变法是不是为了争权?

这个真是厚黑学的歪曲了。

光绪帝和清朝历代帝王不同,他不是上一代皇帝之子,像嘉庆是乾隆之子、道光是嘉庆之子等等。他既不是同治之子,也不是咸丰之子,他能够作皇帝,完全靠他的姨母慈禧。他自小入宫,能够在宫中真的像个皇帝一样生活也要仰仗姨母慈禧的羽翼保护。

所以现在有人揣测光绪帝早就有争权野心,这个就是农夫觉得皇帝也该有金锄头的幻想。正相反,光绪帝事慈禧如母,无论出于血缘还是自己帝位的合法性,这都是合理的。

厚黑学的人根据自己的幻想,揣测帝党后党之争,这也是无稽之谈。在康有为之前,光绪帝是没有党羽的。如果说翁同龢这位老师也算光绪帝的党羽的话,但翁同龢却是慈禧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先是慈禧的人,然后才由慈禧安排成光绪帝的人,这也能算帝党吗?

但是当康有为面圣之后,一切都改变了,他的弟子大量进入朝廷,形成了帝党。也就是说,帝党后党之争,并不是宫廷斗争,而是意识形态之争,是事关中国往何处走的路线之争。

这里面可能读者会有疑问,为何光绪帝会信康有为的那套“狂言”。

原因就是光绪帝和康有为是真正的知音。我们捋一下他俩的思想脉络就能发现,他俩虽然生长环境不同,却出奇的相似。

康有为早年学习传统儒家、佛家,后来如饥似渴的学习一切他能找到的西方著作,甚至经常去香港买书求学。

光绪帝早年也是接受正统儒家教育,但是一次偶然机会,他接触到了西方的著作,顿觉眼界大开,也是如饥似渴的找来所有他螚找到的西方著作学习。可是这事传到慈禧耳朵里,慈禧就像今天的家长没收孩子课外书一样,没收了光绪帝所有的西方著作。

但这个事情,慈禧越堵,反而越激发光绪帝的叛逆心理,对西方的向往越强。所以当康有为在朝堂上慷慨陈词时,所有的军机大臣、内阁学士们都以为是疯言疯语时,唯独光绪帝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感,不足为奇。

在光绪帝和康有为这方面,大家千万别被《走向共和》骗了。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肯定是延长了,我的判断标准很清晰。

只要国家不是亡于这个君主,那么这个君主的作用就是延长了国家寿命。

也就是说,除了末代皇帝,没有人减少过当前朝代的寿命。


user avatar   mao-shu-4-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我吐槽九妹和熹妹对比的答案,但是这个回答下面的某些熹妹粉们是不是过于恶臭了,熹妹拯救我大清???????我要被你们的答案整的头疼了,真的,

然后开始吐槽,我有个问题啊,这4508人点赞是随心情还随心情啊?

前面已经有好几大篇吐槽高赞的了,我本来不打算来跟风,今天晚上脑袋疼的要死,在等电话的时间看完了这回答脑袋更疼了,

妈耶,你们这4000多人点赞是心情啊,还是随心情啊,

这里联动一下金吾的回答他已经吐槽完毕的部分我就不说了,

这里补充两个回答吧,

白朗起义恢复我大清????这……

中华民国扶汉讨袁司令大都督。我就问问这个您知道吗???还有啊但凡你认真查查白狼起义的情况都知道人家发布的文告,檄文全篇都在揭露袁世凯"虽托名共和,实厉行专制",指斥"袁贼世凯,狼子野心,以意思为法律,仍欲帝制自为","摧残吾民,盖较满洲尤甚"。还抨击袁世凯对于沙俄入侵外蒙、英国入侵西藏所采取的妥协投降政策,并对外国传教士等采取了惩罚措施,表现出明显的反帝倾向。最后,直接提出了"逐走袁世凯,设立完美之政府"的政治主张。由于起义军的行动既反映了广大贫苦农民的要求,又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潮流,因而得到比较广泛的支持和拥护。

白朗起义军作战勇敢,具有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同时,在战术运用上也比较灵活,能根据敌众己寡的特点,善于避实击虚,机动作战:或从内线跳到外线,或出敌不意地袭击守备薄弱或孤军冒进之敌。加上行军快速,常使敌军"徒事跟追,疲于奔命",围追堵截一再落空。追击起义军最卖力的赵倜就曾哀叹:"尾追固非善策,围剿亦难奏功,言念及此,忧心如焚"。起义军在进攻城镇时,注意依靠群众,事先派人潜入,里应外合,或声东击西,长途奔袭,使敌人猝不及防,从而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战果。全程人家都说了,人家针对的肥袁啊,是肥袁啊。

这跟你带清有几毛钱的关系啊???几个菜啊,喝成这样?上次你大清脸这么大的时候还是吹王国维殉清的时候,


然后再说我的观点,熹妹是不是让我大清提前死亡了,对我的意见就是熹妹在我带清的死上功不可没,按照约瑟夫同志的说法,至少很多年后熹妹能在我们这帮明粉这儿领一个一吨重的奖章。

回溯到清末我们把极大反贼追溯一下,一切问题一个绕不开的湖南人身上,谭嗣同,他作为两湖革命党的总盟主,串联大江南北的会党、清军、士绅,办时务学堂,开南学会,门生故旧,遍布两湖,实乃天下第一大反贼,这么说吧人老谭研究造反学的时候,孙先生还在琢磨给老李写信,他哥哥孙眉还没混成后来能够独立支援惠州起义土财主。至于那些名噪一时的四大寇,还是江湖上的小字辈,。怎么看我大清也轮不到后来那份啊,可是就轮到了啊,

怎么办到的我带清自己功不可没啊,

这里反对一下某些恶臭回答部分,你姥但凡有看过,当年维新变法的内容,应该知道究竟和你说的祖制有个几毛钱的关系,(不是这个回答怎么成4000多攒的,说起来你们研究研究过过脑子吗?我始终没闹明白,)真要违反了祖制,你要不要看看熹妹主导的改革,维新变法的内容熹妹一条不纳下全部照着抄下来了几个意思?????

继续刚才的问题,我大清怎么办到的,杀人啊,戊戌六君子一个不剩全部杀绝,这里面补充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六君子的刘光第被抓。在京做官的四川人联名"具疏",要求释放刘光第、杨锐等人。刑狱因狱词未具,欲审不能,见此着了慌。此举几乎得罪了整个四川。

八月十三日(9月28日),未加审讯,慈禧就下即行处斩之命。刘光第提出强烈抗议:"未讯而诛,何哉?"在去刑场的路上,他叹息说:"吾属死,正气尽!"临刑时,他又一次提出质问:"祖制虽强盗临刑呼冤,当复讯。吾辈纵不足惜,如国体何?如祖制何?"监斩者无言以对。文质彬彬的刘光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显得异常顽强坚定。刽子手强按他跪下;他崛立不从,"神气冲夷,淡定如平日"。

随后刘光地尸体入川时,川人公开在祭祀的祭文中说:"汉唐遗秽,邦国其怀!沟壑能填,白刃已蹈。"至此,川中我大清人心丧尽,哥老会袍哥开始……甚至成都八旗作为帝国长期战备力量的一员也开始加入袍哥,准备开始反清斗争。

到了1906年,他的长子年仅16岁的刘长述加入了同盟会,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同盟会盟员。在后来的那场四川保路运动中,刘长述成功完成为他父亲复仇的任务,对了此君还是清末著名小说家之一,第一个开始写王武的小说就是他开始的。为他父亲的老朋友吹嘘。

1911年9月25日,吴玉章、王天杰龙鸣剑等在自贡荣县衙门召集全县各界大会,宣布荣县独立,建立起全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县级政权——荣县军政府。这些人都是孙中山的同盟会会员,荣县军政府的旗帜我上次专门查了都没查到,不过可以明确都是孙先生的人,比湖北共进会的武昌早了15天。

刘光第自贡富顺人,荣县到富顺1个小时的车程。

1898年刘光第死,1911年荣县全国第一个独立,短短13年,川人报仇10年未晚。

然后谭嗣同那就更牛批了,

谭嗣同有个关系很好的小弟叫唐才常,变法失败后在湖南组织了一直自立军,组成部分有洋务派、清流、革命派、维新派组建“中国国会”推容闳严复为正副会长,唐才常为总干事,林圭沈荩等为干事。保皇派的都在里面了。

这帮人组成部分够复杂吧,结果他们的政治目标是搞一个二元制的中华帝国,皇帝位置留给光绪的,

什么叫未曾设想的道路啊

随后发动自立军起义,下辖的有吴禄贞,此君有多猛记住了,此君是第一个逼得肥袁用刺客解决问题的人。(参加完自立军起义以后还能混入清军系统,牛皮普拉斯)毕永年,当年率领100多湖南枪手入北京,刺杀熹妹。戊戌变法失败后,毕永年东渡日本,会见孙中山,加入兴中会,走上革命道路。1900年,毕永年在上海与唐才常会面,组织正气会。此时唐才常在保皇和革命道路上徘徊不定,毕永年与唐才常辩论无果,痛哭而去。之后毕永年南下福建、广东,联络会党。7月16日,孙中山抵达香港,布置起义事项,毕永年被任命为民政部长。但惠州起义终因弹尽粮绝告失败。当年气不过这事儿,病死惠州,黄兴,组建华兴会,后来与孙中山兴中会合作,组成同盟会,拥戴孙中山当会长,自己则始终为中国革命阵营的二把手,无人可动摇其地位,并且在三次同盟会“倒孙”的分裂时刻坚定站在孙的一边,平定了章炳麟陶成章的夺权活动,并拉入一大批清廷军官加入革命党,甚至包括北洋军的孙传芳、卢香亭、周荫人和皇室禁卫军的杨文恺……(引用自金吾)

对了唐才常被镇压以后,唐有一个部下叫焦舜卿。两人关系极为到位,焦有个儿子叫做焦达峰就是后来的湖北共进会一哥之一,他是改良派的人后来立宪派给骗杀了,这个共进会他们用的旗帜就是很多人念念不忘的铁血18星,这个铁血18星和孙文的关系是没有关系,和我大清呢,刚才说了,焦达峰他爹是焦舜卿。焦舜卿是唐才常的老部下,唐是谭嗣同的好基友,谭嗣同呢理论上是为了我大清而死,唐谭二人死后,上面这些职业造反的猛男终于亲自动手了,还叽叽歪歪个啥呢,别废话了,上吧。

这时候杀了谭嗣同之后经过熹妹的操作以后我带清终于成功得罪了所有人,唐才常的部队里官僚系统,士大夫,改良,维新,清流,上上下下都有,他死于老张之手后,所有人都明白了,之前不跟孙文一起玩是不对的,现在是时候带上孙文了,这才有孙文感叹的那句几年前听说我们造反失败所有人都称呼我们是贼,现在听说我们造反失败所有人都为我们叹息的话,

轮到孙文这种上场掀桌子不玩选手入场了,所以作为满族人我不怎么讨厌革命党,从骨子厌恶我带清原因就在这里。真正拒绝改变的,或者拒绝和平玩游戏的从来不别人,真心我带清。早年混贴吧的时候,有个前辈总结了一句话,这个帝国从来不是东北满人的,也不是关内八旗满人的,从来都是京旗的,所以搞明白先后顺序,才是看待这段历史的关键点,软骨头是这个帝国的通病。或者这么说吧,谁是自己人,谁不是自己人,这个帝国中央分的比谁都清楚。就连保皇党的梁启超熹妹死之前都挨了熹妹一记毒打。

四大寇从当年人人嘴里的贼寇到人人叹息起义失败才几年啊???所以这种情况还能认定熹妹救了我带清????几个菜啊。

再补充一下光绪最后时刻的一些人生经历你就明白为啥谭嗣同唐才常都很欣赏这位满族皇帝吧。


你们吹这个小伙子当年赢了我带清会不会怎样我觉得还有指望,吹嘘熹妹????上上下下所有人都能得罪完毕,不是靠着羊爸爸的爱,我真没看懂我带清怎么熬过当年的。

靠高赞答案用爱发电?


user avatar   hui-sheng-j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问题下的高赞答案真是让人没法看,明显是看了些地摊文就来胡说八道。

还辛亥革命之后各阶层对革命的态度有反复,这就是扯淡,我们作为亚洲第一个推倒皇帝建立共和国的国家,辛亥之后,搞皇权倒退的袁世凯和张勋无不是迅速身败名裂沦为笑柄,比起其他国家皇权共和国反复拉锯的情况,简直可以说大势所趋。

满清亡了之后,只有极少数袁世凯张勋之类脑袋坏掉的野心家,才会和皇权扯上关系,而且这两位迅速gg之后,就剩满清宗室里的一部分宗社党,一直致力于恢复王朝。这说明整个国家上上下下早就达成共识,皇权这个东西根本没有任何根基了。还皇权下的渐进式改革,做梦去吧!

回到这个问题,要回答它必须先回答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满清在太平天国之后,怎么能续那么久的?然后分析一下慈禧在这些续命因素中起的作用就行。

在一开始,我们就要说说大清朝第一续命功臣,我大清正一品、太子太保、海关总税务司赫德。

王朝后期的直接死因一般都是财政崩溃——军队叛逃或士气崩盘——叛军或地方势力做大三板斧带走,财政未崩溃之前,起义军和正规军队战力差距是两个层面,根本没有机会。

但对满清来说,财政崩溃问题根本不存在。就是因为赫德带领的海关,每年给满清收了三千多万两的关税,到后期甚至达到了四千三百多万两,而且是直缴中央,根本不像厘金之类的收入都是地方督抚私分了。

赫德之前,大清的粤海关每年就收个一两百万两的关税,你看看这差距。所以满清到死的时候都不缺钱,慈禧甚至有钱修颐和园这种大工程,正常王朝末年哪有这个钱,想修都没得修,挪用都挪用不出来。

赫德正好死于1911年,半个多月后辛亥革命爆发,真可谓大清柱石与国同休。赫德之所以这么卖力,一方面是他本人的能力,一方面是大英帝国需要满清活着,作为商品倾销地和阻止俄罗斯东扩的钉子。

大英爸爸对我大清的关怀,那是无微不至,缺钱派人帮你收关税,缺兵给你出口武器军舰、训练士兵,还是不行就赤膊上阵,组织洋枪队帮你镇压太平天国,自始至终大英都没有灭亡大清的想法,只想榨点油水收下当狗。

奈何给你机会不中用啊,前期还好好的,借着英国支持,收复新疆,驱逐俄国势力,打出了个同光中兴。但甲午一战,居然被小日本打出屎来,而且外交上还派李鸿章和俄国勾勾搭搭。菜到这个地步,还不老实,那就是作死。

在这个过程中,慈禧对日作战作战完全失措,而且默许了勾搭俄国的做法,另外在庚子年妄想凭义和团势力向万国宣战,彻底让大英爸爸放弃了这种脑残。辛丑之后,不到一年就和日本签订了英日同盟,换了一条新狗,大清做狗而不可得,断了一根定海神针,慈禧在其中起的作用完全负面,算是给大清折了寿。

大清另一个支柱是底层百姓的愚忠,毕竟数百年天下,清廷还是有威望的。即便洋人在国内肆意横行,百姓们也是反洋人不反朝廷,义和团口号都是扶清灭洋。

慈禧怎么对人家的,前期看义和团有些力量,就拼命煽动,脑袋一热向万国宣战,后期被赶到西安如丧家之犬,转过头来就指责义和团暴民,把锅全推给义和团,下重手屠杀团民,讨洋人欢心,合着就慈禧白莲花呗。

因此庚子之后,朝廷威望被慈禧输个底儿掉,不仅士绅阶层对朝廷不满明面化,搞东南互保,就是底层民众也彻底失望。庚子之后,大量底层民众开始加入各类革命党,接受革命党的宣传,甚至各类底层会党直接革命党化,不得不说是慈禧的功劳,给满清本就不稳的根基狠狠一脚。

大清最后一个支柱就是士绅阶层,这批人其实最希望满清搞君主立宪和平改革,尤其清末新政之后,朝廷似乎有振作倾向,士绅们是更加期盼。但士绅们的期望不在慈禧身上,而是光绪身上。

光绪这个被软禁的皇帝,当时在以梁启超康有为为首的立宪派宣传下,已经成了天下立宪威望所系,甚至可以说光绪帝一人之威望,顶的上整个满清朝廷。尤其在梁启超成立政闻社之后,这种倾向达到了巅峰。

政闻社虽说现在不怎么有人知道了,但在二十世纪头十年,那影响力是相当大,我们复旦的创始人和第一任校长马相伯都是政闻社的骨干,他们一度把革命党赶得山穷水尽,大家都准备去立宪,没人去革命了。

这样一个对我大清忠心耿耿的团体,如果发展壮大肯定有利于大清续命吧,慈禧怎么对待呢?很简单——查封,革命党都头疼的政闻社居然被慈禧自己干掉了,就因为不喜欢光绪上位。正应了那句话,你爱大清,大清爱你吗?

查封政闻社之后的三个月,慈禧就死了,顺便毒杀了满清皇室最具威望的继承人光绪,真可谓临死之前给我大清的棺材上再钉一颗钉子,你就说她是个革命党卧底都不为过,真的非常黑色幽默。

立宪派眼里,光绪帝本人能力其实无所谓,但他是个政治招牌,代表了朝廷对立宪的态度。从这方面看,慈禧干掉光绪在士绅那里的得分肯定是负分,硬生生断了满清续命的最大可能。

从上面的分析就知道,慈禧对满清续命的因素都是负面影响,她如果啥都不做,说不定满清会续的更久。当然,续的更久会导致矛盾更深,革命更加激烈,满清皇室未必能保住性命。

慈禧唯一的天赋点是权利斗争和独断专行,治国理政完全是扯,不添乱都算不错,不用说现在,当时的人就已经看透了。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曾对曾国藩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所以他预言满清崩盘之后连个偏安的局面都不会有,最多不超过五十年肯定药丸。慈禧喜欢“威断”,就是独断专行,反而易受蒙蔽。

曾国藩当时还没单独见过满清中央首脑,对这番断语还很怀疑,但过段时间他被慈禧亲自接见后,立即信了这话。因为他发现,慈禧是“才地平常,见面无一要语”,这样的人喜欢独断专行,那不就是人菜瘾大,只会添乱。

慈禧是个“才地平常”+“威断”的人,做事颇有些肆意妄为,所以才能做出向万国宣战的超级骚操作,一百多年前的人都看得明明白白,结果现在的人给她洗成英明神武,也是超搞笑了。


user avatar   li-fei-16-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这个,必须提到辛酉政变啊,不会一个个觉得肃顺等人的顾命八大臣是守旧派,就他慈禧姘头恭亲王是洋务派吧

曾国藩,左宗棠等一干汉人地方大员全是肃顺提拔的,南方团练的西方军火引进也是肃顺带头开始做的,

辛酉政变前,肃顺提了个事,惹满洲八旗众怒,便是裁撤汰换八旗,嘉庆镇压白莲教起义时,就发现旗人兵丁逃亡,实际军事力量相比账面上严重缩水,各地驻防八旗将军在大量吃空饷,绿营也几乎是同样的问题,太平军从广西一路转战到江苏,各省抽调绿营兵力都是相比账面上严重缩水。

辛酉政变之所以那么成功,无疑是肃顺提出的改革在满洲内部已经动了太多人蛋糕,慈禧慈安上台,明明违背祖制垂帘听政却得到那么多人支持,结果就是裁撤八旗和绿营这个事情又拖了三十多年,直到甲午战争惨败,维新派又提出这个政策。

结果就是满洲贵族和保守派又推着慈禧出来发动政变打断改革。

过了几年,义和团闹剧惨淡收场,清朝中央政府权威扫地,满洲贵族和保守派死的死残的残,国家收入锐减到已经不可能再包着八旗和绿营吸血了,咸丰皇帝和肃顺制定的裁撤八旗扫除弊端的政策,硬是拖了半个世纪。

会不会这样想

当年咸丰没作死把英法得罪完,没最后被吓死在热河。

在皇帝的支持下,肃顺持续推进八旗的裁撤汰换,及早把吃掉一半国家财政的两大毒瘤,八旗和绿营干掉,抽出更多的力量去搞洋务运动,还会是本位面的历史么?


user avatar   yanghf 网友的相关建议: 
      

慈禧延长了满清的寿命最终让满清彻底死透了。

慈禧忠实继承了前代君主的遗志,维护满人的统治。那个年代,“满清”之“满”已经烂透。“同治中兴”全靠曾国藩,李鸿章几条汉家忠犬。太平天国镇压下去后,教科书般实施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战略战术,继续让满家废柴当政。

如果慈禧那时满清完蛋,凭满清200年的奴化,洗脑,必有曾国藩们怀念前朝。但慈禧就是要对忠犬们说不。完成了两个经典操作。

  1. 与帝党狗咬狗导演了甲午败给日本。
    当时日本是个什么概念?与78年的越南地位相当。好战但穷得靠日本妇女组团卖创收。赌国运挑战天朝,但在欧洲发行战争国债,没人愿买(满清再支撑一周,日本就破产)。但后裆帝裆夹个李中堂愣能败给19世纪的“军事大国”越南(别忘了当时的日本相当于78年的越南)。赔款10个GDP, 让日本彻底崛起。
  2. 庚子年实现了万国来草。

巾帼英雄慈禧与千古明君光绪联合导演了“没有最low,只有更low"的满清。

到了辛亥革命,真实的武昌起义相当于一个乱七八糟的连队造反,瞬间蔓延全国,东北满人都懒得再给满清续命。几个乱兵拿小指头一戳,盛世的大清就轰然倒塌。不要说在中国5000年绝无仅有,在世界都罕见。

这年头,能给慈禧洗地,满清遗老遗少们加油!


公正说,若论宫斗技能,政治手腕,慈禧老bitch不弱。但目标死抱满人利益至上。作为政客很成熟,可目标就巨大问题。光绪呢,就是一神经质愤青,有理想,而且是清代所有帝王中最少满汉偏见的一个。可这能力就差了老鼻子了,身边也净是些书呆子。要按他那路数搞搞,大清能否great again不好说(大概率还是不行),满人是彻底废了(特权至少丧尽)。二者联手宫斗一搞,完美让大清进入历史垃圾堆。

就是代价太大。不仅中国直接代价太大,而且养肥了日本,给东亚的分裂埋了颗巨大无比的雷。到现在中日矛盾都是米帝可利用的最好棋子。


user avatar   maximilianofshang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user avatar   x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相关话题

  浑河之战浙军全军覆没是否反映了鸳鸯阵在大兵团决战时并无太大用处? 
  如果没有西方列强入侵,清朝的统治时间会更长还是更短?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讨厌清朝? 
  如何看待「列强入侵给中国固然带来了伤害,但是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因此殖民有理,侵略有功」的观点? 
  清朝强制汉人剃发易服,为何没强制汉人学习满语? 
  清朝时候的「满汉一家」是什么? 
  如果没有清朝的存在,沙俄会直接殖民东北、蒙古灭,与明朝长城对峙吗?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对清军的评价是什么? 
  如果明朝打败了清朝,现在会变的怎么样? 
  光绪可不可以直接杀了慈禧? 

前一个讨论
《红楼梦》里,为什么薛蟠可以抢丫头失手打死冯渊,却不报复打他的柳湘莲呢?
下一个讨论
老虎和狮子 生理结构差距有哪些 哪个更珍贵一点?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