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推荐系统有什么危害? 第1页

  

user avatar   huo-hua-de-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图胜千言。简而言之,推荐系统现在最大的危害就是对公序良俗的破坏。


user avatar   exc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推荐系统最大的危害,并不是狭隘你的视野,而是浪费你的生命。


讽刺的是,我就是在看到了推荐的问题之后,回答了这个问题。


user avatar   david-dong-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前段时间才跟学生讲过这个问题。

推荐系统的逻辑是找到你的关注点的相关性,从而不断给你喂你想要的东西。你越想越要什么,推荐系统一般就可以越准确,越给你符合你预期的信息。

这里出现了一个伦理问题。

考虑非常极端的情况,我国一般没有,以前国外的大型互联网站上出现过。假如说你有反人类的倾向,比如说有宗教极端化的倾向,那么一个客观的推荐系统会察觉到这一点,从而给你推荐更多满足极端宗教倾向的信息。也就是说,你越仇恨,推荐系统会越帮你加深你的这种仇恨。

这是合理的吗?社会不应该往沉入深渊的人身上再踢一脚吧?一种解决的方式是调整推荐系统的结果,控制和筛选信息,至少有些有严重社会危害的信息要有控制。

但是新的伦理问题又来了,谁能决定推荐系统应该有什么样的倾向性呢?这个决定本身就是有危险性的,因为它是单方面阐述的某种“道德”。推荐系统本来的样子才是体现人的“自由意志“,任何人为加入的选择和扰动都是在干扰这种自由,这可以变成一种危险的倾向。这就变成了一种伦理上的两难。

实际上这个问题是互联网本身就带给人类社会的,只是推荐系统有点放大化了。


user avatar   visualv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曹操不是什么“逆时代的法家寒士政权”,而是不折不扣的中共党员,郭沫若亲自介绍入的党!

所以颍川人士怎么可能放弃曹操投奔袁绍?你把颍川人士置于何地?颍川人士也可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嘛。

这就是最重要的原因。


user avatar   morganc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大学到现在,我使用Java已经将近20年,日常也带实习生,还在公司内部做training,所以可以分享下我的经验,希望对你有用。

因为是在工作中培训,就必然有两个约束:实用、时间紧,因此就不能像大学那样,把所有的知识点都面面俱到的讲到。而只能挑基础的,实用的,难理解的讲。至于其他边边角角的知识,就一笔带过。一则没有时间,二则不常用,再则既使讲了,学生印象也不深刻。总之一句话:“好钢用在刀刃上”。

下面,就根据我的实践,具体谈下学习过程:

1.基础知识

我学习java的时候,先是通读了《Java编程思想》,然后是《Java核心技术》。当时这两本书还不像现在这么厚,而刚才我把案头的《Java核心技术》第9版翻了翻,上下两册已经1700多页了,可想而知,如果要把它通读一遍,且不说把所有的代码都调通,就是当小说读,估计也需要些时间。

但我现在教学依然首推《Java核心技术》,主要是体系完整,实例多,可操作性强。但对初学者,我一般是只讲前6章,也就是下面的内容:

  1. Java程序设计概述
  2. Java程序设计环境
  3. Java的基础程序设计结构
  4. 对象与类
  5. 继承
  6. 接口与内部类

就《Java核心技术》第9版来说,也就是到250页为止,加把劲,1个月拿下完全没问题。

因为你是自学,所以建议你一定要把其中的代码都调通,课后的作业尽量去做。除此之外,还有两点特别重要:

#.学习笔记

因为你是自学,不像在企业中学了就能够实践,印象自然特别深刻。而自学因为没有实践的及时反馈,所以记笔记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记笔记就像写作一样,是整理思路的绝佳方法。同时学习笔记也是你以后开发,面试的绝好资料。

学习编程,人跟人是不一样的,别人觉得难理解的东西,对你却不一定;而你觉得难理解的东西,别人可能又会觉得特简单。而学习笔记就是自己专有的“难点手册”,有点像高考时的“错题本”,以后无论是在面试前,还是在日常工作中,随时都可以翻出来看看,自是获益匪浅。

#.分门别类保存demo

学习笔记是很好的文字资料,但编程界有句话说的特别好,所谓“no code, no text”,意思就是说:千言万语都没有一段代码来的实在。

以我的经验,在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某个知识点,无论当时理解的多透彻,调试的多棒,只要时间一长,等到了实用的时候,肯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些看似简单的东西,此时死活就是调不通,正所谓人到事中迷。这个时候,如果你手头恰有运行良好的demo,打开参考一下(甚至直接拷贝过来),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而且因为这些demo都是你亲手调试出来,印象自然特别深刻,一碰到问题,在脑子中自会立刻涌现。

所以说,在学习的过程,一定要善待你调通的demo,千万不要用完了就扔,等后来碰到困难,想要用时却找不到,追愧莫及。正确的做法就是把所有调通的demo,分门别类的保存起来,到时候查起来自是得心应手。

人都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其实代码也是这样,所谓“demo用时方恨少”。

2.Spring

目前在Java EE开发中,Spring已经成为和Java核心库一样的基础设施,所以说如果想成为一个合格的Java程序员,Spring肯定绕不开。另一方面,如果掌握了Spring体系,Java基本上就算入门了,就有能力进行一些实用级的开发了。

但Spring本身也是日渐复杂,衍生项目越来越多,但最最核心的概念依旧是IOC和AOP,掌握了这两个概念,再把Spring MVC学会,再学习其他的衍生项目就会平滑很多。

同时,因为Spring本身就应用了许多优雅的设计理念,所以学习Spring的过程,也是加强Java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因此等你掌握了Spring,原来很多你理解不透彻的Java特性,此时就会恍然大悟,包括接口、抽象类等。

我学习Spring,读的第一本书是《Spring实战》,坦率的说,书很一般,但市面上比它好的书,我却没有遇到过。还有一本《Spring源码深度解析》也不错,对Spring的设计理念讲的尤其透彻,虽然整本书读起来有些艰涩,但前几章却生动有趣,也是整本书的精华。所以建议你在学习Spring之前,先把该书的前几章通读一下,然后再回过头来学习《Spring实战》会顺利很多。

以我经验,要学透Spring,终极的方法还是阅读源码(我当时就是这么干的),待把Spring的核心源码通读了,人就真的自由了(所谓无真相不自由),不仅是对Spring,而是对整个Java体系。以后再遇到其他框架,大概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脉络,所谓到了“看山不是山”的境界。但这都是后话,可以作为以后你努力的方向。

和学习Java基础知识一样,学习Spring也一定要记笔记,一定要分门别类保存demo。

老实说,Spring对初学者不算简单,因此最好能有个好老师带一下,不用太长时间,2个课时即可,然后就是在你遇到大的困难时,能及时的点拨下。

以我的经验,要初步掌握Spring,大概需要1到1个半月的时间。

3.其他知识

Spring是Java编程的基础设施,但真要进入到实际项目的开发,还有些东西绕不过,包括 MySql,Mybatis,Redis,Servlet等,但如果你经过Spring的洗礼,这些东西相对就简单多了,以我的经验,1个月的时间足够了。

4.实践

学习Java,光学不练肯定是不行的。但因为是自学,所以就没有实际的产品让你练手,但也没有关系,谁大学还没有做过毕业设计呢?以我的经验,大家最爱的“学生管理系统”依旧是个很好的练手系统。

别看“学生管理系统”逻辑简单,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中数据库设计、Mybatis,Spring、SpringMVC,Servlet、Tomcat一个都不缺,绝对的练手好伴侣。

还有,虽然你的学习重点在Java,因为要做一个完整的demo,前端的配合肯定少不了。因此就免少不了要学一些简单的JS、HTML知识,但因为前端本就是个很大的topic,所以一定要控制好边界,千万不要顾此失彼。就“学生管理系统”来说,在前端上,只要实现一个包含table、textbox、button,能发送REST请求到server,能实现学生的“增删改查”的简单页面即可。

作为一个练手项目,目标就是把Java的主要技能点串起来,所以自不求尽善尽美(也不可能),所以1个月时间足够了。

.最后

按照上面的过程,4个月的时间刚刚好。当然Java的体系是很庞大的,还有很多更高级的技能需要掌握,但不要着急,这些完全可以放到以后工作中边用别学。

学习编程就是一个由混沌到有序的过程,所以你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一时碰到理解不了的知识点,大可不必沮丧,更不要气馁,这都是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事情了,不过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暂时而已。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常把下面这句话送给学员们,今天也把它送给你: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祝你好运!

--- 上面是原答案 ---

我把上面的内容作了下整理,画了学习路线图,内容也有些升级,供参考。

因为有朋友,通过留言或私信方式问我:Java中有哪些知识已经过时,不需要再学习了

回答的多了,就感觉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因此统一整理了下,作为这篇文章的补充,希望对你有用。




  

相关话题

  有哪些人工智能上的事实,没有一定人工智能知识的人不会相信? 
  请问智能电力系统今后怎样发展的?大学生如果想从事这方面工作需要学习哪些方面知识? 
  如何评价清华大学「天机芯」登上 Nature 封面,清华施路平团队发布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 
  如何评价 DeepMind 的新工作 AlphaCode? 
  如何评价朱广权battle AI手语主播?AI能否取代手语翻译,造福更多聋哑人? 
  陆奇卸任百度总裁,百度 AI 的发展会受阻吗? 
  吴恩达为什么离开谷歌? 
  如何看待朱松纯受聘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DeepMind 再登 Nature,用 AI 破译古希腊文字,该成果会对人类历史研究带来什么影响? 
  在校生为了面试,有必要强行记住一些复杂算法如红黑树、KMP等的实现吗? 

前一个讨论
中国科学家在东北发现 14.6 万年前新人种「龙人」,与智人有何关系?这一发现有怎样的意义?
下一个讨论
请问大众点评上如何判断按摩店是否正规?





© 2025-05-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