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体系不同。
一个国家用的医疗能力,还是该看ICU床位。
例如我国,有很多床位用于术前检查,打化疗,甚至体检病人。主要是医疗定价太低,医保只报销住院病人,等因素。
同样的病人,在美国大量靠日间手术,门诊完成术前准备,不需要住院,所以ICU床位占比极高。这主要是医疗效率高,是能力强的体现。
另外,美国大量养老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和医院差不多,但在美国不算医院床位。
美国医院的普通床位少,主要原因是三个:
从住院的全流程看,美国的病人住院前需要在门诊完善相关检查,经医生评估符合手术标准了再预约住院做手术。手术后住院时间也比较短。我读研的时候看《麦氏整形外科》,当时惊讶于书上写皮瓣移植手术患者术后只住院2天,连续观察48小时血运无异常即可出院。而当时所在科室的标准是术后住院一周左右,个别病人术后要住院两周。后来轮转其他外科科室,对照国外的一般要求,住院周期也多出来50-500%。
而国内的病人多数是门诊看一次,医生感觉基本上符合手术指征就收住入院,入院后完成相关检查。有些时候查出来不符合手术指征的情况还不得不取消手术,病人出院。我之前管理过的病人因为查出来奇奇怪怪的情况取消手术的不在少数,包括但不限于心律失常、先心病、自发气胸、意外妊娠等。住院做检查、等报告的这一两天实质上就浪费掉了。而且因为国内门诊资源太紧张(主要是门诊太便宜,一直属于过度饱和状态)而且预约制度很不完善,所以只能让病人住院继续观察,也就是说把术后的门诊随访放在病房。
前面提到过,病人完全符合手术指征,而且术前检查都OK才能住院接受手术。化疗一般不住院,病人在有护士护工看管的门诊输液室就可以接受注射。而国内的病房入住门槛就低多了:
想入院做个全面的检查,住院。(我国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只报销住院费用,门诊费用自理)
放化疗,住院
老人家身体虚弱,需要每天注射五花八门的营养针,干脆住个院
多器官功能衰竭,医生们都深知回天乏术的病人,家属不肯出院那就得继续占用床位继续治疗。就算是继续治疗病情依旧恶化,只要病人家属不放弃,大不了进ICU继续耗下去。很多人有一个观念,认为人只要进了ICU那差不多就离死不远了。其实就是因为国内临终关怀思想还没有充分普及,一些在医院积极治疗也回天乏术的患者本应在临终关怀医院安详的离开,但很多这样的病人却在医院里经受痛苦的有创治疗,从普通病房到ICU,最后从ICU到太平间。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没有和家人朋友道别,反而被医生护士簇拥着。
所以国内住院标准混乱也是造成常设床位比较多的一个原因。
不光是住院费用了,美国所有的医疗操作价格都高得多,如果普通人没有购买商业医保,那么因病致贫就非常正常了。很多没有医保的人在昏过去之前跟周围人说的最后一句话很有可能是“别送我去急诊”。
所以国内很多地方的医疗资源其实是不紧缺的,只是分配方式上有很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