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B站财经类up主巫师财经被扒抄袭、造假?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起来这个瓜我吃晚了[手动狗头]不过也算是解答了我的一个疑惑。

我去年双11之前刷到巫师财经的视频的,那个视频的主题是价格歧视等内容。当时那几个视频已经非常火了,然而看了他的那几个视频之后,我还是感觉到有点不太对。因为虽然我不是一个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但因为平时也喜欢看财经类的内容和书籍,所以对很多知识也是熟悉的。我的感觉是这里面所讲的大多数内容我都了解,即便是不了解的内容,用天眼查或者找一些网络资料也能补充上去,没看出有什么“硬核”或者“专业”的内容来。

很多参与过一些项目的人应该知道,作为亲历者,你看到的东西跟大多数人应该是不一样的。比如当年我曾参与过ofo的一些公关项目,现在你能搜到的ofo的稿子一多半都是我们发出来的。所以,看到有些人拿我们的报道来作为论证内容,我们就知道这个稿子或者这个视频挺扯淡的。如果你让我给你讲ofo的成长史,我会侧重于公关宣传这一方面,结合ofo的发展来谈问题,而这些问题是你在其他地方绝不会看到的。(除非跟我同时参与项目的另一个人也在说这事)

再比如说半佛老师,虽然他的有些内容其实就是水着玩的,换我也不难做出来。但作为一个风控从业者,从他的某些文章里你是能看出他站在这个视角看问题的价值的。这就跟巫师财经很不一样了。

不过,站在视频内容生产的角度上说,作为一个自媒体账号巫师财经的确是给B战财经类内容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参考。我印象中,也就是在巫师财经之后,B站迅速多了很多财经类UP主,而且这些UP主在视频选题、文案风格甚至说话方式上都与巫师财经有些类似。在巫师财经之后,很多财经UP主的涨粉速度也快了起来。

但是本质上说这些内容也就是财经领域的娱乐新闻。这些财经内容,从性质上说,跟某些娱乐UP主做个十几二十分钟的视频深扒一个明星或者一场事件并无太大区别。前年我采访《新周刊》的执行主编时,他曾跟我介绍说,十多年前杂志发展地还挺好的时候,《三联》的很多记者一个月只要出一到两篇稿子就行了,如果质量够硬两三个月出一篇也是可以的,而那个时候《三联》记者的平均工资可以达到七八千甚至更高。

所以,你可以想一下,像《三联》这样专业的杂志,他们的记者从采访、整理资料到写作成稿还需要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而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想要真正做出“硬核”内容或者有独特观点的内容,时间只会比这个更长。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在这个回答下面说高质量的内容和更新频率不可兼得的原因。

巫师财经的这个事其实也给很多人提了个醒。如果以后看到再有人能够频繁地更新各种“硬核”内容,大概率有两种可能:一是这个号的背后是一个机构,所有内容的策划、分发都是有明确计划的;第二是这个号在洗稿或者抄袭。如果这个不承认自己有团队,那么深扒一下,应该是能扒出不少黑料来的。

对于那些真想找“硬核”内容的人来说,其实各个领域里最“硬核”的内容或者在世界各大期刊网站上,或者在存在于公司的内部人士中,前者很方便获得但不好读,后者猛料多但大多数人无法知道。

而对于那些想做内容的人来说,自己也要对做内容有个认识。如果要走“硬核”路线,很多人的知识储备会被迅速掏空。如果走“水”的路线,就不要太说自己多硬核,否则容易被人锤。


user avatar   deng-li-62-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巫师财经作品抄袭、假造人设的实锤,参见这个答案的最后部分内容。

以及这位答主,自费花钱查重的结果

zhihu.com/answer/103617

本回答要说明的是,答主对此人被锤抄袭(以及人设造假)这一事件的个人看法。


高质量、原创、高产。

对于凡人来说,此三者不能同时存在,可称凡人不可能三角。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能同时达到以上三点的,可称大神。

神本来也是人,做到了凡人做不到的事情,才能称为神。

凡人千千万万,有几个能成神?

一个凡人,既然要高产又要高质量,那么就不能不洗稿。然而洗稿是不可能承认的,所以这个凡人必须把自己包装成大神。要包装成大神,就要伪造学历,伪造职业履历,伪造项目经历。当然这些东西最好不要从自己口里说出来,自己说容易留下石锤,不小心就是人设崩塌的大事故。

所以聪明的做法是要让粉丝(或者自己的小号)来说,自己不置可否。《诡秘之主》看过没?巫师财经做的不够到位的地方,就是一部分从他自己口中说出来的东西,如今被抓了现行,才会有现在的尴尬。

不然的话现在就很轻松了

”名校毕业、就职中金、投行年入几百万的行业金领这些事,又不是我们巫师大大自己说的,是粉丝爆料的“

这话我听着有点耳熟——

“J老师可没说过他发过8篇正刊,可没说他就是XX所X老师本人,都是粉丝说的。“

“回忆专用小马甲可没说自己是动车事故遇难者的男朋友,都是粉丝说的”

引以为鉴哪,同志们。



巫师财经洗稿被揭不是第一次了,以前他是怎么做的?

1、在被石锤的情况下,承认“部分借鉴”。原文50%是抄的,他说只有20%,不管别人怎么说,反正他粉丝信就行。

2、贬低原作者的文章是“没有价值的流水线文章”,宣称自己只借用了数据部分,自己的分析和阐述才是有价值的部分。很多他的粉丝也是持这一观点,却不知他的解读是与事实相悖的。

3、下架原视频,重新做一稿上传。做出“认错”的姿态,同时消灭原始证据。

4、宣称自己“道歉”过了。请问,看他事后的文章,还在贬低原作者,哪里道歉了?

不得不说,这番连消代打的操作很有效。在对方影响力不如他的情况下,他这番操作不但成功洗白,反而给对方扣了个(水平低下,大惊小怪,小肚鸡肠)大锅。

“你只是被抄袭,我们巫师财经大大失去的却是创作者的清白啊。”

“已经给你道歉了,还想怎么样?”



而这次他又怎么做的呢?

1、把学历被翻出来这事,扭曲为学历鄙视链,转移矛盾,博取同情。

指出他的毕业院校为首经贸,是院校歧视吗?并不是。

他出名初期的人设是这样的“名校(清北)毕业,就职中金,多个重大项目经验,年入数百万的金融精英”,我也懒得去翻这里多少是他自己说的,多少是他“粉丝”给他造的。反正现在去翻几个月前的知乎相关回答和评论区,都能看到。

如果他的学历是“首经贸”,那么与毕业后入职中金,这里就存在明显的矛盾。

所以,指出他真实毕业院校并非名校,是揭穿人设矛盾的必要举措,而不是所谓的“院校歧视”。


2、假冒他人经历,就说这人是他领导的领导,而且取得了对方的同意。

且不说现在有人在虎扑晒了美林名片,声称自己领导绝对没有这样一个下属,就算巫师财经的小张同学说的是真实存在的。那么不知道这位张同学,到底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真人,还是一个网络形象缝合怪?如果没有被发现连文字顺序都几乎照抄,他会承认以上经历纯属“借用”吗?巫师财经的人设中,还有多少没被石锤的部分是从别人那里缝合来的?


3、声称业内很多人都有类似经历,所以可以套用。

这个有点赖皮的味道了,加班的经历,这个大家都有啊。被猎头挖的经历,也很平常啊。这都好说。人家原文写的是,为了三分钱的定价和MD吵架。他这么巧,也是三分钱和老板吵架,这就有点过了。

然而,其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许多人都有过的经历,能说明他的职业履历是真实的吗?

显然不能。


4、自称参与的项目都是真实的,只是或深或浅。

这已经有点底气不足了。

如果有一天,我是说,如果,参与过这些项目的人出来说了,当时并没有这样一位张同学参与啊。

张同学会说“你不记得了吗?你们加班时,我给你们买过奶茶啊”

还是说“这是我领导(的前同事、上司、朋友)的经历,已经取得本人同意”呢?

还是说“当时参与这个项目的有很多组人,我不在你们那一组,而且我在那个组只是打杂的小喽啰,所以你不认识我很正常,这并不代表我没参与”呢?

你猜?


总的来说,巫师财经张同学,如果他真的只是一

个人的话,不失为一个聪明人,知道什么样的人设能吸引观众,也顺利捏出了一个满足小白幻想的大神人设;选题眼光很准,煽动性很强,很懂营销;还懂得危机公关,避重就轻扭曲事实6到不行;客群选取也很精准,专挑小白群体进行“科普”。

顺便说一下,在知乎上,从来也不乏他的同道中人。在知乎能够装逼合格的人,再去B站玩,自然会无往不利,这就叫降维打击(欺负小朋友)。

不过有些事,比如洗稿、比如抄人设,真的是莫伸手,伸手必被抓。


最后,这里再讲一句美国大统领的名言

你可以在所有时间里欺骗一部分人,也可以在一段时间里欺骗所有人,但是你不可能在所有时间里欺骗所有的人。

送给所有捏造虚假人设,抄袭洗稿,谎话连篇的网红们。


user avatar   necf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好,我是巫师,

这几天大家对我的质疑我都看到了,并且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直面问题,该道歉的道歉,该澄清的澄清,该处理的处理,有错误绝不遮掩


以下对问题一一详细说明

一、经历澄清

由于《金融行业》视频结尾的经历套用问题(第四点会逐字说明),大家质疑我的老东家经历,并要求我公布更多个人和项目信息来证实自己。其实很多前同事通过声音就辨别出来了,也有很多人通过各种方式打听到了我,很多人要求我提供包括名片、各类照片,协议、参与过的项目文件甚至年会主持视频等证明,这些我仅对能承诺保密义务的各大平台官方工作人员、审核人员提供,我会通过私人微信一一提供证明(其实朋友圈就有很多了),但不再公开更多私人信息

二、不规范引用

《保时捷恶意并购》视频:

经自查,本期问题在于经我二次修改后作为素材的图片未在发出视频时标注引用,去年十一月经网友指正补充,感谢指出问题的网友,具体整改请见本公告结尾

《香港金融保卫战》视频:

经权威系统【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查重,去引重复率为13.5%

检测范围除原有数据库外,另已将大家觉得相似的文章加入个人对比库,见下图。同时附未添加个人对比库结果进行对照

排引部分由于参考的几本书目不是期刊不在排引范围,实际排引重复率应更低。文案原文、相似文章和查重平台均公开,欢迎核对我列出的相关数字

问题方面,文案的部分内容中(包括泰国政府应对危机部分、索罗斯试探香港部分、港府入市干预部分)存在行文逻辑和思路借鉴已标明引用的《金融四十人论坛工作论文系列》、未标注引用的《盯住制度与泰铢危机 泰国汇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项目开放研究》,同时使用了《决战香江 “保不住香港,我们以死谢罪”-98年董建华为首香港政府血战索罗斯全揭秘》中对历史场景描述和数据,未标注引用。

当时视频的参考文献列举混乱、不规范,感谢大家指正,我会再次整理。重新查缺补漏,具体整改请见本公告结尾。

三、洗稿

《杨超越与资本》视频:杨超越第一版视频的部分文案,套用了数娱梦工厂(作者杨雪)文章的原文、推导逻辑、对赌实例和结论,构成洗稿,在去年十月被网友检举后删除视频并重制(现行版本是第二版),后发出公告道歉。这里再次向数娱梦工厂及原作者杨雪表达歉意。

四、经历套用

《金融行业》视频,结尾部分我将ECM前辈的心路历程与自身ECM经历与感悟融合,以第一视角表述,造成误导,构成套用他人经历行为,在此道歉,以下逐条说明经历归属:

1 .引用内容包括:

经历部分:

【入职第三天瑞信就来挖人】、【上市的企业半年内就被人收购】、【写过MEMO的收信人后来进了监狱】、【有项目失败后CEO出家信佛的】、【因为三分钱的定价和老板吵起来】、【企业不甘心但最后上了新三板】、【曾被老板骂的体无完肤】、【其他国家基金经理没有来过中国,但掐指一算就把身家性命押在中国上】、【工作48小时睡5个小时再工作48小时】

感慨部分:

【对中国的未来抱有前所未有的乐观情绪】、【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能在这个巨大人口基数中挖到金子】、【投行就如同躺在铁轨边上,听见中国经济呼啸而过】、【投行生涯就是一个被高度浓缩的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史,我仿佛坐在第一排的位置上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戏】、【用了很短时间走了别人很长的路,但也要保持谦卑以求寸进】

2.与自身经历对比:

上文中我没经历过的包括(套用别人的)

【上市的企业半年内就被人收购】、【项目失败后CEO出家信佛】、【辅导的企业不甘心最后上了新三板】,这些不是自己的真实经历

上文中我经历相似的包括:

【入职一个月后就开始接到挖人的电话,中资和外资都有(含瑞信),猎头还让我帮忙介绍candidate】

【项目上接触的国企领导后来因经济问题被立案调查,但不知道最后判没判】

【忙季经常连轴转,连续两天没有时间睡觉】

【各种被客户骂,被老板骂(还有几次和老板吵起来)】

【在港股项目上,遇到了对中国资本市场盲目抱有信心的各类外国投资者】

这些是我经历过的,但与视频内容有出入

3.结尾提到的其他个人经历和感慨:

经历部分:

【主导某TMT项目(指发行路演),该项目被对手举报并舆论攻击,投资者流失、发行规模缩水】为我个人经历

【在合适的市场窗口下,躺着用微信介绍并撮合了某单大宗交易】为我个人经历

【排比句列举的9个项目均为参与的我司项目,其中2个参与程度较深】(排比句结构是模仿的)

感慨部分:

【阶级固化的今天我们已经无法重演父辈改革开放30年的轰轰烈烈,分享到共和国进步的巨大福利,曾经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的我们最终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负重前行,即使你的原生家庭已经非常殷实,也都应该保持学习的状态和渴望,对我来说,我有幸窥见资本这个世界,它是如此之大,每一个人,创业者也好,投行人也罢,都不过是浩瀚星空中的微尘,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路人】是我自己撰写

------------------------------------------------------------------


以上所有的错误,我接受批评,立正挨打,对粉丝和原作者道歉:对不起

另外,对于《杨超越与资本》第一版视频,当时因受网络相似作品误导,在早期公告中对原作者道歉态度不够诚恳,这里再次单独致歉,对不起

同时,感谢指出自己问题的人,以免自己在错误的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也在反思我内容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我以为自己输出的是知识和经验,我的经历和思想足以支撑科普层面的【以我为准】,我的视频制作方式也是搜集学习消化,融合自己的积累,见解和价值观进行输出,但没有什么价值能建立在落后的版权意识上。有人说我不过是做到了【信息整合】或者【信息裁缝】的作用,我很难过,但事实上我确实忽视了版权意识的严重性,经历了多次事件后才慢慢警醒,我接受批评,而后面的视频我也越来越注意,现在甚至有点强迫症,但是这必要的,版权无小事

五、我会做出以下调整:

1、下架并重做《金融行业》视频结尾,新重制的视频标明原版下架的问题原因,并道歉

2、在《杨超越与资本》第二版视频简介中说明已下架的第一版发生的洗稿事件,以及当时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再次向原作者道歉,一是向不知情的观众强调自身问题,也是长期鞭策我的版权意识

3、核对《保时捷恶意并购》的图片引用问题,就后期添加图片引用说明来龙去脉

4、按照规范的格式重新整理《香港保卫战》视频简介中的参考文献,查缺补漏,对补充引用进行特殊标注

5、开始全面自查:重新检查全部视频是否还存在相关问题,如有问题及时公告并透明处理

6、未来会特别重视以上所有问题,从内,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从外,视频发布前我会专门雇佣第三方对每期作品进行审查,也希望大家持续监督我

最后再一次道歉

对不起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夜半醒了失眠来扯淡。

流量激励和侵权无成本结合的必然。


前几天一个记者朋友问我一件小事:某个地区某个工种的复工率如何了?我七八通电话打下来,问了好几个开厂的,好不容易回了个数字过去。

要印在报纸上的东西,她不敢瞎问,我不敢瞎答。而且,就算我觉得我这个数字比某些半官身的协会要精准多了,她也要在前面加个“约”字。

当然,我们不能指望自媒体到这个水平。但是说实话,有些题材的内容天然就要求这个高度。

譬如金融。

我有个合伙人,在渣打德意志法国巴黎瑞银的新加坡分舵晃了十几年,是我金融知识的白嫖对象。巫师财经视频一出来,我就转给他。

他第一反应:工作量太大了。

幸好他不会用B站,只看了一期,不然他要被小伙子的精力吓死。


巫师财经抄袭那块就不用说了,好几个苦主都自己站出来了。

真正的核心是在于:流量激励与侵权无成本,必然带来抄袭。


一分钟正常语速说几个字?200字要有吧?我当你进度条杀手,150个字吧,赶得上正常人0.75倍速播放了。

十分钟的视频就是1500字。

我是个小公司CMO,公司的稿子我都自己写,用别人的号发。就算内容烂熟于心、我也能做主,1500字还是能折磨我三小时。

我也写过剧本拍过广告,这种1500字能折磨我一整天。

只有在知乎上口嗨,而且还得是键政圈口嗨时,才能愉快地1500字不带尿点流畅喷完。写点历史的互联网的文化的,得了,乖乖翻一俩小时资料去。

这才到写呢,还是偏文科的那种,可以含糊点。金融的1500字更难:你那数字和结论哪来的?

一个人,从构思到求证到成文到录制到剪辑,逗?

这效率怎么挣钱?

只能团队作业、紧跟热点、批量洗稿、流水出片。


当然,流量激励没错,侵权无成本有错但中期无解,拿这两件事说B站没啥现实作用。

唯一能说的,大概就是提醒B站小盆友:

你们关注的绝大多数非娱乐版块(或者说专业知识版块)的up主,本质都是娱乐up,还是量产型。

就是图一乐的地方,别拿学习这种幻觉安慰自己。

要学习,老老实实读书、历事、训练去。


PS:抄的也不好。

我不是学金融的,没法评价,所以前面几期都是肃然起敬战术后仰般看下来。直到看了最新一期,发现露怯了。

就是疫情对经济影响那期。

刚好是混工业互联网这个圈的,知道疫情对经济、尤其是产能端的影响。这里面涉及到订单流失、产业集群衰减、产业链被替代等多种要害,形势相当复杂。

但因为诸多因素,很多信息没法公开发,包括知乎。所以单从公开数据来看,还是勉强一团和气。

你看,被纸面上的东西忽悠了吧?


再PS:

B站微博洗知乎稿是常态了,我自己三天两头都能收到关注者的提醒:哥们你又被抄了。

懒得管,管不过来。

就是有时候看着B站有些婊知乎的评论,肚子里暗暗好笑:从而作贼,不觉耻乎?

不过有件事还是要重视的。

闲着的可以去翻翻巫师财经的B站评论区和微博超话,简直了,财经粉圈,金融爱豆。

微博那帮忽悠人炒股的垃圾号要哭死:早知道该这么噶韭菜,明天就去B站打造个霸道总裁!

真的,别这样。

投资是一个人最容易赔本的时候,千万不要在钱上迷信任何人。这事追星,你比当年买基金买贵金属的大妈还不如。

一切以现实为准啊小盆友们!


user avatar   imi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也有朋友问我商业内容视频的机会。

十多年前我做商业记者时,联系重量级采访(比如我采访过巴菲特、李嘉诚、马化腾、柳传志们)对象短则一个月,长则半年。重大新闻事件或企业特写级报道,通常要遍访十几至几十人,以让信息立体翔实,避免一家之言。最后写稿,仅整理数万字采访录音就要一两周(这个可以靠实习记者辅助),写一篇8000-10000字的深度报道至少一周甚至更久,就不算后面编辑工作了。而且中国还没有事实确认(fact checker)环节。一篇大稿子,我们往少了说,一个月制作成本吧,两个月其实也算合理。然后人还需要休息。

想把这些成本省下去,只有两个途径:降低对信息质量的要求,或,抄袭/洗稿。

现在出来商业财经类视频,日更或者周更,我没法想象,如果纯原创、追求高质量,究竟需要一个多大规模的团队。让我做周更,不算视频制作团队,得二十人基础采编,做日更,没有一百人不敢想。

所以大家看到的大多数商业财经类自媒体,以评论为主,这个成本低很多。或者,加入比较多的编译内容。迄今还没看到过高质量的采访报道主导的新兴商业媒体,有其必然。(当然有个特例, @小晚 带领的 @晚点LatePost ,在创投领域保持了够高的质量和频度,但她们是传统媒体人,团队磨合多年,且仍收拢在一个相对收敛的领域里)

最近这一波商业视频小高潮,因为都要讲故事(毕竟它的受众不需要商业新闻点评),如果不用别人的内容为基石,纯靠自己采编,我相信它跑不起来。冷启动期大家黑猫白猫我就不做价值判定了,如果赚到一些钱和影响力,升级也会是个考验,因为真的很贵。真有人会迎难而上吗?我没那么乐观,除非创业者有志向、有资金,去打造中国的 CNBC 或 Bloomberg。但这是一条艰险的路。


user avatar   NLSZ-an-hao-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国领事馆这个周末必须加班。


user avatar   yan-hao-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编辑了题目,把“花销”改为“转账款”,把题目内容内追回“花销”改为“款项”,把“花销该还吗”,改为“该如何认定”

因为我认为,这才是公平客观符合实际的题目,而不是为了引战引流蓄意采用“春秋笔法”。

在网上稍微检索一下就可以得知,小伙起诉追回的,不是“花销”,而是给与女方李某的“转账”,所以在本题目下信口以男方追回“共同吃饭娱乐消费”等费用的进行展开评论的,都属于“恶意引战信口瞎编”。

其次,法院判决李某应当返还王某的,是一些“金额高达10000,5000,明显带有结婚目的彩礼性质或者附条件赠与的款项”。

而一些“520”,“1314”等小额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赠与,则不予以返还,该类金额也高达5万多了。说小王谈恋爱不真诚,白嫖的,也请点积口德。

因为这些是谈恋爱时候,不带有结婚为前提,而带有感情表达性质的感情性赠与,因此法院判决无需返还

判决适当,于法有据,于情于理都很符合。



最后说一句:原题主 @封面新闻

作为一家媒体,报道、提问、回答的时候,请体现出你们的专业性、中立性、客观性。

跟着走野鸡自媒体博眼球的路线,只会越走越偏。

还望自重。


user avatar   yu-shi-bu-jue-ke-da-y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


user avatar   lao-yue-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哦?毛熊和鹰酱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愿望要成真了?

加油。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黄峥身家超马云成中国第二大富豪?拼多多疫情期间为什么可以大涨? 
  为什么“战狼”一词有逐渐发展成贬义的趋势? 
  自己拍摄学校的风景照片做成明信片并销售构成侵权吗? 
  京东收购美家买菜加大对社区团购的投入,社区团购最终的胜利者会是谁,这一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 
  「游族网络」董事长疑似中毒,同事有重大作案嫌疑,你怎么看? 
  欧洲和日本为什么没有产生出如 Facebook,Google 这样的互联网企业? 
  家属毒死受害人,然后拒绝尸检,可行吗? 
  为何医疗纠纷要遵循举证倒置原则? 
  「货拉拉乘客坠亡案」司机已提起上诉,司机表示不认可自己过失行为与乘客坠亡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将会如何? 
  全家承认上海部分门店售卖超期烤肠,将受到什么处罚?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我们买东西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日本没有采取强硬措施,而疫情仍不明显?
下一个讨论
如何客观地评价「读鲁迅但千万不要学他的写作方式」这句话?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