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类似的,正如前面答主所说的,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伊朗到印度河的传统种姓制度在这千年来已经相当程度被清扫了。
但是新的种姓群体也处在生成的过程中(如亚美尼亚人和犹太人的族内通婚与职业化),这是非常动态的一个问题。
之所以说是“类似的”,是因为冲击印度种姓制度传统根据地的穆斯林群体很难说外来血缘占主要……
补充一下:
人类学家埃拉瓦提·迦尔维(Irawati Karve)认为前国家化的印度人生活在恪守内婚制度的部落集团里,就像是今天一些地区的原始部落一样。
而印度的国家化过程并没有摧毁这种部落内婚制,反而让各部落以不同分工的劳作群体的形式进入社会体系,使得种姓制度逐渐成为如今的样貌。
所以说印度的种姓制度必然需要通过不同族群的接触、在一个重叠的空间共同生活与阶层分化来塑造自己,因为种姓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族内通婚和对族外婚姻(亦或者非婚姻的性行为)的抗拒;这种制度的形成本来就需要族群流动。而且吠陀文化一开始也并没有占据整个南亚次大陆,所有基于吠陀传统形成的宗教文化都是逐渐扩张到如今的版图的,接触的土著族群非常多。
种姓的基本概念是职业的家族世袭与职业的等级划分。
不承认种姓的群体,如果”起义推翻印度种姓制度”,那么成果就是被认为是刹帝利。
不过反而有承认种姓的群体起义改变种姓制度的,例如南印度和孟加拉地区有好几个王朝是原来做首陀罗职业的人当兵以后建立的,军人和国王都是刹帝利,但是这些王朝的建立者在建立王朝以后拒绝刹帝利种姓的称呼,坚决自称自己仍然是原来的首陀罗种姓和职业,改变了当地首陀罗的地位。西北首陀罗建立王朝的例子比较少,主要是因为一波波从中亚来的入侵者太多了,从中亚征服西北印度站稳脚跟以后基本上就因为是军人和国王自动算是刹帝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