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历史原因,早期的摄像头数据采集、图像数据保存时,像素通道就按照B、G、R的顺序存放的,一直沿用下来这样的保存格式了。典型的就是.bmp未压缩图片文件中,就是直接BGR顺序保存像素数据。其实在图像开发中,对于RGB格式,除了注意通道顺序,更加需要关注的字节对齐的情况。通常保存一行像素的数据需要4字节对齐(即:一行像素的数据字节数是4的倍数),不足的要补充空字节对齐。 例如:对于BGR格式,宽高为 350*480的图像,一行像素正常只需要1050字节,但是为了四字节对齐,需要补充2个字节,变成1052字节,这样整个图像需要的字节数是:1052*480=504960字节。
详细的图像文件格式解析,可以参考
另外,楼上 @陈之炎 对于openCV中的像素数据操作讲解的非常详细了。不过实际项目中,openCV对于像素数据的遍历和操作方式还是非常耗时的,更多的可以参考我文章中的指针偏移计算的方式,通常我们在手机上对于一张 1080*1920的RGBA彩色图像,所有像素的遍历访问时间应该 < 30ms,如果是在PC端的话具体看机器配置,通常应该在16ms左右。(不使用任何多线程优化,直接串行遍历访问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