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典型的家长把自己投射到孩子身上产生的一种奇怪的幻想。还有吧,讲句心里话我一直人为人的一生如果能够掌握节奏的话,先紧后松,先穷后富,先苦后甜的节奏会更健康更快乐。
这个大节奏下,什么原生家庭啊,童年缺爱啊,幼年贫穷艰苦啊,都不是事儿。日子越过越好没人会太纠结过去怎么样。而且有早年艰苦的岁月做对比,幸福感还会增强。
反过来,你童年时代是你人生最快乐的时光,少年艰辛,青年穷困,老年落魄。那么你的不快和愁苦又还会因为享乐的顺序不同而被放大。
我不谈问主让孩子10岁前尽情玩耍是否符合儿童的教育规律。我只谈问主的这个想法隐含的假设。
隐含的假设就是,你孩子这辈子最快乐的时光就在10岁以前!!
你让孩子多玩玩未必对孩子有太大影响,但是你这种先入为主的假设会对孩子形成强大的心理暗示,最终把它变成现实!
我认为,作为家长你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要坚定不移地相信,他的未来一定比现在更好,离开你以后,一定能过得比跟你在一起更精彩。这样,孩子才会潜移默化地变得更加独立,自信,更愿意为美好的未来而珍惜现在。
如果你总是悲观或者自大地认为,孩子此生最大的快乐只能由你给予,那才是最大的问题!
我们只是孩子的学步器,最终他们要离开我们,用自己的双脚跋山涉水,走遍天下,看遍风景。这种快乐,在我看来比孩提时期的没心没肺的傻玩更厚重,更持久,更强烈。
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叫信息不对称,一个叫考核时间短。
首先信息不对称是最严重的原因,你说的对,学历高的人不一定能力强,学历低的人也不一定能力差,但问题是强不强弱不弱,不是你自己说了算,别人怎么知道的?脑门上又没刻着字,刻的字也可能是你自己刻的……所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公认的显性信息来辅助判断学历就是最明显的东西。你会发现同样学历的人,大家也更加注重你的学校好不好?你的英语你的证书……越是显性,越是有公认标准,越是客观可以衡量的东西,大家越在意。
其次,考核的时间很短。一个人去找一个工作,也就出事,面试几次见下来面谈的时间。一个人真正的能力,必须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慢慢的看出来。但找工作的过程容不得给你很多时间,慢慢的观察,你总不能先让你干个一年半载,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你吧。所以在面试这种很短时间接触就需要做决定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有客观标准可循的东西作为决策辅助。
而事实上就算是要了,你也会设置三个月到6个月的试用期,本身就是弥补上述问题的。但这是建立在我先要你,我才有权利让你在这儿试用给我看,而不能用三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作为面试期来考核你。那这对应聘者也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