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提供的信息很有意思:
显然,题主问的是从今往后父母的某种愿望和态度(希望…以后…听不听话),而不是期待畅谈未来的教育理念甚至方法手段,更无须搜罗孩子应该及早养成的言行习惯。后面两个方面是知乎已然回答千万遍的问题,包括孩子听话与否的各种心理分析、现实纠结和故事案例。
问题说明提到的现象,是某些地区常见事实的客观陈述。表明不同人对孩子言行的评价标准或者结果差别很大(不仅是家里外面那么分明),甚至完全相反。在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些现象的复杂性之前谈孩子听话不听话,无疑缘木求鱼。因为其中包涵的诸多不协,并不显然,需要略为展开来说。
是否听话涉及被评价者的言行表达,有时需要辅以事实或者后果;而评价标准除文化氛围和社会规范之外,还与评价人对这些标准的认知与接纳状态有关,同时也难免夹杂各种主观臆断、经验滞后和管窥冲动。以下九类事实陈述,偶有简易求证。
1,每个成年人对他人(不仅孩子)是否听话的理解很不一样。
即便家里诸人,对孩子听不听话也难得意见一致。比如孩子某个言行是否算听话的表现,父母有不同看法,外人有不同评价,老人有不同观点,亲戚朋友同事可能是别的说法。同时这些评价还与孩子那个言行发生的时间、场景、年龄和后果有密切关系,以及与评价人的用心程度和表达意愿十分相关。
2、孩子们察言观色的能力超出大部分父母预料。
这是孩子婴儿期就逐步掌握的生存技巧。随着幼儿园小学社交频繁见多知广,家庭说教与集体规则、身边言行与书本逻辑的不一致,让孩子们很快学会讨好讨喜讨巧避祸之法。在上一两代人还没明白原委之前,孩子们已经懂得何时最好听谁的话何时不妨不听谁的话。可惜中学以后被改造成应试人,只知对错和标准答案的。
3、听话与否的总体评价与孩子言行的可观测数量没有关系。
有精神(物质)洁癖的人,无法忍受他人任何一次精神出轨(物质混乱),但可以接受其大部分与洁癖无关的无理言行。生活中工作上因一次言行失当而完全否认一个人的事情经常发生,因某个嘉言善举而被吹捧上天的故事也时有耳闻。因此,无法根据孩子们听话多一点还是少一点评判其品德、习惯或者能力。
4、孩子成长的文化氛围和社会规范是不断变化的。
因此,孩子听不听话永远应该是相对合适(合理但无所谓正确)的比例,不存在绝对听话或不听话的模范。除了自家独有的家规(生活习惯)可以较长时间不受外部影响之外,父母应该能够接受孩子按照社会和学校要求的方式说话或者行事。高一点的要求或许是,给孩子创造一个父母意念上更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5、听话与否与价值判断或品德操守没有关系。
听或者不听任何人的话从来都不应该是好孩子坏孩子的判据,只要认真考察一下孩子成人后的表现即可。世界上几乎不存在绝对正确的言行,但孩子们理当在成长早期被父母带入人类文明的基本状态。比如运动会那天放学累成狗,平时从不在公交车坐下的中学生完全可以不理会旁边的老人孕妇,安坐且无须解释。
6、应该听谁或不听谁的话,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父母可以代替孩子做决定的时间非常非常有限,父母应该替孩子做决定的事情非常非常稀少。由前面第二个事实可知,小幼期的孩子大部分时间可以正常应对儿童世界。可能的话,父母倒是可以努力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先,然后将本领域的是非对错科普给孩子,并尽量谨慎地表态其他领域现象、事实和问题解答。
7、所有貌似正确或错误的言行都可能导致意外的后果。
听不听话无须赶时髦树榜样,即事实四提到的模范。听话的孩子可能终于出人头地、个性鲜明或者唯唯诺诺,不听话的孩子或许变得十恶不赦、泯然众人亦可开创时代。没有人能够掌握听话与不听话的最佳平衡度,没有数学模型可以计算听不听话的最优百分比,没有人可以规定某种言行绝对正确或者绝对错误。
8、几乎所有不恰当的言行都有可以谅解的理由。
这是上一个事实的基本推论。与此关联的另一个推论是,几乎所有特别要求孩子做到言行都可能扼杀孩子的纯真、热情、执着、想象力和创造性,尤其被普遍当作听话表现的时候。比如长时间专注老师或者家族规定的某种活动,不听话才是正常孩子应有的样子,父母不需要有任何心理负担。
9、很少有父母真正了解孩子,很少有孩子真正理解父母。
这个话题在以前的回答中说过了,包括从来不存在真正的换位思考,以及父母在知识层面和技能层面的学习能力远不如三岁以上的孩子这样一些普遍事实。所以,孩子三岁以后,父母就应该经常听听孩子的话:包括听孩子说话和听孩子训导,用要求孩子听话的态度听和做。(最后这句不是事实,是态度)
既然是父母今后的愿望,当然应该态度端正,认真多想,想得长远一些,并且争取能够想明白。然后才好采取相应对策和行动,例如不要听别人的故事,多关注自己的孩子就好;不要给孩子讲道理,多体认孩子的奇妙世界;不要老规定孩子应该如何如何,多检点自己掌握什么知识技能,等等。
愿望最好是基于理解孩子、理解教育、理解社会、理解文化前提下的一种积极心态和润物无声的行为潜意识,并确信孩子随时可以感知。显然没有答案可抄,否则只能是梦呓和妄想,顶多画虎类犬。
如果问题中的「你」还包含孩子的祖辈,以上文字没有价值。您老人家怎么认为都对,任何希望都好,无需征求他人意见。
孩子,在听话和不听话之间,我只希望你做好你自己。
孩子,我希望你明白是和非,错与对,并学会如何去辨别是非错对。
孩子,当你觉得不对的时候,我希望你有足够的勇气,不听话,即使说话的人是个权威。
孩子,我希望你记住,没有人是完美的,是绝对正确的。这里面包括爸爸和妈妈。
孩子,我希望你在不听话的时候,可以告诉对方为什么。用你的智慧。
孩子,当你觉得正确的时候,我希望你有坚定的力量,说服自己,即使你有1000个不愿意。
孩子,我希望你明白,没有人一开始就能全部做对。认识到自己的不对,改正缺点的过程很艰难,对于你是,对于任何人都是,但是我相信你,一定知道怎样做更好。
孩子,任何的时候,你都有权利去明白,做一件事背后的原因。你是因为一个正确的理由去听话,并非因为某个人。
孩子,不要为了让别人开心去做个“听话”的孩子,也不要为了彰显个性去故意做出“不听话”的样子。
孩子,我希望你有自己的梦想,并能坚持你的梦想,爸爸妈妈是你实现梦想的左膀右臂,而不会用我们的梦想去替代你的梦想。
孩子,我希望你,做一个快乐的自己!
现在中国新一代的年轻人生活的时代比他们父母那一代人要富裕二十多倍!!所以社会的整个形态都跟父母那一代天差地别,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无法做到与时俱进,他们的那些生存经验很多在这个时代就是糟粕。所以我可以这么说,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是这一百年来,跟自己父母撕裂得最彻底的一批人。
对于这样一批年轻人,大把大把的人不走寻常路,不听父母言,非但没有变得很惨反而极大发展。所以他们自然生出了对父母年幼时那些刻板管教的恨意来。
不过相信我,中国GDP增长再也不可能达到两位数,也就是说,未来子女和父母之间将不再会有那么大的矛盾。在经济增长缓慢,社会结构稳定,阶层壁垒森严的社会,相信我,听话的孩子肯定会更有出息!
大家可以想想《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红楼梦》其实是在一个稳定社会,稳定社会不乖乖读书仕途经济的贾宝玉当然没有什么好下场。《三国演义》是乱世,乱世里端端正正做学问的蔡邕什么下场我就不多说了。
我预计未来是治世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如果我的孩子们不是骨骼惊奇,天赋异禀,能小小年纪就如七岁赋棋的李泌一样,见识不凡。大概率上,还是要按照我教的,乖乖读书,好好学习,勤勤勉勉,端正做人。他们要是哪个有他们老爹的邪气,我估计也会把他这股邪劲给他压上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