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第1页

     

user avatar   wen-yi-fei-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跟其他答案不太一样,我不担心第三产业的损失。

餐饮、旅游、文娱,这些吃喝玩乐的产业,即便是现有企业亏损倒闭,也动摇不了根本。因为一旦疫情过去,相关的需求势必会重新释放,大家该吃的饭,该旅的游,该看的电影都会继续。产业内的人才和模式都是现成的,旧餐厅黄了,一定会有新的餐厅开张。短期里会减缓GDP增速,看起来血肉模糊,但是长远看只是纤芥之疾,静养即可痊愈。

值得担心的反而是工业。

与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第三产业不同,工业企业由复杂而精密的链条相互联系。生产一台汽车,只要缺一个零件,那所有供应商就都要等着。生产一部手机,万事俱备了,只缺一个按键,所有人就都要停下来。

工业生产是一台爬坡的火车,哪怕歪歪扭扭,但只要在开着,就有修补的机会。但这辆火车一旦停下来,再想启动,就需要很大力的推一把。

别的地方复工之后,湖北的供应商无法交付,那么就会有外省的供应商顶上。

外国正常生产,中国的供应商无法交付,那么就会有其他国家的供应商顶上。

有时候这种顶替是暂时的。但是也有的时候,这种顶替有较高的固定投入,比如修路通电,建造厂房,设备的联调对接等等,那么一旦替换完成,相关的业务就长期的被替换了。

中国62%的GDP来自于中小企业,而九成中小企业属于制造业。西贝餐饮说现金流撑不过三个月,但是只要它撑到了疫情过去,一口气立马就能续上,损失的只是疫情期间的账面收入。

但是如果制造业停工,等你两三个月以后开工了,会发现自己已经被移出了链条,然后这些出局者的下游供应商也一并出局。工业生产的滚滚车轮,不会为了人道关怀而停止,所有这种出局都是不可逆的。

前几天看到梁建章老师的观点,仅从生命健康角度看,一次大流感的影响,等于把人均寿命减少1.5天。即便把此次疫情的严重性扩大五倍,对人均寿命的减少也只有7.5天左右。但是,经济停摆造成的人均收入减少,会导致对医疗、健康、教育等各方面的投入的退步。资金少了,医疗条件和营养水平就跟不上,人均寿命一样会降低。

另外,中国还有一个债务问题。不论是企业贷款还是政府地方债,长期以来都在滚动着刺激经济的前进。但是债务的滚动都是基于“对未来的信心”,如果丧失信心,债务也会出现“挤兑”。

因此,我估计在本月之内,全国大部分地区会以各种形式恢复生产,在经济的火车尚未冷却前重新发动。否则即使是灾区,继续停工的后果也难以承受。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这次疫情是中国多年未遇的大挑战,直接和间接的经济影响肯定不是几千亿或者一两万亿那么简单。这对中国未来的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从国际层面上看,对中国也有一些好处,不便明说,只希望大家一起共克时艰。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user avatar   lian-ye-74-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参照非典对当时三大产业的影响:

疫情对三大产业影响如何?
复盘“非典”时期,疫情对三大产业均有一定冲击,其中第三产业影响最大。“当时非典疫情对各大产业的影响中,第三产业首当其冲,其次是第二产业,最后是农林牧渔业。”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
根据天风证券的研究数据,非典时期,在疫情最严重的2003年二季度,各产业GDP增速均较一季度出现明显回落,其中第一产业回落1.1%至1.7%,第二产业回落1.9%至11.3%,第三产业回落1.8%至8.7%,整体GDP增速回落2%至9.1%。



从三大产业来看,2003年二季度同比增速均不同程度出现下滑,但对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影响比较短暂,对第三产业影响时间较长。“三季度后,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第二产业增长迅速恢复至一季度水平,第三产业到四季度出现明显改善。”天风证券分析师宋雪涛认为,疫情带来的紧张情绪对服务业的影响相对较久



就本轮疫情而言,浙商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孙付认为,本轮疫情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影响取决于疫情得以有效控制后的复工时点。目前,全国一盘棋统筹、防控措施加码,后续疫情如有效遏制,复工不受明显影响,疫情对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影响也将比较有限。
“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特别客运)、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房地产等行业受影响较为突出。”孙付表示。
孙付分析,从需求端看,疫情对消费影响较为明显,对投资和进出口影响较为温和。
数据显示,消费受到的影响较为明显,在疫情较为严重的2003年5月,消费品零售增速从当年3月的9.3%回落至5月的4.3%,下降5个百分点,幅度较大。
“消费中的餐饮和各类主要商品零售均明显回落。但6月以后消费增速即显著回升,且后面伴随宏观景气度的回升,消费增速持续改善并站上新台阶(2004年)。”孙付表示。


投资方面,“非典”对投资的影响并不明显,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着30%以上较高增速。进出口方面,“非典”对出口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对进口的影响较为明显。2003年上半年,出口当月维持在33%左右水平,进口由1月63%降至4月34%,主要是因为“非典”影响了内需导致进口下滑。整体而言,影响持续半年左右,主要影响消费和进口。
出行和聚众属性行业受影响,批发和零售逆势增长
在疫情期间,消费者为避免自身感染,降低与传染源接触的概率,更加偏向于避免进入人员拥挤的场所,特别是火车站、机场等人群密集区域,减少外出旅游、探亲等活动,出于对“非典”疫情期间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的考量,也会避免外出用餐,导致旅游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交通运输业受疫情影响较大、损失较多。
宋雪涛表示,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基本上都具有一定出行和聚众属性。值得注意的是,批发和零售业反而逆势加速增长,可能与疫情高发期居民大量购买防疫用品、食品和日用品等有关。
李迅雷表示,目前,网购在零售中的占比不断上升,估计疫情对于社会零售会有影响,增速将比2019年有所回落,但回落幅度应该不会过大。
但总体而言,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本次疫情的传染性更强,叠加春节时点因素,对服务业和企业复工冲击更大,但防控力度更强,出手更快,预计影响时间短于2003年“非典”


大图模式
●交通运输
出行意愿完全恢复需要2—3季度时间
被认为影响较大的是交通运输行业,尤其是客运。由于交通运输行业人群聚集,因此疫情窗口期出行意愿骤降。
孙付表示,“非典”对经济活力造成不小的冲击。其中铁路客运受到的冲击最大,民航、公路紧随其后。



数据显示,受疫情的影响,2003年5月份交通运输行业完成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同比分别下降41.2%和52.1%,铁路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分别同比下降62.5%和57.2%。民航旅客运输量在二季度同比下降48.9%。
根据国金证券的研究,疫情对民航的影响时间短于旅游相关数据,出行意愿的恢复传递至上市公司收入业绩端约为2—3个季度。“非典”影响的高峰期为2003年3—6月,全程影响时间约1年。但从民航客运增速的表现看,四季度客运量的同比增速已经基本恢复。从业绩表现看,疫情对民航的业绩影响亦在2003年四季度有所恢复。
●住宿餐饮
疫情过后,餐饮行业将会迅速反弹
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住宿和餐饮相关企业效益下降,出现了行业性亏损。



2003年4月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速为2.1%,5月同比下降15.5%。住宿业的增长自4月初至5月末降至谷底。不过,疫情结束后,相关影响很快消失,行业出现迅速反弹。国金证券方面表示,6月下旬疫区实现“双解除”之后,餐饮市场销售出现较快反弹。数据显示,6月全国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3.4%,扭转了5月负增长的被动局面。



批发零售
疫情受控后,商品销售普遍回升
“非典”暴发时期商品销售出现分化。根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统计,2003年4月,中西药品类和洗涤用品类分别增长21.1%和35%;食品类由于部分地区出现抢购现象,销售增长21%;穿着类商品仅增长6.7%。但家具类、五金电料类、金银珠宝类分别下降3.9%、5.6%、0.9%。
具有“囤货”属性的行业,反而受到阶段性的推动。如乳制品、方便面和速冻食品等,此外,白醋等杀菌类调味品也收益。国金证券表示,因为局部出行限制造成民众抢购日用品的热情,从而创造相关公司阶段性收入进一步提升的可能性。
2003年5月,医药行业生产和销售增速明显加快。当月医药行业生产同比增长35.4%,列工业各行业增长速度之首,增速比上月加快13.5个百分点。光大证券方面表示,“非典”疫情期间,医药行业表现较好,“非典”的治疗与预防药品以及相关的保健品、健身器材等受到消费者的重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3年上半年在八大类消费性支出中,医疗保健支出的增长率为13.2%,位于支出增长的首位。此外,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中消毒液和洗涤剂的销售也有明显提升。
国金证券表示,“非典”得到有效控制后,除食品类消费弹性较小,销售变化不大外,其余商品销售普遍回升。



●“宅”行业
网购、快递得到较大发展,或将催生新业态
有媒体近日表示,“非典”造就了淘宝和京东等一批电商巨头。2003年“非典”期间,阿里巴巴的员工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被迫闷在家办公,“淘宝是闷出来的想法”。在2016年出版的《阿里巴巴:马云和他的102年梦想》中,作者邓肯·克拉克写道,“‘非典’证实了数字移动技术和互联网的有效性,因此成为使互联网在中国崛起为真正的大众平台的转折点”。
光大证券表示,“非典”减少了人们之间的直接接触,但同时网络和电话业务量大幅度增加。据统计,从2003年4月1日到5月3日,北京本地网络通信话务量比3月增加了30%;5月1日到3日,北京地区的上网访问量比平日增加了一倍。而网络购物平台(京东、淘宝)也借助“非典”事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目前来看,在线娱乐和在线教育或因此受益。据媒体报道,在这次的春节活动中,王者荣耀的单日销售再创新高,单日收入20亿元。而不少机构目前针对疫情也推出了各种网络公开课,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改变教育行业的传统授课模式。
国金证券表示,快递有望成为受益行业。近年来网络购物正不断抢夺线下实体店的市场,而在特殊阶段内,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任泽平表示,疫情将使得生产生活朝智能化、线上化发展,风险中酝酿机遇,或将催生新的业态。

目前可预见的是各大餐饮业将会受巨创,其次是中小企业主。

我哥家的餐馆儿就指望过年赚钱,年前取消了一百多桌酒席。得亏我哥家没有提前备菜,否则损失更大。


user avatar   zcw-gaizhi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知道这个回答是不是重复了。

其实有很多人做过相关的估计了。

OECD用NiGEM global macroeconomic model(这是啥玩意?),设置了两个情境,一个是基准情境,一个是严重的情境。

基准情境是疫情控制在中国国内,严重的情境是在亚太和主要发达国家之间流行,相应的对全球GDP的损失如下:

现在看基准的情境以及过时了。

对不同国家的估计,依然分了疫情控制在中国的情境和疫情全球爆发的情境。当然前者也已经过时了。总之两种情境下各地区GDP增长率的损失如下(疫情控制在中国的是蓝色,全球爆发的是红色):

另外就是McKibbin and Fernando的研究,他们设置了7个情境。1-3假设疫情控制在中国,现在已经可以忽视了,4-6假设在全球爆发,7假设有长期影响,每年都出现疫情。

不同情境的假设如下:

最后估计的各国损失如下:


从微观上讲,再不复工的话,可能很多企业都撑不住了。一个月前,一项针对995家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

有将近30%的企业营业收入下降50%以上。

有三分之一的企业现金能维持1个月以内,有3分之一的企业现金能维持2个月以内。

也就是那时候接受问卷的企业,现在有三分之一已经玩完。再过几天,另外三分之一也要玩完了。

这是企业的行业分布:

有没有代表性就见仁见智了。。。


最后我想说的问题是,很多人认为我们是以牺牲经济来换取人命,只有冷血的人才以经济价值去衡量人命,进而论述这种牺牲值得不值得。

但是,经济的损失,社会的停摆,本来就会死更多的人。

举个例子,疫情期间,网上问诊的数量提高了十倍。这十倍不是全部问新冠肺炎的,很多都是问其他疾病的,而且很多疾病还很严重。因为社会停摆和医疗资源紧张,这些本来可以去医院的人,去不了了,只能在网上问诊。

而问诊的当中,关于抑郁等心理疾病的数量增长很快。这不是一个高兴不高兴的问题,是真的会死人的。

我国的自杀率大概是万分之一,1万个人里边有1个会自杀。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会有100个人自杀,如果社会的停摆使得自杀率上升10%,那么就多死了10个人——而大多数城市,新冠肺炎的感染人数都不到10人。

这还只是自杀的,总的死亡人数我们其实无法衡量——例如,交通系统的瘫痪肯定耽误了很多急症的治疗,造成了更多的死亡,但同时它也降低了交通事故。

所以所有城市一刀切的管制措施,肯定让很多城市死了更多的人,只不过我们无法甄别,甚至永远都无法评估。


很多人重视显而易见的死亡,而忽视了平常的死亡。

意大利现在因为新冠肺炎死亡了800人,但是意大利每年因为吸烟死亡人数是8万人,相差100倍。

而中国每年因为吸烟死亡的人数是100万。

中国成年人吸烟的比例是28%,世界平均水平是21%。

如果中国吸烟的比例降低到世界平均水平,能够拯救的生命远远大于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数。

而成本呢?要知道我们连包装上画一个吸烟者的肺都懒得弄。

如果中国肯承受抗击新冠肺炎的经济社会牺牲,去严格禁烟,那么拯救的人数该有多少?


而这种平常的死亡,就在经济社会停摆的时候不声不响的发生了。

恢复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不只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到人命。


user avatar   qing-cong-nian-shao-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白了,这次疫情对中国来说其实就是一场战争,只不过敌人是病毒。

在这其中,我们看到了国家十分优秀的一面,比如强大的动员能力。

13亿是个很庞大的数字,13亿人是很恐怖的人口数量,但国家居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着如此强的执行力,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还有就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容纳一千多病人的传染病病房1天出图纸,10天内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是非常恐怖的速度。

建传染病病房和普通的盖房子不一样,要考虑隔离功能,污水、废料处理功能等,而且恰逢年关,资料显示建设火神山雷神山的工人有很多并不是特别熟练的工人,因为工人们都放假了,相当一部分人专业技能并不是太强,但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恰恰说明大家都是特别用心。

但通过这次疫情,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我相信等疫情过去后,国家会全面分析,这对于将来有可能到来的战争是十分重要的参考。

不仅仅是国家,企业们也应该从这次事件中学到点什么。

1.企业如何存活。对于重视资金链的企业来说,这次是个不小的挑战,那么如果再次遭到这种不可抗力因素,企业的战时状态是怎么样的?

2.企业重新洗牌。经此一役,那些足不出户就能运营的企业估计股票大涨,未来可期,例如社交软件比如腾讯,视频软件某音某手,网购软件阿里巴巴。

而终会有一些企业会死在2020春暖花开的季节。

这次疫情,对于中国经济以及各个企业来说影响是深远的。短期来说大量企业无法复工复产,员工没办法正常上班,面临巨额亏损。

而且无法上班的人们经济水平下降,购买力下降,又重新导致企业订单下降,盈利降低。

长期来说,迟迟无法复工的行业会整体萎缩,这对于整个行业的打击都是巨大的。疫情过去,生活终要继续,在保证安全情况下越早恢复正常化,损失就会越小。

举个例子,手机行业。

因为疫情,整个手机行业的发布会估计都会推迟,这对于上游的供应商的损失也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小米集团顶住了很大的压力,将于几天后举办一场线上发布会,这也是年后所有中国手机厂商的第一次发布会。

这是个艰难的决定。不仅仅是因为发布会改成纯线上气氛没有那么好,更在于供应商和代工厂不能提早开工,产能问题很大。小米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很敬佩。

现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仅是小米依赖供应商,更多的是供应商需要小米这样的终端厂商。可以看到在小米宣布了2.13进行发布会后,许多供应商分分来站台,这种情况在之前是很少见的:

关于手机行业甚至各个行业受到这次疫情的冲击以及需要做的事情,我觉得李楠的看法很正确:

最后,但愿疫情早点过去,大家可以在不戴口罩的蓝天白云下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看樱花、谈恋爱、踏青、私奔——都是美好的。


user avatar   feng-lin-c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这个答案真是笑死我了,

这就是典型的“破窗谬论”,如果打破了窗户,就能导致破窗人更换玻璃,使安装玻璃的人和生产玻璃的人开工,从而推动社会就业的话,我们为什么不打破全国的窗户?

发生一起灾难,不论产生了什么样的连锁反应,正负相抵之后,灾难依然是灾难!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比特币涨30%,侧面反映资本外逃加速。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经过这段时间的疫情爆发,基本各国领导人的支持率都升高了。

川普一系列做法和言辞虽然显得很荒唐,但是特朗普支持率反升5%,谁在投票?

英国首相约翰逊,群体免疫,但因为自己染病,支持率也上升。约翰逊确诊后远程主持会议 英民调:其支持率创新高

安倍和文在寅因为国内疫情被控制或没有再爆发,支持率也升高。毛开云:创下时隔16个月最高纪录,文在寅支持率为啥大幅回升?

所以,个人有个大胆的猜测:国外这些领导人,内心是美滋滋的

发达国家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就是老龄化。

老年人比例太高,不但要领退休金,还要提供医疗服务,对发达国家的财政造成巨大的负担。

而且老年人消费意愿不强,不愿接受新鲜事务。老年人越高,网络化、信息化、5G之类的新技术就不好推广。比如日本,仍然在主要用纸币。

这一次新冠的主要杀伤对象是老年人。可以预见,这些国家的老年人将会相当数量的减少。

那么这些国家的领导人,一来自己的支持率提高了,位置保住了,二来国家的财政压力将可以减轻了,而且少了老年人的阻力,新经济发展起来更顺畅了。

所以,对世界的影响,可能就是:发达国家的下一拨经济腾飞要开始了!

中必输!



user avatar   paola-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知道网上的愤青们不一定都会参军,但是我知道网上的那些蛆虫一定不会参军,而且会用各种文章来给自己洗白。中国现在有200w现役加上后备役差不多一千万,这里面的大部分人都是思想觉悟的,他们会为了祖国的一切包括那些咒骂他们的蛆虫而战。加上志愿兵,中国差不多会有一只1800w人左右的部队。如果你想参军就参军,不想参军就用自己的能力为大后方搞生产,总之不要当蛆虫就是了。如果是敌人已经开始入侵本土了,做好两个准备,要么牺牲一切,要么成为国家重建的力量。总之不要当叛徒。

——————————————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分割线———————

本回答不包括侵略战争,中国也永远不可能打侵略战争。

不想去没打仗人没人逼你去对不对,但是你不去还要在舆论上给你很高的评价,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人家题主只是想讨论普通人能在战争时做什么。而且要支持国家,安顿家人。绝大部分普通人移不了民,想安顿家人只能帮助国家不把战火烧到家人那里对不对?

至于我说的蛆虫,就是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帮助侵略者残害自己同胞的人。

不关评论,想骂我的就骂,多脏都可以,我不会举报的,全当做社会出气筒帮社会做贡献了。虽然我知道有人会说我词穷了,你说是就是吧。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商场运营方的本质是物业公司,

想各种办法吸引人流过来,接着招商,目的是收取租金,然后涨租金。



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来福士想要吸引的大批顾客群体,他们是不是在意棒棒入内。

如果他们其实希望棒棒不入内,那么来福士不过是个手套防火墙而已,抵挡了来自网络和外界的骂名。

如果他们反对禁止棒棒不入内,那么就算没有这个报道一段时间后来福士自己也会被用脚投票的顾客教做人。

商场是否以为棒棒影响了形象不重要,最终用户怎么想的才重要,想想谁掏钱?



所以,到底是顾客有这样的需求而商场才这么去干?还是商场自以为是的猜测了顾客的需求呢?这只有顾客自己知道了。



user avatar   cao-feng-ze-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面对游行示威,这个中国总领馆要是能换成美国大使馆,那么这个局面将绝杀。

可惜换不得。

毕竟美国国土上暂时不能有美国大使馆。




     

相关话题

  怎么实现经济内循环? 
  爱尔兰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GDP 的增速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 
  中国能成为发达国家吗? 
  西少爷赖账,众筹的钱该怎么讨回来? 
  如何看待美国国债突破29万亿美元?牙买加体系是否正加速解体? 
  马克思主义到底是啥? 
  乌克兰经济水平怎么样? 
  清朝中国首富胡雪岩为什么最终会败得那么快,那么彻底?他犯了什么错误? 
  如何看待昔日胶卷大王柯达获白宫巨额贷款转行做药后,股价暴涨,一夜熔断20次?美国政府为什么选中柯达? 
  中国失业率是如何统计的? 

前一个讨论
是战争就会有伤亡,那为什么还要禁用很多的武器?
下一个讨论
历史上有哪些经典的不自量力的事件?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