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长平之战赵国出动四十万人是不是太多了? 第1页

  

user avatar   zi-mu-nian-h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低估了战国时期的战争水平。

战国时期,打的都是同体量国家之间的灭国之战,其战争维度已经超越了时代,可以说只有两千多年后的一战和二战可以比较了。

很多人听我这么一说,会觉得我吹牛,夸大历史。

但是,我们看此后两千多年的人类战争,持续两百年的,堪称总体战,全面战争的时代还有吗?就算唐宋元明清的灭国之战,往往是强打弱,上升期打衰弱期的那种。能够算得上全面战争的,也就汉匈、宋元等几场了,偏偏时间还不长。

战国时期是怎么打仗的?男子十四岁就可能上前线,六十岁才脱了兵役。可即便如此,按《墨子》所述,真打起仗来,无论男女老少都得参战。守城时,老年人干嘛、小孩干嘛、女人干嘛,甚至你还有意识,能挪得动道,那哪怕你缺了胳膊少了腿,也得参加守城。

长平之战是什么?

九百多平方公里的战场,两军对峙长达3年的时间(目前关于长平之战的持续时间,有3年说、21月说、半年说三种说法),双方对峙各修了3条防线(防线数量,位置,尚有争议)。以赵国为例,早期在空仓岭构筑防线,后被秦军从东面强攻,又从南面穿插,秦军实现前后夹攻,先后攻破赵军修筑的两座城堡,又攻破空仓岭至丹河之间的光狼城,赵军被斩杀多名高级将领,随后构筑长壁垒固守;后秦军又从西侧攻破赵军壁垒,赵军便退守丹河东岸,沿丹河构筑栅栏寨堡一条防线,又将中军部署在韩王山、大粮山。其中大粮山为前线仓储物流基地,山体高达海拔1008米。中军驻守在两座山峰,视野开拓,可以俯瞰丹河河谷,以利于指挥。由于长平地势高,自长平往邯郸是一马平川,为防止秦军攻破长平后直趋邯郸(这也是赵国不得不虎口夺食取上党郡的重要原因),赵军便以百里石长城一条防线,构筑了一条现存遗址长达120公里的石长城,实现多层次的纵深防御。多条防线,堡寨无数,为保障粮运,以河流为干道通过水运减少运粮压力,并沿途构筑堡垒作为物流基地。

这种打法是什么结果呢?秦军仅攻破赵军其中一条防线,便以集中优势兵力,中心突破,分割包围的方法,持续几个月才打下来。打到最后,秦国发现廉颇越往后退,防线越牢固,地理优势越好,后勤越容易。而秦国的后勤距离更长,进攻反倒不便了。

随后秦国先是以外交战,使一部分国家以为秦赵即将议和,又威胁另一部分国家,使得列国断了支持赵国的念头。又以间谍战让赵国换了廉颇,以经济和外交手段,不断恶化赵国经济,促使赵国选用秦国期望的赵括来主战。随后,秘密启用白起。

白起上任,赵括正好受国内压力,加之年轻经验不足,率主力寻找秦军决战。秦军的兵力不足以包围赵军,便沿丹河河谷部署口袋阵,以佯败引诱赵军进入口袋,随后秦军借助地理优势,扎住赵军后方河谷,并迅速建立工事,依托工事包围赵军。同时出五千骑兵穿插至赵军主力和营垒之间,隔绝赵军后勤。又派精锐部队持续对赵军主力进行袭扰,干扰赵军判断。

此后,白起发两万五千奇兵,自长平西侧的空仓岭一线绕过赵军百里长城,迂回至后方,隔绝粮道,断绝赵国大本营与前线的联系。当秦王得知白起包围了赵军主力,便亲自前往河内,征发15岁以上男子,所有参战之人,均赐爵一级,随后由长平东侧迂回至百里石长城之后,与先前的两万五奇兵汇合,巩固防线,抵住赵国救援。

而此时,赵括也敏锐的发现了自己已经被包围,便停止攻击,就地建造营垒,以防御姿态伺机突围。(注:关于长平之战的详细过程,在细节方面说法不一)

长平之战这种打法,如果军队素质不高,那白起在佯败引诱赵军入口袋的过程中,只怕就真挂了;如果国家军事体制不强大,那临时征发的河内郡全部15岁以上青壮年,那就是乌合之众。如果不是军事体制的发达,则根本无法在几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构筑那么多防线。

而同时期欧洲的战争,如亚历山大,如罗马的坎尼会战,都不到一天就打完了,战场面积都不过几平方公里。可见两者的战争规模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的。

那战国时期,这些国家凭什么打这种级别阵地战,总体战?那得从整个体制来说了。当时七国都是战争机器,根本不是我们能够理解的那种正常国家。

当时秦国哪来那么多兵?举几个例子。

1、河内之地的男孩子全都上战场了!

2、战国时期,兵民不分的!老百姓农忙被国家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农闲的时候组织起来搞军演。你以为农忙时就舒服了?战国时期的农民种田都是军事化管理的!

3、战国的户籍制度能够记录下每一个人从生到死,以此作为挖掘战争潜力的基础。那种户籍制度,你根本无法想象是两千多年前能够做到的。

4、完善的可溯源的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的军工体制,这更是逆天了。战国时期,各国有完善的军工监察体制。如生产的兵器上面会刻上生产人和检察官的名字,然后武器发放至部队,全称有档案凭证,且武器不得私自借用,这样就实现了军工产品的可溯源。由于战国时期的弓弩普遍使用复合弓,制作周期长,有的文献甚至说长达三年,所以需要源源不断的进行生产才能保障供应,因此也需要统一生产标准和模具,确保标准化。(相对于那个时代而言,对于如今,当然很原始很粗糙)。

5、强大的国家机器。比如秦国,每一个人都被量化成了国家机器的零件,一个人按性别、职业、年龄、爵位,每天分配多少口粮,多少工作量,全部都是量化的,比如今的血汗工厂还算得精准。一个农民,什么时候出生,何时授田,何时结婚,何时军训,何时服役,一个都跑不掉的被记录下来。农民该种多少田,按什么技术种植,收成还有多少,考核标准如何,全部量化。

6、超越时代的政治体制。几百年后,罗马都还没有专门主管农业的官员和部门,而秦国的农业管理部门就从中央到了村(里)一级。当时秦国乡村一级有两个主管部门,一个乡部,管民事,一个田部,管生产。农民居住在村里,而村不是开放的,是有院墙围起来,如同堡垒的。而田都是一块块规划起来的,不是散的。种田时,由田部下属官员组织村民前往农田,按军事化管理进行生产,并有严格的纪律,该何时休息,如何休息,按何种技术生产,都有规定。到了村里,同样有纪律。军队最需要的是什么?并不是兵员的体能,而是组织度!就战国那种体制下的组织度,随便抓几个农民过来,不需要训练,拉上去就可以打仗,这才是真正的全民皆兵。

7、军功授爵制。秦国,只有耕战两个字。你打仗,根据你的军功,你就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爵位。只要你能够杀敌,你就能获得爵位,而且兑现速度超快,且公平公正,童叟无欺。你斩杀了一个首级,你既可以用你的头衔来给奴隶赎身,也可以用来兑现奖励,换取田宅奴仆。同时,你每升一级爵位,你的生活物资的标准都会提高,比如你的食品配额会更多,日常饮食会更丰富,等等。这世界本来就是不患寡而换不匀,秦国的赏罚制度公开公正,人自然而然会想着上场杀敌是高收益的事情了。其实类似的制度,各国都有,比如魏国的魏武卒,国家分配巨额财产,你只管打仗;有些国家是按人头给钱,各不一样。相比之下,秦国的我觉得最完善,最科学。

所以,很多怀疑长平之战的人,都是现在现代人的角度去理解古代人的问题。长平之战,根本不存在什么民兵和正规军的区别,因为那个时代全民皆兵,且老百姓的军事训练度都堪称高强度。与后面兵民分开的时代根本不一样。

同时,战国时期打仗,根本不分男女老幼,只要能动,打起来都是兵,而战争体制下,国家也能够装备起装备。何况,哪怕没有装备,只要你有组织度,那哪怕你是一百个拿竹竿的,都能打得赢一千个拿刀的街头混混——不信的话,找一百个军人拿竹竿去非洲跟黑叔叔们械斗一场就知道了。

再比如,秦末,章邯拿着修秦始皇陵的几十万奴隶就把各国义军打了个对穿。同理,唐朝太宗时期,府兵制健全,老百姓军事素养高,所以太宗亲征高句丽,临时招来的兵募,跑到辽东去都能以两千人的伤亡,歼敌十余万,俘虏几十万。而唐玄宗时期,府兵制崩溃,兵民分开,老百姓就不知兵。到了安史之乱,哥舒翰一代名将,被玄宗强令带着18万临时组建的地痞流氓的乌合之众出潼关作战。哥舒翰为保守起见,分兵三路,寻思着这样做保险一些。结果呢?第一路大军一败,剩下十几万人竟然一窝蜂就跑了,整得哥舒翰一脸懵逼。

这就是不同的军事体制下,普通人被组织起来所爆发的不同等级的战斗力。

那个时代,人也没有吃好一说,一个农户种多少田,养多少猪或鸡鸭鱼,都有规定,但大多都是国家的。你想吃点好的,要么去战场杀敌,要么产出更多,获得国家奖励。

以养牛的为例。那时候牛死了,你有罪,你得赔国家盔甲或盾牌。牛还不是你的,村里负责管理农业生产工具的官员要向乡里的田部行文,说明牛死的缘由。乡里派人来查验,随后牛肉变卖归国家,筋角皮上交军工部门,分别作为复合弓和皮甲的原料。处理完后,上报县里销账。如果乡里处理牛肉不及时,导致尸体腐败,则为未保管好国家财产,受罚,照样罚盔甲盾牌。负责管牛的官员,县里每月有月考,季度有季考,年度有年考。牛瘦了,病了,受罚,养好了有奖。

为什么对牛这么重视?因为牛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而农业是战争的基础。牛还是重要的军事物资。

这种体制,现代人几个扛得住?

那不是一个人类的世界,那就是地狱。

出生盛世的我们,去思考一个地狱时代的国家行为,那是盲人摸象啊。



注1:1975年12月在湖北发现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又称云梦竹简)。发现并整理出了《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问答》、《为吏之道》等十部分内容。

《秦律十八种》列举如下:

《田律》:农业及自然资源保护法。

《厩苑律》:畜牧业管理保护法,军马、耕牛等国家牲畜管理法。

《仓律》:国家粮食储备法。

《金布律》:货币管理及商品流通法。①货币交易法规;②官府财政入账法规;③货币的市场流通法规;④商品标价法规——此处规定商品均需按法定形式公开价格;④官方物流的财务及入账、核账、销账流程;⑤基层管理机构的人员伙食标准;⑥基层公务的配车标准;⑦政府担保及贷款之坏账的处理办法;⑧公共财产损失的核销办法;⑨基层财政管理办法;⑩各类管理办法。其它

《关市律》:关税及市场管理法。

《工律》:工业管理法。

《均工》:民营手工业管理法。①按工龄制定了官营工厂工匠的绩效;②规定了需要根据不同工匠的专业技能进行工作分配。

《工人程》:手工业产能调控法规。①规定手工业工厂不同季节的产能;②规定了不同性别、不同身份的人之产能;③规定了不同工种的产能。

《司空》:部门管理法规,明确了①物资损耗报销制度;②公车使用规范;③公车维护、保养制度;④公车报修规范与修缮标准;⑤公文写作规范;⑥刑徒管理办法,如提审流程及规范、囚徒监管制度、囚徒待遇规范;此管理办法规定,严禁非法拘禁和非法审讯;⑦徭役人员待遇管理规范,如囚徒、仆人、自由人、家奴享有不同级别的衣着、饮食待遇;⑧以及其它多种各类管理办法。

《军爵律》:军功爵制的法律。

《置吏律》:公务员管理办法。①规定了县一级政府单位的编制;②规定了官员的任用、行权流程;③规定了官员外出、空缺等情况下,不同工作的负责人,及事务的处理程序。

《效律》:公共资产核验办法及度量衡管理法。太多了不写了。

《传食律》:驿站等国家物流体系的管理法。

《行律》:公文行文及传文法。①根据公文的紧要程度、密级,制定了公文传送办法;②规定了公文的发文、收文流程、公文入档制度及违纪处理。

《内史》:京城及畿辅地区管理管理法。

《尉杂》:刑讯法。此法残缺,仅留一条,可得知秦国地方司法官员每年需前往御史处核对刑律,确保全国司法制度的统一规范。

《属邦》:少数民族管理法,邦国职务管理法。


《秦律杂抄》列举了包括《除吏律》、《游士律》、《除弟子律》、《中劳律》、《藏律》、《公车司马律》、《牛羊课》律、《傅律》、《屯表律》、《捕盗律》、《戍律》等11种法律条文。

《法律问答》主要阐述了刑律及诉讼程序等内容。

《封诊式》主要时关于审判原则,案件调查、勘验、审讯、查封方面的规定和判例。


关于有评论质疑战国时期有没有那么多车辆和足够的交通条件去支撑40万人的大战。我这里附上我在另一个问题里的链接,用以回答这个问题。

此提问跟很多人一样,认为中国古代公共事业很落后,连成熟的交通网络都没有。那我们就去见识一下,中国古代真正的交通网络是何等的发达。


有评论提到了战国时期能否给40万人运送足够的粮食。其实运粮的工具反倒容易解决,关键在于有没有足够的粮食。

战国时期已经有了运载量50石的车辆,运载量25石的车辆则高度普及了。以居延汉简记载,汉朝一个士卒月口粮是三石三斗左右,类比到战国时期,40万大军一个月的口粮差不多需要132万石,每日耗粮4.4万石,按50石载重车计算,单日需用车880辆,按25石载重车计算,单日需用车1760辆;当时运粮的船只,普遍运力是车辆的20倍,则运一天粮食,差不多88艘船就够了。而根据百度地图,从邯郸到长平,差不多是两百多公里的步行距离。当时辎重车规定的载重日行速度差不多是50里,轻载速度是75里,当然也可以更快,不过对车辆有伤害罢了。

这么一算下来,则如果纯粹用车辆运输,差不多需要两万辆车来保障持续运输。但是长平自邯郸,有较发达的水系,秦赵两国也广泛使用水运和陆运相结合的方式为前线输粮,通过车辆短点运输,船只长途运输的方式,提高物流效率。这样一算下来,支持40万人在几百公里外作战,有一两千艘船只,几千辆运输车辆就够了。而这样的运输条件,当时的各国是能够满足的,也有足够多的史籍记载相应规模的运输事件。

注:此段为与评论互相讨论,不严谨,比如未区分大石小石等标准,仅供参考,请网友们留情,不要过于以专业的角度指责,但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讨论。

还有评论提及脱产人口的问题,说古代中国脱产士兵一直不多。实际上不仅仅是中国,各国古代,由于农业技术和生产力的问题,都无法养活太多的脱产人口。所以才有积三岁之粮于一役的说法。

但这个问题在中国还不算严重,因为中国毕竟是种地狂魔,在古代一直有着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健全的农业生产制度。

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已经进入了轮作制阶段,而同期的其它国家,大多还在休闲制阶段。简单说,其他国家当时还要几块地轮番休耕才能保证土地肥力,而中国的轮作制已经能够实现土地持续耕作了。

此外,中国古代一直有着规模庞大的,发达的水利设施。比如楚国在春秋时期就大规模推广了的陂塘工程,通过改造水域,实现水利灌溉,水利调控以及渔业养殖。楚国的陂塘工程,动辄可以灌溉数百万亩的土地。而中原各国,更是广泛通过水利设施实现水运和灌溉。秦国的郑国渠和都江堰就更不用说了。

正是因为农业的发达程度直接决定了脱产人口的数量,所以古中国才把耕牛保护上升到法律层面。但即便如此,当时一亩田的产量也不过两三百斤的水平(现在史学界对秦汉的粮食亩均产量说法不一,少的认为只有八九十斤一亩;多的认为有四五百斤一亩;中间的看法认为亩产两百斤左右)。按人均耕地16亩计算(这个说法也不一),以三十税一和现代估算的秦汉土地中间值产量来估算,差不多十个农民才能养活一个财政养活的脱产人口。当然,这里面没有估算养殖业,比如孟子认为合格的农户最少要养两头猪,再比如说其实战国时期人工繁殖的渔业也已经很发达了,鸡鸭鹅的家禽的普及度也挺高的。部分地方还实现了温室大棚技术种植反季节菜,立体养殖技术也普及起来了。有些地方还通过多种作物合种,既调节土地肥力,又实现更高产出的套种技术也有了。还有大规模改造土地的一些技术,不过离题太远了就不说了。

那么综合算下来,其实按照战国时期的粮食产量和税收制度,经济政策,国家体制,仔细算一下,你会发现,要支撑起几十万人打仗,还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那是在疯狂压榨民力的基础上了——所以我说战国时期就是个地狱时代。

注:仅供讨论。




  

相关话题

  长平之战中,赵国留一部分兵力守长平,另一部分兵力采取当年武灵王灭秦计划,会有什么效果? 
  如果你穿越成长平之战里的赵括,该怎么做才能打赢或者打成平手? 
  长平之战如果把赵括换成韩信,结果会怎样? 
  如果赵武灵王没有废长立幼,而是遵循旧制,在确保不会暴毙身亡的情况下,赵国是否有灭六国(秦国)的能力? 
  为什么刘禅和赵括这样定论的人物,现在有那么多人为他们翻案? 
  长平之战后期秦王为什么敢赌国运? 
  长平之战中,赵国留一部分兵力守长平,另一部分兵力采取当年武灵王灭秦计划,会有什么效果? 
  刘备穿越到赵王身上,能打赢长平之战吗? 
  长平之战,面对四十万赵降卒,白起有没有比坑杀更好的办法? 
  长平之战中秦国惨胜之后国力空前虚弱,为什么其他五国没有伺机采取军事行动? 

前一个讨论
如何优雅地使用 Windows 10 ?
下一个讨论
地理学上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现象?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