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长平之战,面对四十万赵降卒,白起有没有比坑杀更好的办法? 第1页

  

user avatar   zhou-hang-zheng-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坑杀就狠毒了吗?其实还有更毒的方案,我不信武安君没有考虑到。

譬如将这四十万降卒分批遣散,但每人砍下两只手。考虑到被释降卒可能因失血过多而死在半路,可改为每人砍下两根大拇指。

方案优点:

1. 秦军无杀降恶名。且在肉刑泛滥的战国时代,砍手指并非不可思议的事情。

2. 被释降卒绝大多数会从上党返回赵国,但少了两根大拇指后这些青壮很难再抓握和运用工具或武器(各位可以试试不用大拇指来抓握),中短期内赵国兵源/劳动力将被极大削弱。(为什么不是长期,下文讨论)

3.四十万残疾人依旧要吃饭,要安置。而赵国此时经历长平之战已接近三年,大量人力囤积在上党一带,国内无暇农耕收获的同时,前线耗粮奇巨,国力已经巨量消耗。若大量残疾战俘被遣返,将进一步消耗赵国国力。

方案缺陷:人口反弹

长平之战秦国的战略目的就是消耗赵国实力,使其从此再无法与自己抗衡,所以在战役后期昭襄王亲驾河内郡,动员全国之力来合围四十五赵军。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要的就是打得赵国永远无法翻身。可若是使用以上方案,这四十万残疾人虽然无法再战斗和劳动,但依旧保有生殖能力。短期内赵国国力(青壮劳力)的确是严重受损,可男女性别比例依旧大致平衡。除非是遭到灭国直接game over,否则从长远看十多年后赵国人口依旧会恢复到战前水平。

所以若是采用以上方案,站在秦国角度,将降卒致残之后下一步的最佳方案是挥师邯郸,在敌方有生力量得以恢复前一鼓灭赵。但是考虑到当时秦国内外因素:武安君在国内遭疑、前线士卒死伤疲敝,后备力量所剩无几,秦军也已是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灭赵在短期内并无必胜把握。

因此以上方案不可行。

短期灭赵无望,长期赵国兵源又将恢复(仗就白打了)。那么为了一劳永逸,仗不白打,只能选择破坏赵国性别平衡,在更长的时间跨度去减少赵国人口。

再次讨论可行方案:

1.阉割降卒

2.杀降

可阉割降卒的操作难度远远大过杀死降卒,原因有:

失血

后续感染

抵抗情绪(抵抗情绪可能超过砍头)

操作难度(砍头一刀就够了,活埋更快,阉割。。。?)

考虑至此,摆在武安君面前的唯一选择只有杀降。叹气。


user avatar   ju-yu-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据《战国策.中山策》的记载,白起杀赵降卒的一大目的在于“趁其振惧而灭之”,换言之,在这位“武安君”作决策时,他想要的就是尽最大可能消灭赵国的有生力量,形成“赵卒死于长平者已十七八,其国虚弱”的结果,从而一鼓作气袭灭赵国——这纯是一种恐怖战术,白起因之背负千古骂名,理所应当。

除了恐怖战术的考虑之外,白起杀降还有另外两大原因,一为恐惧,一为复仇。这两者皆源自于赵军的勇猛卓绝的战斗表现。在今人的脑海中,赵括指挥的这场战争似乎是窝囊的,赵国的战士似乎都是羔羊般任人宰割的,其实不然——在粮尽援绝46日之后,赵括仍“出锐卒自搏战”,使得秦军遭受此战中最大的损失,以至于“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等到赵括被射杀,赵卒投降后,白起和秦军便陷入了恐惧与憎恨交织的心态中:他们无法保证这些降卒从此甘心为虏,更无法释怀在突围战中大量死亡的袍泽——人类并不总是理智的动物,地狱中鏖战的军人更不是,因此,白起最终作出了“挟诈而坑杀之”的决定,他的士兵们也听命举起屠刀杀降,并不是特别出人意料的事情。(史书上一直说赵卒是被“坑杀”,实际的情况可能比这更加惨烈,今人在95年发掘长平之战遗址的将军岭一号坑时,发现集中埋葬的百具遗骸中,带有斩斫痕迹、箭簇,甚至是无头的白骨比比皆是,足证并非活埋,乃是刀劈箭射的大屠杀。)

回到题主的问题,“面对四十万赵降卒,白起有没有比坑杀更好的办法?”若从战后白起的角度来看,答案的确是“舍此无他”——但这并不是可以就此轻飘飘放下、“冷静地”停止思考的答案,虽然时间不能倒流,历史无法假设,我仍幻想有“不杀”的办法,毕竟那些只是饿了46日的毫无反抗力的降卒(能战的“锐卒”已经在突围战中死尽了)——实际上,白起从此以后也备受着内心的煎熬,他在杜邮自杀前,曾经问天自己何罪当死,而后悔悟道:“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可看作是白起本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吧。

(ps:长平之战确实大量消灭了赵国的抵抗力量,可白起的恐怖战术并没能顺利起到效果。噩耗传到赵国后,赵人“泣涕相哀,戮力同忧,耕田疾作以生其财”、“耕稼以益蓄积,养孤长幼以益其众,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主折节以下其臣,臣推体以下死士。至于平原君之属,皆令妻妾补缝于行伍之间。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犹勾践困于会稽之时也”,当秦再次意欲灭赵时,白起料到赵人“守备亦以十倍”,不肯打这艰苦之战,结果秦人果然“失利,亡五校”,遭遇重大挫折——往更远看,秦国即便凭着虎狼之师扫平了六国,却也埋下了憎恨复仇的种子,到头来子婴素车白马出降,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可谓报应不爽。明代吕纯如有《长平吊古》一诗,颔联为:“竖子无谋终覆赵,将军有勇亦亡秦。”诚为至论。)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难有更好的办法了,不杀这四十万,被打断脊梁的不知道是谁呢。

因为不能孤立的看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之后还有邯郸之战,这是一场战争中两场战役的关系。

而这场战争秦国输了。上党并没有拿到,最后还是被韩国夺回去了。晋阳也没有守住,被赵军收复了。连占了几十年的河东都被魏国夺回了,还有东边的陶邑也便宜了魏国。在湖北方向也丧师失地,被楚国打到郢都之下。

可以说如果没有长平坑杀40万,这场战争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败仗。说商鞅变法以来在东方的战果几丧失殆尽可能有点夸张,白起这几十年那可真就白打了。


user avatar   lizai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宣扬共产主义思想,成立党组织,发展党员对象,吸纳先进分子,把四十万赵军变成红色的海洋!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叹息一些给长平屠俘竭力辩解的理由。

按此逻辑,六国联军复国后破函谷关屠灭三秦,在新安坑杀二十万秦军,秦国王室贵族死无遗类,秦国政权永久消失于历史舞台,实在是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再公道也没有了。

如果说站在所谓历史的高度,为了秦国吞灭六国的大一统,连长平杀俘四十万都成了可以洗白的不得已行为;
那么为了远远比秦朝辉煌、历史作用更远过之的大汉王朝的建立,新安坑杀的二十万秦军,三秦被屠灭的千千万百姓,岂不成了更加理所当然应该去死的存在?——此天下之大谬矣!

哪怕再过几百年一千年,暴行就是暴行,长平如是,新安如是,官渡如是,扬州、嘉定亦如是,

这个是非道理,正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华夏文明,之所以远远优越于纯粹弱肉强食,「贵壮健,贱老弱,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的游牧文明的关键所在。

连杀神白起自己临死时都知道的不可赦罪恶,感慨杜邮之诛是自己的报应。宋太祖赵匡胤一句「此人杀已降,不武之甚,何受享于此?」,更从此将白起逐出了武庙。

数千年来华夏历代先贤一致批判的恶行,接受了现代文明的今人却每多为之曲意粉饰,如此却又何必?

2020年4月更新:由是亦可看出,很多人自称“爱国”,其实早已忘却了中华民族的五千年优秀传统,沦为欧美文明的信徒而不自知,其种种冷血谬论,骨子里就是欧美之马基雅维利主义和社会达尔文论的信奉者,正与当下欧美国家完全抛弃得病老人的行径如出一辙。


user avatar   li-qiao-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白起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部队缺乏一名政委




  

相关话题

  唐僧师徒之间是劳动合同关系还是劳务关系? 
  三体中罗辑靠眼神和气势与四光年外的三体人交锋,那上厕所的时候怎么办? 
  让2019年的参战各国来打《全频带阻塞干扰》里的战争,战况会与小说有何不同? 
  人类现代武装力量所构筑的防线对大量丧尸种群是否有效? 
  现代坦克的作用和古代重装骑兵的作用类似吗? 
  被敌人生擒后审讯,如果知道自己受不住酷刑而当场招供,是理性还是可耻? 
  如果二战前中国实现了基本工业化会怎样? 
  请问现在很多史学家证明秦始皇不是暴君,那为何陈胜吴广起义还有那么多人响应? 
  淮海战役国军号称八十万,按照他们吃空饷的德性绝对大打折扣,是不是实际上咱们还是以多打少的战役? 
  古代中小规模战争,一个大力士能决定胜负吗?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英国人不反对英国每年花这么多纳税人的钱养王室?
下一个讨论
蒋介石算不算项羽一样的悲情英雄?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