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答
有一段时期,高校辩论很火爆,无校不辩。本校队集训之前,有一位特立独行的单身高龄老师做过一段特别深奥的简短发言,大概是说:辩论带给你们真正的益处,是开拓思维,学会整理。
它并不是一个输赢的工具,而是思维训练的手段。
他很肯定地说,辩论容易入魔道。
这个魔道,就是为辩而辩,走向口齿伶俐之徒,会毁掉自己。
当你面对一个辩题时,需要从丰富的材料中提炼,更需要一些高超的攻防技巧。组合材料,碰撞观念,确实令人眼界大开,有益。
但是,攻防技巧,是另一回事。
它不在乎真理,不在乎事实,在乎的是用什么逻辑陷阱,让白变成黑,或者,让白变得更白。
辩论在高校的没落,不是坏事。
这位受命组队的高龄老师,很反感电视直播辩论这种形式,在集训中反反复复提醒,辩论作为一种思维训练手段,是极好的,但它不宜走向社会人群。
因为辩论中存在的一些以点攻面的技巧,很容易令社会人群出现无理性的共鸣。
特别容易让一部分思辨能力不足者,盲目走向极端化。也就是试图从辩论中,寻找到某种固定化的共鸣结论,这种后果,有百害而无一利。
奇葩说干了一件什么事呢?
它打开了这个盒子,让辩论与社会话题联系在一起,走向了社会化的挑逗,然后,自然而然,出现了社会无理性共鸣。
人人都从中寻找自己的共鸣点,强化自己的极端观念。
这种影响,好比将一把锋利的刀,交给一群四肢无力的弱者,最终,伤及自身。从辩论中寻找所谓的胜利者,这种浅薄的娱乐化欣赏观,令人成为口齿之徒的无脑拥趸。
奇葩说,最终在观赏者中,成功地挖掘出不计其数的奇葩受众。
让这些人走向更加极端的输赢争论,也许是它带来的最大恶意。
割裂现实。
映像最深的一期《要不要高考结束后再离婚》。
映像深刻的地方不是任何论点,而是观众席的“家长区”几乎不会被反方的观点影响。反方是胡老师,庞颖,肖骁和二排的詹青云。这几个人可以说是奇葩说的收赞机器,但他们完全无法撼动家长票。
这就是奇葩说这个节目和现实割裂的最显著表现。
奇葩说描述的内容,让大家觉得这个世界可以有无数种选择,每个人都可以不一样,变成了“大多数”仿佛就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而现实中,往往最多数人的选择,才是最优解。这个最优解,不是人为主动选出来的,而是无数人的生活试错后,留下的唯一一个生门。
所以,但凡是有一点生活经历,或者说但凡是真正的经受过生活狠狠的摩擦的人,都不会被情绪和政治正确的大话所撼动。
因为他们知道,
自由是好的,但现实中的自由是有成本的。
独立是好的,但现实中的精神独立依赖于经济独立,而经济独立比想象中难得多。
追求本心是好的,但现实中的本心需要向生活责任妥协。
追求梦想是好的,但现实中一日三餐才是梦想的载体。
普世价值中所描绘的一切都是对的,但之所以“明明有正确答案,现实中大部分人却走向了不正确的选项”,因为现实中一切的“对”都是有巨大的成本的。
奇葩说最糟糕的影响就在这里,它在空中定义了对错,却从不讨论现实中对错产生的因果。
她让没有生活阅历的人,奋不顾身的去追求一个被灌输的结果。却无视了不同的人,需要接受路径的曲折。
雄鹰站在悬崖上向东方一指:海上有仙岛,名字叫蓬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飞过去。它说得如此铿锵如此有感染力,让母鸡们走到悬崖边跃跃欲试。
========
鉴于中国没有逻辑教育,我不得不声明一件事。
这道题讨论的是“不好的影响”,所以我只回答“不好的”。
奇葩说“好的影响”不在题干中,不是本题的讨论范畴。求各位杠精放过。
视频是洗脑工具,不是学习工具。音视频冲击强大,根本让你无时间反思正确与否。看多了这种视频,之后让你越来越没有自我。
因为就是这么教,这么练的啊。
大学的专业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都是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的,因此专业和未来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谋生方式,你的专业是你的一项谋生手段。
因此当别人选会计作为谋生手段的时候,是在他既定的能力和资源约束下,会计作为谋生手段,是他比较满意的,而评价一个谋生手段好不好,满不满意的标准当中,并不包括自己兴趣上喜不喜欢这一条。有些人喜欢一个东西并把这个东西作为以后的谋生手段,但喜欢并不是谋生手段成立的必要条件。我可以不喜欢这个东西,但不妨碍我用这个东西赚钱。
当我在比较高的性价比组合下赚到的钱,下了班,拿着钱去做我真正喜欢的东西,去真正按照我自己的意愿从事我喜欢的东西,那才是喜欢该有的样子喜欢不是把它作为自己每天吃饭的谋生方式,每天看客户和老板的脸色行事,你能喜欢的起来吗?
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叫信息不对称,一个叫考核时间短。
首先信息不对称是最严重的原因,你说的对,学历高的人不一定能力强,学历低的人也不一定能力差,但问题是强不强弱不弱,不是你自己说了算,别人怎么知道的?脑门上又没刻着字,刻的字也可能是你自己刻的……所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公认的显性信息来辅助判断学历就是最明显的东西。你会发现同样学历的人,大家也更加注重你的学校好不好?你的英语你的证书……越是显性,越是有公认标准,越是客观可以衡量的东西,大家越在意。
其次,考核的时间很短。一个人去找一个工作,也就出事,面试几次见下来面谈的时间。一个人真正的能力,必须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慢慢的看出来。但找工作的过程容不得给你很多时间,慢慢的观察,你总不能先让你干个一年半载,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你吧。所以在面试这种很短时间接触就需要做决定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有客观标准可循的东西作为决策辅助。
而事实上就算是要了,你也会设置三个月到6个月的试用期,本身就是弥补上述问题的。但这是建立在我先要你,我才有权利让你在这儿试用给我看,而不能用三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作为面试期来考核你。那这对应聘者也是不公平的。
数据不可信,还有个原因,有关调查是什么调查?是哪个专业机构还是部门发布的?
数据来源有什么论文支持不?
—————————————————————————
评论设置了已关注才能评论。
我自己确诊过,所以不相信这个数据。
作为一个十大几年的老病号,来回复发,我已经过了有人为我发声就高兴的年代了。
因为他的目的未必是帮我,结果更是未必对我有益。
很多人说好多没去看过,那这9000万数据是咋来的。如果按照某个比例,这个数字岂不是应该更大?
我认识我们好几个医院的心理科大夫,门庭冷落,如果像这数据统计的,岂不是每天应该门庭若市?
我从来没有那种自己抑郁,全世界都有问题的观点。
有抑郁症治疗就好了。没必要总是呼吁和夸大。
————————————————————————
觉得数据有问题,我们单位大概有一千多人,我几乎都认识的。加上社会交往,加入了几个心理咨询的圈子,我身边确诊的人数不足五人。
我所在的四线城市,大概有四百多万人。但身边接触到的抑郁症患者很少。在心理学圈子里已经包含了很多有点问题,有的确诊,有的没有确诊的人。所以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
按照统计,十几分之一的抑郁症。。。这个就很神奇。。。感觉有点哗众取宠。。。。这个周刊,你是认真的么?
因为这个数据感觉明显失真,所以也不知道该说啥。
不过抑郁症的诊断总觉得还是比较随意的,国内的心理学圈子也比较杂乱。之前有一次坐网约车,司机正好是我们这医院心理科的大夫,聊了一会儿,嗯,挺不专业的,开车的过程中,和媳妇吵了一路。。。。
倒不是因为他的斜杠职业,而是确实感觉不对路。
总体几年求医的经历,感觉除了精神病院没去过,其他的感觉都就那么回事。当然这方面和我所在的地区医疗水平有关。。
当感情成为生活的一种负担而且无力改变的时候。
与女生不同,大多数男生是不会把感情当作生活的全部的,过日子是头等大事,感情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对于男生来说,一段好的感情是能让生活更轻松的。
一个男生可能会因为你漂亮而喜欢你,但这种喜欢无非是荷尔蒙冲动无法长时间维系,真正能让男生愿意和你一辈子走下去的,是你能够理解他,能够支持陪伴,能够默契相处。
但就这一点上,很多女生都是在逆行。她们所期望的感情都是建立在对于男生的索取之上,她们会因为男朋友没有足够专注自己而去作,会因为男朋友没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去闹,会频繁吵架提分手来试探这个男人是否足够爱自己,却忽略了这个过程中,自己一步步在抛掉自己值得被爱的筹码。
当男生觉得和你在一起,不但体会不到丝毫乐趣,反而成为一种负担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在积累失望了。但这个时候男生一般不会直接放弃,他们会尝试逃避,会尝试沟通,会寄希望于你能逐渐去改变。
所以有经验的女生应该知道,男人的态度变化是有个周期的,不会因为你和他吵几次而一下子和你分手,但是会逐渐冷漠下来,这个过程中他就是在开始怀疑是否真的合适,会希望看到你有所变化。然而往往女生在这个阶段,又会因为男生的逃避而更加变本加厉去作去闹,想要控制对方,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等到失望积累够了,也就变成绝望。他会判断你已经不会变了,无药可救了,再相处下去只会让那自己越来越累,最终决定分开,等你意识到问题所在时已经来不及了,这种理性思考下的分手,往往挽回难度也是比较大的。
很多女生整天担心男生变心不爱自己,但同时却又是亲手在不断把他往外推,想想还挺可笑的。
以前看玛丽苏小说,有钱人家的女主本来很好看,非要化妆化成丑女……
最后被恶毒的女配一杯凉水泼在脸上,所有妆都掉了,在场所有男生被她的美丽惊呆了……
什么妆品能被一杯凉水洗掉啊……
这样的话我花钱买卸妆油有个什么意义嘛……
简单的小把戏,居然能有这么多人写出来这么多洋洋洒洒的文章,来解释他为什么这么火,什么消费主义什么内卷疫情什么年轻人的爱好,什么小众,什么设计师什么ip。在下真的服。没理由也能给他找出理由来
给个标题你们就能编个文章出来呗?
我只想问一问题:是谁在二手市场上高价收购那些小概率抽到的产品?
建议有关部门彻查。
玩金融的路子真的是越来越野。
——————————————————————
我拿了一张A4纸,把他撕成100块,上面写上1-100,。随机塞进100个袋子里。
然后我在市场上卖这些袋子,1块钱一个。
抽中数字1,可以在市场上卖10元,抽中数字10,可以在市场上卖20元。抽中数字100,可以在市场上卖50元。
凭什么一张白纸写个字就能卖1块?因为有一定概率他能卖50!
但是凭什么你抽中某一张就能卖50元,废纸又没用
那你猜猜谁在市场上50块钱买一张写了字的白纸?
至于他盲盒里面装的是什么,重要么?不否认有的人喜欢里面的东西,但是他根本就不是赚这部分人的钱,这部分人也没钱给他们赚。这个世界上,赌徒的钱最好赚
————————————
几天都没什么评论,10分钟来个十几个人替盲盒说话,然后全是小号,全部收藏了同一个问题。
你们花钱搞公关的时候,是不是碰见黑中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