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题主欢迎,这里就考虑两个有用的含义。
从预测现实世界中的人类行为和以此指导政策的角度,今天的心理学的确无用。
无用的根源是难。难点在于人类心理和行为过于复杂,以至于实验室的结论 1)难以推广到哪怕是略微不同的场景(可重复性危机的一部分);2)在具体情形中无法适用。
一个例子:政策目标是使更多人戴口罩。心理学尽管有对人类行为动机的各种研究,但一面对现实世界,就会进入事后诸葛亮的状态:理论并不能预测不同干预措施的效应(如果广播一则宣传口号,能增加百分之几的采用率?)。但不管结果如何,都可以找到某种心理因素进行解释(这则口号之所以有效是因为符合xx心理现象)。
这并不是说理论毫无价值,也不是说事后的解释就不对(xx现象可能真的存在)。但现有的理论太模糊,无法从原则出发进行对现实世界行为的预测。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心理史学。
所以心理学有什么用呢?
心理学的目标有很多,其中一个是了解人类心智的结构。这指向好奇心(我是谁?),在满足好奇心的意义上当然是有用的。即使现有的理论只能提供一些线索而不是全貌。
心理学到底有没有用,这话对着不同的人说,是有不同答案的。
我知乎上一直都比较坚定地主张“心理学无用”,主要针对的都是“希望通过心理学专业学习找一个好工作”之人。
这并不是说心理学专业出身没办法找一份好工作,而是当你以“找工作”为主要目的时,心理学是一个性价比较低的专业。一方面,绝大多数心理学专业所提供的系统训练当中,几乎不包含与业界直接对口的实习技能(包括心理咨询,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学费高昂的行业培训了);另一方面,心理学人散落在各行各业,也没有像石油、航天等专业从本科的基础课程开始就构筑起了自己的行业壁垒。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心理学在找工作时不得不与很多个专业出身的人同时竞争(包括心理咨询行业),并且遇到的面试官很可能对心理学一无所知甚至有很多误解。说得更直白一点,心理学专业能够选择的工作,其实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业门槛,诸如产品经理、用户体验设计、甚至心理咨询,真正比拼立足的更多在于个人能力,而不是专业所提供的训练。
但如果反过来,当“找工作”不是你专业学习的核心诉求时,心理学就成了一个性价比很高的专业。我对两种人往往是会“劝进”心理学的,一种是学习能力很强,通过高考进入TOP10高校不太费力的同学;另一种是家境很好,并不着急找工作独立的人。对于这两类人来说,他们未来的选择机会非常多,心理学这样一个交叉多元、学不以致用的专业对于他们而言,能够让他们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不同学科的思考方式和取向,也能通过学习人类行为的一般规律来认识自身的局限,更有助于明确自己的兴趣,最终选到一条最适合自己长远发展的道路。最关键的是,对于这两类人,选择专业的风险是有学习能力或者家境来兜底的,哪怕心理学专业对口的就业机会完全饱和,对他们的人生也不至于造成多大的打击。
我想我们心理学专业的人,应该都能意识到现在心理学的诸多研究贡献在应用层面是有泡沫的。谁在写paper的时候不是把implications写得天花乱坠,谁在写基金本子的时候不把研究的应用前景描绘成一片美好蓝图,但是离真正的商业变现都无疑还有很远,更没法指望这些研究在短期内能够提供多少就业的岗位。
对于很多“人生有得选”之人,我认为心理学对他们的未来是会很有帮助的;但是对于很多人生选择本来就极其有限的人,我会一再强调心理学专业的风险,不要因为一时的浪漫理想而赌下自己输不起的人生。在chenqin的这个回答里,将“一本”和“二本”换成“成功专业”与“失败专业”,道理其实一样的,不要轻易相信自己能够有幸成为逃出统计规律的outlier。
我去年针对高考生填报心理学志愿的LIVE被评论为心理学劝退指南,其实我只是希望每个人在选择心理学专业时,不是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是深思熟虑过后的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