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这种人的话,他为什么不自己开个私募呢?
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下有待验证的回答有点多了,全职在家大赚的没见过,全职在家大亏甚至精神不正常的反而见过几个,我非常困惑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全职?
我自己业余个人量化几年,最近三年量化实盘这部分(我只投入了较少比例的投资资金作为量化实盘探索)的收益分别是2.3W、3.5W、4.7W。论本金产生的收益率是大于我自己的大部分投资资金长线价投或者技术自选股、圈子消息股的。
我自己当然清楚如果我其他思路的炒股本金全部都用于自己的量化实盘,收益会翻很多远比主业收入高。但是我也很清楚,一旦我这么做了,那么我离信用贷、消费贷或者其他杠杆行为也就不远了。因为身边我见多了.....包括大量国内外名校的同学朋友还有全国收获大奖的同学栽跟头。
我最困惑的莫过于:既然你有这样一份主业允许你有时间学习Python、C++、量化算法甚至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既然你有这样一份主业允许你有时间搭建数据源、缓存、实时或离线计算平台,既然你有这样一份主业允许你有时间不断的编写调试策略,为什么到了实盘维护和优化阶段反而需要全职?这不合逻辑,完全不合逻辑啊!
如果量化全职真的对于策略的提升极为有效,为什么那么多私募、公募的Quant不自己购置服务器单干呢?
我身边和量化最格格不入的两个朋友的主业分别是律师、骨科大夫,两位均为校友。骨科老哥甚至有时候刚下了手术台有时候立马跟我们讨论策略算法和一些论文、研报资料,这老哥在量化实盘上投入的多,收益也很可观。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观点:
认真发展主业业余搞量化和消极对待主业大精力投入量化,是业余量化赌徒化(心态)的分水岭,更别提题目中说的全职了。
量化策略写到后来基本上很多人业余量化者都进入玄学领域了,什么因子都试一试,参数调一调,明明严重过拟合还觉得自己成了......
关键全职量化需谨慎的原因还有一个。当目前实盘的量化策略无效或者效果很差后,并不是简单的优化几行代码就能立刻再次生效,我实际经验(我的经验有限)来看有可能甚至必须算法全部推倒重来亦或者必须选择另一个切入角度的策略。在算法大修和实盘验证的那漫长的时间里,全职的人心态很容易崩溃吧?崩到什么程度?我曾经见过一个全职的清华老哥跟我们谈他最近一个策略描述词是“周收益率”如何如何厉害,我一听就知道这大哥估计遇到什么事了,心态有点急躁,急切地希望从我们口中得到肯定后,他ALL IN实盘,反正我只能群里回一句“你先跑一季度再说吧”。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人全职量化能大赚,但是我觉得这种个例完全不是什么值得赞扬和传播的事情,打工干饭人老实上班是最重要的基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