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就不知天高地厚。
建国初期参与原子弹氢弹研究,他几乎是唯一一个没出过国的土专家,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参与研究。
氢弹构型当时就一种,人家自然不可能告诉你,但他不知天高地厚竟然弄于敏构型,居然弄成了。
国内当时就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95%给了原子弹计算,只有5%用于氢弹设计,他居然不知天高地厚领着人去做,工具就是计算尺,居然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因为他的不知天高地厚,中国也不知天高地厚,从原子弹到氢弹,按照突破原理试验的时间比较,中国只用了两年零两个月。
美国人用了七年零三个月,英国四年零三个月,法国八年零六个月,前苏联四年零三个月。
他对自己的身体更是不知天高地厚。
1969年,于敏因奔波在北京和大西南之间,胃病严重在工作现场几至休克。
1971年10月,幸亏上级考虑于敏身体状况,特许妻子照顾他,才不至于深夜休克无人发现,终于被医生抢救过来。
1973年,他在回京车上便血,在医院输液时又一次休克。
但他似乎又懂得天高地厚。
因为工作性质,他隐姓埋名三十载。
他面对别人甚至最亲近的人时,他说的最多的也是我不能说,就像邓稼先面对妻子质问时,回答的是地点我不能说,去多久我不能说,干什么我也不能说。
于敏何尝不是如此?他的夫人孙玉芹20年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他曾遗憾的说一生没有出过国,如果出国学习,也许现在对国家的贡献会更大。其实他可以出国,但为了国家,他放弃了。
他对于别人说他是氢弹之父,他总是婉拒。他说: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
于敏最大的遗憾是他的夫人两年前去世了,他经常看到遗迹遗物,睹物思人,因为他觉得亏欠夫人太多,他引用了元稹的一句诗——报答平生未展眉。
于敏在房间里挂了诸葛亮说过的一句话——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我见过一张照片,于敏和他的夫人站在岳飞墓前。
我坐在饭馆里吃饭,电视上正在颁发国家最高科技奖。
于敏坐着轮椅缓缓走过来领奖,我不在意旁边一对男女在感叹有五百万可以拿,我在意他如今已经89岁了。
我看着颁奖,我高兴地哭了。
我看着坐在轮椅上的他,我记得他因为家里穷没路费,于是暑假不回家自己跑到景山顶,迎着夏日的凉风,拿着课本,做着习题,他从不认为自己天赋异禀,他只是勤奋。
我看到了那个年代那帮科学家的一个缩影。
不止是于敏,那帮科学家都不知天高地厚,才让这个国家可以不知天高地厚。
才让一些人不知天高地厚。
————————
五百赞的回答在昨天破了千,我实在惶恐,谢谢徐老师点了赞,我又一次感受到大v的力量。
为什么说又呢。
因为这个回答下我开始写时,大v抖机灵就得了第一,我深深感受到大v的力量。
而且我的回答下总有人会各种反对,即便我再解释,他就是觉得我五毛,我歌功颂德。
我举个例子,一个人就说例子是假的。
大v举一个相同例子,人家说史料详实。
你们愿意看大v抖机灵,自便吧。
还有说我写的是高考作文的,一我是高中生,(有人劝我别透露,因为透露了人家会用小屁孩来回答你一切问题)
二我不会什么图文数据扯一大堆,而且我写文没收稿费,都是我自愿写的,所以也许我会改改文风,或许就不改,难说啊。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