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医保专家的灵魂砍价?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焦点访谈的最新报道好了很多,中间部分五分钟把相关测算逻辑和沟通过程都说清了。也能知道,在谈判前,企业是被邀请介绍医保局的价格测算逻辑的步骤的,相当于有通气吹风,预沟通的,双方建立初步共识基础的过程的。

比之前灵魂砍价的报道水平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副司长黄心宇说:“谈判的核心就是用一个合适的价格来购买,让它进入到医保目录,能够兼顾到患者的负担,基金的承受能力和企业的意向,企业愿意,有合理的利润。”
要谈判,合理的价格如何确定?对企业而言,创新药有巨大的研发成本,企业有着自己的考量,另一方面,基于医保基金的可承受程度和药品的性价比,医保局也要进行专业的评判。为此,国家医保局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了39位药物经济学专家和11位基金测算的专家进行专业测算。
在10月9日的动员会后,39位药物经济学专家随机领取了自己需要进行测算的药物资料。
药物经济学专家组的组长和副组长与测算专家进行沟通,他们需要找到最合适的测算方案,找到最利于谈判的价格。
在药物经济学的专家进行测算的同时,另一组来自各地医保部门的11位基金测算专家,也在同步进行测算。他们计算的是药品谈判成功进入医保之后,对医保基金的影响分析。
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基金测算专家顾亚斌说:“给我们一个总体的基金总盘子,有多大的空间来用于购买或者跟企业谈判新增的药品目录,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在总的盘子下怎么样来进行测算,用有限的钱购买到最好的产品。”
通过药物经济学专家和基金测算专家这两组专家的共同测算,各个药品的谈判底价才最终确定。这个底价决定着谈判是否能够成功,也是医保部门谈判的底牌。
底价是医保局的底线,也是企业能够过关的合格线。一些企业试图走捷径,医保局测算工作动员会的当天,在医保局门口,就有人蹲守在附近观察专家的组成。有些企业甚至还想在私下和专家单独接触。
专家廉洁自律是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整个测算的制度和流程也为保障谈判工作的公平公正上了一道安全阀。
黄心宇说:“药物经济学的这一组专家测算,我们每一个专家是独立测算的,对于每一个药品具体的测算方法,我们请药物经济学组的组长、副组长进行会商把关,告诉专家大概应该怎么测算。”
药品和专家一一对应,责任自然更加明确,再加上组长们统一标准,结果也就更加公平。另一方面,药物经济学专家组和基金测算专家组平行测算,互不干扰,两组的测算结果都影响着最后的底价。这种去中心化的设计,为测算工作加了一道密码锁。
黄心宇说:“这两组是平行测算的,互相不知道对方的底价,到最后两组平行的结果,我们是在一个完全保密的状态下,根据事先确定的固定规则,形成了最终医保方的底价,并且严格保密,到了谈判的现场才交给谈判组,所以能够尽量保证这个过程中,底价不被泄露出去。”
在最终的底价确定之前,为了打消企业的顾虑,10月26日到28日,药物经济学专家组的三位组长和医保局医疗服务管理司的工作人员组成了三个小组,分别和各个企业的代表,就每个药品的测算方式,逐一进行了沟通。
双方反馈意见之后,国家医保局综合各方内容,最终获得每个药品的谈判价格。正是在确定拟谈判药品、测算谈判价格、与企业沟通等流程中严格保密,这个底价才成为谈判组手里的底牌,这样,谈判组才能在和企业的谈判中通过一次次“灵魂砍价”将价格降下来。经过一轮轮的艰辛谈判,甚至有企业代表留下了眼泪。
经过和总部再三沟通,企业方最终报出一个价格。
入围之后,专家和企业还要进一步谈判,使得企业报价一步步接近底价,甚至低于底价。在最后一轮报价之后,企业最终谈判成功。



下面是原回答


吃瓜群众看了这段视频,第一反应就是怪怪的,昨天晚上仔细分析了一下视频,基本结论就是,这是一场在外行看来很刺激,在内行眼中很诡异的谈判。

谈判对象是阿斯利康公司

男1(谈判中间男士)是大准入团队(政务,市场准入,招标,商务四合一)负责人(大部分公司,这些职能是分属几个团队的。像阿斯利康这样积极响应国家医保局改制调整内部结构的公司真不多,可以算是对政策反应最果断的。)阿斯利康参与过16/17/18年三轮医保价格谈判,可以算是所有谈判选手里面经验最丰富的,没有之一。毕竟16年第一次谈判只有找了5个企业参与试点。

男2(男1左侧男士)是糖尿病事业部负责人,市场部出身,负责过多个产品策略,后来去大众点评了8年,最近刚回归医药行业,是达格列净这个产品的掌门人

那位女士抱歉眼拙没认出来。

达格列净,是sglt类药品的代表,也早早的在18年就进入基药目录,是少有的先基药后医保产品。这类产品的特点就是已经得到官方盖章认证,临床必须,所以对方谈判官员来说,在政治挂帅,造福群众的大基调下,是不容有失的。

从专业角度看,医保谈判,应该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出发,谈研发,生产,配送等"成本",谈临床数据,患者收益等"效用",谈和目前已经取得医保身份的糖尿病药物相比,为啥新药更好me better。这些信息,都要有充足的临床数据可以证明,比如血糖的降低幅度,血糖的稳定等直接数据,比如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糖尿病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等远期期望,比如不良事件发生率是不是和安慰剂差不多,相比二甲双胍 dpp4等药物有哪些改善,比如给药方式怎么更好更便于患者,依从性提高。也可以谈全球价格体系,在考量每个国家价格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对于用药有没有什么用量承诺,该地区市场竞争格局如何,人均gdp,医保支出水平如何,对于药品有没有额外增税,关税等附加费用。所以谈判的基础应该是一个充满理性,数字,比较,分析的来回沟通。

但是上面这些内容,从剪辑给出的信息看,双方的博弈中,统统没有体现。这就让专业人士很费解,医保谈判不应该是买菜讨价还价啊。

所以希望是有这些过程,但是太专业被剪辑了,而不是双方把国家医保谈判,在这么低水平层面演了一遍。

企业对于价格的把握,在谈判之前应该已经得做了多重的筹算和授权,绝不应该是只有一个价格的底线,是裤子口袋里面掏出的小纸条上写的几个数字。而且从降价的幅度来看,其实也就是几毛钱几分钱,这对于在场的两位男士,其实是完全可以做决定了,一个是公司价格体系的总负责,一个是产品策略销售任务的总负责,这两个人是对这个产品真正的价格算得最清楚的,是真的智珠在握的拍板人。其实并不需要有现场反复请示总经理的过程。在配合刻意快进剪辑,塑造了一个没决定权,只能当传声筒让人感觉很滑稽的形象。这让公司里面平时要仰视黄总和管总的同事怎么想?让我们这些吃瓜同行怎么想?让平时接触的其他医保物价招标的官员怎么想?而且如果真的一毛钱自己都没法当场做决定的话,为什么最后不吉利,降4分钱又可以很快的秒回答同意呢。

只能说,这部片子的央视导演,剪辑水平堪忧,讲故事水平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医保专家的灵魂砍价? 
  医院对医保病人的真实态度是什么样的? 
  国家医保局回应阿斯利康员工涉嫌骗保,称犯罪嫌疑人已全部被批捕,他们将会承担什么后果? 
  如何看待医保改革后,单位缴纳的30%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全国抑郁症患者超9500万,如何看待人大代表建议「抑郁症纳入医保」? 
  如何评价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灵魂砍价」,谈判中问「你们是不是已经尽到最大的努力了」? 
  如何看待老人独自冒雨交医保被拒收现金? 
  如何看待老人独自冒雨交医保被拒收现金? 
  国家要求尽快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试管婴儿费用可报销了,16 项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北京医保,此举措可能带来哪些帮助和影响? 

前一个讨论
火电总体系统的复杂度体现在哪里?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理想ONE击败常胜将军汉兰达,11月交付13485辆?





© 2025-01-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