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患者的医药支付能力还很低。
如果按照原价一针70万,一年的治疗费用超过400万。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发病率大概在1/5000-1/10000,而且如果不治疗的话婴儿很难活过两周岁。所以患者人群就摆在那里,中国现在一年新生儿数量为1000万,SMA患者也就1000名左右,这里面一年能拿出400万去救孩子的家庭应该在个位数左右,所以这个药在中国一年的销售额也就几千万。
进医保之后一年的治疗费用约为20万,而且医保报销超过一半,也就是个人一年只需要负担不到10万。医保谈判方也说了,3.3万/支这个价格可以惠及的人群在1000人-2000左右,那中国区总体的营收应该在3-4亿,这比之前的几千万可是增加了大概十倍。
2. 打击竞争对手。
说实话渤健把价格打到这个水平,后面国内相同的竞品连研发立项都不用想了,就几个亿的营收规模仿制药都不一定能回本。对于国外的相似产品,也不会再想进来,毕竟就这么几个亿的营收也没啥好抢的。
所以,看上去渤健短期牺牲了很大的价格。但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哪怕它专利到期了,恐怕都没有竞争对手,如果能维持十年左右几个亿稳定的现金流,何乐不为呢?
3. 跟医保局搞好关系,在患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口碑,这种软实力可是无价的。
在中国卖药,医保局这关是迈不过去的。渤健现在靠这个罕见病的药跟医保局表达了自己的诚意,在患者心目中树立好口碑对于之后推广其他药品也有帮助。
央视这次把这件事推上热搜不就是变相给渤健做了广告吗?
4. 这个价格是医保局测算之后给出的底价,渤健没有任何的还价能力。
既然医保局只能接受3.3万/支的价格,而且考虑到上面3点的好处,渤健也没有理由拒绝。
诺西那生降价95%进医保,是一场绝地反击的药企价格战。涉及到SMA三大药物相互竞争,而不只是表面上医保谈判那么简单。
这次医保谈判,最受瞩目的是Spinraza(诺西那生)从70万一支被砍到3万元,看起来很牛逼是不是?其实除了中国医保牛逼,另外一点是医药市场竞争激烈。
诺西那生是SMA最早获批上市的药物,它有两个竞品药Zolgensma和Evrysdi,诺西那生再不降价进医保,Evrysdi就进医保了。
所以诺西那生第一轮医保报价直接降到53680人民币/瓶,是目前中国定价55万元/瓶的十分之一(最早是70万人民币/瓶,已经降过价了)。
在药本身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诺西那生寻求医保保护是药企的策略,通过价格狙击另两个竞品药。在医保局的谈判之下,最后把53680元/瓶降到33000元/瓶以下。
不是你哭,就是我哭。
这次该哭的不是诺西那生,反而是竞品药罗氏的Evrysdi了,罗氏的药做得再好,如果不降价到诺西那生全年药价的2倍以内,在中国就没市场了。
我来讲讲诺西那生所治疗的疾病SMA,和目前SMA三个药物的原理、定价和差别。
诺西那生治疗的SMA是什么疾病?
正常人有个基因叫Smn1,一旦突变后,会影响脊椎处的运动神经元,没法好好调控肌肉,导致肌肉退化。最惨的不是普通运动肌肉,而是呼吸、进食的肌肉。
如果小朋友得了SMA,他是在长期呼吸困难,进食困难的情况下走掉的,一点生命质量都没有。
--
1. Biogen的诺西那生(Spinraza)是基因治疗药,第一年75万美元/6针,随后每年37万美元/3针。它是种单链DNA,结合到基因Smn2的mRNA上,使mRNA剪接发生变化[1][2],让不产生正常蛋白的人产生“正常”蛋白,让必死的小朋友活下来[3][4]。
作为SMA第一款药,Spinraza贵吗?其实它全球定价就这么贵,第一年75万美元,随后每年37万美元持续治疗。
贵也有道理。它治疗的罕见病SMA脊髓性肌萎缩症是罕见病,发病率1/6000到1/10000,这意味患者少,适用人群有限。而Biogen/Ionis把这款药做出来,要经历早期研发、动物实验、临床一二三期,一个都不能少。研发/临床/生产费用平摊到少数患者身上,自然就贵了。
另外,紧随其后的Zolgensma和Evrysdi挤压大量的市场份额,Spinraza面临的竞争很激烈,能赚一波是一波,也是Spinraza保持高药价的原因。
但是,这次Spinraza走了另一个策略,不要高药价了,薄利多销。首先他在国内药价一针70万人民币本来就比国外定价低;这次医保一针降到3万人民币,再降20倍。针对的应该是后续罗氏的口服药物Evrysdi。
反正会被Evrysdi狙击,我只要保证定价大于我生产物流运营成本,只要能长期占有市场就行。
--
2. SMA的第二款基因治疗药,诺华的Zolgensma,一针210万美元, 只要一针。
Zolgensma的原理和Spinraza不太一样。它是通过一种安全病毒AAV9运载Smn1基因,把Smn1过表达在脊髓鞘内附近的神经元上,让不产生正常蛋白的人产生正常蛋白。原理上,一针管一辈子[5][6]。
价格是史上最贵。静脉注射一针210万美元(1469万人民币)。我想说还是值的,Zolgensma大剂量AAV静脉输注,必须提高工艺控制住AAV的免疫原性,AAV要做到非常纯。它的AAV生产工艺是花巨资摸出来的,很难,也很值钱。国内大多数CDMO都达不到Zolgensma的工艺水平。
这个药今年10月已经拿到国内临床批件,目前还没进国内市场。由于这个药生产成本太高,没法降价太多,不可能跳水进医保。
国内有好多企业在做类似药,譬如嘉因的SMA基因治疗过表达药上了IIT,Spinraza降价到地板,国内几家做SMA基因治疗的可能要大受打击了。
--
3. 第三款SMA药物,罗氏的SMA口服药Evrysdi,超过20kg的患者每12天用一瓶药,全球定价一年30万美元, 终身用药。
这款药原理上和前面两款不一样,是个小分子药,调节Smn2 mRNA剪接,产生正常蛋白[7][8]。
它给药方式非常好,口服。因为SMA患者从小就发病,把小分子药做到甜甜糖浆里,陪伴小朋友一起成长,非常有爱。大家都知道天天让小朋友吃药,小朋友会觉得我是不是哪里不正常;但如果天天让小朋友吃糖就不一样了(我知道这药做在糖浆里时,有点被感动到)。原始定价也比Spinraza便宜很多。
Evrysdi在国内已经上市了。
本来Evrysdi作为一款口服药,比Spinraza有优势得多(Spinraza是腰穿给药),但这次Spinraza医保价格一出来,Evrysdi就没什么优势了。
总结下,SMA三款药:
目前国内能买到的是这次价格大跳水的Spinraza,和大吐血的罗氏Evrysdi。诺华的Zolgensma还没在国内上市。
Spinraza在收到竞品狙击时,选择大打价格战进医保不是孤勇之举,是成熟市场考量下的结果。
医保局谈判真的厉害,我建议大家看看具体视频,福建医保局的处长姐姐气质真的太好了。你降价20倍,否则就不要进医保了,到她嘴里就特别温柔。
谈完如果能成,最后赚的终究是患者。
就像医保局说的: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
因为“多生产一剂”的边际成本可能只有1000美元,卖1万美元,药企还能多赚9000美元,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国内的病人买不起70万的药,你觉得他们会怎么办?等死吗?
当然不是,他们会想办法去买几千或者几万的印度仿制药。
所以这个厂家的在华代理明显是了解过中国国情的,再怎么算,进医保也比让中国境内的病人去买仿制药划算得多。
讲点儿别的。
这其实是两个问题,一是为啥药企可以降价到如此程度,二是为啥一定要进医保。
第一点大家都说了很多了,因为药品的制造成本相较于研发成本完全可以忽略,所以只要最终总的销售额更多,药企无所谓单价如何。更何况医保集采都是捆绑采购的,某种药品不赚钱也可以接受。
我想聊聊第二点,与大家直觉相悖的是,其实这种罕见病的药品,进医保的意义非常大。药企可能需要不惜一切代价把自己纳入保险目录。
因为需要这种药的患者群体较小,所以其中只有极少数人可以负担药品的价格,说白了就是这种药正常情况下卖不出去多少。而就算降价,因为市场群体就那么大,平衡点非常难做并且背负较大的道德风险……
这种药最好的出路就是纳入医疗保险,让保险来出大头。这样一来,这个药物的价格等于是全体参保人员来负担,而不是占极小部分的个别患者。不仅覆盖的患者面更大了,利润空间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药企甚至连道德风险都没了,可谓是一举多得……
医保局当然知道这一点,所以有很大的谈判筹码,医保局最大的谈判筹码压根儿就不是市场准入和那几个用药的患者,而在于背后巨大的医保基金。
医保局代表代表的是背后庞大的医保基金,是每一个缴纳医保的人,现在很多人把医保局当作是患者的代表也是醉了……
很简单的逻辑,70万是标价,10万以内是交易价。
商品只有卖出去了才是商品,卖不出去你标价700万一针也没用。
而进医保体系,就意味着你的商品不愁卖,而且是海量销售。
你觉得付得起70万打针的病人占中国该病患者总的比例是多少?
往大了算也就1%。全国70亿不到的市场,才一万人,另外九十九万人可是做不了的。另外的99%怎么办?
现在能进医保了,起码一半以上的人有医保吧?按全国50万病人算好了。这就是一个千亿市场!要知道该药在国内没有任何竞争对手,70亿和1000亿?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那有人会问 了,营业额跟利润能一样吗?确实不一样,这其中就很复杂的计算方式了。总的选择就是,能用药的病人越来越多,国家花的钱性价比越来越高,药企的利润也能提升。
因为这是罕见病。SMA患者数量是跟人口基数挂钩的。
然后因为售价昂贵,就拿全世界来说,理论上说也就是欧洲、日韩,美加澳这几个相对经济发达的国家,有一定消费能力。不管是个人付费还是政府医保还是商保。
至于东南亚国家非洲,人口基数是大,问题是这玩意又不是富人病。只怕99%以上的患者都是穷人,根本不可能用的起。
假设这个世界上有50万个这种罕见病患者,你的目标群体可能也就能覆盖到10万人不到,而且这10万人还不是个个用的起。你纳入中国医保,一次性就能给你带来几万用户,相当于你让你销量翻一倍,算经济账也不亏。
而且,随这这药还有另外一个200多万刀的药上了无数新闻,让大众对SMA有所了解,最后只会导致,用的起这药的国家地区人更加注重预防导致患者越来越少,最后说起来患者一大堆,全部在非洲和印度,你去卖给谁?
再说,药企虽然也是资本家,但是人家大多时候还是在干人事。否则人家根本就不会去弄什么罕见病药物了。这玩意研发时间只怕十年起步,投入的资金10亿刀起步。你研发这玩意还不如去研究下加强版伟哥来的快。
它进医保你猜是谁推动的
为什么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炒某个天价药?
(1)保证量,减少营销费用
基本上进了医保就能保证有人用了,不用自己再大力推广,至少不用一家家医院去谈,可以减少一些营销费用(当然营销费用肯定还是有的,我说的是减少)
(2)结算周期短,保护现金流
医保的结算周期是比较短的,对于药企的现金流是有帮助的。
不过进医保意味着降价,这就是谈判的意义所在了,医保要谈判减少自己支出,药企谈判要保证自己利润,寻求平衡很关键。
毕竟每年也有一些药企放弃医保谈判。
比如我是药物公司,我将诺西之类快过专利保护期的药弄成白菜价有什么后果?
第一、我统治了市场,让别的药企在药效及利益面前知难而退,不会在这个方向上仿制及研发。
第二、我能从容的在西诺这个药的基础之上研发新一代药物,加大了同行砸钱从仿制到研发的超车难度。
微软当初干的事情如出一辙,直接放任盗版导致其它系统开发者面临巨额投入却可能颗粒无收的竞争状态,不然你以为微软哪有这么好心,睁只眼闭只眼让广大贫民使劲盗版啊?
我知道可能会被骂,但是还是要说两句。
最近媒体总喜欢炒作一些孤儿药、罕见药造成的人间悲剧,因为这些事写出来吸引眼球。
既然媒体造出的声势都这么大了,相关部门也只好成人之美,顺势加入医保用药,博一波名声。正如新闻里面所说:“罕见病发病率虽然不高,但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比较大”
但是,这些高价药进医保真的就一定是好事么?
就以这个药为例:SMA中国每年新发患者850人,总患者人数为25000人左右,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经过砍价之后,降到了3.3万之下,首年治疗费用低于20万。2.5万×20万=50亿/年。
这还只是7种罕见病孤儿药中的一种,至于已经进医保的和等着进医保的,还没算。
与此同时,财政、教育部门《关于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通知》明确自2021年秋季学期起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膳食补助标准由每生每天4元提高至5元。按一年200天计,这50亿至少可保障500万学生一年的营养餐。
锅里就这么多饭,是每个人少分点保证都饿不死,还是集中资源让几个人吃好点,对分配者来说,的确是个两难问题。
不要用媒体舆论去绑架医保政策。对每个人来说,生命都是无价的,但别忘了,生命也是平等的。为了少数人挤压更多数人的生存空间,是否真的合适?
作为个人,还是考虑如何努力创造价值,把自己小锅里和国家大锅里的饭都煮多点吧。
————————
正好今天刷到了罗老师一个类似问题的讲座,有所启发,分享给大家:
【罗翔】牺牲1个智力残疾者救5个有前途的年轻人?合理吗?_哔哩哔哩_bilibili
道德主义还是功利主义,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是,我们首先应该做到的是自律。
不管你的屁股坐在“罕见病患者或家属”、“普通缴纳医保的人”、“医保管理者”在哪一方,仔细想想分别面临以下三个局面:
①自己得了“罕见病”;
②医保局通知你需要补交一笔数额不小的医保费;
③公积金亏空严重,许多患者等着你审核发放救命钱。
这时候,你会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呢?
——————————————
还有人骂无情的,既然你们这么有爱心,就带头参加义工,出钱出力一对一帮扶好了。别光动嘴让别人干,让国家出钱救。再退一步,把自己的爸妈照顾好,别啃老。
前不久某个熟人突发脑溢血倒在岗位上,所在公司帮忙联系,送大医院救治。ICU呆了一个晚上之后,子女看看账单有点多,不少项目需要自费,于是不理医院的建议,也不顾老人的恳求直接办转院回老家保守治疗了。公司经理还专门跑老家去探望,送慰问金。
过了一两个月,熟人离世,子女大闹公司,要求工伤赔偿。熟人辛辛苦苦工作,给子女买房,生病的时候子女首先想的却是让公司和国家出钱。
有药的话存量就会大幅增长,考虑生命周期10W甚至20W都不止。另外这还是只是一种病……目前罕见病患者有2000W,等全进医保之后各种药上上,以后增加到5000W也是有可能的……一年就算10W好了,五万亿。另外这只是药钱……光吃药肯定满足不了尊严啊,生活、护理、教育、各种福利设施,双亲故去之后的养老费用得加上[飙泪笑]。就像当年德国欢天喜地迎接难民的白左一样,谁主张谁出力好了,一对一帮扶,别光动嘴自我感动。
——————————————
哈哈哈哈,1300万的药又来了,大家说说该不该进医保呢?
新生儿中,SMA发病率为六千分之一至一万分之一,按2021年出生率推算国内每年新增1000名患者,至多需要130亿,谈判打个1折好了,又是一个每年13亿的合同,专利期20年,差不多260亿到手。
目前《关于公布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的通知》中有121种罕见病……
万亿级的市场打开了……。
低情商药企:多找几个人,到处推销,电视报纸打广告。
高情商药企:与其多养几个医药代表,不如多养几个记者。媒体公关是老本行了,写手领奖,民众感动,患者得救,厂家赚钱,医保落个好名声,这妥妥的“五赢”啊。